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4, 2017

孙立平:还是有点好奇,乱象背后的那些逻辑

【编者注】原文已被和谐”,来自微信公号:孙立平社会观察(ID: thslping8882017-12-12
    忽如一夜那什么风来,一连串的事情惊得人们目瞪口呆。接着,鸡毛一地,乱象丛生。有人谓之曰:怪政。
    除了鸡毛之外,也给我们留下一堆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问号:所有这超出常识、匪夷所思的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问号一:这几件事情,都是规模宏大,影响面广,而且相当的一些都涉及基本民生。这些决定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更重要的是,决策的主体是谁?决策的程序是什么样的?出了问题责任谁来负?
    问号二: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不但关涉国计民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涉及法律和契约。最简单地说,不许卖煤,不许用煤取暖,法律依据是什么?摘掉那些牌匾,尤其是摘掉那些原来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牌匾,法律依据是什么?执法权的赋予。谁给了他们毁坏别人财产甚至对他人身体进行侵犯的权力?
    问号三:这几件事情,都如狂风扫落叶一样,气势磅礴,摧枯拉朽。在这当中,仿佛蕴含着一股极大的力量,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执行力吧。然而,这股强大的执行力是很令人好奇的,它是哪里来的呢?这些年许多官员的心态都是谨小慎微,能不惹的麻烦就不惹。换句话说,是不作为。但这一次驱动力是什么?
    问号四:、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当中,这个社会生活的环境如何来保护?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我们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我们似乎还没有这种机制。面对寒风中默默离去的人群,人们会更加感到这种机制的重要。中国有句古话:惶惶不可终日。换言之,这就是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就在这篇文章刚刚写完的时候,又传来新的消息:海淀区停止拆除违规广告牌匾。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原来是不违规的也要拆除,现在是违规的也不拆除了?在又一个突然转变发生的时候,再重新思考一下上面的四个问题,可能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