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3, 2014

北戴河决议:反腐打击太宽 停查温家宝

       戴按:种种迹象显示,世界日报的此一独家报道具有想当大的真实性。中共本届政治局常委是由上届常委及已退休的其他党内大佬幕后确定的,因而已退休的大佬干预新常委的决策,乃是“自然现象”。但这样一个高度机密的最高层决议,居然这么快就泄露到海外,耐人寻味。

(世界日报2014-8-17)
        来自北京政坛的消息说,在日前举行的中共秘密会议─北戴河会议上,中共元老批评习近平、王岐山反腐「打击面太宽」,不利中共形象和党内团结。在元老的推动下,会议作出决议:终止对前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和贺国强的审查。此前外界一直传闻此四人因家人涉嫌严重贪腐,已被中纪委调查。

        消息人士说,会议认为温家宝等四人只是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管教不严,与「周永康桉」性质不同,因此他们只须在中共党内民主生活会上对工作及生活作风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做批评和自我批评。
捲宋林桉 大公网「闢谣」
        上述消息未获独立来源证实,但从半官方的香港「大公报」网站15日发表的「独家:前国家领导人涉宋林桉报导不实」的澄清反证,上述消息必有所本。「大公网讯」的报导说:「近日有媒体报导,受查港中旅高层爆料国家前领导人捲入宋林桉,经大公网记者多方面查询证实,该报导不实,并被斥为『纯属恶意造谣』。」
        「大公报」的这一报导显然是针对海外「博讯网」的报导「闢谣」。「博讯网」指早前被查处的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帅廷供出惊人线索,指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捲入前华润董事长宋林桉。而宋林能升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主要因为在华润集团收购前山西首富张新明的资产中,将价值人民币数十亿元的山西优质煤炭资源让给温家宝的儿子温云松。报导并指虽然外界一直盛传宋林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的人马,还曾有媒体指贺国强之子贺锦涛也涉及宋林桉。但最新证据显示,宋林实际上是温家宝一手提拔,与温家宝及其家族都有非比寻常的交情。报导说,温家宝捲入宋林桉源于华润收购前山西首富张新明的金业集团一事。
        此前「纽约时报」曾多次大篇幅揭露温家宝家族有巨额财产,温家宝也多次藉机澄清。
海外媒体放话 内斗激烈
        北戴河会议举行前,中共不同派系曾陆续透过海外媒体放话,除重炒温家宝家族财富外,也爆料指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家族、贾庆林家族、贺国强家族和李长春家族等被查。
        对于种种扑朔迷离的说法,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都很可能是从中共内部高层传出,显示中共派系斗争仍激烈。而上述北京消息人士有关北戴河会议决议的说法如属实,说明中共党内元老对本届政治局常委的重大决策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所谓的元老,「不是江泽民就是曾庆红」。北戴河会议前,曾有分析人士预言,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习近平将在此次会议上「完全击碎元老干政的陈规」。
        习近平15日抵达江苏南京,看望参加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的中国选手,16日出席出席并主持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开幕式,意味着每年一度的北戴河会议顺利结束。
        官方消息未说明习近平是否从北戴河抵达南京。但按照惯例每年夏季,中共高层都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避暑并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党内重大问题,由于地点在北戴河,外界称之为北戴河会议。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自7月底就陆续销声匿迹,外界判断中共北戴河会议可能自7月底或8月初召开。

Wednesday, August 20, 2014

张雪忠:中国的政治局势与前途

(2014年8月14日,《楼外楼》网站)

    (作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我曾在不同的场合,与多位朋友谈及中国的政治局势与前途。我们的观点各有异同。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观点的记录,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能准确表达他人的观点。尽管我在闲谈中说得比较随意,但在本文中,无论是表达我自己的观点,还是批评他人的观点,我将只进行合乎政治学专业水准的理论分析。我不会用哪怕一个字,去讨论形形色色的宫廷秘闻,或是其它道听途说的消息。另外,由于文章内容涉及不止一个主题,采用对话式的文体,或许比一般的政论文体更合适一些。)

        友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人们对新一届领导人的施政方向,特别是对习的政治理念,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张雪忠:这是一个很大和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提供任何具体而肯定的答案,我只能努力提供一种初步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为此,我想先说说民选政治下领导人的更替,与中共接班体制之间的区别。
        在民选政治下,一个人通过选举获得了选民授权,就不但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而且还可以在各种重要和关键的职位上,任命认同自己的理念和政策的官员。为了保障当选领导人有足够的人事安排空间,前任政务官员通常要集体辞去自己的职务。当然,新任领导人在行使充分用人权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更为明确和直接的政治问责。
        在中共接班体制下,情况显然就不同了。在这一体制下,新领导人的选定,必须得到前任政治元老的首肯,并且通常是各个政治派系妥协的结果。因此,新领导人上台后,通常会面临这样一个局面:那些占据重要和关键职位的人,并不是他“自己的人”,而且他也不能任意撤换这些人。习上台后面临的局面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在他之前的两任领导人仍然健在,并且也都培植了自己的派系势力。
        友人:那么,习会不会努力改变这种不利的权力格局?
        张雪忠:在政治心理学这门较新的学科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政治人物的个人特质,以及这些个人特质与他们的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认为,如果一名政治人物具有较强的权力需求(need for power)动机,他就不大容易满足于对自己不利的权力格局,而是倾向于改变这种格局。而如果他的权力需求的动机较弱,就更容易满足已有的权力。
        友人:那你觉得习的权力需求动机强不强?
        张雪忠:我对习这个人了解不多,更没有专门研究他的经历和个性,因此无法断言他的人格特质中,是否包含需求权力的强烈动机。我只能说,从他上台后采取的一些政治行动来看,他似乎有意要改变十八大形成的权力格局
        习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他在党政体系中的权力比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在政治局有多少同盟者;以及(2)在中央委员会有多少支持者。由于接班体制的结构性原因,习在上台时面临的权力格局,可能并不十分有利。但他毕竟集总书记、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的职位于一身,在中共党政体系内部,仍有主导政治议程和主动采取政治行动的便利和“正当性”。
        政治局是中共常设的最高决策机构。最高领导人不满意自己在该机构中的权重,且无法其改变组成人员时,他强化自身权力的可行途径,就是在政治局之外建立由自己主导的新的决策体系。中共新近成立了多个领导小组(均由习本人担任组长),似乎表明习在努力扩大自己在高层决策体系中的权重。
        中央委员会是中共的核心权力机构,政治局成员、政治局常委以及总书记均由其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中央委员会中有多少自己的支持者,对总书记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下一届政治局人员组成和权力布局,甚至事关总书记自身地位是否稳固。在中央委员会中,省部级官员所占比例较高。总书记并不能独自随意撤换省部级官员,但如果他发起反腐行动,并将省部级官员作为反腐行动的重点领域,他就不但可以直接影响中央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而且还可震慑其他省部级官员,赢得他们的效忠,最终强化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威。
        友人:不少人认为,此次反腐行动整肃的对象,主要是江系势力,你是怎么看的?
        张雪忠:在本轮反腐行动中,每有高官落马,人们都会讨论他(或她)到底属于哪一派系。但是,我本人对中共内部的派系关系了解不多,难以分清谁是谁的人,所以我没有办法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如果习试图改变既有的权力格局,并努力扩充自己的权力基础,他最可能的选择,应该是与较弱的派系结盟,以打击原本较强的派系。
        友人:有些人认为,习在巩固个人权力之后,或许会开启迈向宪政的政治改革,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雪忠:你的问题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也可以说包含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方面涉及一个一般性的问题:政治人物如果要启动政治改革,是否需要先强化自己的权力?第二方面涉及一个具体的问题:习本人是否有启动政改的意图?
        对于第一个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答案都是否定的。在非民主政治中,一个人能成为政治强人,并不是因为他是神奇的超人,而是因为他成功地构筑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也就是说,他组建了一个效忠于自己的强有力的权势集团。但任何这样的权势集团,在对特定政治人物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会形成对权力和利益的自我需求。权势集团对其效忠的政治人物,既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约束。如果政治人物施行的政策,不符合权势集团的利益,他就很有可能被背叛和抛弃。
        从实践上看,那些所谓的政治强人,最可能做的不是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变既有的权力格局,而是想尽办法巩固和延续自己的权力。萨达姆、卡扎菲、穆巴拉克…这些人都曾权倾一时,但哪个人想过要政治改革?在邓去世后,江的权势应该也不小,但何曾有什么政治改革?普京也可算俄罗斯的政治强人,但他念兹在兹的,不是努力推动宪政体制的革新和完善,而是极力巩固和延续自己的权位。
        而那些顺应民主潮流的政治人物,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权力在强化,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在弱化。比如,台湾地区的蒋经国,在接受民进党建党的既成事实时,所面临的政治处境,一是国民党内部本土势力的崛起,二是党外政治力量的逐渐强大。再比如,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在1987年宣布不再竞选总统,也是迫于民主运动的压力,而不是出于政治改革的意愿。
        友人:那你认为习本人是否有启动政改的意图?
        张雪忠:我前面已经讲过,对政治人物个人特质的研究,是政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技术,即使由专业人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分析,亦难以准确界定特定政治人物的个性,并以此推测他的政策意图。并且,一般认为,现实的政治情境,比政治人物的个性,更可能影响他的政策选择
        在中国,分析政治领导人的个人特质,还面临信息缺乏的特殊困难。由于当局对信息传播的严密控制,人们很难获取关于领导人个性的真实信息;能够获取的,往往是经过筛选,甚或刻意编造的所谓“正面信息”。大家可以想想薄熙来的案例。在薄下台前后,人们所能获悉的关于他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对他的评价因此也有显著的变化。
        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我不得不说,有些国内的政治评论人士,在公开断言习的个性和政治意图时,所表现出来的斩钉截铁的自信,着实是令人吃惊的。这或许就是外行人士身上常见的所谓“懵懂的自信”吧。
         我不想在这里说外行话。我只能告诉你,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是政治人物较重要的个人特质之一,并且对他的政策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就习的个人情况而言,似乎并无证据表明,他对现代政治理念和政治原则有过深入的了解。如果一名政治人物不熟悉现代政治理念,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开启宪政改革的可能性。我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我的一点非常粗浅的、参考价值极其有限的提示。

        友人:那你对习未来的施政方向就没有任何看法吗?
        张雪忠:我没有办法基于习的个人特质来预测他的施政方向(我们并无足够的信息来界定他的个性),但我可以就他上台后的作为(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对他可能的政治目标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十八大之后,官方媒体曾发表过一系列反宪政的文章,但由于我们并无证据断定,这些文章反映了习本人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略而不谈。不过,包含“七不讲”内容的中央九号文件,如果没有总书记的首肯,是不可能出台的。这一文件的内容,与习对前苏联垮台的惋惜、“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表态,以及联俄抗美外交政策,在理念上是非常一致的。这一理念的核心是确保共产党的政权稳定,并且与自由、民主和法治等普世价值及现代宪政体制,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十八大以后,当局不但极力强化对公共言论的控制和整肃,而且还大规模抓捕政治异见人士和社会活动人士。
        另外,已有观察人士指出,这次规模和力度都比较大的反腐行动,波及的都是平民出身的官员,并未涉及俗称为“红二代”的群体。并且,因为有些涉案官员是秘书出身,官方媒体还曾专门发文警告秘书们要洁身自好。官方媒体专门发表了剑指秘书群体的文章,这是非常罕见和不同寻常的。这篇文章的意旨,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在“红二代”群体中较为盛行的看法:“江山是我们的爸爸或爷爷打下来的,但经过江胡二十年,主要的权位却落到了他人手里。”
        基于以上分析,我个人初步判断,习似乎是以“红二代”作为自己的核心政治基础,他的政治行动的重心将会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极力防范和打压社会力量对中共执政地位的挑战;二是在党内努力扩大“红二代”的权力份额,强化自己的权力基础。他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表态,也可以作两个层次的解读:一是向社会宣示,中共的权力垄断不容挑战;二是向党内宣示,“红二代”才是红色政权的正统继承人。不过,我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我的初步判断,这一判断是否准确,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检验。
        友人:有些人认为,习本人是有政治改革意图的,他的一些相反的表态,以及“七不讲”的文件,只是为了安抚党内的左派或保守派。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局对言论的压制,以及对异见人士的打压,都是党内失势派系在搅局,在绑架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张雪忠:这两种说法都是纯粹的外行话,因为其中包含的思维方式,完全是非专业的、外行的。第一种说法,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包括两个步骤:(1)预先假定并断言最高领导人是一个具有政改意图的人;(2)对于他的任何与此相反的言行,都解释为对他内心“真实的政改意图”的掩护。这种思维方式的症结在于,步骤(1)中的假定本身并不是不证自明的,而是需要充分的证据来支撑的。用这种思维方式谈论政治问题的人,可视为是政治评论界的算命先生。
        友人:那么专业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张雪忠:专业的分析方法并不容易,但却是非常平实的。为了判断一名政治人物是否有政改意图,专业人士的做法是:密切关注他的各种政策宣示和政治行动,将支持“政改意图”的证据放在天平的一头,将反对“政改意图”的证据放在天平的另一头,然后再根据不同证据的权重作出初步的判断;并且,这种初步的判断,还可能依据后续的证据不断加以修正。
        上述第二种说法的思维方式,也是包含两个步骤:(1)预见假定和断言最高领导人是具有政改意图的好人;(2)将当局各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归咎于一个不可捉摸的失势派系。这里的步骤(1)给出了一个毫无根据的断言,而步骤(2)则是为了把一切不利于(1)的证据给“解释”掉。这其实就是典型的“阴谋论”,是外行思维的极端表现。
我们可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阴谋论思维的荒谬。假设甲和乙发生了争执并大打出手,甲甚至扬言说“总有一天我要弄死你”。几天之后,乙果然被人谋杀了。针对这种情况,专业的侦查人员可能会初步认为,甲有作案的动机,但绝不会仅仅基于这种主观动机,就断定甲是作案者。为了确定甲是不是作案者,侦查人员必须要依靠客观证据,比如甲是否有作案时间、凶器是否属于甲、现场是否有甲的足迹和指纹,等等。而外行的阴谋论思维,则完全不考虑是否有充分的客观证据,就会直接断言:既然甲怀恨乙,那就一定是甲杀害了乙。
另外,我想提醒一下:那些喜欢用阴谋论思维谈论政治问题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政治学者。这本身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实际上,一名专业的政治学者,如果用阴谋论来讨论政治问题,那一定会沦为业内的笑柄。可见,外行人士谈论政治问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怎么说都不怕别人笑话。
        友人:有人认为,当前这场反腐行动,客观上可能会产生解决腐败问题、为改革破局,以及破除权贵的后果,因此,无论当前的反腐有什么背景和动机,都是中国可遇不可求的契机。对于反腐可能导致极权的危险,他们则认为,极权比权贵更容易对付,其理由之一就是:反极权的力量有自由主义的思想资源,反权贵则没有相应的思想资源。
        张雪忠:这是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观点。他的观点目前比较有影响,我也认真读过他的相关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孙教授作为一名学者,显然没有用上述外行思维来讨论政治问题。但我仍想坦率地说,他的论述中,确实包含不少重大的知识错误。
        比如,自由主义确实是反极权的思想,但说反权贵没有相应的思想资源,显然是不对的。所谓权贵,是指一个群体或阶层,他们不但垄断着政治权力,而且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私人利益。可见,权贵其实就是专制的形态之一,而民主主义显然就是反权贵的思想资源。另外,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反极权,还是反权贵,重要的不是是否存在相应的思想资源,而是是否存在相应的政治力量。
        中共政权作为一种专政体制,既是反自由的,也是反民主的,其反自由的极权的一面,表现为对个人自由及公民权利的肆意侵犯,其反民主的专制的一面,则表现为少数人对政治权力的完全垄断。就今天中国的社会现实而言,尽管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仍无法得到保障,但政治人物要想重建毛式极权,成功的可能性已不大了。而少数人对权力的垄断,不但排除了公众参与政治的资格,而且也是个人自由和权利屡遭侵犯的根源。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同意孙教授的一个观点,即作为专制政治形态之一的权贵政治,已成为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最大障碍。
        友人:那你是否同意,当前的反腐行动是反权贵、除恶政、立宪政的契机呢?
        张雪忠:我完全不同意。我认为,这一观点包含着一个根本性的认知错误。要知道,专制政治是少数人垄断权力的政治,因此也是必然会导致腐败的政治,而所谓权贵,只不过是腐败了的权力垄断者或专制统治者。孙教授认为,无论当前的反腐行动动机何在,哪怕是为了保政权,哪怕是没有制度建设,仍然是反权贵、除恶政、立宪政的契机。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既然权贵和腐败是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那么由当权者推动的任何不触及制度的“反腐”行动,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反腐或反权贵,其结果只是由新的一拨人,取代原来一拨人的权贵地位。真正的反权贵,不是指主政的权贵们将少量不忠者逐出权贵队伍(这只是权贵内部的权力重组),而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改变权贵与非权贵之间原有的权力关系,以使非权贵人群的政治地位得到改善。真正的反腐败,也不是以权力手段将少量腐败官员清除出官僚队伍(谁能说补上去的人不会腐败呢?),而是通过制度的变革,使原来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开始受到监督和约束,从而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我们一定要注意,反腐败也好,反权贵也好,都不是政治改革的契机或前提。恰恰相反,政治转型才是反腐败和反权贵的前提。只有首先进行政治改革,才有可能防范新的腐败,并逐步清理旧的腐败。没有政治转型的反腐败,从来就没有成功的先例,并且最终都会沦为权力斗争。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在人类政治史上,有哪一次所谓的“反腐”,最终成了政治转型的契机?又有哪一次政治转型,事先有一个“反腐”的铺垫?
        友人:这么说,你对中国的前途是不是很悲观?
       张雪忠:我一点都不悲观,我一直都很乐观。只有那些把自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才会感到沮丧和悲观,因为等待他们的,必定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伯里克利都知道:人若要幸福,就必须要自由;人若要自由,就必须要勇敢。如果我们到今天都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枉费了人类两千多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了。
        在一个少数人利用对权力的垄断,长期压迫多数人的专政国家,被压迫者根本就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压迫者身上。人类有记录以来的政治经验,在在都表明,被压迫者的希望在于抗争,而不是在于哀求。我这样说,不是要断言任何当权者都没有启动政改的可能性。我只是说,我们不能把自由的希望,寄托在小概率事件上,就像我们规划自己的生活时,不能假定自己能买中六合彩。另外,如果当权者真要政改,也一定会有明确的政策宣示,并采取切实可信的行动(如开放党禁报禁、释放政治犯等),来向社会发出信号,并寻求社会的支持。在看到这些切实可行的信号之前,我们没有必要充当政治人物肚子里的蛔虫,去臆测他到底有没有政改的意图。
        在一个存在政治压迫的国家,自由的希望,不在那些位高权重的压迫者身上,而在那些无惧牺牲、坚韧不拔的反抗者身上。在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建立自由、民主、法治的宪政体制,而不惜身陷牢狱,他们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声援和支持。我们应该尽可能以这些既有信念,又有行动的政治犯为枢纽,组成一个广泛而有代表性的准政治联盟,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引领自己的国家从专政走向宪政。
        我一直认为,在一个权力败坏、公义沦丧国家,不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而是那些因为反抗而被销声、被迫害、被关押的人,才是真正代表社会主流价值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正直、善良、勇敢和奉献等人性中最可贵的东西,才能在一个黑暗的国度,得到最鲜明和最有力的彰显,并为自由和公正的来临保存希望。
(2014年8月14日)

Sunday, August 17, 2014

《绣春刀》:打大老虎的政治“影”喻

2014-08-17 15:58

但体制内是不相信忠义和口头协定的,体制内讲究的是跟对人、站好队。体制内不相信眼泪
  壹
  《绣春刀》不是一部古装武侠片,它也可以说是一部古装反腐片。讲了一个大老虎被打掉之后的故事。
  贰
  故事很简单:魏忠贤被发配了,但有人想要他死。作为底层锦衣卫,卢剑星、沈炼和靳一川哥儿仨接受东厂都督赵靖忠的命令,去杀掉魏忠贤。二哥沈炼在一片混乱之中,瞒过大哥和三弟,自己与魏忠贤做了笔交易。拿了对方的钱,放了把火,声称魏阉自焚而亡,给朝廷带回一具焦黑的尸体。
  从此,哥儿仨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局中,皇帝只想适可而止地反腐,东厂都督赵靖忠看似不遗余力地清查阉党,但实际上他是魏忠贤的义子,而最想要魏死的其实是他,魏死了,他才真的安全。
  有人想借此升官发财,有人想趁机清算仇家,各种势力、心思纷纷浮现,三个底层公务员只能拼命求生,但最终只得一人生还。

  叁
  大明的这一次反腐挑明了很多体制性问题。一些台词无意间抖落出很多意味。
  三兄弟发现了魏忠贤藏身的客栈,老二要发号箭求后援,被大哥拦住。他说:“我们没有背景,没有路子,只能靠机会。机会来了,抓住了,就能翻身。”这是基层公务员的美好幻想,靠抓住机会显露能力谋求晋升。
  在此之前,大哥卢剑星努力买官,但怎奈俸禄微薄,都拿不出像样的贿赂款,只能受人欺负。他以为自己遇到了机会,但其实只不过是陷入了死亡的开端。
  电影结尾,老二向东厂都督问出了那个疑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选我们去杀魏忠贤?”赵靖忠答:“你们这群蝼蚁一样的东西,死活有谁在乎?”
  这才是真相,选谁都一样,蝼蚁有的是,都是棋子。哪是给你机会呢?自己想得太多。
  真正悲剧性的是,他们三人被分配到这个任务就已经被宣判了死刑,带回人头但找不回钱是死,放走老虎是死,活着带回朝廷,也还是死。他们没的选择。
  肆
  二哥沈炼见到了魏忠贤。而魏轻描淡写地与其探讨了一串深刻的问题。
  “你知道崇祯小儿为什么要杀我?大明现在内忧外患,他要的是军饷,而我的钱就是军饷。”魏忠贤这样说,“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回去复命?你拿不到我的钱,拿着我的头也复不了命。”
  基层小公务员哪里真的与曾经把持国政的大老虎有过对话。人家这么一探讨反腐的目的,一铺陈自己前途,基层公务员沈炼就犹豫了,更何况大老虎魏忠贤指着四百两黄金说:“你随便抓一把。”
  这时候,跟随大老虎多年的书童突然对着魏忠贤放了一暗箭。这局势多微妙!身边的奴才其实是卧底,竟然要当打虎英雄。但魏忠贤清醒地告诉沈炼:“你和他一样,都是棋子。”这对沈炼打击确实比较大,他就琢磨,自己成天到晚积极搞纪检、抓贪官、带着工作组跑到各位大人府上要求对方交代,自己到头来得到什么?爱着一个青楼女子,连给她赎身的钱都没有。于是就放下了当年宣誓就职时的理想,拿了钱,和大老虎一拍两散。
  伍
  带着烧成炭的尸体回朝廷,这不是糊弄鬼呢吗?钦差大人看不下去,表达质疑,但东厂都督赵靖忠给挡了回去,为哥仨争取了时间,看似与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其实他只不过为的是为自己的阴谋得逞用时间换空间。
  这个洞悉一切的太监秘密去见了自己的义父魏忠贤,给他带去了通关文牒。干爹皮笑肉不笑地问:“你这是赶我走啊?”就是说,这个义子给义父送了一份官方做的假护照,催他赶紧流亡。
  贪官逃出国这种事是一种多么古典主义的选择啊。但是大老虎决定还是留在国内。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位置那么高,逃得出大明吗?就算逃得出,又真的能既往不咎让他活下去吗?他留下来还能牵扯一些事,让一些人有所顾忌。
  陆
  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反过头来除掉那三个基层公务员了。他们的作用被榨干了,也就表示,他们知道得过多了。
  但是去了几次都没能杀成。主要进行了两次:一次是大老虎的义女亲自去的,这个大老虎的干女儿太想保住干爹的势力,但势单力薄,失败了。第二次,还算比较成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上头说一个官员是阉党,派哥仨清缴,但对方豢养的门客都武功高超。高层乐于看着他们相互厮杀。但哥仨还是赢了。
  二哥沈炼终于看出了门道,而也只有他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己而起。他政治上的幼稚病犯了。他把刀架到了自己上司的脖子上,又拿出钱,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调三兄弟离开北京去南京;第二,到南京给大哥卢剑星百户一职。后者怂了,都答应。沈炼很酷地走了。他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对方的命门,自以为自己的行为有忠义豪情。
  但体制内是不相信忠义和口头协定的,体制内讲究的是跟对人、站好队。体制内不相信眼泪。
  于是,他们又被算计了,上司伙同钦差大臣以及东厂都督赵靖忠摆了鸿门宴,他们被留在了北京,还挑明了拿钱买官的事。这样一来,不但敌我彻底明晰化,而且兄弟三人内部也被挑开了缝隙。大哥卢剑星终于知道了沈炼的交易。在短暂的心理错动之后,大哥决定三兄弟一起离开体制内,“去过好日子”。这就又一次犯了政治幼稚病。体制让你们干了那么大一票,怎么可能让你们带着那么大的一个秘密踏上说走就走的旅程呢?
  于是,公开的杀伐开始了。
  柒
  大哥就是大哥,在清醒之后,明白了状况,不赔上一个,谁都活不了。于是,他决定自己请罪,担下一切。皇上听完禀报,没说话。不长眼的钦差大臣搭腔了:“若能交由我们审问,定能问出更多的阉党。”
  皇帝听完就气不打一处来,斜着眼睛瞥了他一眼,幽幽地问道:“你是想让朕身边无人可用吗?”
  分寸啊,分寸,这多么重要。伴君如伴虎。皇帝打虎的边界到底在哪,打虎何时截止,又为什么开始的,这些都搞不清楚,还主动请命,这都是什么情况呢。皇帝说道:“连袁崇焕都给魏忠贤修过生祠。”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体制内有谁是干净的?皇帝最后决定杀了卢剑星,交代“不要再牵连更多的人了。”打虎就到此为止
  捌
  到这里,一切都符合体制内外框架的边界。但电影的结尾,侥幸生还的沈炼和逃亡的东厂都督赵靖忠经过一番打斗之后,赵靖忠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摘下帽子,露出了泛青的额头和后脑长长的辫子,他向骑马而来的外敌大声呼喊。这个东厂的头目竟然换了装束学了外语准备投敌,以求得离开大明并取得政治避难的资格。
  “离开大明”一直是电影中不时出现的点睛金句。从大老虎魏忠贤到东厂头目都心怀这样的终极愿望。他们都清楚,这体制是改不动的,虽然得志但总有一天会杀到自己头上,或者真的出现结构性坍塌,也会砸死自己。离开大明,是唯一的选择。但他还是被杀了,被一个浪人和沈炼一起取了命。
  玖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电影还设定了一个浪人的角色。这是典型的中国游民的设定,一个中国文化中的的侠义想象体,不依附体制,没有虚伪的道德观,为钱活着,大明朝时代的雇佣兵。虽然这个角色一直被描述为一个小人,但是最终在看透体制的时候,他决定帮助正义的一方。成为了“好人”。
  这带有民粹主义的向往,底层民众被事实教育后,依靠自身道德的转化成为体制的批判者。但是这个批判者的局限性太过明显,他只杀死了东厂都督,然后就策马而去,至于体制的系统性问题,与他无关。他有兴趣的无非是出口恶气和杀人本身的快感。带有强烈的革命党特征。这种底层暴力革命的观点实在可怕,但却不时浮现在中国人的心底。
  拾
  《绣春刀》是一部男性戏,充满政治隐喻、刀光血影和影影焯焯的基情,所以必须加入女性线索与其对冲。
  但在这部戏中,两个女性角色都处于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位置。一个被迫从妓一个帮父亲打理药铺,最终都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杀伐。她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在毫无选择的的情况下,一直以被动的姿势卷入无处不在的政治,面对血光之灾。
  但最终,男性角色死伤无数,两个女性却生存了下来,被送往南方,一个象征着与世无争的“他处”。这是导演陶渊明式的寄托,过于幼稚。更要命的是,扮演暖香阁女子的竟然是刘诗诗。这个长着一张电视剧脸的女演员一直为自己布置了一副忍辱负重的表情,展现着一种轻利重义的虚伪气质。
  演员张震用人品刷出的四星都被针对刘诗诗的一星冲刷殆尽。另一个女演员叶青也太不争气,他被导演设定为一个青春少女。每次都努力笑出那种所谓的“银铃般的笑声”,但每次一笑,都挤出满脸皱纹,并一定被框定在面部特写中,这到底是怎样得罪了化妆师呢?
  壹拾壹
  几个演员中,最出彩的是扮演魏忠贤的金士杰。他把倒台后的大老虎的癫狂、变态、穷途末路但仍掌控气场的状态展现得无以复加,但问题是他作为一个台湾演员,每一句都故意显摆着自己充满拧巴劲儿的南派儿化音,这就太奇怪了。
  扮演大哥卢剑星的王千源总让人想起东北的下岗工人,那部他主演的《钢的琴》给人的印象太深。他脸上始终有一种嬉皮笑脸、混不吝的劲儿。真不像个明朝的基层秘密警察。
  扮演二哥沈炼的张震是最能吸引票房的一个,他整天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每天换了便服去暖香阁,但就是不上床,坐在旁边一直盯着心爱的姑娘,到了时辰,出门杀人。
  三弟完全没有存在感,基本上属于湖南台神剧的人物形象,就知道看漂亮姑娘,还患有肺结核。他当年是杀了追查自己的锦衣卫,又冒名顶替混入了公务员队伍。不知道锦衣卫系统是完全没有体检制度,还是政治正确地不歧视传染病患者。一蹦跶就吐血的身子骨也不知道是怎么干上这个体力活的。
  扮演东厂都督的聂远完美地保持了中国五线演员的浮夸劲头,一举一动都让人想起张纪中版《西游记》中动漫cosplay范儿的唐僧,当他出演一个心怀鬼胎的太监的时候,还总做出一种凝重的表情。和他配戏的演员得付出多少心血才能避免笑场呢。
  壹拾贰
  《绣春刀》立项的时候,平行世界中的一切都尚未开始,而它放映的时候正赶上一个微妙的档期。
  愿意看武侠的就看看打打杀杀,愿意看明星的也能看看张震,而那些偶然进入影院的,却可能惊喜地看到一幕“古装现代戏”,一幕既抽离又贴切的现实主义题材。

Wednesday, August 13, 2014

孔丹吐真言:习总书记是我们的人

戴按:此文显示,孔丹在为文革翻案,反对“国退民进”,加强国有企业,坚持一党专制,尤其是坚持太子党接班掌权。
 
原题:“太子党”代表人物孔丹吐真言:习总书记是我们的人

 (2014-8-13  ,明报)

   “红二代”、中信集团前董事长孔丹在《难得本色任天然》读书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五大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特徵:一党专政

     在孔丹眼中,“红二代”乃是共和国的缔造人的子女。他说:“上一代人的政治交代是让我们走中国道路,不能走别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这里来的。”
     孔丹说:“我们这一代是很清楚的,习总书记是我们这一代。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一段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一个说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徵和特点,最基本的特徵是共产党领导。”

   改革开放危机处处

      于改革开放,孔丹强调的是,有利有弊。他说:“七九年改革开放,八九年呢?马上就经歴了一次对共产党的领导路线的极大的挑战。”
   孔丹说:“我现在每每看到那个什么开罗也好,什么现在泰国的街头政治所谓的多党制衍化的是在朝在野,一路基本上衍化成街头政治,广场政治,带有暴力的一种政变的方式,那个时候也是极大的一个风险吧!如果当时(八九)这个船翻了的话,中国目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是说不清楚了,想像不出来,是不是会分裂?南北分裂呀?有些地区就割出去了?改革开放到处都有陷阱。”

     发动文革防党变质

     毛泽东发动文革有没有合理性呢?孔丹说,文革提出的问题是共产党会不会变质的问题。共产党有可能变质,有可能改变自己为多数人的利益,立党为公这个性质。他说:“现在看腐败问题确实是憷目惊心吶,但是我觉得比腐败更严重的是变质,我说这话我觉得不是危言耸听,我觉得是真实的问题。”
     他说:“上一代领导人两袖清风,也希望我们为全体人民做事。如果共产党背离了这一宗旨,口是心非了,那就危险了。我感到歴史需要有幸运的时候,就是有我们习总书记。我认为他领悟了上一人的政治交代。”
     孔丹强调:“没有文革,就没有改革开放。有一次我向邓朴方提出这样的观点,朴方说:老爷子也这样想。就像百年来中国没被打压就没有民族复兴,把这场空前的民族灾难转化成一段伟大的复兴,只要我们从中汲取营养,用以解决问题。”

     自我监督问题 多党制可解决?

     当被问到一党执政解决不了自我监督以及犯了错误,只有在自我反省时才能纠正错误的问题,孔丹表示,对于一党还是多党问题,共产党要有制度设计。他质疑是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行多党制呢?他举例指出,西方输出了几十个例子,问题解决了吗?印度解决了呢?腐败问题,制约问题。乌克兰解决了吗?两害相存取其轻,在这个阶段也是这样,两利相存取其重,再去作制度设计。

   支持国进民退 自由市场危险  

     在论及十八大后愈见明显的“国进民退”政策时,孔丹说:“现在舆论上对国企的攻击是一种危险的看法。无论从国家发展、大国博奕到维护人民的利益方面,国企都有存在必要。现在很多人对国企有很多批评,例如垄断、不公平、腐败、利益集团等等,大量案例,我敢说国企里面多数人是干净的。到最后我们是坚持为国家,为国家纳税,为资产保持增值,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必要时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都是特色,(国企)不单不够,还要提升发展。”
     对于自由市场,孔丹指出,市场很厉害,资本家的灵魂是资本嘛,他只要有这个东西,他就要增值,到了谁手里就有这种魔力,所以市场这东西,是硬币的两面,主张市场万能调子那么高,若不是为大多数人,那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