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已经结束,由25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和7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会也已组建并正式运转。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集团,鲜明打上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烙印。
对于中共十九大,一年多来外界关注的焦点始终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人事布局,一是习近平思想能否入党章。相对后者,人事布局算是对习近平是否有足够权力和权威的一次真正检验。这一点在中国流亡富豪郭文贵爆料的情况下尤其显得重要(因为有人认为郭针对刚退休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指控有可能打乱习近平的布局),人们关注人事布局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看习近平的权威。
我在7月中发表于联合早报的文章《中共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名单猜想》一文,提出了判断入常的四个原则,即政治平衡、政治忠诚、主要任务和年龄任期,并根据这四个原则对十九大的常委安排做了有无王岐山的两个预测版本。之所以以有无王做两个版本,因王岐山是十九大入常的一个关键变量,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他身上。在没有王的版本中,我的预测是习(近平)、李(克强)、韩(正)、胡(春华)、汪(洋),赵(乐际)或李(源朝)。考虑胡春华,是因为胡乃十八届中央认可的两名第六代领导人之一(另一名是已成阶下囚的原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而且习欠胡锦涛裸退的一个人情,因此我当时认为,习近平应该会会让胡春华入常,但不会把他当接班人培养。我也意识到了胡的年龄因素,习有可能会以胡年轻为由不让他这届入常。
虽然安排了两个版本,但我认为王岐山留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郭文贵的爆料虽然不大可能动摇王的权力,但对其形象杀伤力太大。倘若习要王留任,必须说服党内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在这种情况下,王对留任也会兴味阑珊。
除了胡春华外,这次被认为入常大热门的陈敏尔也未进入,而陈是被坊间公认较有希望成为习的接班人。其实,这并不奇怪,之前我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如果习在二十大或更长时间要继续做下去,他就不会安排接班人,因为过早安排接班人,很难保证“储君”和习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导致双方关系变质。而如果习要安排接班人,也可能安排两个,而不是一个,两个有利于竞争,确保习的权威。二十大胡、陈两人有望入常。
虽然我7月的预测与十九大政治局常委组成有些出入,但并不违反前述的四个原则,恰恰相反,是对这四个原则的印证。这次人事安排,最出人意料的是王沪宁了。在我7月的版本中,虽然没有王,但我也考虑到了他,不过我当时认为王低调,对入常可能兴趣不大,另外王也没有主政一方的实务经验,而这点对晋升常委很重要。
王沪宁的入常,可说是“主要任务”原则的体现。十九大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主题决定了今后五年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二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推向世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模式,以此来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具有普适性,同西方发展模式竞争。我考虑到了前一任务而未考虑到后一任务。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王是最合适人选,因为他的理论修养以及他作为三代领导人的“理论化妆师”角色,使其能够更好地领会和把握习的想法,并将这套发展模式理论化、体系化。此乃启用王,要王从幕后走向前台,做意识形态总管的根本原因。
相对这一任务,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反而要轻松些。因为保持目前的增速即可完成这一目标。虽如此,但也不能懈怠,这个目标实现后,后面还要用15年的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所以,放开政府管制,搞活经济,推进经济改革,会成为今后5年乃至未来15年的一个主要任务。故有这方面相关经验和得到评价的官员更易于被提拔和重用。汪洋和韩正应是按照这一原则入常的。前者相对开明的形象有助于改善中共权力集团的保守色彩,后者在上海这个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的主政经历,对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对外开放也是需要的。
从中共十九大政治局及其常委的组成人员来看,上述四个原则得到鲜明体现的首推政治忠诚。这里的政治忠诚有特定含义,即忠诚习本人,为了将一批忠诚习的高级官员被提拔到政治局和常委会,习不惜打破一些用人规则。例如,中办主任丁薛详在习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为市委办公厅主任,后上调中央任中办副主任兼习办主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和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两人都在习任浙江省长和书记期间为习主政下的地方官员,后分别上调北京和中宣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是习主政浙江时的省委秘书长;监察部长杨晓渡在习短暂上海工作期间做过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后上调中纪委;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习主政浙江时为省委宣传部长,而他们原来不过是十八届候补中委,蔡奇和杨晓渡连候补中委都不是,只有李强在十九大前的几天增补为中委。但这次他们都进入政治局,这种大面积的越级提拔,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
上述六人,再加上栗战书、赵乐际、刘鹤、李希、陈希、尤权、张又侠,构成了习的治国班底。他们和习在25人组成的政治局中,占到14席,超过半数,在政治局7常委中,占有3席(习、栗、赵),将近一半。尤其是习在中枢的“四大金刚”丁薛详、黄坤明、刘鹤、陈希都入了局。这使习的意志和决策将毫无障碍地在政治局和常委会里得到贯彻。
对政治忠诚的奖赏不仅表现在亲信间,“抢录音笔书记”李鸿忠的案例更值得重视。李现在是天津市委书记,之前是湖北省委书记。2016年李因原天津市委代理书记黄国兴落马调往天津,这一变动意味着他接下来的前景看好,但也不是必然的,因为他和习没有工作交集,不属于习氏人马,其后台背景也不强。故要想在十九大众多的竞争者中上位,就必须有所“表现”。李适时抓住了机会,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核心地位后,率先在全党表态——“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引领了党内尤其是高级干部对习的表忠之潮。故李虽然之前不是习的亲信,以后也不一定能成为“亲信”,但对此种强化领袖个人权威的行为,必须予以“奖赏”,目的是要让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明白,对最高领袖的个人忠诚,是会得到回报的。
这似乎是历史的反讽,因为在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破产后,中共和邓小平对党内个人崇拜作了严格限制。党章第十条第六款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第十七条规定,“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虽然上述两个条文在此次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前就存在,它们没有被拿掉,这就表明在党内不允许个人崇拜现象存在不但得到习而且得到全党认同的。然而,从十九大政治局成员及其常委构成,以及习思想写入党章和政治报告把“党领导一切”作为一条基本原则来看,习完全主导了党内人事、思想和路线,握有近乎绝对权力。
十九大后首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文件,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首先是中央领导层的政治责任。所谓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说白了,就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一人领导。现在政治局将此作为最高原则确定下来(其实这条原则也写入了党章),政治局成员都必须遵守和服从,并规定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报告工作。这距毛式个人崇拜只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