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上个月,北京召开了一次文艺座谈会,参会的有许多著名作家和艺术家,习近平在会上做了一次讲话,说了一些名言警句,背诵了自己读过的书目,并且表达了他对当前文艺的看法。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认为当前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有“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还谈到了“低俗”和“欲望”。
他教导作家和艺术家应如何创作和创作什么:“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习近平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明确其立场:文艺工作要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这次座谈会让许多人想起了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习的偶像毛泽东在那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党管文艺”的原则。从那以后,中国文学和艺术就渐渐成了共产党的宣传工具,一切文艺机构都是政府机构,一切文艺奖项都是政府奖项,所有公开发表的作品都要经过重重的审查,作家和艺术家不能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只能描写阳光明媚,否则就可能会被查禁甚至逮捕。
北京文艺座谈会开过之后,不出意料地,全国各地都开始学习习近平的讲话。参加会议和未参加会议的作家、艺术家纷纷发言,有的赞美他读书多,有的赞美他的语言“亲切平实”,更多的人说自己“备受鼓舞”。
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随便一句话都有着无上的权威。在未来几年间,习近平的个人喜好必将改变中国文艺的审美趣味,而他的批评也很可能会成为整肃文艺的指针。
几乎没人质疑“习近平是否有资格对文艺指手划脚”。在最近几个月,他已经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畅销的作家。在他2012年出任国家主席后,他的旧作《之江新语》突然就成了超级畅销书。这本书是他的专栏合集,在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他曾经在当地的报纸开设专栏,写的多半都是共产党的传统官话。另外两本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成绩更为惊人。
自毛泽东以降,共产中国的每一任领袖都是畅销作家,同时还是了不起的通才甚至全才。除了“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等共用头衔外,毛还是诗人、书法家和游泳健将,邓小平是设计师和桥牌高手,习近平上任不过两年,却已经显示出他在足球和写作方面的过人才华。
虽然审查已经成了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最大障碍,习近平却无一字谈到创作自由,只是指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主旋律”,“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和艺术不能沾满铜臭气”。
这些话虽然不是法律,却有着比任何法律都更强大的效力。在全国“学习习大大讲话”的过程中,这些话一定会被过度解读和诠释,并成为出版业、影视业及各种奖项评选的标准。未来数年,中国文艺即使能够摆脱所谓的铜臭气,也将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习气”。
更危险的还是他对当前文艺的批评:“低俗”、“欲望”和“感官娱乐”。这些话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共产党整肃文艺的指针。
就在北京座谈会结束的五天后,《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提出要抵制西方文艺理论,在“不良思潮、低俗趣味、错误思想”面前要敢于“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
这或许就是习近平的“中国梦”:一个过于安静的、容不下任何杂音的梦。不听话的教师(如法律学者张雪忠和谌洪果)会被赶下讲台;不听话的报刊(如《南方周末》和《炎黄春秋》)会被严厉整肃;不听话的个体(如浦志强和郭玉闪)会被送进监牢。而现在,他们又把目光瞄向了文学和艺术。可以设想,在未来几年,中国政府的禁映、禁播和禁止出版名单上又将增添新的品种。虽然习近平的支持者正在欢呼文艺春天的到来,但我确信,在这春天之前,我们还将经历一个无比漫长的严冬。
20世纪上半叶,作家王实味遭遇或许可以代表那整整一代人的苦难,1942年,在恶名昭著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自愿投奔延安的王实味发表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批评延安的
“衣分五色,食分三等”,然后被批斗、被拷打、被长期监禁,最后被一刀砍死,尸体沉入枯井。
在这篇致命的文章中,王实味说“要尽一切力量走向光明”。72年之后,面对着几乎同样的会议、同样的处境,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们,还有几人会说“我们要尽一切力量走向光明”?
(容雪村是中国小说家和博客作者,出版有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