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政,08/10/2023)
前两天,我们谈到美国国内以及西方世界出现的反全球化,要求美国和中国脱钩,尤其是限制资本流动的声音。我昨天说过,这种声音目前越来越受到美国政界的重视。周三就传来消息,拜登政府将制定新的投资限制的总统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高端技术领域的投资。
该行政命令将由财政部具体制定和执行,禁止美国资本向中国的从事开发量子计算方面、高端半导体研究和某些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进行投资。事实上,根据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透露,该行政令可能还会要求扩大范围,对一些低端半导体生产的投资,也需要通知美国联邦政府。这位官员说:“该计划将会禁止对从事与这些构成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技术领域有关的中国企业实体进行投资,并要求对其他敏感方面的投资向美国政府通告。”
新的规定只适用于新发生的投资,而不追究现在已有的投资。今年下半年会对这一行政令进行商业评估,最快会在明年开始生效。
据透露的消息称,美国财政部和商业部主张采取更为温和的措施,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军方推动采取更为鹰派的做法。拜登总统还在今年
5 月份在广岛举行的
G7 峰会上鼓励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和美国将要采取的措施协同,限制自己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欧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态度。但德国的态度比较模糊。
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通过前两天的介绍,基本上可以了解到所谓和中国脱钩,在商品方面,只是增加产业供应链的多元化,防止被中国彻底垄断供应链。所谓脱钩,更主要的方面是集中在限制产业资本向中国的流动。请注意,美国之前和其他经济体相比,对这种对外投资是最宽松的一个国家。美国原来只有一个由财政部主导的对外国资本向美国投资的审查机构,叫
CFIUS。CFIUS
主要审查的是外国购买美国资产,反过来把这些资产用于被美国制裁的国家。现在在做的是这个,实质上是一个反向的
CFIUS,审查美国的资金向外国的投资。
很多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类似的机构。比如韩国和台湾,5000
万美元以下的投资需要在政府备案,而
5000 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则必须经过政府的审核和允许才能执行。中国对于个人和企业对外的投资,都需要经过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因此,美国的做法只是一种对等障碍的设置。
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种反全球化的动作。而作为美国这样的经济体量,一旦美国启动,造成的反全球化的影响,将是决定性的。
我们上面提到德国总理肖尔茨对于限制对华投资的态度比较温和。这就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德国的东方政策和经济上相互依靠对于世界和平的作用。
我们知道,2014
年俄罗斯吞并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随即被踢出了
G 8 集团,和西方的关系降到冰点。但是,仅仅过去了
4 年,2018
年,德国又开始重新启动了和俄罗斯的输气协议,开始建设北溪二号输气管道,将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总量提高了一倍。
很多人会疑惑,德国在对外政策上,一般和美国是保持一致的。但为什么对于俄罗斯如此迁就呢?这里面当然有利益的原因。大量来自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作为工业基础燃料,不但有助于降低德国的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德国工业制品的价格。但是,其中可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德国自冷战以来一直奉行,并取得过成功的所谓东方政策
Ostopolitik。
这是当时的西德在
60 年代末提出的一种 “通过和解来促进对方改革” 的政策。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认为这一政策有助于改善德国和东欧集团及苏联的关系。他认为与东欧和苏联的接触,不但有利于德国的经济,而且可以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和影响力,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共产主义阵营的瓦解。1970
年,西德和苏联签署了 “莫斯科条约”,后来又签署了 “华沙条约”。大大地促进了德国和苏东集团的贸易往来,也缓和了冷战后期双方的关系。1971
年,勃兰特总理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一政策后来被证明是有效的,间接地导致了之后东欧国家对苏联的反叛。这种政策就被叫做 “东方政策”。后来也有一些国家模仿了这一政策,比如韩国对朝鲜的 “北方政策”,台湾对中国大陆的 “大陆政策”,但都没有起到相似的效果。
因此,默克尔对待俄罗斯的政策被认为是一种新的东方政策。
美国当时提出强烈反对。但主要的原因却是商业利益上的。这是因为德国既然可以大量依赖来自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就因此拒绝投资建设液化天然气的接收和转化设施。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国。
德国的东方政策除了自己国家的商业利益之外,也是希望从经济上绑定俄罗斯。有了商业上的利益,那么俄罗斯再做入侵克里米亚半岛的事情,就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北溪二号的投资就会化为乌有。德国实际上是默认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但他们依然试图驯服俄罗斯,使俄罗斯不至于进一步危害世界和平。
经济绑定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维持国与国之间和平的措施。但这种理论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总是有效。我们来看看历史。研究一下经济绑定到底是如何失效的。那么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美国今天开始放弃和中国的经济绑定。
经济绑定,或者叫经济上的相互依靠可以维持和平。这种看法最早在
18 世纪的康德就提出了。1795
年,康德出版了一本书叫 “论永久和平”。在其中康德提出民主国家和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国家之间,是很难发生战争的。这一理论也成为后来在国际上出现国家联合体,比如国联、联合国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支持理论之一。
根据这个原理,德国就希望通过经济上绑定俄罗斯,来改善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但是,这里有一个潜在的逻辑问题。
这是因为,如果你将这个逻辑反过来,德国如果可以通过经济利益来限制俄罗斯反西方的话,那么同样地,俄罗斯也同样认为通过经济利益可以限制西方反俄罗斯呀。因此俄罗斯也会认为,即使他们入侵了乌克兰,也不会引起德国的强烈反对。因为德国需要我们的廉价天然气。这一因素实际上促进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定。
德国人可能忘了,康德的永久和平理论建立的一个基础,是双方都是民主国家。商业利益一旦受损,经济受到损失的民众就会反对自己的政府发动战争。但俄罗斯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而且俄罗斯人似乎把国家的荣耀看得比商业利益更重。因此即使受到了西方的制裁,生活水平出现下降,普京的支持率依然在入侵乌克兰之后,达到了新的高峰。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现在的东方政策彻底失败的原因。事实上之前对待苏联集团的东方政策之所以成功,也并非是经济绑定的原因。相反,是苏联集团经济崩溃造成的。
那么把这个逻辑套到现在的美中关系上,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很明显,中国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中国人从近二百年的屈辱历史中刚刚走出来,大多数中国人也把国家的荣耀看得比自己的生活水平更高。所以无论是否用经济利益来绑定中国,都不太可能使得中国改变自己的既定方针。这包括中国咄咄逼人的经济政策,“中国制造2025”,“千人计划” 和攻占台湾。
因此东方政策对于中国恐怕也不起作用,而经济利益就只能被限制在经济领域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和中国脱钩,仅仅只限于美国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放弃了克林顿版的东方政策的原因。
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但美国已经做出了战略调整,使得自己的供应链实现多元化。今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较去年大幅减少25%。中国从美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下跌至第三位,排在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后。我听过一种说法,是美国进口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其实也来自中国,只是转了一道手而已。这恐怕不符合现实情况。因为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除了对俄罗斯有所增加(大幅增加)以外,对其他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包括墨西哥和加拿大都出现了下降,而且降幅还不小。对墨西哥出口下降了
11%,而对加拿大出口下降了
20.5%。
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但世界似乎真的开始变得不稳定。至少,将会出现产业分布格局的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