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2015 年 10 月 15 日)
最近,屠呦呦获得了医学诺贝尔奖,从而也再一次引发了中西医之争。由于西医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其主流地位无可争议。然而,中医存在的合理性却不断受到挑战;很多人主张所谓的“废医验药”,也就是彻底否定中医的理论,同时对各种中药进行严格的化学分析。可是,在西方国家人们把中医当作“传统医学”和“辅助医学”,特别是针灸疗法,被认为是西医体系之外的另一种治疗手段。因此,中医存在的合理性在西方国家反而没有受到质疑。
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对人体以及疾病的认识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传统中医发源于两千多年以前,因此在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上必然有很大局限性。例如,缺乏对致病微生物的了解,也没有关于人体的精细结构和各种生理指标的定量知识;当然,更谈不上在细胞与基因层次上的认知。同样,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也相当有限:在诊断上仅仅依靠医生的感官来“望闻问切”,在医药方面主要靠自然界提供的草药和一些矿物质。也许正是因为中草药的药性比较弱,所以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建立在动态系统的观点之上,因此其治疗过程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而中药和针灸只是起到激发和调节这种功能的作用。与之相比,西药的药性很强,可以单独治疗疾病,而不必过多地借助人体本身的抵抗力。所以,西医的治疗比较简单直接,它可以“对症下药”。然而,中医的治疗则要复杂得多,它不仅要考虑病症,还要考虑病人的体质特征和当时的健康状态。
然而,西医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密切相关。西医起源于人体解剖,因此十分注重物质性的组织结构。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没有医学这样一个本科专业,而只有医学预科,其课程设置与生物系基本相似。除了人文学科以外,医学预科生要学很多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等。这些学生所学的物理课程十分浅显,只相当于中国的高中物理的内容。然而,其化学课程却相当深入,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等。因此可以粗略地说,西医和生物学的基础在于化学。化学的最基本单元是原子,而分子被看成是原子的组合。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展示一些分子模型:用小球来表示原子,用小棍来表示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因此,生物学和西医界人士对人体的认知是一种“物质观”:也就是用生物大分子组成细胞,细胞再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最后组合成人体。
然而,现代物理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这种“物质观”,而是把非实体物质的“场”看作一种更基本的存在,至少“场”与“粒子”在重要性上平分秋色。例如,在通讯电缆中信号的传输速度接近光速,然而,电子在弹道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也只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此外,由于频繁的碰撞,电子在金属导线中的平均运动速度只有mm/s量级。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描述信号的传输特性,但其实质却是电磁场的作用。同样,当量子力学建立之初,人们的关注点也在像电子这样的基本粒子上,并且建立起了描述其运动的方程。爱因斯坦当时就对这种“唯象理论”十分不满,因为有解释与预测能力的理论并不一定就能揭示客观存在的本质。例如,根据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也可以解释和预测行星轨道,只不过其计算十分繁杂。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解释了在液体表面悬浮的微粒的运动模式。人们能够观测到的是这些微粒杂乱无章的运动,而其背后的驱动力却是与液体分子的频繁碰撞。等到量子场论建立以后,很多微观粒子的问题才得到了圆满解释,其思路与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解释如出一辙。例如,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速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宏观物体的位置和动量却可以准确观测。如果用场论来解释就十分简单:量子场就像波涛汹涌的南太平洋,而微观粒子就像在其中漂泊的一叶扁舟,其位置和动量当然会飘忽不定。然而,宏观物体就像从南极冰架上崩塌下来的一座方圆几十公里的大冰山,任凭风吹浪打也毫不动摇。
凭借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想象,对生命体的认识应该也有“物质结构”和“生物场”这两个层次,至少是两个方面。中医和气功对“生物场”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西医对生命体的“物质结构”方面有很清晰的了解。如果人们能够集中一些科研力量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来揭开“生物场”的真面目,那时医学就将出现一次飞跃,很多在目前束手无策的疾病将会轻易治愈。这在医学界将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不仅仅是再得一次诺贝尔奖那样的成就。
本人认为这项突破很有可能在中国得以实现,因为我们有中医和气功的文化底蕴。例如,祝总骧教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用物理方法来探索人体表面经络的分布,并将其研究成果写成专著《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此外,严新大师与国际上的很多科研机构合作,在不接触实验样品的条件下有选择性地杀灭了各种癌细胞,其结果多次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这些实验结果对那些以化学为基础知识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确实有些异想天开,因为这远远超越了他(她)们的认知水平,因此肯定会遭到很多非议。然而,任何一次科学大变革的早期都会出现类系的现象,关键是谁能够最先放下过时的知见,以客观的态度来审视实验结果,最终能够总结出新的理论,从而实现人类认知水平的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