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9, 2020

张伦、马国川: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疫情将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

(钝角网,2020-03-27
        国内对于外界发生的情况多少都有一些认识偏差”,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说,“现在欧美的疫情确实比较严峻,但是并没有达到中国人理解的那种程度。”
        张伦目前正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因此对于欧美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都有了解。在他看来,公民文化决定了这些国家的公民既批评政府,又遵守和配合政府防疫措施
        作为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文明与文化认同比较研究所”研究员,张伦一直关注关注中国的制度和文明的“双重转型”。他也是多家重要的国际和港台华文媒体评论员和撰稿人。
        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从来不是把一个民族推向文明的动力”,在接受电话专访时,张伦提醒国人,“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毫无异议的,但是能不能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之上有一些更超越、更深广的价值?这可能是决定中国未来文明走向的关键。”
        在张伦看来,这次的公共卫生危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终结冷战结束以来的这一波全球化,国际格局将产生深刻变化,“我希望,在制度转型之外,国人能够在价值方面做出更深层的调整,加快文明转型。”
                             现代国家的公民文化”
   马国川:目前国内很关注其他国家的疫情,但是信息很混乱。作为一个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法国教授,据您了解,目前欧美国家的真实疫情怎么样?
   张伦:中国民众关心其他国家的疫情,显示出对世界的关怀,当然是好事,不过由于身处特殊的信息空间,国内对于外界发生的情况多少都有一些认识偏差。现在欧美的疫情确实比较严峻,但是并没有达到中国人理解的那种程度。确实,这些国家的公众、媒体和反对党对政府有激烈批评和不满,不过批评政府本来就是现代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永远都会有不同的声音。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一定会有很多批评声音,更不要说一些欧美国家的应对之策确实有值得检讨之处。
  但同时要看到,绝大多数的民众还是遵守和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的,即使许多人不高兴。政府本来就是批评的对象,该批评就批评,但它既然又是公民授权的合法政府,因此还是要遵守它做出的决定。这就是现代国家的公民文化。
   马国川:也就是说,批评政府和认同政府的合法性是并存的?
   张伦:是的,这是这些国家的制度架构和政治文化决定的。我长期生活在法国,目前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对这两个国家的整体感觉是:有恐慌,但是看不到特别大的恐慌。批评归批评,政府的合法性还是有的。民众也知道,这种体制哪怕决策有误,一般来说也不会是故意的,即使现在出现问题,早晚也会给台上的政治人物算账的。将来可以让他们下台,甚至以公民身份诉诸法律。
   马国川:为什么美国股市会数次熔断?是否说明确实有社会恐慌情绪
   张伦:其实很多人包括华尔街的早已看到,美国股市泡沫比较严重。股市下泻一方面和疫情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股市内在的趋势有关。我想,只要防控措施进入轨道,随着人们的情绪逐渐平复,股市也会回归理性。
        马国川:目前法国和美国病例都在极速上升,为什么法国如此大意,特朗普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张伦:据我所知,法国早就按照惯例准备了非常详尽的计划,但是这次公共卫生危机前所未有,法国措手不及。至于美国,做得对了一些事情,也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对。美国因为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没有想到欧洲和中东的感染者入境,“马奇诺防线”从背后被突破。美国政府对病毒的认识可能也有策略性考虑。国家和平日久,自由惯了的人民适应起来要有一个过程。
   这也牵扯到民主国家政府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悖论:尽管知道问题可能严峻,但是在人们还不认可的时候,如果采取一些过激政策会引起反弹,反而达不到效果。所以,怎么把握分寸很关键。就像“二战”,美国精英层很清楚早晚要介入,但是只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罗斯福才宣战。这次的麻烦在于,新冠肺炎病毒一旦传播起来如此迅猛。
   马国川:意大利疫情严重,死亡率尤其高,有人因此说,民主制度确实存在效率问题。你对于这种观点作何评论?
   张伦:如果说自由民主制度不能很好应对这次公共卫生危机,那么就没有办法解释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什么防疫成功?即使同为民主体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应对之策,效果也不一样。例如,意大利的死亡率为什么那么高?可能和人口的老化结构有关系。意大利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2%以上,死亡者中很多都是80岁以上老人。日本、南韩、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老化也非常严重,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呢?可能是文化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国家和地区行政管理比较有效率。
   所以,评价各国应对这次公共卫生危机的措施与效果,涉及国家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医疗资源等各方面,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解释。更不能老是盯着人家一时的问题,为自己寻找一些心理满足。我们要看人家的长处,少看人家的短处,千万不能过度地自满,一自满就会有问题。我们身处大变革时代,只有多了解一些事实、多一些看问题的方法,才能不会失之偏颇。
       国家制度的基本哲学是什么?
        马国川:中国解决公共卫生危机的做法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举国体制”受到了国内许多民众的追捧,在解决这种突发危机的时候也确实见效。
   张伦:绝大多数人没有想清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中国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体量因素,不是其他所有国家都可以做到的。其次,我们不能只看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也要看它的成本和次生后果有时候更严重。现在的聚光灯都聚焦在防控新冠病毒的成效上,由于医疗资源集中而造成得不到及时治疗的其他病人有多少?其他次生伤害有多大?
   古往今来,中国都是“量”的帝国,一旦出现危机,因为缺乏地方自主和有效的平衡机制,造成的灾难巨大,灾难的传递效果也非常可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时效果我不否认,但是在现代世界,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仍然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王牌,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现代文明的本质是变动不居、充满风险,随时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和不可预测的危机,一切都等着一个决策中心,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隐藏着各种各样重大的隐患。  
   马国川:欧美国家的应对办法尽管各有不同,但是普遍被中国网民批评手段太软,应该“抄作业”,学习中国。您怎么评价这些舆论?
   张伦:大疫来袭,西方国家很难强迫把国民像监狱一样地关在家里,而是依靠唤醒每个人的自律。中国人可能习惯了“硬”的方式,对所谓“软”的方式不理解,这反映出中外的制度差别、文化差别和价值标准差别。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家制度的基本哲学是什么?是以效率为所有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还是以价值、道义和自由权利为合法性基础?不能说这些因素完全不匹配,但是它们是有矛盾和冲突的。
   民主制度有其“软”的一面,但是也有“硬”的时候。只要按照法律程序进入“紧急状态”,政府获得相应权力后,不见得比威权的效率差。国家应该追求长治久安,局限于一时的效率、一时的经济发展,都是缺乏历史眼光的表现。
   马国川:经常有人辩解说,人类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制度,所有的制度都可能犯错误。
   张伦:重要的是,我们要选择一个什么制度让错误可能性小一些,犯了错误之后容易纠正,对错误有人负责?
   自由民主制度当然不是绝对完美的制度,但它是一个少犯错误的制度。民主制度下为什么有些人会下台,会被选民换掉呢?就是因为他们犯错误,引起民众不满。民主制度的哲学前提,就是假设人会犯错误。一个认定自己永远不会犯错的人和制度犯错误的概率大呢?还是承认自己会犯错、允许追责的人与制度犯错误的概率大呢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个承认可能犯错误,同时又能够更好地让人们警惕的制度呢?
   马国川:就像这次大疫,各国家处理方式不同,也都会犯错误,关键是什么错误不该犯,什么错误不能犯是否有人为错误承担责任?
   张伦:对。隐瞒疫情不仅是错误,也是犯罪,绝对不允许;信息掌握不足、决策迟缓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不管是哪种,都要有人承担责任。也许某一个时间点上,自由民主制度可能比集权制度还要糟糕。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自由民主制度犯错误要少得多。因为这个制度允许犯错误,允许批评,允许追责。责任政治是现代政府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如果没完没了地犯错误,却无人承担责任,一个社会就会缺乏正义基础,早晚就会崩塌
   马国川:不容否认,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成就很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张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人赞美苏联,包括一些西方学者也在赞美之列。有相当一段时间,北韩经济增长率比南韩要高。所以,不能用一时的成果和一效率的单一变量来看待这些问题。看问题要考虑具体的情境,也要有历史视角和文明视角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否认,但是代价之大也许要很久才能弥补上来。缺乏平衡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很多。这几十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满于以唯一的标准去衡量一切。国民也以经济为惟一导向,缺乏价值追求。今后要在制度上做调整,让公民有参与空间,有价值追求。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现在面临着重新寻找平衡、重建文明的任务。我们到了解决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时候了。
   从长远角度讲,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是重建中国文明、构建中国未来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幸福与尊严的制度基础?我们要寻找一些超越性的价值作为制度基础,作为文明转型和制度转型的坐标。
                    避免世界对中国的不信任
   马国川: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大疫的措施整体评价如何
   张伦:可能和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结构崩塌有关系,中国人对于外界的态度极其敏感,特别喜欢人家说自己的好话,过度解释人家说的好话;也讨厌批评,过度解释人家的批评。国民心态在自卑和自傲中不断地徘徊,这可能是中国在将来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就这次疫情来说,首先,大部分国际舆论对中国应对措施的评价比较客观,认定效果不错,但是在他们的国家没办法实行。谁有中国这样的街道制度没有,也就没法“抄作业”。即使这些西方国家也说“封城”,不过是让警察出来做一些严格要求,根本上还是基于民众的认可与自律。这和中国的“封城”完全不一样。其次,有批评,也有赞美。赞美者只看效果,批评者在意其中发生的侵害公民权益行为。
   马国川:许多人士担心,这次大疫会不会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不信任?
   张伦:这是一个新型病毒,传染力极强,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不足,别人都是能理解和原谅的。现在的问题是,该承担的责任要不要承担,该认的错要不要认?不能因为所谓的“面子”,该承认的责任也不承认,该认的错也不认。这种情况下,人家对中国就会不信任,甚至中国普通人的形象也会很负面,搞不好将来就是灾难性。
   这些年,一些中国人在海外的不文明举止、暴发户心态、对他人缺乏尊重、自以为是、强词夺理等做法,让我越来越忧虑。十几年前,西班牙的中国商库被烧时,我就预感将来在国际上会出现排斥华人的潮流。我非常担心这次疫情会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不信任,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官方,作为向世界传达信息的主体,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更糟糕的局面。
        马国川:现在看,国内有少数民众夸耀中国的抗疫成绩,对于其他国家的疫情幸灾乐祸。
        张伦: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从中国疫情爆发以来,从欧洲到美国,至少我个人没有看到、没有听到什么人对中国幸灾乐祸。虽然有些人士可能对中国应对疫情的做法有一些批评和怀疑,但是对普通中国人没有幸灾乐祸,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关怀。
       有些中国人对其他国家有幸灾乐祸的心态,和在疫情最高峰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对湖北人、武汉人的暴力、不人道、不人性对待是类似的,其实质都是缺乏对人的尊重,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这可能是中国最重要的、将来最难建设、最难恢复的问题。我本来希望,在灾难里中国人的思维、情感、认识能够更深刻一些,能够对文明、对生命的认识有所提升。
       马国川:可惜没有,反而出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张伦: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从来不是把一个民族推向文明的动力。近代的历史表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不会给国家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灾难。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毫无异议的,但是能不能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之上有一些更超越、更深广的价值这可能是决定中国未来文明走向的关键。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依然一切以国家、民族来界定,恐怕是会给中国、世界的发展造成伤害和灾难。
        马国川:文明转型是长期的,在短期里制度转型更重要,因为如果制度不转型,那么文明转型也无法启动。
        张伦:这是互动的关系,现代文明价值的不确立,会对体制的弊端更多宽容和认可体制不允许健康的理性声音传递,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狭隘。这就是灾难性逻辑。所幸的是,每次灾难,都会有一些人觉醒,破除灾难逻辑。“文革”就是这样,于是才有了改革开放。
     “这一波全球化彻底地结束了”
   马国川: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这次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危机会不会进一步催化民族主义、民粹主义?
        张伦:这次的公共卫生危机肯定会强化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浪潮。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的崛起,2008年经济危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之前就有了,恐怖主义就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反映了这个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出现“銹带”,法国爆发“黄马甲”,英国“脱欧”,都刺激了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我基本的判断是,以这次世界公共卫生危机为标志,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特别是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以来的这一波全球化就彻底地结束了。
        马国川:在您看来,这一波全球化结束是不可避免的?
        张伦:就像第一波全球化,第一波全球化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直到一战爆发结束,这期间世界发展突飞猛进,被称为“美丽时代”。引发“一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任何一个细节如果不出现,很可能一战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但是结构性里还是有一些趋势性、必然性的东西,比如发展不平衡、新兴力量崛起之后对既有世界格局的挑战、新兴国家和传统的价值冲突等。当时英国、法国除了从地缘政治批评德国之外,就是批评德国是不民主国家。同样,结构性问题导致这一波全球化走向终结。
        当然,我并不认为全球化就此彻底终结。怎么样重新定义全球化怎么样控制全球化未来将有激烈争论。可以基本确认的是,通过对这一轮全球化的反思,比较浪漫的全球化会遭到批评,民族国家的角色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得到强化。未来世界如何发展可能要召唤世界各国领袖的眼光。
        马国川:这次危机不但会彻底冲击全球化,也会冲击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就遭到质疑。
        张伦:本来,二战奠定的世界格局已经被全球化、中国崛起和大国博弈冲击得摇摇欲坠了,这次疫情将造成进一步的冲击。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应该保留这些国际机构,不过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
        马国川:现在知识界最担心的是,这次危机不但会冲击全球化和国际秩序崩塌,而且很可能会引发战争。
        张伦:完全有可能。在我看来,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当然,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但是牵扯这么多国家,造成这么大损失,从波及人群、遭受损失、国家动员、社会心理等方面看,这完全是一种战争的状态。而且各国动用的处置办法基本都是和战争性质有关的,因此以战争做类比并不为过。这是一场非传统性的世界大战,跟恐怖袭击一样,是对国家、个人安全的最大威胁。
        从人和病毒的大战,引发人和人的战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由于全球经济的衰退造成经济资源萎缩,会引发各地社会冲突,包括没受过疫情影响的地区,可能会因为次生的经济问题带来局部冲突。就像二次大战一样,有些国家没有参战,但事实上都影响深远,都没有逃得掉。总之,它会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旧时代已经崩塌了,从此人类历史会分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后”。
       马国川: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比如中美关系将经受严峻考验。
       张伦:如果中美双方处理不好,互不信任,或者一方做出某些选择,中美渐行渐远的趋势就不可逆了。对于中国来说,现在真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应该推动更深刻的制度转型,实现法治国家。
        灾难会改变人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展现出来的东西,会勾起人们的一些记忆、激发新的想法。这次危机也在考验我们这个民族到底有没有反思性,到底有没有思考和检讨的能力?我希望,在制度转型之外,国人能够在价值方面做出更深层的调整,加快文明转型。

Tuesday, April 28, 2020

陈志武:美国经济会被新冠疫情击垮么?

(钝角网,2020-03-30,来源:火星财经)
        虽然中国媒体一直在讲美国经济存在很多问题,我研究美国经济40多年,哪怕是最欣欣向荣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批评,因为美国媒体是开放和言论自由的。与国内媒体描述中国什么都是好相比,美国媒体以批评为主,所以对比来看,两国不同的体制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媒体偏好和风向。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基础还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川普3年前的减税政策对企业的帮助。
     继欧洲之后, 美国新冠病毒大爆发。尽管美联储此前已经决定实行零利率,并提供万亿美金流动性。而今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动用一切力量挽救美国经济,无限量购买各种债券。本周将购买37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2500亿美元的抵押证券,其还将开始购买由政府支持的实体发行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其中主要包括公寓大楼的债务。然而市场依旧充满恐慌,三大股指全部大跌。川普上任后股市的上涨幅度已经全部抹平。美国经济未来走向会怎样?世界经此一疫,全球化是否到了梦醒十分。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在最恐慌的时候反而有理由对未来感到乐观
  比推:美国目前疫情爆发,股市暴跌,您认为美国是否能够应对病毒蔓延,未来经济是否还陷入严重衰退?
  陈志武:我到是比较乐观。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越是恐慌、悲观到极致的时候,越应该心怀希望。目前可以看到,从资本市场到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已经开始调整,愿意接受牺牲的程度变高了,这说明事情已经解决一半儿了。
  在流行病方面我不是专家,但是从数理统计方面来理解的话,流行病毒的感染类似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出现恐慌时,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都是以高度关联的方式集体下跌。医疗系统也类似于这个市场,当流行病来临时,相关性强、互动性高的人群染病的风险就大,医院会出现“挤兑”情况,死亡率也会比平时大大上升。
  流行病如何避免这种系统性高度关联的共振反应呢?只能通过保持社交距离,甚至隔离等措施。就像0809年金融危机中的有毒资产,相互关联互动产生共振之后,风险被大大抬升了。现在政府和社会终于高度警惕,大家都产生恐慌后,产生共振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所以股市悲观到了极限,接下来的涨涨跌跌更是常态。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我对美国股市还是有信心的,今天有一部分资金开始进场了,这表明目前股市不能说完全探底,但是也接近谷底水平了。
  比推:川普说美国很可能会陷入衰退,有人认为美国经济经过11年的扩张本来就该衰退了,这次疫情只是个催化剂,您怎么看呢?
  陈志武:美国经济在疫情之前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没有这次疫情的话经济衰退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因为很重要的一点:美国经济71%取决于民间消费,民间消费指标的最关键决定性因素就是就业情况,老百姓有收入就有消费保障。上周出台的美国2月份就业数据显示新增20多万就业岗位,失业率3.5%,虽然中国媒体一直在讲美国经济存在很多问题,我研究美国经济40多年,哪怕是最欣欣向荣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批评,因为美国媒体是开放和言论自由的。与国内媒体描述中国什么都是好相比,美国媒体以批评为主,所以对比来看,两国不同的体制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媒体偏好和风向。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基础还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川普3年前的减税政策对企业的帮助。
  美联储上之前出台货币政策的“核武器”,降息到0并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我认为这个反应是有点过激了,过度恐慌的结果就导致了市场和社会人士更加恐慌。我认为美联储这一步操作有点过于离谱了。
  如果情况再恶化,只能是更大规模的QE(量化宽松政策)。但这样做的话,受益最多的群体还是有钱的金融大鳄,对整个社会不一定是对症下药的做法。而帮助老百姓做病毒检测等才是更精准的举措。如果疫情稳定后金融资产价格反弹,基准利率又这么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和股票的企业股东会从中获利,很可能会加大贫富差距。
  比推:如果疫情无法2个月内控制,美国经济会不会下滑到一个未知的境遇?
  陈志武:我认为这个概率很低。现在从政府、社会、美联储到金融市场都恐慌到了极点,而这个就表明事情解决了一半。因为恐慌之前没有人愿意做出牺牲,没人愿意改变生活习惯,一旦疫情爆发后,每个人都愿意做出调整,接受牺牲。接下来就是等两周左右的时间,让疫情扩散得到控制。所以越是看到恐慌,越有希望。
  美国经济进入长期衰退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利息低,流动性供应充足,疫情过去之后,美国企业恢复运转,会有更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搬回美国,因为他们看到了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疫情对他们的巨大影响,一旦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中断,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销售。所以我认为疫情稳定后,更多的美国企业和产业链会搬回美国,这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提振也是有帮助的。
  比推:美国药品市场的97%抗生素来自中国,从医药企业联系到其他企业,这次疫情之后有没有可能引发美国企业回流或分散到世界其他地方,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的“梦醒时分”?
  陈志武: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不只是美国,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都会反思这个问题,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势头将会超过中美贸易战时期。很明显医药方面,(如抗生素、维生素、口罩和人工肺等医疗设备都是在中国制造)供应链断裂的现实已经很具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可能会决定不把工厂只设立在中国,而是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一部分回到本国去制造。对全球化潮流来说,这次疫情是一个教训
  比推:有没有可能资本以后会更多的考虑安全性因素,政府和企业会在利益最大化和安全性因素之间寻找平衡?
  陈志武:是的,这是肯定的。因为就好比我们做金融投资,不能只看回报率,只有在风险和回报同时考虑的时候才能制定最优、次优投资策略。做企业也是这样,这次疫情给了企业一个教训,供应链是否足够分散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风险头寸高低,我教授风险管理这么多年,风险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个抽象的问题,只有具体的风险事件才能让人感受到风险的影响有多大。
  比推:那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陈志武: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疫情不仅是武汉的企业受到影响。由于中国进出口外贸在GDP中占比很高,高度依赖进出口的经济一旦面对逆全球化的高涨势头,肯定会受到冲击。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和学者这么多年一直呼吁改变增长方式,从过多的依赖投资和进出口转到民间消费和内需上来,为经济提供动力。但遗憾的是中国高投资高出口的增长方式是由体制决定的,所以根本性的体制改革是必要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该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中国经济还是高度依赖进出口,一旦全球化的势头遭受挫折,中国经济也会遭受挫折
  比推:可是我们日常总是听到说中国人很有钱,在外国消费买奢侈品,在国内也是感觉大家消费很高。
  陈志武:这个很好理解,中国大多数人没那么有钱,而一些有钱人因为某些原因(担心可能某一天会被查或者没收)希望把手中的钱赶快花完。A股很多都是靠国家队和政府干预人为抬高股价,房地产价格也高得离谱,长期投资也不现实,中国靠刺激和行政干预制造出来的繁荣泡沫,很可能一夜之间变成泡影,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钱就花,花了再说是一个上策。
  另一方面,中国很多人信奉养子防老,靠子女来维持老年生活。对养老保障相关的投资理财意识还不是很强。综合来看,由于文化、国家体制、内在精神领域等原因,暴发户的心态和做法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消费驱动的国家。
  比推:除了供应链方面,这次疫情是否会让美国和欧洲重新衡量与中国的关系呢?
  陈志武:是的。在美国的带动下,欧洲也在重新审视和中国的关系,对中国的认识在不断调整。这次疫情让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区别具体的展现了出来。尤其是中国官方媒体的思维和价值观,可以说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这次疫情也是对世界官僚体系的一个大考,中国政府在武汉封城前反应迟顿。而在美国川普政府开始也是对病毒危险轻描淡写,美国疾控中心虽然意识到危险但是并没有认真准备,以至于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美国到现在为止都不能充分测试疑似病例。而且卫生部虽然在数星期前都告诉公众医疗系统只有10%所需的口罩和防护设施,但是几乎没有行动。美国的反应是从民间,地方率先发起的,媒体在大声疾呼,NBA率先取消赛事,很多学区自发停课,最后中央政府才开始采取行动。
  从人类历史来看,人类社会应对风险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中国从周朝就开始了以政府为主的风险应对机制,欧洲社会政府开始发挥作用是到近现代才比较多,我总结了人类风险应对方式的4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家族组织和宗族体系,这种血缘互助体系在例如印度已经建立的相对完整;第二道防线为跨宗族组织例如教会、佛庙、道观、民间社区互助组织,社区、各种非盈利组织,这是西方社会应对风险最具体、规模最大、渗透力最强的组织;第三道防线就是政府;第四道防线是现代保险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还有上市公司、医院等。
  我们发现,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没有看到多少水深火热,人民依旧照常生活。如果在中国发生类似的经济危机,家族等第一道防线作用微乎其微,第二道线几乎不存在,第四道防线金融市场背后也是由政府和国家管控,所以中国只能依靠政府这个独木桥。
  从湖北武汉抗疫我们能看出来,中国政府作为唯一的抗风险对象也不是万能的,内部也存在官僚化、不作为现象,关键时刻只靠中央发号施令也引发了很多问题。而在美国,即使总统不称职或者反应不及时,各州州长、市长、区长也有很大的决策权来发号施令,再加上民间教会、公司、学校的自发防御,多层级和多元的纠错机制相互独立相互影响,一个机制不发挥作用,还有其他备用机制候补,这使得美国的纠错能力很强,这也是美国在发生灾害或困难后没那么糟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自下而上强有力纠错机制的前提,是每个机构组织都有独立的决策权和充分的资源去利用。

Monday, April 27, 2020

蛮族勇士:欧洲正式重启

(美股之家,2020-04-22
        先放上欧洲五大主要国家的新冠数据表,按顺序分别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在这里必须先解释一下,西班牙这个神经病从413日开始把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也算进了确诊数据里,导致其数据链丧失了定义上的一致性。我尝试了一下在数据表中将这部分患者数据剔除出去,工作量实在太大,光翻译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想想还是算了,我会在后面对西班牙的整体情况做个说明。
        (欧洲新冠疫情追踪表,略)
         331日欧洲五国当日新增确诊达到峰值的2.92万宗,此后就呈现清晰的螺旋式下降趋势,到420日,20天内下降到了1.49万宗,刚好腰斩。按这种趋势的话,本周内欧洲五国的合计新增确诊就会下降到1万宗以下。
        下面我们先从德国说起,根据德国卫生部门官网数据,截至420日(链接),德国的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一直维持在82岁,并且70岁以上死者占全部死者的病例高达86%
          (德国死亡病例按年龄及性别分组表,略)
        截至420日,在其14.35万确诊患者中,9.15万已经痊愈。除了在家自我隔离的轻症人群之外,德国的累计新冠住院总人数仅为1.84万人,对比全部确诊患者,德国的新冠住院率仅仅只有12.8%。就这一点住院人数,对比德国充沛的医疗资源来说,一点存在感都没有,让一直以来如临大敌的德国医学界大感没趣。至于最重要的当日确诊人数,已经从320日峰值的7324宗,下降到了420日的1785宗,降幅高达75.6%。基于这样的原因,从420日开始,德国方面开始逐步取消所有的防控措施,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德国已经取消了800平米以下的商业设施的管制,允许其在尽量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间隔的前提下正常营业。此后每周德国都会放开一部分管制,至54日,全部管制措施都会取消。
        现在我们回顾起来,德国的主要防控措施就是三条:第一,鼓励人与人之间保持合理间距;第二,取消大型人员聚集性活动,如停办体育赛事以及关闭大型商业设施等;第三,宵禁,夜间酒吧等娱乐场所禁止开放。这些措施其实相对都算温和,与我大中国的封城闭户这些完全没法相提并论。不过也就是这样的措施,就基本上扼杀了新冠的传播,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此外,德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国范围的血清抗体检测,将在5月初出结果。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欧洲领导者角色的德国,它的抗体检测报告是最令人期待的。毫无疑问,这份数据将会真正改变世人对新冠的态度:新冠的死亡率到底是多高?是1-3%,还是1-3‰?如果已经拥有抗体的人群超过确诊量的十倍的话,基数增大的结果,就是新冠的死亡率将会直线下降,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而这一点,正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启动大规模的抗体检测的原因。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包括中国,都已经开始了相关检测和研究。如果,我这里说的是如果:最终结果真的是基数放大10倍,因此真实死亡率锐减到千分之1的程度的话,那么全世界为了这个弱鸡病毒所付出的惨痛经济代价,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笑话。而到了那时候,防控措施越严厉的国家,这个笑话的可笑程度就越高。
        接下来是意大利的情况。意大利曾经是全球新冠病情发展最严重的国家,在中文媒体中一再引发巨大恐慌。意大利的当日新增确诊数从321日的峰值6557宗,下降到420日的2256宗,降幅达到了65.6%。并且,最关键的是,意大利的病患住院人数也出现了显著下降。其住院人数绝对值已经从峰值的3.39万人下降到了前日的2.76万人。
         (意大利病患数据表。好吧我知道各位其实看不懂上面的意大利文,我简单翻译一下:上面第一列是轻症住院人数,第二列是重症住院人数。第五列绿色部分是出院人数,第六列红色部分是死亡人数,后面是累计确诊。最后的灰色列部分是核酸检测总人数。略)
        想想两周以前意大利面临的痛苦局面,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到现在急诊室基本上都空了(相关新闻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564741775734731&wfr=spider&for=pc)。据意大利《共和国报》20日报道,贝加莫 Papa Giovanni XXIII医院急诊室终于空了,这是一个半月来的首次:急诊室走廊里没有人群拥挤的现象,候诊室里也几乎看不到人,医院接诊人数回归了正常。在与新冠病毒抗争了45天后,贝加莫这家“主力”医院终于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顺带说一下,意大利与德国一样将在5月上旬报告全国范围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到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意大利是否已经如同大量医学界人士所猜测的那样,实现了群体免疫。
         (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截图,略)
        根据这样的现实情况,意大利官方决定的经济重启事件为54日,这算是这个病情发展曾经最为严重的国家,相对最为谨慎的选择了。接下来我们来看西班牙的情况。
        西班牙的当日新增确诊,在331日达到峰值的9222宗,此后出现清晰的下降趋势,到414日就下降到了3045宗,减少了足足3分之2。不过此后西班牙开始干一件非常恶搞的事:它开始启动血清抗体检测,然后将抗体阳性数据也计入当日新增确诊数据里(见下图,截至420日的数据表,官网链接:https://www.mscbs.gob.es/profesionales/saludPublica/ccayes/alertasActual/nCov-China/situacionActual.htm)。这种搞法使得西班牙的单日确诊数据又增加到4-5千宗左右,这种搞法实在是让人无法评价。
        (西班牙新冠疫情追踪表,略)
        上图中的第一列是总确诊数据及当日新增,第二列是核酸确诊数据及血清抗体阳性确诊数据。累计至今,西班牙的血清抗体阳性确诊数据为9046宗,这里面还没有包含马德里做了特殊标记的那1385宗,在诊断前14天以上出现症状且现在已无症状,这些到底算不算确诊患者,实在是一件有争议的事。将这些争议数据都剔除掉的话,西班牙的单日确诊数据其实已经下降到了2千宗以下。并且,西班牙的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也一直维持在79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西班牙政府在414日就决定重启经济,全面取消管控。
        再接下来我们看看法国。各位,法国算是非常有趣的类型。虽然我们此前对法国的印象一直是:法国是白左之国,但是法国政府这一次的表现实在是可圈可点。法国始终坚持只测重症,而阅读过本公号文章的老读者都知道,只测重症的本质就是实施群体免疫。法国方面各种防控口号含得山响,但其实根本就没怎么认真执行,所谓的居家隔离令有20多种例外情况,比如出来遛狗就算是例外情况。就这么漫不经心的玩了一个来月,法国居然成功的实现了成功抗疫,331日单日确诊峰值7500宗,到420日已经下降到了一千来宗,并且此前已经有两天只有几百宗新增确诊的情况出现,降幅已经超过8成。
        就这样的重症患者剧烈下降的情况,其实意味着法国的群体免疫已经大概率实现了。在这里还需要解释一下:由于法国只测重症的缘故,所以法国的死亡率看起来很高,18.84%,这其实是重症患者死亡率。并且法国的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也一直维持在80岁。就重启经济这件事来说,法国反正也没有正正经经的实施过什么防控措施,也就是喊了一个月的口号而已,所以现在法国其实也没有啥必须取消的防控措施,法国政府目前也就是继续在喊防控口号,其实从本周开始,社会已经恢复常态了。
        再接下来,是英国的情况。英国一开始当然也是想跟法国一样搞群体免疫,不过英国首相过于实诚,他居然跑到议会把这个意图说了出来。各位,搞群体免疫一定要像法国和日本那样,可以做,但是不能说。如果要说,就拼命的喊防控口号,然后继续啥都不干,所谓说一套做一套就好了。你要把这种群体免疫意图敞开了说,是不行的,会把小清新白左直接吓尿。英国首相扛不住压力,被迫在口头上妥协,宣布要搞全面防疫。一开始这种全面防疫也就是口号,医疗结构依然坚持只测重症, 不过很快王储、首相和他的怀孕同居女友全都确诊了。年迈的王储倒是没啥事,很快康复;首相的怀孕女友很年轻,也很快复原;倒是首相本人,每天焦头烂额的带病工作,熬了一个星期之后熬不住了,然后被强制住了一个星期的院,出来之后首相再也不敢搞群体免疫,于是英国就此真的转向了全面抗疫。以前是只测重症,现在是轻中重症一起测,连数据口径都变了。不过有趣的是:英国的单日确诊数据居然一直维持平稳,始终维持在4-5千的水平上,而这种平稳,其实已经是病情大幅度缓和的表现。轻中重症加起来,才跟以前的重症一样多,这当然意味着真正的重症患者,其实已经大幅度减少。
        在上面五国之外,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宣布了经济重启计划。瑞典一直都没有执行任何像样的防控措施,全国老百姓一直对所谓封城闭户嗤之以鼻,旗帜鲜明的支持群体免疫,现在也早已全面恢复经济运行。挪威、瑞士、奥地利、丹麦、冰岛等国均是从本周开始解除此前宣布的非强制性防控措施。这些国家其实本来也一直在佛系抗新冠,现在宣布解除,那就是完完全全的解除了。这也意味着,欧洲经济,从本周开始正式重启。
        只不过,哪怕是再佛系,同样也是要遏止消费减少出行的,同样也是要对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冲击的。这种巨大冲击所带来的恶果,人类世界这次能不能承受得过去,也还是巨大的未知数。而为了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冲击浪潮,人类社会必将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一次的变革,必将会全面重建全球的经济秩序。而越早从新冠恐慌中走出来的国家,就越能在这次秩序重建中,站在前列的位置!

蛮族勇士:【2020一季度经济数据综述】老弱不可承受之重

(开户之家,2020-04-18
        在讲述本文的内容之前,先简单讲述一下美国那边的情况,毕竟我大中国的小粉红和恐慌鸡也整天盯着每天那边的情况看,虽然它们(对,我这里用的是它而不是他,毕竟小粉红和恐慌鸡已经不足以再称之为人类了)其实根本就看不懂数据,撑死了就拿着百度疫情地图的垃圾数据当宝,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们意淫美国人口即将被新冠清零,留下一片大好的疆土,刚好可以让小分红和恐慌鸡去占领。事实上, 美国单日确诊病例数已经从峰值的3.5万下降到2.5万左右,虽然绝对值还是很高,这主要还是因为史无前例的美国式公路检测,把隐藏着的轻症及无症状病人尽可能的挖掘出来了的缘故,不过,其相关发病率已经呈现清晰的下降趋势。
        美国流行病控制中心(即CDC)主要使用两个周度指标来追踪新冠的发病率:每周流感样就诊人数(包含新冠轻症患者在内的发烧咳嗽等较轻症状患者,简称ILI)以及新冠样就诊人数(包含新冠重症患者在内的肺炎等较重症状患者,简称CLI),目前的数据更新到了411日,下面是这两个指标的发展轨迹(扔一个CDC官网链接: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vid-data/covidview/index.html)。这里顺带说一句,德国也使用这两个指标来追踪新冠发病率,并且德国的这两项指标也已经下降到极低的程度,因此德国政府已经正式决定从420日开始逐步取消控制措施,让商场逐步恢复营业。
        ILICLI人数占医院总就诊人数的比值图,略)
         在美国的这两项具体就诊数据上,ILI数据,今年的第12周达到峰值的84235例,此后就迅速下降,到第15周已经下降到29752人,降幅高达64.7%CLI数据,第12周达到峰值的106634人之后同样迅速下降,到第15周已经下降到66594人,降幅达到37.5%。此外,这里还强调一下,美国至今为止的死亡病例平均年轻依然是80岁且基本患有基础疾病。各位,你们一定要建立起这样的认知:整个欧美世界,现在的新冠死亡平均年龄都在80岁左右。哪怕是西班牙这种新冠死亡率超过10%的国家,死者平均年龄也达到79岁。恰恰是基于这样的数据,特朗普总统跟各州州长打了一场持久的骂战,要求各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取消防控措施,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不过在白左控制了舆论并且美国的大部分病例都集中在民主党控制区的情况下(嗯,民主党=白左=小清新,这个连环等式没啥好说的),特朗普极难扭转民主党治下各州的持续经济自杀行为,那些州长们拿着宪法出来说事,声称公共卫生管理权限属于各州,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在这一点上,特朗普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不过各州普通居民现在大都怒火万丈,类似密歇根州居民持枪包围州政府要求取消管控重启经济的事件层出不穷。
       (新闻照片:民众持枪抗议政府封城,略)
         要理解美国的普通国民为啥这么愤怒,我们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我大中国现在的情况。要知道我大中国是最早启动封城闭户型抗新冠策略的国家,也就是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去拯救七、八十岁的老弱人士的生命。这种牺牲到底有多惨烈,光看1-2月份的数据还不够,还不足以体现全部的代价。现在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已经差不多了,可以让人逐步看清楚了。
         首先是城镇居民的收支数据,我这里给出了从1990年至今年一季度的全部收支数据,让各位看看,今年的收支增幅对比其它年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中国城镇居民国民收支计算表,略)
         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绝对值同比增幅0.5%,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差数据。即便是数千万国企工人大下岗的1998年,也有5.1%的绝对值增幅。如果再考虑今年一季度的4.9%的平均消费物价涨幅,这相当于城镇居民今年的收入净减少4.2%(咳咳,学过小学数学的才知道,是4.2而不是4.4,不是直接减啦)。消费支出数据更是惨绝人寰,今年一季度绝对值同比下降9.5%,再考虑物价涨幅,消费支出净降幅直接达到了13.8%!这种数据前所未有。封城闭户,物流成本大增,消费物价必然大涨。与此同时老百姓普遍丧失收入来源,他们第一时间就会克制消费,并且他们也没机会消费,于是就带来了目前这种收入与消费同时萎缩的旷世奇景。
         说到消费萎缩,这里当然必须给出更加充分的数据。我这里给出的是2017年至今的限上消费数据(零售额500万以上零售企业)发展表,这里使用限上消费数据的原因在于,这种数据使用直报系统,即便存在美化和修饰,也只经过了国家统计局这一道修饰,避开了地方各级的干扰,相对更为准确。
        (限额以上商品临售及餐饮数据近年增幅对比表,略)
         好吧,今年1-2月,限上商品零售同比萎缩25.8%,限上餐饮同比萎缩38.8%。到今年1-3月,限上商品零售同比萎缩21.8%,萎缩幅度较上月缩小了4个百分点;但是限上餐饮同比萎缩42.6%,萎缩幅度较上月扩大了约4个百分点。整体而言,消费萎缩的趋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迹象。也就是二月份的时候各位幻想中的报复性消费,到3月份并没有出现。现在眼看着四月份也过了一大半,国内除了每天都有一点境外输入型病例之外,基本上维持着零增幅的现状,老百姓依然怕普遍戴着口罩闷在家里,被各种扯淡的黑人大规模染病、无症状感染者136的垃圾新闻吓得坚决不消费。明知道死亡病例基本上都是780岁的老人,孤身一人租住在一二线城市的单间公寓里距离乡下的老人超过几千公里的小年轻们依然害怕得屁滚尿流,轻易连楼都不敢下,动不动就说“我确诊了没事,万一传染给我家老人了呢?”说得好像他们真的跟老人一起住似的。
         各位,现在我国最惨烈的就是服装行业。一季度国内服装的销售同比降幅34.2%,毫无复苏迹象。并且,服装类商品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类别之一,根据海官总署的官网数据,一季度我国服装鞋靴出口303亿美元,较2019年一季度的398亿美元,同比萎缩23.9%。两项夹击,中国的服装鞋靴行业,从制造到批发到零售,今年整体裁员3成以上,不会有任何疑问。这个行业的整体就业人数估算下来超过5千万,光这一项,就会带来至少1500万人的失业。
然而吊诡之处在于,信息软件行业的情况也不好。根据工信部的数据(链接: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4/c7843619/content.html),今年1-2月份,信息软件业业务收入同比萎缩11.6%,利润总额同比萎缩11.8%。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老百姓宅在家里,给游戏和直播行业带来了一点流量,但是整体上,信息软件行业其实主要还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实体企业的办公类软件需求才是行业收入大头,单靠抖音上的几个小主播跳舞,是绝无可能支撑起信息行业发展的。按目前这种趋势,码农被整体裁员10%,绝无悬念。
        接下来,我要给出的是进出口以及利用外资的整体情况表,注意,服务贸易数据要到月底才出,因此目前只有1-2月份的数据,不过也足以作为参考了。
         (中国吸纳外资全口径数据演变表,略)
        今年一季度,出口整体萎缩了13.4%4782亿美元/5518亿美元),除了服装鞋靴类产品出口同比萎缩23.9%之外,手机类产品出口萎缩13.0%227亿美元/261亿美元),电脑类产品出口同比萎缩22.7%338亿美元/437亿美元),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基础出口企业之外,电子类出口企业也集体陷入了困境。更麻烦的事情在于,电子产品在国内的销量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据信通院的数据,一季度我国国内手机销量同比萎缩36.4%。就这样的情况,电子产业从制造到零售的全行业3千万从业人员,同样也是整体裁员三成,不会有任何疑问,这里又是一千万失业人士。
        各位,你们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就我大中国强大的服装和电子工业产能,是绝无可能只满足国内市场的,这两个领域超过6成的产品都必须用来出口,国内根本就消化不了。然而现在国外的市场情况也已经逐渐冰冻,被小清新白左通过强大的社会舆论挟持的美国以及部分欧美国家政府,已经纷纷宣布了非强制性的商业禁令,然而即便是非强制性的禁令,奈何人家各种工会和行业协会都控制在一群小清新白左手里,它们在执行这种行业禁令时是不会打折扣的。所以全球各主要国家现在也已经处于无法消费的境地。小清新白左们目前跟我国的恐慌鸡玩的是同一个套路,动不动就来一句“80岁的老年人就不是人啊?就任由他们去死啊?”这种话你还真是很难敞开了去辩论,毕竟人命关天,一说让人去死这种话,就显得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于是只能任由全球的小清新恐慌鸡把持舆论和政策方向,将全球经济往沟里带——牺牲年轻人的就业,去拯救老年人的生命。所有人都只能被迫干等着,一直要等到后果完全爆发出来,全球各主要国家动不动就是数以千万计乃至是亿计的年轻劳动力集体失业,并带来社会秩序的极端动荡。在这种超乎想象的恐怖后果面前,人们才会冷静下来思考:如果调转过来,任由80岁以上的老人牺牲几万人,以确保年轻人不至于集体失业,是不是更加符合经济学上的成本考量?
        在出口萎缩的同时,利用外资方面也是遭遇重创。近年来我大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其实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状态,某些国内资金到香港打个滚,就能穿上外资的马甲,再回头到国内投资。但是年初以来香港对大陆封关,单靠网上交易并不能确保资金通道的顺畅,于是今年一季度,我大中国的利用外资规模同比萎缩12.8%312亿美元/358亿美元)。整体而言,今年一季度我大中国在贸易及投资领域,整体出现了外汇净流出现象,即便是3月份的服务贸易净逆差只有150亿美元,一季度我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外汇净流出规模也应该达到了230亿美元。考虑到至今我大中国的货币信用其实主要都是靠外汇储备进行的背书,就这种外汇净流出的情况,如何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由于消费领域的全球性萎缩,我大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然也是随之遭遇重创。
         (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演变表,略)
        目前来说,针对全球消费萎缩的现实,我大中国的主要对策,就是加大投资!所谓万亿新基建投资,比如5G基站建设或者充电桩建设,目前基本上还处于前期的畅想和计划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地项目。今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萎缩17.4%,这里当然有一季度的封城闭户期间项目无法正常开工的原因。不过,对于接下来新基建是不是可以顺利推动起来,我个人持远距离观察的态度。举例而言,单就5G和电动车这两样东西而言,如果5G在两年内不能发展出真正的应用场景,或者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在两年内不能出现革命性进步的话,至少这两样投资会变成打水漂。然而要发展出5G的应用场景,或者新的电池技术,我大中国自己的研发机构其实也根本指望不上,唯有期望欧美日那边是不是又冒出一家苹果式的技术革命企业(注意,一定是技术革命而不是革新),转过头来拉中国一把。其它新基建项目与之同理,项目真正要落地,难度都极大,都得指望欧美日那边给我大中国带来终极的技术进步。
        然而,各位,你们一定要认识到,就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跟一年前完全不同了。美国那边公开宣称计划给撤离中国的美资企业以100%搬迁费补贴,日本干脆就直接开始实施了。就这样的国际环境,再指望欧美日带着我们一起飞,已经不现实了。欧美日之间已经一步步的达成共识,将会建立起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零关税零贸易壁垒的双零模式。去年底美国已经打通了北美洲和日本,欧洲本来还有点矫情,在谈判中还想保护一下自己的优势汽车产业啥的,结果这一轮新冠冲击下来,欧洲各国经济普遍遭遇重创,眼看着也是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必然会被美国说服的了。就现在这种情况,人家这种双零模式,我大中国根本就接受不了。零关税还勉强可以承受,零贸易壁垒简直无法想象,超出我大中国的心理承受极限,为了这个事我们跟美国已经打了足足两年的贸易战了,绝无可能在此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于是我们回头一看,小清新白左跟着我大中国恐慌鸡一起鼓捣的老弱优先原则,在客观上居然造成了全球经济“去中国化”的结果,也算是我大中国的恐慌鸡求仁得仁了。
        而要追踪这种“去中国化”的趋势,其实也很容易,跟踪每个月底统计局发布的外资企业经营数据就好了。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家数为43513家,较2019年底的44628家,减少1115家;营业收入26306亿,较去年同期的33901亿,降幅22.4%。把这两个数据摆在这里作为基数,接下来每过两个月我们观察一次,看看外资企业的家数是不是在持续减少,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是不是在持续扩大,也就知道了。外资企业在我大中国一直承担的是技术担当的角色,它们如果走了,我大中国的技术进步之路基本上也就停了。而新基建背后所必须的技术革命,即便真的发生了,也无法再润泽中国。
        其实说到这里,我还真是相当期盼恐慌鸡们关于美国的臆想能够成真。如果美国人这次死不绝,那接下来,我大中国就会更加难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