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7, 2014

萧瀚:善待“文革人”道歉

( 2014年01月20日,纽约时报中文网)

 
道歉不是忏悔,后者在密室里进行,面对的是自己的良心或信仰的神灵,而道歉的对象则是受过自己伤害的具体个人或群体。“文革”带来的伤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既关乎私人领域,也关乎公共领域——这是一场绵延十数年牵涉数亿人的民族浩劫,它对生命、自由、情感、道德、精神、财产、文化的摧残无与伦比,成为中国历史上除战争之外曾经存在过的最恐怖时代。
 
在此过程中,千千万万人被邪恶的偶像崇拜唤起心中的恶,并以极端歹毒的方式在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肆虐,无数人罹难、被迫害,甚至被吃掉……由于蓄意挑起并主导这场浩劫的罪魁祸首毛泽东迄今依然是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源泉,以至于对他罪行的控诉与清算一直无法进行,“文革”反思也无从开展,民间知识分子自发的“文革”反思也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大量的研究成果无法发表,或少量不痛不痒的著作被阉割出版。这造成了举国上下对“文革”越来越淡忘,而近三十多年来不公正的经济发展,甚至使得无数尚未从“文革”噩梦中醒来的人把“文革”当作济世良方,妄图东山再起。“文革”已成为一个巨大而恐怖的负面遗产,让许多人担心它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然而,文革中受蛊惑而作恶的人中存在着诸多良知苏醒之后悔恨不已的人,他们就像陈小鲁说的那样感到“再不道歉就晚了”,有着严重的道歉焦虑。需要释放的道歉焦虑从严密的缝隙中透出一丝微弱的叹息,于是就有了“文革”时打死人的王冀豫的忏悔(1967年他才16岁,打死人后他的灵魂再没安宁过),有了“文革”民间研究者王克明搜集的一份32人的“文革”作恶者名单,这些人都对自己的暴力作恶深感悔恨。包括去年陈小鲁、今年宋彬彬都是这一“文革人”道歉焦虑大背景下的产物。虽然还有像广西武宣县吃人狂潮中吃人肉者的强硬不肯道歉,但“文革人”道歉焦虑现象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迄今就“文革”罪行道歉的人中,陈小鲁和宋彬彬都很难说是特别严重的作恶者(尤其陈小鲁)——至少没有确凿的相反证据可以否定这一点,正如有些人所注意到的,反倒是那些严重作恶者,例如武宣县吃人肉者,大兴县吃人肉者,以及直接打死卞仲耘校长的凶手等严重作恶者依然在沉默中。然而,从媒体报道了宋彬彬道歉之后的舆论反弹中可以看到,许多人认为宋彬彬的道歉不真诚,骂她作秀、假惺惺,真洗罪假道歉,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共特意安排的见面会,目的是将“文革”之罪迁责于“暴民”,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同时,将毛泽东及其中共的组织之罪、指挥之罪、首恶之罪金蝉脱壳。
 
其实不仅仅是“文革人”道歉问题,还有之前的“镇压反革命”大屠杀、“土改”大屠杀、“四清”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合作化”运动、“反右”运动、“大饥荒”,以及后来的“严打”运动、“六四”屠杀、“迫害法轮功”……等一系列的屠杀、抢劫、迫害所造成的恶果清算,都属于未来中国必须解决的转型正义问题。只是唯独“文革”因是直接由群众最大规模参与的自相残杀,才产生了即使官方压制依然有民间自发道歉的愿望。为此,对待“文革人”道歉问题必须放到这样一个大背景中考察,如此才有可能寻找到一条较好的解决之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转型正义问题是当今世界头号大难题,几乎所有民主化转型成功的国家都至少曾经被这个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年前我在台湾时,一个特别深的印象是,几乎所有台湾朋友都对民主化转型之后处理台湾戒严时期罪与罚的结果十分失望——作为“二二八”事件罪魁祸首的蒋介石依然被供奉在“中正纪念堂”里足够说明问题,有朋友直言不讳地用了一句“只有受害人没有加害人”来概括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民主化转型国家在解决转型正义问题上都不如人意,即便是被视为标杆的南非“真相与和解”模式也遗留了一些烂尾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在官方压制“文革”反思背景下的中国,民间还有顽强破土的“文革人”道歉焦虑,是件特别难得的事。
 
由于“文革”道歉是作恶者通过说出真相并道歉,抚慰受害者及其家属心灵,作恶者并藉此获得灵魂新生。除了当事人之间获得新生,了却心结,大规模的“文革”道歉还必将使得社会将走向宽容与友愛,消除隔阂,为建立公民社会扫除障碍。但目前在“文革”问题上,中共不但自身拒绝任何深入公开地反思,遑论道歉,首恶毛泽东的尸体还被供奉在“毛主席纪念堂”里,作为这个极权大国的政治图腾,同时中共还阻挠民间的反思;民间,参与过“文革”作恶的数百万上千万人里,除了很少的一些人,大都还在沉默之中。有报道表明,有些愿意道歉或公开忏悔的还遭到周围亲友的阻挠,与这个庞大的沉默数相比,愿意站出来道歉的道歉“先驱”完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此尤其需要注意正义比例问题,即正义在其实现过程中不能机械,而要参酌法理与人情,例如如此悬殊的情境下,若苛责道歉人,本身就可能不公。无论道歉的内容多么不尽如人意,都至少首先要珍视“文革人”道歉这一现象,对道歉行为本身首先要肯定、鼓励和支持以及帮助。
 
有鉴于上述,在官方阻挠的现状下,民间若要继续推进“文革”道歉,需要营造相宜的环境,让有道歉愿望的“文革人”能无所顾忌地释放他们的道歉焦虑。要营造相宜的环境,就要充分了解、理解和体谅“文革人”的心理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文革”作恶者的羞愧、自责、沮丧、怯懦、煎熬、恐惧、勇敢等各种情绪混杂状态下的艰难处境,除了受害者之外,其他人应当尽可能地用友愛和温暖的怀抱鼓励他们说出真相,向受害者或其亲属真诚道歉,以求得谅解。作为非受害者的社会大众,在此过程中不宜苛求,转型正义原本就是打折扣的正义,它所要解决的罪恶带着很重的结构性、制度性、被骗性、压迫性和群体性特征,有幸不必亲历“文革”罪恶的人们,即使有权指责那些已经发生了多年的罪行,也应当对具体的罪犯有一份同情和将心比心的怜悯(想一想自己在那个年代是否一定能做到不作恶,虽然这只是个底线),受害的不仅仅是那些被他们伤害的人们,也包括他们自己,罪犯们在良知觉醒后的自责远比任何惩罚更折磨人。
 
以此次宋彬彬道歉为例,可以大致看出道歉环境是否相宜。许多人对宋彬彬道歉的内容十分不满,认为她在狡辩,以逃脱卞仲耘之死的罪责。打死卞仲耘是一起刑事案件,但迄今没有目击者指认宋彬彬直接参与了殴打,故以此认为她狡辩不成立;其次,任何一个道歉人都有权为自己辩护,道歉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澄清事实的权利,自辩本身就属于追究真相的一部分,任何罪大恶极的死刑犯都有辩护权 ,为什么“文革”道歉者就没有了?道歉者的自辩不仅是权利,在诸多不实指控中,甚至还是澄清事实真相的义务。即使对道歉者所说事实有怀疑——此次宋彬彬的道歉中对她自己的行为确实有避重就轻问题,也完全可以用更为友善的方式和语气去探寻,在尊重和信任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说出更多事实,而不是再次甩出道德的铜扣皮带。
 
可见,目前中国社会尚无足够的善意,还远没有准备好接受“文革人”道歉。当人们将各种指责甚至羞辱、谩骂指向这些“文革”道歉先驱之际,他们遗忘了这样做会怎样地影响那些原本犹豫和彷徨的灵魂们,如果夹道欢迎道歉者的是皮鞭和棍棒,是写着“绝对正义”的钢刀铜锤,那么道歉者一定会折回家去,继续在他们的道歉焦虑中沉默。没有哪个道歉者会蠢到要用道歉换来第二次“文革”。如果不出意外,至少目前,民间版的“文革”道歉不可能大规模推进,中共的阻挠次要,民间的混乱才是主要。
 
“国际转型正义中心”曾将转型正义归纳为七项先后相续的内容:真相调查、起诉加害者(含大赦)、赔偿受害者、追思与纪念、和解措施、制度改革、人事清查,显然要真正开展这些工作还得民主化转型发生并且成功之后,现在完全没有条件,但近年民间“文革”道歉焦虑现象使得我们需要提前思考转型正义问题。这是好事,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将走向何方。
(萧瀚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美华博客遭整肃有感

国内毛左派核心人物“美华”的新浪博客最近打不开,似乎遭到灭顶之灾,令人遗憾。

美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与本博的观点相左, 甚至针锋相对,但与其它毛左相比,美华有许多特殊之处。据其它毛左透露,美华与广东叶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甚至就是叶家后人。其次,此人曾在情治部门或机要部门工作,掌握许多有关中国党政军外交等方面的机密内情,并在博客中有所透露。第三,此人对有些问题的思考,比较理性、客观和冷静,甚至在某些问题上,美华的看法与本博基本相同(如官员公布财产、北韩金氏政权、台湾王金平关说事件)。

美华博客被关闭,标志着执政党主流派打击异见力量的力度加剧,亦孕育着更大的危机。因为,在执政党的高层、要害部门和军队,毛左的势力不小,再加上近年来毛左在民间及青年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决不会甘心失败,反而会与主流派更彻底地决裂和更激烈地对抗,使主流派“政左经右”路线的市场越来越小,逼得主流派在左右之间做出选择。

这是执政党面临的危机,亦可能转化为中国命运的转机。


Wednesday, January 1, 2014

希特勒的经济奇迹

------叫社会主义的未必都是好鸟
(关天茶社,2013-12-30)

戴按:此文较全面地叙述了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和令全世界瞩目的其他治理“成就”。中国一些御用文人老拿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说事,更有些权势人物做着以武力扩展领土、称霸甚至统治全球的美梦。想要这些人吸取希特勒德国覆灭的教训,恐怕很难。此文的意义仅在于让那些以为经济好就可以一美遮百丑的人稍稍清醒一点。

  历史钩沉
  德国当年的经济奇迹,拿今天的中国比,可能也会黯然失色。二战前的德国,推行的是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收购和拥有企业,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希特勒上台后在一次演讲中说:“国家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国家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国家社会主义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国家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今天的中国,相比起当年的德国根本就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而是快走向了个人资本主义。但是,个人资本主义在对付外来挑战时将一败涂地。

  德国民众的“强国梦”与纳粹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状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赛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系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允诺要尽快改变战后军工企业停产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纳粹党视为解决德国社会问题、实现德国民族强盛的希望。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大胜,希特勒获得了组阁大权。

  取得执政地位后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吞噬了市民社会,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建立了一个全权主义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反对。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以迅速实现德国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最大的共识。正因为如此,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太人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下被德国人容忍。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之所以能够获绝大多数德国民众的支持,主要原因在于到1936年希特勒解决了德国大众的失业问题;当然,他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创造了“扩军奇迹”,到1939年德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希特勒还推动德国的社会变革,推进了德国人的“社会化”,让他们感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仅1933、1934、1935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大对外贸易,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国力的迅猛增强,大大提升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理念。 1935年1月13日,萨尔州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同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政治和文化

  希特勒上台时所处的环境,比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恶劣,因为希特勒面临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阴影,凡尔赛条约还在制约着德国。还有战争赔款,民族自信心丧失,还有法国还占领了一部分德国的领土。

  纳粹党的党纲里更是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将垄断性企业收归国有,工人分享企业利润,国家以廉价出租的方式扶持小商人,取消地租,禁止土地投机,要求取消不是靠工作而得到的收入,严惩高利贷者等;对外则要求废除歧视性的凡尔赛和约,建立一个强大的超越议会民主的中央集权的人民国家,致力于建立政俯控制一切的制度。

  在希特勒执政期间,德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几位导演都在这个时代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他们发明的许多拍摄技法好莱坞至今仍在沿用,尤其是为纳粹党拍摄的几部记录片堪称经典,开创了大场面电影的先河。1936年夏天的柏林奥运会,成为希特勒和纳粹党宣传的盛大舞台。成百上千的外国运动员-其中包括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苏联人、波兰人……这些德国未来死敌国家的运动员们,集体向观众席上的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们行举臂礼。它也同样是希特勒的独创,在当时的欧洲被看作极其时髦的礼仪。

  改善国内经济状况

  在希特勒的积极成就中,首先必须提到的是他的经济奇迹。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1932年作为德国失业最高潮,全国失业人士达600万人,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以上的人口处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和纳粹党派才有机可乘,通过对民众“伟大的承诺”而步步高增声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一年内,全德就约有一千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一时间纳粹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纳粹德国的工人也成为可能。

  德国还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1938年夏天,希特勒声称,德国要实现“每个德国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然而,纳粹这样的宣传并不是人们常看到的政治牛皮,而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向人们兑现了的承诺。当时普通德国民众的赋税得到减免,退休人员开始享受医疗保险,德国士兵的妻子享受了最好的待遇。从1932年到1937年,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种成就远远超过了罗斯福的成就。美国直到二战以后,才做到了一般工人可以带薪休假,一般工人可以有汽车。

  纳粹政权靠社会福利政策换取了普通德国民众对其内政外交政策的全力支持,将普通德国民众对纳粹政权独裁专制的不满情绪减少到最低程度,以至于普通德国民众普遍认为希特勒的人民国家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独裁。在纳粹统治的短短12年中,德国民众与纳粹领导层保持了高度一致,德国民众被积极地动员起来将自己的命运与纳粹政权融为一体。

  从纳粹上台的1933年到1939年,德国的国民生产增长有的估计年达20%以上,有的估计竟达100%以上,但从总的情况看,德国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那么此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聚集了可支撑一场世界大战的经济、国防实力,可想而知,纳粹德国当时确实是创造出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的。而相对应,西方英美等国于1937年又发生了新一轮经济危机,尤其是美国,1937年10月19日,证券市场崩溃,到11月,全国失业人口已达一千一百万人,另有部分失业人口五百五十万人。

  在此期间,纳粹德国举国大修高速公路和显示新德国帝国气派的各种宏伟建,希特勒还强调发展“人民车”、“停车场”、“自由贸易中心”、“公园”与“绿化区”的建设。当时德国有了世界上第一条的高速公路,德国在希特勒时代有了四千公里的高速路,现在德国高速路的四分之一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的,很有意思。而美国那个时代还没有高速路。人民的温饱问题几乎是在希特勒担任总理的一、二年时间内就实现了。

  汽车工业在纳粹德国“经济奇迹”的创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希特勒上台刚刚11天,他就亲自主持了柏林汽车展的开幕式,并公开表示:要让德国民众每人都拥有1辆自己的轿车。希特勒把“国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油耗小于7升,可乘载2名成人和3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在这里,他第一次使用了“大众汽车”(Volkswagen)一词。同时,高速公路网计划付诸实施。3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在1933年至1938年之间完成。希特勒的汽车化政策为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其经济体制是沿着加强纳粹国家对经济生活全面管制的方向发展,把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体制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的体制。

  对外扩张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经济奇迹是希特勒最享盛誉的成就,但不是其唯一的成就。希特勒上台后的1935年,德国实行陆军普遍征兵制,并正式成立空军,接着又大造军舰和潜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军力最强大的国家。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 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1940年到1944年,平均的武器产量又增加了两倍。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纳粹德国的累计军费开支已经达600亿帝国马克,所占国家年度财政预算的比例从1932年的4%增加到了1938年的50%,相当于德国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同在1938年,英国的军费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美国为1%。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就是通过不流血的外交征服,一步步使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成为了“正常”国家。《凡尔赛和约》使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万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1939年3月15日,德军占领布拉格。 1939年4月20日,希特勒五十大寿,德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各兵种的军旗都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军旗营”,这么多的军旗都向希特勒前倾致敬。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七十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十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两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用武力夺取”生存空间”,然后全面利用被奴役国家的工业、人力和物力,为德国统治阶级谋利益。希特勒对到会的资本家说:”如果我们要解决生存空间问题,我们就要运用整个民族积累起来的政治力量。所以现在大家争吵我们的军队是10万还是30万,这完全无关痛痒,问题在于我们的军队至少是800万。”800万军队的建设和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说,那将意味着神话般的巨额利润。所以,希特勒的讲话征服了德国垄断资本家的心,博得了他们的热烈掌声和喝彩。在这一次会议上,垄断资本家们就纳粹党执掌政权的问题,原则上达成了协议。

  希特勒的“合法性”和国际垄断资本家的支持

  这里抄录一段据说是希特勒在战争开始前,对德国人民的一个讲话:“我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国家,它因为信任外国的诺言和由于民主政府的恶劣制度而面临着彻底的毁灭……我克服了德国的混乱,重新建立了秩序,并且大大增加了生产……发展了交通,使庞大的公路网得以兴建,运河得以开凿,巨大的新工厂得以出现,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与教育水平。我曾做到了使700万失业工人全体重新得到工作……我不但使德国人在政治上团结了起来,而且使他们重新武装了起来,我也曾致力于一页一页地撕毁那长达448条的条约,其中包含着任何国家人民和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忍受的最卑鄙的压迫。我把1919年从我们手里抢走的地方夺回来给了德国。我把成百万被迫与我们分离而饱受辛酸的德国人领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希特勒除了得到本国垄断资本家的支持外,还得到国际垄断资本、特别是美国大老板的支持。美国大垄断巨头摩根、洛克菲勒、杜邦、亨利.福特,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董事长德特丁,英国报业大亨罗特米尔,瑞典火柴大王克雷格尔和法国军火商康采恩施赖德尔.克雷佐等,都给希特勒提供了大量金钱。一些美国垄断资本的喉舌公然支持希特勒上台。《纽约时报》于1931年6月1日写道:“假使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总理,那就显然在华盛顿更孚众望了。”美、英垄断资本家们把希特勒看成是把德国和欧洲从无产阶级革命“危险”下拯救出来的救星,他们希望希特勒上台执政,消灭德国的革命民主力量,以确保他们在德国的大笔投资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