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曾說過,他即使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當街開槍殺人,支持率也不會受影響;他也曾說過,作為總統,他有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儘管這樣說有違民主常識和憲政精神,但在聯邦參院上月31日審理川普彈劾案中,共和黨參議員憑藉席次優勢,否決傳喚新證人和檢視新證據的動議,使川普本周三在彈劾案表決中脫罪幾成定局。參院的動向釋放了危險信號,即只要總統所屬政黨占國會多數、所屬政黨力挺,真的可不受約束、為所欲為。長此下去,美國離獨裁國家已不遠。
川普究竟該不該為扣押援助烏克蘭款項、施壓烏國政府調查民主黨競選對手、前副總統白登而被彈劾,民眾雖見仁見智,但各種民調中,大多數人認為參院應傳喚新證人作證,否則參院審理便成走過場。昆尼別克大學於參院投票前一天公布民調顯示,希望參院傳喚新證人的民眾高達75%。而彈劾案最關鍵證人、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也一再表示,如果參院傳喚,他願出席作證。
但由於波頓證詞鐵定對川普不利,波頓即將出版的新書明言,川普去年5月就指示他向烏克蘭施壓調查白登,並告訴他,在烏克蘭政府宣布調查白登前,要凍結國會批准對烏克蘭的近4億美元援款。波頓若作證,殺傷力可想而知。因此不僅川普,參院共和黨人都設法阻撓。
其實無論波頓作證與否,也無論波頓提供怎樣的證詞,都不會改變參院共和黨人鐵了心要讓川普脫罪的結果。佛州共和黨籍參議員魯比歐就說,川普的行為或許符合被彈劾的標準,但讓他下台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因為不符合國家最高利益。
原本被外界認為最可能投票贊成傳喚新證人的田納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亞歷山大,最後選擇與共和黨站一起,投了反對票。他說,川普要烏克蘭調查白登雖不恰當,但並未到嚴重犯罪或行為嚴重不檢程度。
經常與川普不同調的阿拉斯加共和黨籍參議員穆考斯基,在31日投票前最後一刻也表態,反對傳喚新證人,理由更讓人啼笑皆非。她說,「(彈劾案)在參院不可能有公平的審理。我也不認為繼續審下去,結果會有任何不同」。言外之意,既然參院審理不會是公平的審理,她投票反對傳喚新證人,就是為了確保審理不公平。
像這樣把政黨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把就職誓詞、職責和國會監督功能置諸腦後的,又何止參議員穆考斯基等三人。參院共和黨人一開始連審理走過場都不願,希望直接拒絕受理,只是因程序投票中票數不夠才作罷。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去年12月就公然宣布,他將與白宮密切協調,以便保護川普不為「電話門」 擔責。他也誓言不會把參院的審理假裝成公平的審理。
麥康諾赤裸裸宣示,已不在乎是非曲直或憲法尊嚴,展現的只是參院多數黨的傲慢和政黨實力的炫耀,這與川普的辯護律師德修維茲所稱,只要川普覺得他的個人利益符合國家利益,就不應該被彈劾,完全是同一種野蠻邏輯。
美國民主政治走到這一步,民主黨、共和黨都有責任。民主黨方面,2016年同時失去白宮和對國會兩院控制權後,陷入群龍無首,不僅未找到可吸引中間選民的革新之路,反而往極左的邪路上越走越遠,因此雖然依靠反對川普的力量,在去年11月重掌國會眾院,參院席數反而減少,監督力量更弱,使民主黨和川普在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和「通俄案」調查的角力上,一連敗北。川普經過通俄案和彈劾案洗禮,已成金剛不壞之身,弄權、濫權也越來越肆無忌憚。
共和黨方面也不遑多讓,川普上任後以威逼利誘手段和測試忠誠度,讓同黨議員們一一被馴服,溫和派參議員馬侃含恨病逝、佛萊克黯然退出政壇,共和黨變成一意逢迎總統的「川普黨」;參議員羅穆尼、柯林斯成了黨內孤鳥,黨內制衡力量喪失殆盡,只重政黨利益,不講原則,任何法律、憲政先例一碰到川普就轉彎。
過去三年多來,川普一再測試擴大權力,擺脫國會監督的底線,拒絕回應國會傳票,拒絕讓官員到國會作證,拒絕向國會簡報海外動武決策過程,國會越來越被矮化;最高法院也因連續任命戈薩奇、卡瓦諾兩位保守派法官,而具有濃厚川普色彩。三權鼎立走向行政權一權獨大,川普成不受約束的總統。這種危險動向選民該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