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6, 2017

罗杰·科恩:中国正想要这样的特朗普

(纽约时报,20171113日)
    缅甸仰光——在中国的宏图大志中,特朗普总统只是一个偶然因素,33年规划里的一段小插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的讲话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周,习近平热情欢迎了特朗普的到来。他表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并且向特朗普提供了商业协议。特朗普表现得很有风度,并表示中美两国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可能所有问题”。然而这些只是杂音而已。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中国有稳健的目标,一心要在本世纪中叶获得统治地位;美国却不时出现难以预测的突发情况,暗示着一个任性易怒的大国在后撤。
    中国很忙。它拥有可以塑造世界的储备、盈余和增长。更重要的是,自负和信心令它去为长远计划做打算。特朗普丑陋的口号“美国优先”散发着开支紧缩的臭气。相比之下,习近平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旨在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将古老的丝绸之路和沿线国家与中国重新联系在一起。相比近70年前以充满远见的方式表达了美国自信的欧洲重建计划“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在广度和价值上要更胜一筹。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标志着他已登上巅峰,攀上了毛泽东与邓小平所在的神坛。他的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信条,他的中国进入了一个不同的阶段。继获得独立与财富之后,现在又“更加强大”了。
    这种实力最终将如何使用?习近平说,中国“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他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中国的一党威权模式,可以成为美国自由民主制度之外的另一种选择(特朗普对民主制度的支持有气无力)。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资深研究员孙云表示,中国现在“几乎是在积极追求同美国的意识形态竞争”。而习近平的讲话则是“一种中国式的宣言,宣告我们赢得了这场比赛,我们正在赢得这场比赛”。
    现在,他们确实是在赢。在美国民主尽显隙罅之际,中国打开了局面——在过去,中国不太愿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球范型。对于北京来说,现在是谈论走向“舞台中央”的好时机。特朗普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想法,他有的只是冲动(就像他对沙特阿拉伯的危险迷恋)。
    特朗普在亚洲之行中提到,要围绕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Indo-Pacific region)”。这是对付中国的正确话语。在中国以外,数以亿计的亚洲人不想被迫学习习近平思想;他们更喜欢自由主义,而不是列宁主义。
    习近平思想要求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世界一流军队”。它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描述为中国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
    所以特朗普对印度-太平洋自由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它也是很可疑的。特朗普喜欢盈余,讨厌赤字。他的战略能否超越这种零和的煽动,目前尚不得而知。
    亚洲各国最不希望的就是被迫在中美之间进行选择。从新加坡到缅甸,他们知道美国是唯一有可能抗衡中国的力量。如果中国意味着金钱和投资,那么美国就意味着安全与自由。该地区的秩序取决于中美关系。
    中国2035年和2050年的目标取决于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地区稳定。这是由事实决定的,不是特朗普谋划出来的。第二次朝鲜战争将会是一场核战争。这是中国最不想看到的。
    中国其次不想看到的就是朝鲜政权的结束,以及统一的朝鲜半岛在中国家门口同美国结盟。中国要确立统治地位,前提是在这种地位形成之前要保持稳定。必须在这一语境下对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加以管控。
    因此,中国将会试图给金正恩压力,不是实现朝鲜无核化,更不用说促成金氏政权解体,而是让金正恩不再进一步挑衅美国或日本。问题是金正恩是否可以控制。
    另一个问题是特朗普是否可以控制。习近平摆出一幅可靠的合作伙伴形象,致力于建立开放、稳定的贸易体系。与此同时,特朗普也在和沙特人套近乎。
    目前,在黎巴嫩发生一场由沙特支持的常规战争,以对抗伊朗支持的真主党的可能性,比同平壤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更大。当一个坚持“美国优先”的美国总统没有能力考虑一周以外或金钱以外的事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