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6, 2015

伯南克说是面子工程?你怎么看?

  (作者:如松的博客,2015-10-23
    一直以来不愿意谈论人民币加入SDR、也不愿意谈论一带一路,因为这些东西和我们实在没有太大的关系,那是大人物的事情,但是,很多朋友很关心,咱就说说自己的观点。
    关于人民币加入SDR,似乎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决定性工程,有点成败在此一举的味道。
    人民币如果不能实现自由兑换,是否加入SDR都没有多少意义。
    中国的经济模式与任何主要经济体都不同,中国是政府控制着主要的经济资源,包括金融资源、土地资源、项目资源等等,所以,政府掌握着主要的生产要素,外汇储备也掌握在央行。
    可是,以英国来举例:英国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市场完成的,企业和个人是主体,即便人民币加入了SDR,英国储存大量的人民币有用吗?有两种情形:第一,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就有用,因为英国的企业和个人会使用,他们与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当然主要是中国),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所有使用者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将人民币兑换成任何其他货币,这就可以控制货币贬值的风险,任何人和企业手持一种货币,最关心的是风险是不是可以自己随时控制,这就要求自由兑换。第二,不能自由兑换。企业和个人手持人民币的时候,风险是不可控的,因为不能随时兑换成其他货币,我为什么要用这种货币来结算?没理由,英国央行存储大量的人民币有用吗?。
    但最近几天中国投资英国是对的,因为本金和收益都有保证,英国有这样的信用,除非我们自己为了其它目的投资一些收益毫无保证的项目,这种风险是可控的。100年前一战的债务,而且债务的形成过程有点好笑,英国都按时偿还,和这样的国家做生意是正确的。
    所以,如果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加入SDR也是没意义的,各国央行充其量象征性地持有少量人民币,因为更多的情况下,他没有用途。英国央行持有多少民币,不是他自己说了算,而是企业和个人说了算,这要求必须可自由兑换。
    那好吧,咱想个招,洋人可以自由兑换,境内人士不能。那还有一个问题,洋人可以兑换的话,咱也找个洋人去兑换,就会出现套利行为。今天的人民币只能机构、企业在境内外套利,到时候全国人民来套利,都来当二道贩子,估计央行只能傻眼,看看央行怎么办?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像巴西那样,固定一间大厅,大厅内部的人可以自由兑换,进入大厅的门票央行负责出售,充其量也就是巴西那样的自由兑换(有条件的自由兑换),雷亚尔的今天已经告诉人们,这种自由兑换是没意义的,相当于还是管制的。
    如果人民币希望国际化,需要先实现自由兑换,过不了这个坎,就是面子工程
    民币如此迫切地希望加入SDR,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资本外流(不仅仅是国际资本,人民币资本也在外流),持续外流的话,民币就垮了,此时希望找个根,其实SDR能起到多大“根”的作用是很有疑问的,即便可以起到根的作用,国内的社会综合管理成本过高的时候,企业丧失国际竞争力,资本将持续外流,加入SDR有用吗?信用货币是信心的货币,信心很重要,但信心不能当饭吃,企业无法盈利,就会出走,照样拉垮人民币汇率,所以,没有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加入SDR没有丝毫的意义。第二,财政赤字,各国央行储存民币,就可以将财政赤字适当弥补一些。这依旧没多少效果,当不能自由兑换的时候,各国央行储备的越多(估计不会多),当自身的财政赤字不断持续的时候(最终还会不可持续),别人就有更多的做空筹码,短期扎了一针吗啡,吗啡过后危害更大。
    人民币能否国际化,根本不取决于是否加入SDR,而是取决于自身的社会管理成本是否足够低,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取决于财政是否可持续;取决于自身是否有完备的发行机制;取决于自己的创新能力。不取决于那些花活,如果国际化是为了多发货币或弥补财政赤字,今天就可以宣布失败了
    所以,本人很赞同伯南克先生的观点,那就是面子工程。以现在人民币的做法,申请加入SDR就是小孩过家家的游戏,但愿意玩就玩吧。
    如果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以后,无需申请,IMF就会邀请你加入,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和贸易量在这。当然,如果现在开始自由兑换,意味着股市和楼市都要暴跌,暴跌多少?看看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差距,看看收入房价比的中外对比,大概都有一个谱,暴跌之后才能提升资本投资收益率,没有资本投资收益的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就没有货币的自由兑换。
    中国历史上曾经弄过一次货币国际化,最终成了国际笑话,但愿这次可以不同。
    还有人说一带一路,我到今天也不知道一带一路是什么?可能如松太傻了。一带一路就是国际统一大市场,应该是如此理解的。那么一带一路的纽带是什么?英国曾经建立过统一大市场,就是日不落帝国时期,海军实力、英镑的信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效率非常高,三者共同支撑了大市场。美国也弄过大市场,就是把不同的州联系在一起,因为是一个国家,恒定的美元、相同的制度和价值观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共同支撑大市场的建设。前苏联也建立了东欧的统一大市场,卢布的信用、相同的制度、相同的经济模式(政府控制投资发展经济)加上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共同支撑统一大市场。今天的欧盟也是统一大市场,各国之间相似的地方就更多,支撑统一市场的建设。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以什么作为纽带?我一直搞不清楚。
    一带一路的国家,政治体制五花八门、经济模式各种各样、价值观千差万别、信用纽带是美元(实在没谱)、中国的军力不足以保护别人的安全,纽带是什么?有点晕。
    或许有人说,我们输出过剩产能,你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呀,别人可以为你化解过剩产能,报酬是什么?或许有人说,我们用外汇储备去投资,可那是美联储的信用,你手中是有限的,是会耗尽的,这不能建设一个大市场。
    还有人说,人民币可以扩张。人民币扩张出去是货币还是纸张?如果是货币,就需要自身经济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保持自身的国际收支平衡(最近一年显然是不平衡),此时输出去的人民币就是货币!如果自身资本不断外流,外汇平衡不断被破坏,输出的人民币就是纸张,怎么输出?别人央行不都是傻子吧。
    还会有人说,我们搞互惠互利,那如松就告诉你大国与小国之间如何互惠互利。大国可以保护小国的稳定与安全才是互惠互利,是小国的主要诉求,然后才是经济上的。想当初的乌克兰,中国的航母技术有很多来自乌克兰,乌克兰也愿意做中国的粮食基地,但中国承诺用核武保护乌克兰,不久之后,在乌克兰就发生北约与俄罗斯的斗法,中国可以保证乌克兰的稳定了吗?现在如果你再和乌克兰谈论一带一路,估计总统没空。从那一天开始,一带一路就已经成为......
    没有军事的威慑力,可以保护别人的安全,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靠不住的,你修几条铁路,别人可以拆除几条,甚至收回国有。
    更可笑的是,网上大吹印尼高铁项目,那是垃圾合同,不说也罢,浪费时间。
    到此,很多人会说,你如松就是个麻烦,中国想做什么你就批。先说回来,如松不愿意拍砖,你以为每天提这个砖头不累呀。想当初的12年,发改委推出7万亿,各省推出18万亿,到新城镇化时,有人计算投资120万亿(牛皮越来越大),有人在留言处问如松:你怎么看?我的回答是:不看。这些项目都是绣花枕头,12年资本投资收益率已经下降到3%,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私人资本是傻瓜呀,投进去当雷锋?银行经过4万亿,坏账隐忧开始显现,对你这些项目敬而远之,充其量有些国企(比如铁路)会干点事,所以,7万亿、18万亿都属于忽悠;任何国家的大规模投资,都需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支撑,120万亿投资几乎与当时的M2一样,这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第一,加一倍的杠杆,这显然很难;第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大一倍,央行的国际收支平衡怎么办?估计央行不是头痛,而是卵痛,所以,这是空想。到今天,新城镇化再也没人提了,预计一年内,一带一路也不会有很多人再当回事。
   如松是个悲观派吗?我不觉得。我认为中国有光明的前途,看我们怎么做:第一,提高军事能力,具有实战能力和威慑力。三十多年没上过战场的军队,上了战场是不好说的。不仅仅是威慑那些小国,而是要达到可以威慑的住俄罗斯、北约的地步,所以,军事现代化、加强军事实战能力迫在眉睫。第二,老老实实提升自己的经济竞争力(通胀之根里面讲的已经很清楚)。第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改革教育体系,提升全民族的创新能力。第四,完善自己的货币信用机制,具有信用输出的基础。第五,提升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像缅甸战争,当时如松就说过,中国必须站出来,因为缅北的人民大部分是华裔的后代,仅此一条就是民族的真理!如果你勇于保护自己的侨胞和人民,你就永远正确!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拥护!有了这几条,不出二十年,中国必定成为世界的老大,那时,中国在国际上想干什么都可以干的成,那时,我们主持的是世界的道义,站在这世界的顶峰之上,大市场的建设就是小儿科。
通胀之根
(2015-10-20,如松的博客)
    最近发现,本博有两种苗头,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一种,发泄对现行经济体制的不满。这种情绪并不可取,因为本博的目的是和大家一起分析社会与经济的真相,认识这种真相,我们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更好地认识这些,才能生存。希望大家平淡地看待某些事情。
    估计这类朋友是体制外的,既然处于体制外,就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闯荡,自己兜里有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花,活得自在坦然,心情就舒畅,这才是阳光生活;如果赚不到钱,就好好想想赚不到钱的问题。
    这类朋友的优势是有更广阔的自由度,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既然自由度比较高,生活中的风险系数也就高。
    第二种,总是说别人不要像个怨妇。估计这类人属于体制内的,这些人也不值得赞扬,体制内的人如果不贪污受贿,充其量饿不死,但也不会富有。如果贪污受贿,现金藏在家里,晚上睡觉睡不着,也不是令人向往的生活。当然,体制内也适合一类人生存,他们会因此很开心,因为体制内相对平稳,风险相对较小(如果贪污受贿,目前的风险也不小)。
    当然,不排除体制内有个把为了主义愿意奋斗终身的人,但如松实在不知道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戴上显微镜是否可以找得到
    无论体制内外,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这里所有的朋友应该做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草根(即便你处于体制内,也是草根),也是浮萍,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强制别人。
    写文章也好,看文章也好,都仅仅为交易服务,其它的都属于闲篇。
    今日和大家说点关于经济学最实质的内容。
    通胀是什么?
    我估计很多人都可以回答的出来,供需矛盾造成通胀、货币问题造成通胀等等,这是传统教科书的内容,也对,也都不对。
    造成通胀只有两种原因:第一,是气候,历史上的严重饥荒一般和气候有关,今天不谈论这一问题,相信所有人也都理解。第二,就是税收。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
    很多人会一砖头拍过来,你如松就胡说吧,还真不是胡说。
    当一个社会,社会管理体制的费用很低,行政管理很高效的时候,整个社会就是轻徭薄税,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这样的时期。此时,以农民为例,他除了投入生产的资本和劳动之外,税赋成本很低,就有利润空间,他就愿意扩大生产,物资供给就丰富,就不会产生通胀。
    可是,当体制的社会管理费用很高的时候,生产者就要承担很高的税赋成本,盈利空间就受到压缩,最终很可能亏本,他就会放弃耕种,物质生产数量就会下降,通胀就会到来。
    所以,无论你使用金银作为货币,还是使用纸币,只要税赋不合理,通胀都会到来。
    有些人会说,赋税高的时候,生产者可以提高售价,就不会造成亏损。生产者当然可以提高售价,但人的消费能力是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的(这是最基本的一条经济学原理),就压制了需求,需求下降而成本上升,就让生产者亏损、破产。
    所以,除了气候之外,所有的通胀都是税赋的不合理导致的。
    一些人会问,货币超发是什么?这也是隐性的税赋,传统经济学中说,一切通胀都源自货币,是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增发的时候,隐性税赋增长。只要货币超发一定的时间,就必定带来工农业的萧条,根子在税上。
    今天,农民表面看起来没有农业税,但农民也承担铸币税。同时,财政本应该负担教育支出(因为你征收了教育附加),但现在教育的支出(特别是大学)也主要由家长负担,农民如果有孩子上大学,他们也要额外交税(学费等费用),当负担不起的时候(种几亩地肯定负担不起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就会放弃耕种,到城里打工,农田就荒废,实际上是税赋让他们放弃耕种。当然,垄断企业形成的农药、化肥、电力、运输、田租价格等等,都是隐性税负,农民都在承担。
    今天,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全线低于国产,各国自然条件有差异,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八九十年代的价格差异比今天小的多,甚至没有,最根本的是税赋的差别。各种隐性税赋推高了农民和养殖户的成本。所以,如松一直在说,如果我们不断推动房地产,所有的基础产业都将遭难,因为这是一种高额的隐性税赋(当然也包含了铸币税),而且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比如卖菜的摊位费,都会随着楼价而上涨,推升小贩的成本,小贩租房住宿的成本也会上涨,等等。
    以上仅仅是以农业为例子,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一样,只要找一张纸划一划,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记住,任何商品随着价格上涨,需求下降,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就足够了。
    您还要牢记,官员贪腐也是一般人的隐性赋税,而且比例很高。
    前面说过,债务是通胀的马甲,债务也是税赋的一种,只不过临时欠着哪,当债务不可持续以后,就要一次性缴交。比如,2002年,阿根廷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比索贬值,相当于每个持有比索的人一次性缴交铸币税,带来通胀。

    所以,除了气候的原因之外,所有的通胀成因都是税赋的不合理带来的。今天,各国的比拼焦点就在这。所以,如松一直在呼吁,国家需要开启彻底的体制改革,这是繁荣的唯一道路;任何经济改革,都解决不了经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