(By Eric,10/26/2021)
在昨天的“今日美政”中,我谈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真正起因,并非是什么印花税风波,更不是因为英国过度征收美洲殖民地人民的赋税。即使是“无代表不纳税”,也仅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今天我收到很多朋友发来的信息,询问,为什么英国议会就不能给美洲代表几个席位,来解决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呢?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 “看不上这些乡巴佬”?
显然不是的,那只是一个戏剧性的简化说法。既然很多人关心美国早期历史的真相,我今天就再详细地介绍一下。
我刚才说,“无代表不纳税” 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是说,即使英国议会给美洲殖民地议会席位,美洲殖民地其实依然不会派代表去的。这里有很多当时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原因。
英国自 1688
年光荣革命之后,国王的权力大大地被削弱,而议会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当时英国的议会,可不是英格兰或者苏格兰公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representatives,当时要参加投票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想要投票的人必须拥有大笔财产,还要包括地产,才有投票权。那么这部分人占人口的多少呢?在我们要谈的美国革命之前,这个时候距离光荣革命还不到
100 年,有资格参与投票的人,在英格兰还不到人口的
3%,苏格兰就更惨,不到人口的
0.2%。但不得不说,这依然是一个民主的雏形,只是代表性并不高。这个选举制度并不代表人民,而只是代表非常少的权贵和富豪阶层。(这让我想起一个著名的华裔媒体人一直在宣称现代西方民主一人一票的制度不好,权责不对等。他希望西方要回到
200 年前的英国民主状态,有钱人才享有投票权。我只想说这位保守主义者的保守尺度,已经超越了大清朝了。)
但这个时期已经是启蒙运动之后了,洛克的政府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已经问世,主权在民的思想开始逐渐地影响着欧洲的民众,尤其是逐渐开始要求社会地位的新兴资产阶级。所以英国落后的选举制度开始备受责难,尤其是投票权需要和拥有地产绑定,这使得很多在城市里开工厂和做生意的企业主和商人
bourgeoisie 无法获得投票权。英国议会中充斥着富裕的地主阶层,双方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事实上英国议会排斥一切试图挤入议会的新兴力量,这当然也就包括了来自美洲殖民地的,他们更加看不起的“乡巴佬”。英国议会的改革,要到
1832 年,才将可以投票的人口开放到了
7% 的成年人,到
1918 年,才包括了全部成年男性,到
1928 年,才开始包含女性。英国议会增加自己的民主代表性,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当时的美洲殖民地上的人民,他们的民主实践却远远超前于他们的英国母国。殖民地中强烈的新教传统,尤其是清教徒传统,使得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洛克的学说在美洲大陆尤其受欢迎。他们认为按照洛克的说法,凡是我在一片土地上注入了我的劳动,那么这片土地就是归我所有的。这基本上解决了英国议会传统中,必须有地产才有投票权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英国阻挡了绝大多数人拿到选票,而在美洲则基本上不存在,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地产,而按照洛克的学说,政府必须有保护这些地产的责任。因此在美洲,高度的地方自治之下,投票权迅速普及,当然,这时候还只是在男性白人之中。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英国和美洲殖民地之间,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政治制度的差别。英国议会绝不愿意接受新的代表,而美洲大陆则早已习惯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议会。这就导致了美英两个统治集团之间的博弈心理。
从英国一头来看,我怎么可能让美国殖民地的人进入我的议会呢?当时英国
800 万人,而美洲殖民地大约
250 万人。如果我英国议会接纳美洲代表,那么至少要多创造出四分之一的议会席位,也就是要多增加一百多个席位(当时下议院有
550 多个席位)。这简直是英国议会中那些大地主们的噩梦。如果这一噩梦成真,就会导致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美洲大陆的人如果有代表权,那么我们英国城市居民凭什么没有?英国的选举制度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反过来,从美洲殖民地的人来看,他们真的想去千里迢迢的英国派几个代表吗?其实他们也不想。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美洲殖民地的传统,这些代表必须是代表广大美洲殖民地人民的(请记住这一点和英国有很大区别),他们无法去做私下的利益交换,而只能忠实地代表美洲的利益。这就使得他们不太可能和当时的无论是托利党还是辉格党联盟。他们必然是一个新的党派。而他们代表的利益,其实是和英国相对的。我们昨天提到过,美洲殖民地的税率只有
1 –
1.5%,而英国本土税率则是
15%,这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不同属性的利益集团。亚当斯密就在自己的“国富论”中曾经提到过这种不平衡也会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美洲的代表在各种事务上,都与英国的现实格格不入。而一旦要讨论美洲的事务,他们又是绝对的少数,根本无法为美洲殖民地争取利益。这和全中国人民一起投票决定某块领土的归属权是一个道理。所以现在我们就明白了,美洲殖民地的人们,其实根本也不想真的派代表去英国议会。
郎无情,妾无意,大家一拍两散。“无代表不纳税”,其实就好像是说“没彩礼就不嫁人”,实际上根本就没看上对方。
但“无代表不纳税” 还是有其真实含义的。美洲殖民地真正想要的,是掌握自己制定自己税率,尤其是自己贸易政策的权力。
在税率方面,老实说,美洲殖民地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祖国老娘派了军队来为你打仗,你连军费的一半都不肯出,拿“一毛不拔”来形容这些早期殖民地上的美国农民,真的不为过。但是,英国在贸易政策上,却是对美洲相当不公平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税制是和贸易,尤其是进出口紧密结合的,所谓的税,更多地是体现在进口商品中,而不是普通人的收入中。不过即使如此,当时的进口税也不高,殖民地一般货物的进口税是
10%,来自英国的货物税率更低。但无论如何,这些税率的制定,都不在美洲殖民地人的手里。
早在英国内战之后,当时英国就通过了一个叫航海法案
The Navigation Acts 的法条,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海上贸易的垄断权。 其中规定,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只能由英国船只装运。任何销往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先到英国本土,经过拔毛削骨,剥一层皮之后,再转运到殖民地。英国殖民地不得生产能和英国本土竞争的工业产品(当时主要指纺织品)。这些法案的目的,在于保护英国本土的实力,去抗衡当时在欧洲大陆不断崛起的荷兰、法国等国,但这种奇怪的压制老二保住老大的做法,使得美洲殖民地这个老二,非常地不爽。事实上,严重地压制了美洲殖民地的发展。后来引发美国革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根本的冲突原因,也依然是英国为美洲殖民地制定的贸易政策,这些政策都没有考虑殖民地人民的诉求,由英国议会单方面制定。
讲到这里,大家就可以明白,所谓“无代表不纳税”,实际上指的是,美洲殖民地希望摆脱英国的桎梏,尤其是摆脱英国对美洲殖民地的贸易限制。他们希望能够自己来制定自己的贸易政策,和纳税不纳税,基本上没有关系。但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则是一句老百姓更听得懂的话,贸易并不直接涉及老百姓利益,但税收即使再低,老百姓也能感受到。
简单说,“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这就是一句革命口号。这就是“无代表不纳税”的历史真相。但令人唏嘘的是,最早开始喊这句口号的美国,却是现今发达的民主国家里,民主代表性最差的。这不仅表现在美国不同州的选民其选票的权重不同,更有甚者,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70 万人口,一个议会代表都没有。不说说好的“无代表不纳税”吗?那么是不是首都人民都可以免税了呢?
除了贸易的不平等以外,英国当时对美洲殖民地的另一个限制,是对其货币发行的限制,这一限制导致北美生活的人苦不堪言,甚至回到了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这也是英国当时重商主义导致的压制老二,保护老大的结果。
英国当时施行的是金银双金属本位制,英镑的发行由英格兰银行垄断。这一货币制度在美洲殖民地引发了一个可怕的结果,就是全美洲几乎无钱可用。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是因为英国和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受到我们上面提到的航海法案的限制(实际上这是一个充分的重商主义的体现),美洲大陆永远是入超的。无论美洲大陆卖什么货物去英国,获得的现金很快又因为贸易回到了英国。奇怪的是,英国当时也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你即要保持对美洲殖民地的出超,要赚他们的钱,又不允许对方发行货币,所有美洲的货币又必须是从和英国贸易中获得,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下蛋” 的政策。但当时的英国人几乎对此无感。这也可以看出英国当时在世界上的那种傲慢,对自己老二都傲慢。可怜的美洲殖民地人民只能被迫使用和墨西哥人交易中获得的西班牙货币。他们还使用过烟草做货币,贝壳做货币,总之,美洲人民虽然富裕,但真的没钱。这个矛盾的表述今天听起来很好笑,但在当时却是真实情况。
后来殖民地开始变相地使用纸币,比如说烟草的欠条,或者把土地做抵押换来政府的一些票据,这些票据就可以作为货币在殖民地流通。后来一些殖民地政府真的急眼了,干脆就直接开始自行发行纸币,这种纸币的接受程度很好。但这带来几个问题:不同殖民地州之间发行的纸币无法稳定兑换;英国政府不承认这些纸币的合法性,和英国交易或者支付英国官员工资的时候,这些纸币不能被使用;最重要的是,这些纸币的发行是完全没有抵押物的,这导致一些州的纸币很快沦为了和废纸差不多。到了独立战争胜利之后,美国也还长期存在货币不统一,某些州滥发货币的情况,就是这一历史的遗留问题。
可以说,英国虽然对美洲的税率不重,也为美洲殖民地提供安全保护,也在美洲殖民地上花了不少钱。但无论如何,这总不像是一个亲儿子。美洲殖民地在英国人眼里,更像是养的一头奶牛,只希望能挤出牛奶来为自己提供营养和健康,但并没有真正把美洲作为自己帝国的一部分来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帮助。这也是美洲最终走向独立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