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美国的整体数据之前,我首先放上这样一组数据,供各位建立起对美国的整体印象:数据截至3月28日,美国CDC(流行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周报显示(网址),美国全体人口的新冠住院率为每10万人住院4.6人。由此进行推算,美国总人口32920万,则其当日新冠总住院人数仅为15143人。再对应其当日总确诊人数103321人,则其病患住院率低到仅仅只有14.7%。
各位,我们对于美国新冠病情数据的全部理解,一定要建立在这个14.7%的病患住院率的基础之上。这种比例跟我们前面那篇讲过的德国的住院率数据一样,低到令人发指。按照中国的经验,根据医护条件的差异,有症状患者的重症率浮动极大。湖北省外医疗资源高度丰富,足以做到应收尽收,对病人的护理极其充分,足以压低重症的发生几率,因此重症率仅约10-15%;湖北省内平均算下来约20-25%;而医疗资源极度紧张的武汉的重症率高达30-35%,这算是不正常的特殊情况。欧美国家一般都是出现了呼吸困难的重症患者才入院治疗,所以我们可以将其住院率类比我国的重症率。德国的住院率跟美国一样,都是14%。这种数据非常有趣,在德国和美国都对轻症病人不理不睬任其自我隔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德国和美国的住院率居然符合我国湖北省外的重症比例范围,这其实是相对偏低的。这也是后来这两国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查自己的“无症状患者”比例的原因。而意大利的住院率达到37%,西班牙更是高达50%,这跟武汉一样,都是不正常的数据。我们必须先把这个基础概念放在心里,然后再来看美国的病情发展数据,也就是下表。
美国跟英国一样,应对新冠的前后政策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3月13日前,特朗普总统坚持只测重症,尽量不影响美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民主党发动起强大的舆论机器,对特朗普口诛笔伐。由民主党主导的众议院拿着中国做例子,指责特朗普没有学习中国经验,没有进行全面检测和积极防疫,恨不得要因此再次对特朗普提出弹劾。特朗普在这场全民大辩论中很快败下阵来,毕竟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无论新冠的死亡率是多少,但凡拿人命出来说事,那就占了天大的道理,在议会层面和媒体层面,根本就说不出更大的道理来。
于是3月13日之后,美国进入全国总动员模式。各位,这种动员,算是美国在1991年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全国总动员,这种集中全国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去克服一项难题的事,在美国近三十年就没发生过。即便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美国也没有启动这种程度的全国总动员。3月17日美国各项全面检测工作迅速铺开,确诊量也随之上升,此后的一周内,日确诊量达到了5千宗左右。这还不算什么。美国CDC启动了新检测试剂的研发工作,在一周内就研发出了可以在5分钟内确诊并且灵敏度极高的检测盒!完全不需要像其它国家那样还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两到三个小时的病毒培养才能出结果,老美只需要简单做一下咽拭子,当场就能看到结果。这种神奇的检测盒在3月24日之后就进行量产并铺满到全国各主要商场的露天停车场,开始进行匪夷所思的公路检测。
(这就是神奇的公路检测了,全世界只有美国这么干)
极其方便的公路检测+高度灵敏的试剂盒,让美国可以把人群中的感染者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想想老美在居家令发布后反正大都闲着没事干,开个车去做个全家免费检测,几分钟就出结果了,也不费事,自己在家呆着也安心。这么一搞,美国的确诊量剧烈上升,每天的确诊量从一万,到两万,一直飙升到三万。这种数据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简直刷新了中国恐慌鸡的三观,都无从评价了。美国国内对这种数据也是充满了怀疑,一边是确诊量在短时间内暴增,你要说短时间内存在如此巨大的传染量,根本就不可能。另外一边,确诊病患的住院比例也很低,只有不到15%。于是上周五,跟德国的情况一样,美国CDC接受了美国卫生部的指令,开始对美国确诊数据中的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比例以及他们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估计一到两周内就会出结果。美国CDC主任Robert
Redfield在上周六接受电话采访时给出了一个猜测数据,其所有确诊患者中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或许达到了四分之一。不过具体是怎么样,还需要最终的数据来证明。
对比美国,中国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不足,很难检测出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要确诊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且按照我国的确诊规则,无症状感染者即使被检测出来了,也不计入确诊病例,而是单列出来。各位,无症状感染者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大中国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群体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一听说哪里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大帮子恐慌鸡就吓得涕泪横流,觉得世界末日,也不过如此了。
关于无症状患者的问题,算是目前关于新冠病毒的最大谜团。在其它流行病领域,无症状感染者被称为“携带者”,他们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世卫组织最初也认为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不具备传染性。但是麻烦的事情在于,从近期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果新冠的无症状感染者最终出现症状的话,那么在其出现症状的前48小时,就会具备较低的传染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键的两个问题出现了:第一,无症状感染者中,到底有多少比例会转化为有症状患者?如果转化率极低的话,那其实也无所谓,不值得担心。第二,和一个无症状患者进行亲密接触后,是否只要对其保持观察,如果其此后两天没有出现症状,那自己就是安全的?这两个问题现在没人回答得了。我大中国的医学界整体在新冠病毒各阶段的传染性研究方面交了白卷,搞出来的气溶胶传染、屎尿传染等等扯淡理论,现在都成了全世界医学界的笑话,署名作者都已经被怼到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谜团,目前我们也只能指望已经开展这方面专题研究的德国和美国,来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了。
接下来的一组数据,是美国的死亡数据。先说明一下,根据美国CDC的官方声明,目前的新冠死亡病例数据乃是最大限度的广义估算数据,各州在实践中将部分并未确诊但具有新冠嫌疑的不明肺炎死亡案例(大量的社区型肺炎病毒其实也都属于新冠家族,要查明白其实也不容易),也计算进了新冠死亡病例里,并可能造成了新冠死亡数据被高估的结果。我个人认为,民主党主政的州尤其会倾向于这么干。至于真实的死亡数据,还有待CDC未来再进行详细的数据清理。其次,美国新冠的平均死亡年龄,与欧洲的情况一样,平均死亡年龄是80岁,下图是截至4月5日的美国CDC周报里的死亡病例数据表,65岁以上的死者占总死亡病例的比值为79%。
(美国CDC发布的死亡年龄分布,第一列是新冠死亡病例,后面几列对比了同期美国全部死亡人数以及除新冠之外的各类肺炎死亡人数,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数基本上没有存在感。)
各位,这就是美国的整体情况:一方面是14.7%的超低住院率;另一方面,就是80岁的平均死亡年龄,依然符合新冠病毒主要危及老年人的核心特征。即便是确诊病例最多的纽约,在白左的治理下,恨不得稍微有一丁点发热症状就让病人升级住进ICU的,住院率也就是两成左右。根据纽约市4月2日发布的新闻稿(网址,其实我知道你们根本不会点开这个网址看,只不过我扔出这个网址的动作显得我很酷很有国际视野),当天纽约市总共有49707例确诊病例,其中住院病人只有9680例,占全部确诊患者的比值也只有19.5%(其实病人最多的纽约市的住院率相对偏高,这意味着美国其它地区的住院率就更低了,只有约10%)。并且,在纽约市的住院病人中,重症病人更是只有2240例,确诊病患中的重症率低得只有4.5%。
各位都是看着中国的数据一路过来的,号称美国版武汉的纽约市,重症率低到只有4.5%,这是怎么回事?而且,更加恶搞的是,纽约市就这区区两千多名重症患者,就算整个纽约州的重症患者再翻一倍,五千名吧。纽约州已经有了4千台呼吸机,联邦政府又拨付给了它4千台呼吸机,它自己又购买了7千台呼吸机,合起来有1.5万台呼吸机了,每个重症病人可以有三台呼吸机用了,但是民主党的白左纽约州长和纽约市长依然联合提出来,呼天抢地的要美国联邦政府再给纽约州提供3万台呼吸机,也不知道打算拿来干什么。总之,白左只要面对任何一种流行病毒,科学精神就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只剩下被恐慌情绪操纵的圣母情怀了。特朗普总统为此与纽约方面为此爆发了多场论战,认为纽约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呼吸机,不过国内的吃瓜群众不明所以,纷纷痛骂特朗普草菅人命,也是没法子,摊手(这个表情表示我摊了一下手)。
不过无论如何,美国的情况大致上就是如此了。在疾病防控方面,其实美国也没多严厉,非强制性的居家令+非强制性的聚集性活动禁止令,也就是这样了。管控相对最严厉的纽约市,警察会对没有正当理由出门的老百姓罚款,不过所谓的正当理由全由自己说,比如声称自己是高尔夫球的狂热爱好者,每天必须出门去打两场球,也就能随随便便的出门到处浪了。昨天的新闻(链接),纽约市民就这么浪到沙滩上集体晒太阳去了。就这种若有若无的官方管控力度,主要还是靠各行业协会自行决定是否停业。倾向于民主党的行业协会全都停业了,而倾向于共和党的行业协议大都还在坚持开业,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措施都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深重的负面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全国失业人数上升到1千万左右,而美股则坐上了过山车,倾向于民主党的华尔街借机搞事,稍有风吹草动就集体砸盘。特朗普烦不胜烦,先是宣布4月12日之后全国恢复正常,然后迫于民主党的压力,被迫延迟到4月30日,不过又很快反悔。现在他倾向恢复正常的时间是4月20日,也就是德国恢复正常化的时间。
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美国倒是下了大力气,甚至可以说是用力过度。美国联邦财政对企业直接发现金补贴,对老百姓直接发购物券,总金额超过2万亿美元。此外,美联储直接降息到0-0.25%,将两年来的加息成果瞬间摧毁;同时还无限度购买国债及企业债,向金融市场输入流动性。这种种过度反应措施,被倾向于搞事的华尔街解读为末日狂奔,于是一边救市措施不断,一边金融市场还集体大跌。道指从2月20日的29000点开始跌,到3月23日,跌到18000点,创下美股史上最快跌幅,让全世界见证了一把美国两党借着新冠搞事的闹剧。
不过毕竟美国的病情数据就摆在这里,全国截至3月28日总共也就是1.5万的新冠住院病人,光纽约医院就收了大概9千名病人,这意味着在当天其它各州合计只有不到6千名住院病人。美国每天通过公路检测确诊两三万宗,但是相信住院人数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能够开车进行公路检测的患者,也重症不到哪里去。到本周六,下一期的周报数据出来,相信住院率还会继续往下降。各大州医院本来都是如临大敌,看着全国的确诊数据一会儿10万,一会儿20万,一会儿30万,都怕得不得了,有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学习中国的经验,索性把择期手术都停了,让住院的老龄慢性病病人都回家,以防感染,结果居然是想要找到几个住院病人都不容易,医院整体空荡荡的都像在闹鬼。就这种实际情况摆在这里,所有的恐慌传闻看起来都是个笑话。于是美股又开始涨,到现在又涨到了22000点。现在之所以还涨不回原来的峰值,实在是由于全球的主要舆论被小清新白左把持了,他们承继我大中国的衣钵,拼命煽动新冠恐慌,让全球的消费行业遭遇重创,经济短时间内无法回归正轨,股市当然无法回归原本的轨迹。
其实认真说起来,全世界主要国家里,排除了白左干扰,切切实实的在贯彻“群体免疫”路线的,就是两个国家:法国和日本。这两国至今都是非常明确的只检测重症,而只检测重症,其实就是放任数量庞大的轻症患者自愈,并形成群体免疫力。我再强调一次,群体免疫策略只能干,绝对不能说。法国一边坚持只检测重症,一边口号喊得震天响,全国一会儿紧急状态、一会儿危险状态、最后是战争状态,不停的升级,但是具体措施始终就是那么有限的几条:关停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非强制性的要求国民居家,同时规定了无数条例外情况,比如上下班就是离家的正当理由,进行体育锻炼和遛狗也算。这样一边喊着让白左得到巨大心理安慰的防控口号,一边执行“只测重症”的路线。到目前为止,法国的情况也算是稳定,平均死亡年龄高达85岁。中文媒体没事就编排法国单日确诊超过万宗的扯淡新闻,事实上,近期它的单日确诊已经从峰值的7500宗下降到了3000宗左右。
(我再次不辞辛劳的更新了法国的数据,并再次提醒各位:请务必不要相信百度疫情地图或者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扯淡数据。这些使用数据爬虫系统抓取的数据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会极大的夸大累计确诊量。权威数据,还是要到各国卫生部门官网以及世卫组织官网去看)
另外一个坚持“只测重症”搞群体免疫的例子,是日本。跟法国的玩法一样,日本也是口号喊得山响,执行全靠自觉。昨天傍晚日本安培首相宣布东京等七地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当地居民不要外出,但是不强制,并且日本政府同时强调,“政府没有权力对不配合的企业或者民众进行惩罚或逮捕”。日本现在的麻烦,其实主要还是境外输入病例。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再甩一个链接,这样甩链接的行为很酷有没有?全网除了我之外你们还看到过别人给你们这样甩官网数据链接的吗?),截至4月6日,日本总共确诊3906人,其中日本本国国籍只有1931人,占比只有49%。虽然日本发布了针对重点疫情地区的旅行禁令,但是执行得并不认真,随便在哪里中转一下航班,就能绕过日本海关的宽松入境审查。入境时每个人都做核酸检查?不好意思,日本国内的拒检率都超过95%了,100个发烧咳嗽患者申请新冠检测,只有不到5个人能成功申请到检测,就这样的情况,日本政府根本就懒得给入境人士挨个做检测。总之,它就是一门心思的奔着群体免疫的结果去了,口号可以照喊,执行是不会执行的。
除了法国和日本之外,亚洲的印度等穷国,以及非洲各国,基本上也就是要走群体免疫路线的,这一点是没啥可疑问的。这期间它们会喊喊紧急状态的口号,对白左群体交代一下,也就完事了。对这些国家来说,本来老年人口也不多,能活到80岁的基本上就没几个,之前早就因为各种天灾人祸挂了。现在如果要死一些80岁左右的老年人,对这些国家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虽然说根据中国的经验,新冠的有症状患者死亡率是1-3%,但是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无症状感染者群体做分母,再结合本国老年人口数量稀少的现实,死亡率还会更低,完全可以承受得起。
最后,我们再回到美国的问题上,美国现在这种以史无前例的公路检测方式,疯狂刷数据的行为,到现在其实也刷得差不多了。欧洲从3月31日已经整体上进入转折点了,德意西法英五国合计,在达到近三万宗的单日确诊量后就转而下行,到昨天已经下降到不足两万宗。这表明即使是喊喊口号,只要停止了室内的大型亲密接触性活动(比如体育赛事和酒吧娱乐),也能成功阻断新冠的传播链。美国刷数据的能力实在是强大到逆天,用史无前例的公路检测方式把别人根本刷不出来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刷了出来,所以刷出了让人震惊的确诊数据。就目前来看,即便是再怎么党争,再怎么刷数据,美国的情况也就是这样了。距离美国发生末日级别的灾难,还远着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耐心一点,等着美国CDC的下一期周报,以及最重要的,其即将发布的“无症状感染者”的研究报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