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关于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由来已久。大政府奉行干预主义政策,主张政府积极介入、管制经济。凯恩斯主义是大政府主张的代表,其“政府干预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即使可以充分发挥,还是会因为公共品、外部性等因素而出现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必须积极介入,以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来加以干预。
小政府主义(Minarchism)与大政府相反,主张在自由社会里,政府的大小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最小化。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要弱化政府的职能,政府由管的“宽”变为管的“窄”,充分发挥出市场、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奥地利学派就是相信自由竞争、主张小政府的信徒,他们视政府为洪水猛兽,相信自由市场是万能的。
现实世界的发展与经济理论并不完全一致。虽然自由市场理论已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也是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信奉的制度主张,但在现实之中,仍然有很多国家选择了大政府模式。即使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出现在大政府与小政府之间的波动和摇摆,或者在某些领域是大政府,在另一些领域是小政府。这里要强调的是,大政府的大,并不是指政府的部门多,而是指管的事情多,承担的公共责任多。
推动国家从小政府走向大政府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国家的福利化。福利国家要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政府要对国民的教育、医疗、福利、摆脱贫困等负有责任,这就需要政府承担得更多。北欧道路就是国家福利主义的典型。二是强化国防,应对战争。持续紧张的国际关系、战争状态、不同国家集团的对峙(如冷战),需要不断扩张军队、研发武器等,这些都会强化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控制。军国主义就是其中的极端。三是强化反恐。当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新的威胁时,反恐就成为一种非对称的、变相的“战争”形态,这时候会推动国家走向大政府模式。“911”事件之后的美国,就是因反恐走向大政府的典型。虽然仍旧强调自由市场经济,但谁也不能否认,美国政府已成为全世界最大政府之一。
全球经济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变化,也使得当今世界对于大政府与小政府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比如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运动兴起,本质上就是对市场经济理念的一种反动。当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超越国家,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效率配置时,不少感觉受损的主权国家,就会兴起反自由贸易的浪潮。近几年的美国就是个典型,正是反全球化的浪潮,促成了特朗普的兴起。
观察近年围绕全球化的思潮演变,可以发现,不管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还是受损者,赞同者还是反对者,都对国家扩大福利提出了要求。中国和美国分别成为这两方面的代表。中国是大政府国家,但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度忽略了公共服务和福利建设,随着社会财富增加,现在需要补充和完善福利化这一课。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大国,在全球化中遇到了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制造业衰落等多种问题,看美国钢铁公司现在的工人,基本都是老头老太。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与全球化有关,也与发达国家的结构转型有关。当大部分人转移到服务业、科技行业、管理行业上去,也有一部分来不及转型和更新的人,他们要靠国家增加福利供给来解决。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今后政府的作用都会更强。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在《颠覆世界的城市化》(2015年)一书中曾预测,今后的世界,政府的作用会更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强有力的超级政权,这是基于福利分配的考虑,世界需要这样一个超级福利角色,否则社会的福利供给就没办法增加。陈功在书中还畅想,除非各国政府能够做出划时代的、革命性的转型,成为真正理性的乌托邦式的公共福利组织,才能联起手共同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否则不少国家还会陷在自由市场的非理性泥沼中无法自拔。
陈功认为,政府在一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好坏成败取决于范式和标准。我们的世界,的确存在所谓“好”的政府,也存在所谓“坏”的政府,我们可以质疑“好”与“坏”,但不能质疑政府——这一日渐转向为社会福利组织的公共机构。问题的关键,仅仅在于规范运作以及各种社会标准,而这是政治哲学,也是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事情。
最终分析结论:
从社会对福利的普遍需求来看,未来社会的政府作用将会强化而不是弱化。经济学意义上的大政府与小政府理念之争,将让位于更加复杂同时也更加现实的福利供应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大政府可能表现出更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