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2, 2008

译文:马克思的知识遗产

原题:一篇錯得太離譜的特稿──關於《馬克思的知識遺產》

戴開元

【多維新聞社6、7日電】戴開元來稿/2002年12月19日,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網站發表一篇長文《馬克思的知識遺產: 共產主義之後的馬克思》。22日,多維新聞網刊登該社記者蘇小蕙根據這篇長文編譯的特稿《不要拋棄馬克思》。將英文原文與 “多維”的特稿對比以後,筆者發現,後者歪曲了原文的主旨。

《經濟學人》原文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皆已失敗;西方人文學界的左派為維護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而提出的種種理由(如前蘇聯東歐共產國家背離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的弊病、全球化、經濟周期等問題的觀點是正確的而且具有預見性),是站不住腳的;馬克思主義已成為西方左派信奉的一種現代宗教。顯然,原文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上持完全否定的態度。

令人遺憾的是,不知是因為誤讀還是由於其他原因,“多維”的特稿卻把原文主題歪曲為: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體制雖已失敗,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仍然正確;應該拋棄蘇聯東歐的共產主義,但不要拋棄馬克思。而且,特稿多次把原文所批駁的觀點當作原文的觀點,這種錯誤實在太離譜。編譯是翻譯的一種,其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忠實原文。編譯者無論是讚成還是反對原文作者的看法,都應該用中文忠實再現原文的主旨。

《經濟學人》網站在英語學術界具有相當高的地位,編譯該網站的文章更不應草率從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多維”的編譯者發生此項錯誤,大概隻有編譯者本人才能回答。 2002年12月26日
-------------------------------------------------------------

附錄一:筆者的譯稿 《馬克思的知識遺產:共產主義之後的馬克思》
《經濟學人》2002年12月19日(戴開元譯)

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共產主義已經死亡或正在死亡;作為一種思想體系, 共產主義在未來的地位似乎依然穩固。

蘇聯共產主義在20世紀末的分崩離析,絕不是因為技術上的原因。它是一種在道德、物質和知識上的最全面或最丟臉的崩潰。共產主義殘暴地統治和掠奪其子民,殺害了數千萬民眾。過去數十年內,在蘇聯及其衛星國,如果有人談到平等、沒有剝削和真正的正義等共產主義教義公開宣示的目標,只會引起人們辛辣的嘲笑。共產主義制度最終崩潰以後,馬克思的塑像就像列寧、斯大林塑像的那樣,被人們輕蔑地摧毀。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皆被否定。無論是共產主義的理論奠基者,還是共產主義國家的統治者,皆被人們拋棄。

大多數西方人沒有在馬克思主張的政治制度下生活過,他們沒有受到這種生活的影響,得出一種更為不偏不倚的看法。他們傾向於認為,馬克思被人誤解了,蘇聯和東歐的共產主義歪曲了馬克思的思想。在這些黑暗國土上發生的事情不僅使他們感到震驚,而且會使馬克思本人感到震驚。但這些共產主義國家的所作所為與馬克思思想的正確性毫無關系。

他們認為,在很多問題上,馬克思的看法確實正確。例如,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的許多弊端,全球化和國際市場,商業周期,經濟決定意識的原理等問題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們不斷地念叨:馬克思是一位先知。應該完全拋棄蘇聯東歐(還有中國、北朝鮮和古巴,以及實行它的任何地方)實行的共產主義,但請不要拋棄馬克思。

給馬克思應得的榮譽

這似乎沒有任何風險。1999年,英國政府資助的英國廣播公司(BBC) 曾經搞了一系列民意測驗,讓人們推選一千年最偉大的人物。當年10月,在柏林牆倒塌十周年的前後數周,BBC宣布,民眾選出的一千年來最偉大思想家正是馬克思,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居第二,牛頓和達爾文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 BBC說:“雖然整個20世紀的獨裁統治歪曲了(馬克思)原來的思想,但作為哲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其著作今天仍受到學術界的尊敬。”至少BBC這段話的第二點沒有說錯:馬克思現在仍然得到人們的尊敬。

應該承認,作為一個學術領域本身,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和經濟理論已經越過了它的巔峰時期。可以假定,迄今為止,馬克思所提出的,或者他實際上提出的,或者他可能會提出的,或者人們以為他可能會提出的大多數觀點,已經經受了充分的、雖然遠非結論性的爭論。但是,對於篇幅驚人的馬克思原著的學術研究日漸稀少,並不能成為衡量馬克思持久不衰的思想影響的最佳標準。

在西歐和美國,面向本科生和非專業人士的介紹馬克思的書籍仍有銷路,關於馬克思的最新著作仍在出版。例如,Verso最近出版的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德賽伊的《馬克思的報復》一書,受到了熱情的評論。德賽伊認為, 馬克思被人誤解了,這位偉人的正確性遠遠超過他得到的榮譽。牛津大學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沃爾夫的“為何今日要閱讀馬克思?” 一書,也是一本有吸引力的讀物。沃爾夫是一個技巧特別高超的政治哲學解釋者。他在該書中也說,馬克思被人誤解了,這位偉人的正確性遠遠超過他得到的榮譽。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終身的馬克思主義者和毫不悔悟的共產黨員霍布斯鮑姆,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也值得注意。實際上,對此書的評論好壞參半,但很少有人不表示尊敬,許多人稱讚他研究學問的堅定性。霍布斯鮑姆也說,馬克思被人誤解了,這位偉人的正確性遠遠超過他得到的榮譽。

可以說,亞當﹒斯密與自由資本主義(一種相對比較成功的經濟秩序)的關系,大致相當於馬克思與社會主義的關系。搜索亞馬遜等售書網站之後發現,關於馬克思的書籍的數量是關於亞當斯密的書籍的五至十倍。在經濟學院系本科生的閱讀書單中,亞當﹒斯密的著作卻遠遠超過馬克思。這很有趣,因為馬克思認為自己首先是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情況恰恰相反,不出人們所料,雖然亞當﹒斯密在這些領域的著作比他的經濟學著作多得多,卻很少有亞當﹒斯密的著作,盡管在馬克思及其解 釋者和信徒看來,這似乎是必然現象。正是馬克思持久影響的這種廣度,特別是與馬克思在現代經濟學中受到的反常冷遇相對照,如此引人注目。

如何解釋此一現象?馬克思著作存在(如果存在)哪些仍有價值的東西?這個問題並非一目了然,因為他的著作顯然很難為人理解。

馬克思確實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在他願意的時候,他是一位有吸引力的作家,飛快地寫下一流的雋語 。《共產黨宣言》的結束語歡呼說:“工人階級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他還具有一種令人羨慕的天賦: 發出歇斯底裡的咒罵。在《資本論》裡,他為他的研究對象所下的著名定義是“無生命的勞動力,是個吸血鬼,隻是靠吸取有生命的勞動力的鮮血生存,生存得越久,吸取的勞動力越多”。這不僅令人難以忘懷,而且實際上非常恰當,只要你相信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當他願意時,他能夠非常出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但是,馬克思的著作也常常非常乏味和復雜得讓人難以理解。讀一讀《資本論》的開頭幾頁就可以知道這一點。在他所謂的科學著作中,他飛快地創造術語,在詞匯下面劃線以強調其難懂,然後隨意改變其意義。馬克思在1844 年相信的東西,到1874年他就不再相信:唯一不變的是他認為他任何時候說的話都是絕對真理,而且與他以前的說法完全一致,這些使馬克思著作更加難懂。馬克思的大多數著作,包括《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第二、三卷,是由恩格斯編輯、共同撰寫或代筆的。因此,多年來,把世人了解的馬克思與恩格斯分開,本身已成為一個學術產業。

然而,馬克思有四個觀點似乎最為關鍵,其他大多數觀點由此發展而來。 第一,馬克思相信社會遵循簡單而普遍的運動定律,足以據此作出長時段的預言。第二,他相信這些定律僅僅具有經濟性:決定社會形態的唯一東西是“物質生產力”。第三,他相信,在歷史終結之前 ,這些定律必然以一種劇烈的階級鬥爭方式表達自己。第四,他相信,在歷史終結時,階級和國家(其唯一的目的是代表統治階級利益)必然消亡,為人間天堂所取代。

那麼,現代西方學者喜歡宣稱的蘇聯式共產主義對馬克思信念的偏離,表現在哪些方面?據說,這主要是俄國的“偷跑”。根據馬克思的運動定律,當封建社會發展到阻礙了而不是促進生產力時,社會就會進入資本主義。後來,一旦生產力得到充分發展,以致於資本主義的繼續存在成為實現物質豐富的障礙而不是通途時,資本主義也會以非常相似的方式,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但俄國從封建主義直接進入社會主義,這太快了。馬克思如果在世,他會告訴列寧, 這樣行不通。

馬克思真的會這樣說嗎?毫無疑問,列寧認為自己是馬克思思想的真正繼承人,他也有充足的理由。到十九世紀末,社會主義思潮思想處在分裂之中。馬克思的運動定律正在失靈。資本主義依然繁榮,沒有出現預示資本主義滅亡的利潤率下降的跡象。無產階級開始獲得選舉權。福利國家正在形成。工廠的生產環境正在改善。工人的工資開始大幅提高,遠遠超過其維持生存的最低水平。所有這些都與馬克思的運動定律相反。

在這種情況下,左派開始分裂。一方是改革派和社會民主黨人,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可以擁有人道的一面。另一方則相信可以發展和重新闡述馬克思主義,同時忠實於它的基本邏輯,而且最重要的是,保持它的革命性,反對改良。

馬克思如果在世,他會站在哪一邊?革命還是改良?他會繼續堅持要消滅吸血鬼,還是會變成溫和地要求吸血鬼少吸點血的改良派?後者似乎不可能發生。雖然馬克思是一個學者,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幻想家和革命家。他有一種病態的不妥協性。他對同志都不能妥協,更不要說對敵人。1882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俄文版的前言中表示,他希望俄國革命能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和相互補充”。如果真的如此,俄國雖然處於資本主義之前的階段,卻“可以成為共產主義革命的起點”。列寧確實說得對,只有他而不是那些心腸軟弱的資產階級妥協分子,才是大師思想的真正繼承人。

不僅因為古拉格

即使蘇聯的共產主義確實是或企圖忠實於馬克思的思想,那也不能指責馬克思的所有思想都錯了。在一些問題上,甚至在一些主要問題上,馬克思仍然可能是正確的。

馬克思的一些思想確實引人注目。然而,他關於全球市場發展的各種說法(這是對“馬克思是先知”說法的有利証據)事實上並非是最佳的范例。十九世紀已經是一個全球化時代,馬克思隻是為數眾多的注意到此一趨勢的人之一。過去30年來的全球加速化整合,隻是一種在馬克思年代已經蓬勃產生、在1914年受到干擾的趨勢的重現。

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強大生產能力的預見更具原創性。他預見到資本主義將激勵出人類迄今無法想象的發明。他關於資本主義大公司將主宰全球產業的看法也是對的,盡管並非完全按照他說的方式。他強調商業周期的重要性也是對的,雖然他關於商業周期的產生原因及其後果的看法是錯誤的。

馬克思強調的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性--資本主義的強大生產力會導致自身的滅亡,資本主義存在導致社會主義及以後的共產主義的物質可能性和邏輯必然性--被証明是錯誤的,但是,馬克思可以正確地宣稱自己比其他人更清楚地預見到,資本主義在改變人類的物質世界方面將達到何種地步,而反過來這需要對他的另一方面至少給予一點勉強的尊敬:其思想的影響之廣以及其勃勃的雄心壯志。

但事實上,在所有馬克思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上,馬克思都錯了。馬克思宣稱,其思想體系的真正力量在於預見性,但他的主要預見都毫無希望地失敗。有人常說,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前景的預見,僅僅在時間上犯了一項錯誤。等到資本主義最終走到盡頭,就會証明馬克思的正確。然而,這種論証方式,正如其他許多為馬克思辯護的理由,雖然擁有無法被証偽的優越性,卻並未使之有理。問題在於,它忽略了階級。這是一種明智的忽略。因為階級這個概念,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以致於毫無意義。但是,階級矛盾卻是馬克思世界觀不可或缺的東西。沒有階級,即使資本主義停滯不前或走向衰落,仍然缺乏推翻它的機制。

階級鬥爭是馬克思主義必不可少之物。但階級鬥爭,即使它曾經存在,也已經過去。在今日的西方民主社會,是受雇的工人即無產階級來選擇由誰來統治和統治多長時間,來告訴政府如何管制公司,來最終地擁有公司。而這恰恰是因 為存在馬克思最強烈批判的東西:私有財產、自由的政治權利和市場。在一些最重要的問題上,馬克思錯得最離譜。

原則上正確

然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遠非局限於人數日益減少的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人士。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其它經濟理論很可能是知識廢品,但他的許多假設、分析技巧和思維方式,在西方學界及其他領域得到廣泛傳播。

馬克思關於經濟結構決定一切的核心觀念特別差勁。例如,根據這一觀念,私有財產權存在的唯一原因是它為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服務。這種說法適用於社會中的任何其他權利或公民自由。認為這類權利擁有更深刻的道德基礎,這是一種幻覺。道德本身就是幻覺,它隻是統治階級的另一工具。(正如盧卡奇所說: “共產主義的道德觀使邪惡的行動成為最高的職責......它是要求我們作出最大犧牲的革命。”)人的作用等於零:我們隻是被“這種制度”愚弄的工具, 直到我們把它徹底推翻為止。

馬克思關於道德的觀點也適用於歷史、文學等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眾所周知,“已故馬克思”認為,這些學科皆不是客觀探索知識的領域,而是社會控制的方式。永遠不要詢問畫家、劇作家、建築師或哲學家對自己專業的見解。甚至不用看他們的作品,就知道他們實際在作什麼:支持統治階級。這種思維方式已經深入到整個西歐尤其是美國的大學科系,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文學研究。結果,智慧對話的機會消失了,青年人可以接受一種嚴肅的自由教育的信心也消失了。馬克思主義另一有影響力的特征還在於它的濃厚的烏托邦性質。《共產黨宣言》並不是一種政府的管理綱領,而隻是一種奪取政權的綱領,或者毋寧說是一種明智地觀察某人奪權的綱領,也就是說,它是一種關於資本主義的缺陷與活力的評論。在《共產黨宣言》和馬克思的任何其它著作中,馬克思都沒有論述他所預言和鼓動的共產主義會如何實際運作。

馬克思的牧牛理論

馬克思曾如此說:“在共產主義社會,無人能獨佔某些活動領域,社會管理著總的生產,因而我可以今天做這件事,明天做那件事,上午打獵,下午釣魚, 傍晚牧牛,晚餐後從事批判活動,這隻是我心中的設想,我並未變成獵人、牧人或批判家。”許多人希望予以更詳盡地討論的問題之一是,牛是否會滿足於僅僅在傍晚放牧,或者這隻不過是人們內心的一種設想。但這個卡通片幾乎就是馬克思所談論的共產主義實況的一切,其余的必須被約簡掉,正如他對資本主義的猛烈批判,必須消除不平等、剝削、異化、私有財產等等。

令人驚訝的是今日的全球化的激烈批評者,無論他們是否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以非常相似的方式行事。對於現存的經濟秩序,他們沒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替代物,相反,卻乞靈於一個沒有環境壓力、社會不公正和名牌運動服的烏托邦,號召返回到一個工業化以前根本不存在的黃金時代,卻從未清晰地描述這種另類的未來或提出充分的証據。除此以外,反全球化人士還繼承了馬克思的其他許多東西,特別是自以為是的憤怒、暴烈的語言、願意訴諸實際暴力(以回應對方的“暴力”)、對大公司的妖魔化、把世界劃分為剝削者和受害者、蔑視漸進改革、狂熱的行動主義、對民主的不耐煩、玷污自由的“權利”和“自由權”、懷疑妥協、關於為市場秩序的辯護屬於偽善(或孩子氣的幼稚)的假設。

反全球化主義已被妥切地描述成一種世俗宗教。馬克思主義也是如此:這是一種完整的信條,擁有先知、神聖文本和關於神話中的天堂的承諾。馬克思並不是一個他自稱的科學家。他建立了一種信仰。他激勵的那種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經死亡或正在死亡。但他的宗教不僅信徒眾多,而且將繼續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