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9

川普应该罢免

(《今日基督教》杂志社论2019-12-19)
(翻译:吴京宁 来源:美国华人)
        在我们的创刊文件中,葛培理牧师(Billy Graham1918-2018,美国现代福音派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译者注)申明,《今日基督教》将帮助福音派基督徒,以反映其信仰的方式对新闻进行诠释。对于唐纳德·特朗普的弹劾,是我们这个共和国正在经历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此我们必须做出评论。
        CT(《今日基督教》的缩写——译者注)对于社会政治事件的典型处理方式,是不卷入争论,允许持不同政治信念的基督徒在公众空间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信念寻求公义,同时对待政治对手要尽量大度。我们想让CT处于一个位置,能够欢迎来自政治光谱不同频段的基督徒,并提醒每个人,政治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的。譬如,我们可以引以为傲的一点是,政治内容没有充斥我们的主页。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时常感到有必要在某些政治事务上表明态度。而在这样做时,总要按照葛培理牧师鼓励我们的那样,既要表明信念,又要秉持爱心。我们爱我们的总统,并为他祷告,就像我们爱政坛两方的领袖(以及普通公民)并为他们祷告一样。
       有一点我们是同意总统的。那就是从他就任的第一天起,民主党人就在尽力找他的毛病。因此,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罩上党派之争的疑云。这会使很多人不仅怀疑他们的动机,而且质疑最近听证会所呈现的事实。特朗普先生也确实没有真正的机会在众议院的弹劾听证会上讲述他一方的故事。
        但是,有一件事情上,事实是毫不含糊的:美国的总统想利用他的政治权势,胁迫一位外国领导人去骚扰、抹黑总统的某位政治对手。这一举动不仅仅是违反了宪法,更重要的是,它是极其不道德的。
        很多人之所以对此并不感到吃惊,是因为这位总统在他执政期间,已经将道德标准一再压低。他雇用然后又开除的不少人,现在已是被定罪的罪犯。他自己也承认在商业活动和与妇女的关系方面的不道德行为,但却引以为荣。光是他的那些推特发言,习惯性地使用一连串的歪曲、谎言和诽谤,就已是位道德失丧、混乱之人的一个近乎“完美”的范本。特朗普的福音派支持者会举出他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对宗教自由的保护、经济领导力,以及其它方面他们所认为的成就,来为自己对这位总统的支持进行辩解。
        我们相信,弹劾听证会已经以穆勒调查没有做到的方式,清楚地表明,特朗普总统为了私利滥用职权,背叛了他遵守宪法的誓言。弹劾听证会将总统的道德缺陷呈现在所有人眼前。这些缺陷损害了总统职位,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声誉,损害了我们人民的精神和未来。他的那些正面之举,并不能抵销我们在这样一位道德品格极为恶劣的总统领导之下所要面对的道德与政治危险。
         CT对于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品格的关注并非第一次。在1998年,我们这样写道:
        “即使事实摆在面前,总统还是不讲实话,这一行为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体系造成一种撕裂。这绝不是件私事。因为从根本上讲,社会交往是建立在信任假设之上的:信任你的杂货店主卖给你的牛奶是健康、纯净的;信任你存入银行的钱能够取得出来;信任你的保姆、消防员、神职人员、救护车司机能够尽他们的全力。尽管政客们素有违背竞选许诺的恶名,但在职期间他们有义务捍卫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并按法律行事。”
        还有这句:
        “总统及其周围的人所进行的不正当交易和不道德行为,使这一届总统班子无法在道德上起领导作用。”
        不幸的是,二十年前我们对克林顿先生的指责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套用到现任总统身上。特朗普先生是应当被参议院解职,还是该在下次选举中以投票方式选下去,这是需要做出审慎抉择的一件事。但是我们相信,最终将他解职,不是出于党派效忠,而是对那赐下十诫的造物主的忠诚。
        对于不顾特朗普先生恶劣的道德记录,依然支持他的那许多福音派基督徒,我们要这样说:要记得你是谁,服事的是哪个主。想一下,你为特朗普先生所做的辩解,将怎样影响你为你的主、你的救主所做的见证。想一下,如果你为了政治上的便利,继续忽略特朗普先生的不道德言语、行为,那不信主的世人将如何说。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改弦更张,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对于我们就公义、正义所说的任何话,还会有人当回事吗?我们能一方面严肃地声称堕胎是不可容忍的大恶,另一方面却又同样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国家领导人那扭曲、败坏的品格最终并无大碍?
        几年来,我们在对于特朗普先生做论断方面一直比较谨慎。尽管有人对我们的谨慎提出批评,但是当指责他人的行为时,耐心、大度确实是必要的。因此,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我们会尽力从好的方面去想他们,试图理解他们的观点,对于他们就特朗普先生做出的许多政治决定,试图看到其审慎的本质。但是,借用一句老话,现在是实话实说的时候了。在这场政治扑克游戏中,不论我们已经赢了多少手牌,我们玩的是一摞极不道德、伦理有缺陷的牌。当我们觉得应该把筹码都推向牌桌中间时,那将是我们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输得一塌糊涂的,将是福音派信仰的声誉,和整个世界对于福音的理解。输得一塌糊涂的,将是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而他们的福祉也是我们所关心的。

Trump Should Be Removed from Office
It’s time to say what we said 20 years ago when a president’s character was revealed for what it was.
MARK GALLI
Christianity Today
         In our founding documents, Billy Graham explains that Christianity Today will help evangelical Christians interpret the news in a manner that reflects their faith. The impeachment of Donald Trump is a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story of our republic. It requires comment.
         The typical CT approach is to stay above the fray and allow Christians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convictions to make their arguments in the public square, to encourage all to pursue justice according to their convictions and treat their political opposition as charitably as possible. We want CT to be a place that welcomes Christians from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 and reminds everyone that politics is not the end and purpose of our being. We take pride in the fact, for instance, that politics does not dominate our homepage.
         That said, we do feel it necessary from time to time to make our own opinions on political matters clear—always, as Graham encouraged us, doing so with both conviction and love. We love and pray for our president, as we love and pray for leaders (as well as ordinary citizens) on both sides of the political aisle.
         Let’s grant this to the president: The Democrats have had it out for him from day one, and therefore nearly everything they do is under a cloud of partisan suspicion. This has led many to suspect not only motives but facts in these recent impeachment hearings. And, no, Mr. Trump did not have a serious opportunity to offer his side of the story in the House hearings on impeachment.
         But the facts in this instance are unambiguou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ttempted to use his political power to coerce a foreign leader to harass and discredit one of the president’s political opponents. That is not only a viol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more importantly, it is profoundly immoral.
         The reason many are not shocked about this is that this president has dumbed down the idea of morality in his administration. He has hired and fired a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now convicted criminals. He himself has admitted to immoral actions in business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women, about which he remains proud. His Twitter feed alone—with its habitual string of mischaracterizations, lies, and slanders—is a near perfect example of a human being who is morally lost and confused.
         Trump’s evangelical supporters have pointed to his Supreme Court nominees, his defense of religious liberty, and his stewardship of the economy, among other things, as achievements that justify their support of the president. We believe the impeachment hearings have made it absolutely clear, in a way the Mueller investigation did not, that President Trump has abused his authority for personal gain and betrayed his constitutional oath. The impeachment hearings have illuminated the president’s moral deficiencies for all to see. This damages the institution of the presidency, damages the reput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damages both the spirit and the future of our people. None of the president’s positives can balance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danger we face under a leader of such grossly immoral character.
         This concern for the character of our national leader is not new in CT. In 1998, we wrote this:
         The President's failure to tell the truth—even when cornered—rips at the fabric of the nation. This is not a private affair. For above all, social intercourse is built on a presumption of trust: trust that the milk your grocer sells you is wholesome and pure; trust that the money you put in your bank can be taken out of the bank; trust that your babysitter, firefighters, clergy, and ambulance drivers will all do their best. And while politicians are notorious for breaking campaign promises, while in office they have a fundamental obligation to uphold our trust in them and to live by the law.
         And this:
         Unsavory dealings and immoral acts by the President and those close to him have rendered this administration morally unable to lead.
         Unfortunately, the words that we applied to Mr. Clinton 20 years ago apply almost perfectly to our current president. Whether Mr. Trump should be removed from office by the Senate or by popular vote next election—that is a matter of prudential judgment. That he should be removed, we believe, is not a matter of partisan loyalties but loyalty to the Creator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To the many evangelicals who continue to support Mr. Trump in spite of his blackened moral record, we might say this: Remember who you are and whom you serve. Consider how your justification of Mr. Trump influences your witness to your Lord and Savior. Consider what an unbelieving world will say if you continue to brush off Mr. Trump’s immoral words and behavior in the cause of political expediency. If we don’t reverse course now, will anyone take anything we say about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with any seriousness for decades to come? Can we say with a straight face that abortion is a great evil that cannot be tolerated and, with the same straight face, say that the bent and broken character of our nation’s leader doesn’t really matter in the end?
         We have reserved judgment on Mr. Trump for years now. Some have criticized us for our reserve. But when it comes to condemning the behavior of another, patient charity must come first. So 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give evangelical Trump supporters their due,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point of view, to see the prudential nature of so many political decisions they have made regarding Mr. Trump. To use an old cliché, it’s time to call a spade a spade, to say that no matter how many hands we win in this political poker game, we are playing with a stacked deck of gross immorality and ethical incompetence. And just when we think it’s time to push all our chips to the center of the table, that’s when the whole game will come crashing down. It will crash down on the reputation of evangelical religion and on the world’s understanding of the gospel. And it will come crashing down on a nation of men and women whose welfare is also our concern.
Mark Galli is editor in chief of Christianity Today

Tuesday, December 24, 2019

NYT:我们是共和党人,我们决心击败特朗普

George T. Conway III, Steve Schimidt, John Weaver, Rick Wilson
NYT20191218日)
        面对唐纳德·特朗普的罪行、腐败和侵蚀本质,爱国主义和国家存亡是超越了普通政治的重大使命。作为美国人,我们必须阻止他和他的追随者对法治、宪法和美国精神的伤害。
这是我们发起“林肯计划”的原因,此举志在强调我们国家的事迹和价值,以及国民的牺牲与责任。这项工作超越了党派之争,致力于维护无数人在远离家乡的战场上、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为之奋斗的原则。
        这项工作要求在所有地方有不同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美国人参与我们这一代的重大使命:恢复尊重法制的国家领导和治理,承认所有人的尊严,在国内外捍卫宪法和美国价值观。
   在未来11个月里,我们将致力于在选举中击败特朗普总统和特朗普主义,选举那些将坚守底线的爱国者。我们不会轻率地对待这一责任,也不会站在意识形态偏好的立场之上。在政治和观点上,我们一直是、并将继续是明确的保守派(或古典自由派)。我们与全国民主党人仍有很多政策上的分歧,但我们对宪法的共同忠诚要求我们通力合作。
   各种迹象表明,2020年大选的关键将是说服,投票率预计将创下历史新高。我们的行动意在说服足够多心怀不满的保守派、共和党人以及摇摆州和地区倾向共和党的独立派,以确保获得选举团胜利,拿下国会多数席位,不再允许或助长特朗普的违宪行为,即使这意味着让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并扩大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
  美国总统之位是高于占据椭圆形办公室的个人的。他们的个性会成为我们民族个性的一部分。他们的行动会变成我们的行动,因而我们大家都肩负责任。而他们是否愿意遵循法律和传统,也决定了现任和未来的领导人将如何行事。他们对秩序、文明和正派的承诺都会映射于美国社会之中。
  特朗普未能达到这一承诺的要求。他既没有道德原则,也没有服务于民的性情。他的视野局限于眼前所见,即他长期以来给自己制造的问题和风险,最终却由其他人——从无数承包商和企业到美国人民——承受最重的负担。
  但是,只有在国会共和党人怯懦的默许下,这位总统才能如此行事。他们的所作所为无异于放弃了宪法第一条的责任。
  事实上,全国共和党人所做的事,远甚于只是紧跟特朗普的步调。他们对他的维护充满丑陋和卑鄙,甘愿攻击和诽谤那些为我们国家流血、把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奉献给国防和安全,并致力于保持这个国家希望灯塔地位的人。
  国会共和党人接受并模仿着特朗普的残酷,保护甚至取用他的腐败行径。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已经抛弃了保守主义和长期存在的共和党守则,取而代之的是特朗普主义,一种由伪先知领导的空洞信仰。在最近一次调查中,大多数共和党选民表示,他们认为特朗普是一个比林肯更好的总统。
  特朗普和他的同路人每天都在破坏这样一种主张,即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有责任和义务使历史的弧线不断向正义的方向弯曲。我们坚信美国的意义远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些线条,这一信念遭到了他们的嘲弄。
  我们的危机远超过过去的任何分歧:它已经来到了我们所有人的门前,而我们认为再没有其他选择了。我们真诚希望,但并不感到乐观的是,那些在可能的参议院弹劾审判中担任陪审的共和党人也会这样想。
  那么多美国的男人和女人都随时准备在全球保卫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为这些人行正义之事,确保他们每天为之身披军装的国家值得他们的保护和牺牲。
  这让我们想起了无能的19世纪纽约政客丹·西克尔斯(Dan Sickles)186372日,他的蠢行几乎断送合众国的未来。
  (西克尔斯此前最大的成就是在白宫对面枪杀了妻子的情人后,还能成功当选国会议员。即便是他最狂热的崇拜者也难以想象,在遥远的将来,会有另一个无能的纽约政客,一名总统,声称自己可以在第五大道射杀某人,然后逍遥法外。)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那一天,西克尔斯是联邦军第三军团在葛底斯堡战役中的指挥官,他的无能制造了混乱和危险。同盟军抓住机会冲破了联邦军的阵线。如果叛军成功突破,整个大陆都可能陷入分裂:自由与奴役,民主与专制泾渭分明。
  另一位联邦将军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Winfield Scott Hancock)需要在几分钟里加固防线。美利坚之国和它的理想岌岌可危。在激烈的战斗中,他找到了明尼苏达州第一志愿步兵团。
  他们冲锋陷阵,许多人倒下了,伤亡率高得惊人。他们守住了阵线。他们拯救了联邦军。四个月后,林肯站在这场血战的战场说,“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把自己奉献于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
  我们把林肯当作向导和启示。他明白不仅必须拯救联邦军,还要在精神和政治上把国家重新团结起来。但这些创伤只有在威胁被击退后才能愈合。那么,在克服特朗普主义的苦难后,我们的国家还能重新团结起来吗?
 (George T. Conway III是美国律师。Steve Schmidt是政治策略师,曾为乔治·W·布什总统、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和阿诺德·施瓦辛格州长工作。John Weaver是共和党策略师,曾为乔治·H·W·布什总统、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和约翰·卡西奇州长工作。Rick Wilson是共和党媒体顾问,著有《Everything Trump Touches Dies》一书)

Friday, December 20, 2019

美国750位历史学家声明:支持弹劾川普

750 HISTORIANS’ STATEMENT ON THE IMPEACHMENT OF PRESIDENT TRUMP
2019-12-16 DailyOnline
         We are American historians devoted to studying our nation’s past who have concluded that Donald J. Trump has violated his oath to “faithfully execute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preserve, protec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His “attempts to subvert the Constitution,” as George Mason described impeachable offenses at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in 1787, urgently and justly require his impeachment.
         President Trump’s numerous and flagrant abuses of power are precisely what the Framers had in mind as grounds for impeaching and removing a president. Among those most hurtful to the Constitution have been his attempts to coerce the country of Ukraine, under attack from Russia, an adversary power to the United States, by withholding essential military assistance in exchange for the fabrication and legitimization of fals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advance his own re-election.
         President Trump’s lawless obstruction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hich is rightly seeking documents and witness testimony in pursuit of its constitutionally-mandated oversight role, has demonstrated brazen contempt for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So have his attempts to justify that obstruction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executive enjoys absolute immunity, a fictitious doctrine that, if tolerated, would turn the president into an elected monarch above the law.
         As Alexander Hamilton wrote in The Federalist, impeachment was designed to deal with “the misconduct of public men” which involves “the abuse or violation of some public trust.” Collectively, the President’s offenses, including his dereliction in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2020 election from Russian disinformation and renewed interference, arouse once again the Framers’ most profound fears that powerful members of government would become, in Hamilton’s words, “the mercenary instruments of foreign corruption.”
         It is our considered judgment that if President Trump’s misconduct does not rise to the level of impeachment, then virtually nothing does.
         Hamilton understood, as he wrote in 1792, that the republic remained vulnerable to the rise of an unscrupulous demagogue, “unprincipled in private life, desperate in his fortune, bold in his temper, possessed of considerable talents…despotic in his ordinary demeanour.” That demagogue, Hamilton said, could easily enough manage “to mount the hobby horse of popularity — to join in the cry of danger to liberty — to take every opportunity of embarrassing the General Government & bringing it under suspicion — to flatter and fall in with all the non sense of the zealots of the day.” Such a figure, Hamilton wrote, would “throw things into confusion that he may ‘ride the storm and direct the whirlwind.’”
         President Trump’s actions committed both before and during the House investigations fit Hamilton’s description and manifest utter and deliberate scorn for the rule of law and “repeated injuries” to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That disregard continues and it constitutes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to the Constitution. We therefore strongly urge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o impeach the President.

Ron Chernow
Douglas Brinkley
Robert Caro
Ken Burns
etc.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9

保罗·克鲁格曼:特朗普是如何输掉这场贸易战的

NYT20191217日)
       贸易战鲜有胜利者。但有时会有失败者。而且特朗普绝对是个失败者。
       当然,他和他的团队是不会这样形容与中国达成的临时协议的,他们声称这是胜利。现实情况是,特朗普政府几乎没有实现任何目标;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宣告胜利后仓皇撤退。
       而且中国也知道。正如《纽约时报》报道的那样,中国官员对于强硬的谈判策略的成功感到“欣喜甚至难以置信”。
       要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你要去问特朗普和他的团队,他们究竟想通过加征关税实现什么,以及现实是否如此。
       首先,特朗普想大幅度削减美国的贸易逆差。经济学家或多或少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目标,但在特朗普的想法中,当一个国家卖的多、买的少就赢了,没人能说服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任职期间,贸易逆差不减反增,从201610月的5440亿美元增加到次年10月的6910亿美元。
       特朗普尤其想要消除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逆差,尽管他对“伟大的爱国农民”信誓旦旦,但显然他看不起农产品出口。去年夏天,在抱怨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时,他冷笑道:“我们给他们送去了小麦。小麦。这不是个好交易。”
       那么现在我们似乎和中国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其主要实质内容是……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的承诺。
       特朗普的团队还希望制止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超级大国所做的努力。“中国基本上是企图窃取未来,”一年前,高层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宣称。然而新协议虽然包括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但未触及中国产业战略的核心,即“推动许多中国公司在全球崛起的庞大补贴网络”。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在贸易上这么畏手畏脚呢?
       从广义上讲,他被宏伟的妄想所蒙蔽。压制一个辽阔且自豪、经济完备并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还大的国家,美国永远不可能成功——更何况同时还在疏远其他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本可以和我们联手向中国施压,促其改变经济政策。
       从比较细节的层面看,特朗普的贸易战略里没有一样像承诺的那样起效。
       特朗普一再坚称是中国在支付他的关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中国出口价格并未下降,这意味着关税落在了美国消费者和公司的头上。如果特朗普没有取消原定于上周日加征的那轮关税,消费者的负担将会大幅增加。
       同时,中国的报复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出口商,尤其是农民。特朗普也许可以悄悄地蔑视农产品出口商,但他需要那些来自农村的选票——尽管对农业的援助已经是奥巴马对汽车业援助的两倍之多,他仍面临失去这些票的危险。
       最终,尽管总体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显然正在损害制造业和商业投资。
       因此,正如我所说,特朗普基本上是宣布获胜然后撤退。
       特朗普的贸易失利会在政治上伤害他吗?可能不会。许多美国人无疑会听信这一套把戏,而且反正贸易战从来都不受欢迎。
       此外,投票主要反映的是经济走向,而不是经济水平——不是事情是否是好的,而是它们近期是否正在有所好转。实际上,做一番愚蠢的事,然后在大选前一年停止,可能是个好的政治策略,其实就是特朗普贸易行动的一个合理总结。
       但是,贸易战将带来长期的代价。一方面,特朗普反覆无常所造成的商业不确定性不会消失;他毕竟是做糟糕交易的大师。
       除此以外,特朗普在贸易上的古怪举动还损害了美国的声誉。
       一方面,我们的盟友懂得了不要信任我们。毕竟我们已经成为突然对加拿大征税的国家——加拿大!——还用保护国家安全这种明显站不住脚的理由。
       另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懂得了不用惧怕我们。就像朝鲜人一边奉承特朗普一边制造核武器一样,中国人也摸清了特朗普有几斤几两。他们现在知道了特朗普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在用政治上会给他带来伤害的方式对付他时,他会退缩。
       这些东西很重要。有一个既不被我们以前的盟友所信任,又不被我们的外国对手所惧怕的领导者,将会降低我们的全球影响力,这一迹象才刚刚开始显现。特朗普的贸易战没有实现任何目标,但它成功地让美国再次筋疲力竭。

Sunday, December 15, 2019

段宇宏:半夜鸡不叫:一个普通中国人为家族正名的奋斗故事

(CND,2019 12 14 日)
读史明志前言:写《半夜鸡叫》的高玉宝去世了,他还欠周扒皮一个道歉。
  《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1251612分逝世,享年92岁。
      1948年文盲高玉宝参军,1949年高玉宝开始动笔用字画结合的方式撰写自传。1951年,高玉宝完成了长达20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后来经过周扒皮亲属孟令骞考证其故事都为杜撰,高玉宝根本没有在他家打过工,所谓周扒皮也谈不上大地主,开始定性的时候是富农,后来才变成地主。《高玉宝》这部所谓纪实文学出版后,可以说让他们家就此坠入了无底深渊。
       孟令骞最后发现,长篇小说《高玉宝》作者实为郭永江,1940年到延安,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郭在与友人的信中称,当年《高玉宝》一书13章均为他所写。因为高玉宝是文盲战士自学成才的典范,所以组织要求他来修改高玉宝的自传,但他发现根本无法修改,还不如重新创作,他写好一篇,高玉宝抄一篇,当时约定,书出版后,附录郭永江的《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稿酬平分。后改为提供辅导,最后郭的名字从书中彻底消失。整个过程均由组织决定。郭临终前,写信给资阳文献学会,郑重声明《高玉宝》是他的著作。

半夜鸡不叫:一个普通中国人为家族正名的奋斗故事
(《亚洲新闻周刊》,2015-08-06
       我当时想结识孟令骞——辽宁大连的一位七零后老帅哥,纯粹被他“蚍蜉撼大树”的较劲精神所打动。
       孟令骞耗时五年写了一本书,跟“鸡”有关,这不,书名就是《半夜鸡不叫》,但他可不是跟“鸡”较劲,这只是一部特殊的普通中国人家族史。
       说这部家族史普通,那是因为孟令骞的确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说这部家族史特殊,因为他的家族历史与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有关,而且多处涉及敏感区域。
       一般人的家族史只要把家中故事娓娓道来即可,孟令骞的书不但有大量采访,还需要对国史、党史、地方史志进行考证和探寻。
       孟令骞撰写这部家族史相当艰辛,外人很难全面体察,最艰辛之处并不在于查访与写作,而是太多太多“你懂的”原因,如果你不懂,我也没法一一告诉你。
       很多人并不认识孟令骞,但中国大陆人民,只要受过些初小教育,鲜有人不知道孟令骞的外曾祖父——“周扒皮”。周扒皮的本名叫周春富,可他这绰号比真名还更广为人知。
       几十年来,孟令骞的外曾祖父是大陆人民集体记忆中的符号化人物,文艺作品与各种似史非史的叙述中,周扒皮与“南霸天”、“黄世仁”、“刘文彩”并列为“四大恶霸地主”,在“新旧社会”对比的意识形态中,周扒皮是标志性人物。今天用百度和谷歌搜索“周扒皮”,那仍然算是热门的关键词!
       周春富显然比那三位“恶霸地主”更加出名,甚至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天南海北的朋友,好好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身边是不是总有过绰号叫“周扒皮”的同学或同事?你在骂人时是否用过“周扒皮”这个称谓。没错,这个周扒皮就起源于孟令骞的外曾祖父。
       周扒皮这一人物,来自曾经走红全国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的第九章,《高玉宝》本身是部颇为独特的作品——书名、主人公名、作者名三名同一,这样的情况的确罕见。
       附着在周春富身上最为“生动”的情节就是“半夜鸡叫”,他为了催逼长工们早点下地干活,经常三更半夜趴在鸡窝上学公鸡叫唤,引起公鸡们打鸣,长工小玉宝看穿了周扒皮的伎俩,向大家揭示了真相,最后巧设妙计,将周扒皮好一顿痛打。这个情节体现“旧社会恶霸地主残酷压榨长工”,展示“劳动阶层具有大无畏反抗精神和无穷智慧”,成为经典篇章。
       好吧,说到这里我可以点一下,孟令骞为家族正名之所以如此艰辛,简而言之就是他的外曾祖父是个被强行附着了太多意识形态的“符号性人物”,Understand
       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和新闻记者,孟令骞试图探寻“半夜鸡叫没叫”、“周春富到底是何许人”、“《高玉宝》一书有什么样的创作过程”……他的书就围绕这些核心话题展开叙述,抽线剥茧进行考证。《半夜鸡不叫》不仅涉及家族史,还展现他家乡辽南地区在清末、民国、伪满、内战、土改等时代的风貌。
       到底是什么促使孟令骞走上为家族正名的道路呢?说来还是跟自身经历有关,可是有类似经历的人很多,未必每个人都会做出孟令骞的抉择。真的不是每一个受过苦难与伤害的人,都愿意去追求公正和事实。还有些人走上了刷新人类三观的道路,成为奇葩,这我就不点名了,微博上大有人在啊。
       孟令骞有个表姐,近年承包了一片山林,跟他通电话时告诉他准备开个“野味店”,想把店名叫作“半夜鸡叫”,孟令骞心里相当不是滋味,赶忙叫她就此打住。他有朋友跟他开玩笑:“你外曾祖父说来还挺有创意的,居然还会趴在鸡窝上学鸡叫”,孟令骞内心总有压抑不住的愤怒。
       我对孟令骞的这种“较真”和“敏感”持一种敬佩的态度,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实在太缺乏追求事实与常识的较劲精神了。
       孟令骞儿时喜欢在邻居的大孩子家玩,因为人家有一箱小人书,邻家大孩子经常特意给他看课本《半夜鸡叫》。他当时觉得这个故事特有意思,不认识的字还向对方请教,读到小玉宝用计痛打周扒皮时,与大孩子一样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次,跟村里孩子吵架,那些孩子突然指着他喊“周扒皮、周扒皮”。这时他有点回过神来,突然想起,尽管邻家大孩子平时对他比较吝啬,但每次给他看《半夜鸡叫》课本时却显得格外豪爽大方,并且脸上还挂着奇怪的笑容……“自己母亲不就姓周吗?”
       似乎悟出了点什么,孟令骞仓皇逃回家问母亲:“咱家是不是周扒皮”?母亲先是怔住,然后重重地给了他一耳光。母亲以前很少打他,孟令骞哭得很伤心,然后母亲搂住他,跟他一起哭,他明白了不少事儿。
       此后孟令骞变得敏感和自卑,不敢跟别人吵架,总觉着低人一等,好像有啥把柄被别人抓在手里。
       上小学四年级时,打开新发的语文教材,他的脑袋突然大了,自己最不愿见到的那篇文章《半夜鸡叫》赫然出现在课本上。离这一课的时间越来越近,孟令骞有种大限将至的感觉,希望自己病倒,希望老师请假,总之,出点什么意外躲过这一劫最好。
       没想到,上这课的那天,老师第一个点了他的名字,让他起来读课文,他人生中首次深刻体会到何为“五雷轰顶”。
       孟令骞回忆,他摇摇晃晃站起来,含着泪水读完课文,两腮发烫,就像着火一样。那一节课老师说了什么,他已听不清楚,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他却句句入耳。同学们目睹一个“传闻”获得证实,现场见证教科书著名反面人物的后代,大家好兴奋!
          他真是周扒皮的后代呢!
          哇,终于见到周扒皮家的人了!
          嘿嘿,他家祖上真是周扒皮喔!
       这样的经历在孟令骞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屡见不鲜了,心中一大堆疑问伴随着自己长大。孟令骞成人后,当过水手、国企宣传干部、都市报记者,后来定居在大连。
       时光一转眼到了2003年初,互联网兴起,孟令骞在大连地方的门户网站天健网发了篇五千余字的贴子,名为《故事和半夜鸡叫有关》,讲述母亲家族的故事。论坛一下子喧嚣起来,参与讨论者甚众,文章顿时成为热帖,形形色色的观点纷纷登场。最终,这个帖子因为涉及敏感历史而被删除。
       孟令骞说:“自己的家族故事,知道一些,不过要让我把‘半夜鸡叫’有关的整个大背景和来龙去脉说个清楚,道个明白,当时真没这个能力”。
       高玉宝怎么从家乡走出去,外曾祖父的命运与时代有何关系,《半夜鸡叫》的故事如何走向全国,每一个细节的真相如何?那时孟令骞对这些事也只有一些模糊印象,似是而非的概念。
       他决定冷静下来,开启一个秘密行动,考证细节的真相,探寻家族的历史。打那时起,孟令骞出入于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旧书市场,千方百计寻访亲戚朋友和当事人,请教史志专家;开始拼命阅读历史、政治、军事著作,甚至还学习动物学、气象学、农学知识。孟令骞这本家族史的撰写,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人民出版社的《高玉宝》一书,《半夜鸡叫》是其中的第九章,但这个章节的影响超过了其它部分。
      现在我们来说说《高玉宝》一书中的真名角色周春富是何来历。
      周春富,辽宁大连瓦房店市(以前叫复县)阎店乡人,老周家也是闯关东从山东来到东北的,具体哪一年迁来,周家后人也记不清楚了;跟所有移民过一样,他们自己动手垦荒,一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下去。
       1914年当地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复县共有耕地1517570亩,农户46610户,87%是自种户和自种兼租种户,仅有少量农民完全靠租地为生。东北所有地区都有这个特征,地广人稀,人地关系不似中原地区那么紧张。
       周家到了周春富这一辈,他只继承了几亩薄田能够果腹。周春富跟大多数中国传统农民一样,对土地有着一种深深的眷念,在他看来,其它东西都是浮财,无非过眼云烟,只有土地才是真正的保障,地里不仅能长出一家人的饭食,还能盖房子繁衍子孙。
       攒钱买土地、盖房子,让家人和子孙过上殷实日子,几乎就是周春富全部的人生梦想。周春富勤俭持家,不断攒钱买地,开了几个小作坊,成为殷实之户。
       1911年周春富38岁时,周春富的人生梦总算兑现——位于阎店乡黄店乡这个小村屯里的“周家大院”落成。所谓“周家大院”就是三间石头房,当年黄店乡居民大多住的还是泥草土房,只有家中殷实的农户才有石头房,而住青砖瓦房的大户都住在复县城里。
      光绪二十年的时候(1889年),周春富的哥弟三人早就分家过日子,这次在老宅基上盖石头房要用到很多石材,周春富农闲时请兄弟们帮忙,或者歇工时带着大儿子从山沟里车推肩挑运回来的,起早贪黑准备了小半年,孙家屯的老丈人家也答应借钱买房屋檩柱。
       虽然只是三间房,周春富却一遍遍做着规划,他希望自己将来的房子伸展出前院、中院和后院,有睡炕、厨房、仓房、农具房、碾房、磨房、畜房、饲料房、伙计房和车棚,此外有猪圈、厕所、鸡窝、柴门、大门、菜园和打谷场。那一年,周春富人生梦想初成,“周家大院”让他家成为村屯里的富裕农户,但老头子劳累得脊背有些微驼了。
       这就是周富春的人生梦想——“周家大院”,土改时被分给另一个成分被划为贫农的村民,直到2006年,三间石房子还存在。站在门口,也许我们还能想像出,当年身着土布衣,一身尘土站在院子门口的周春富。
       周春富老头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孟令骞在调查采访中惊奇发现,儿女们对周富春“恶评如潮”,倒是家中的长工、短工反而对他印象较好。
       儿女们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老头不仅对待他自己特别抠门儿,对家人更是吝啬。别家的女儿不上山干活,而周家却不行。周老头反对儿女们穿红戴绿,因为这样的打扮,干活肯定怕沾灰,不愿上劲儿。
       碗中剩下的粉条如果吃不完,周老头要求捞出来晒干,留着下一顿吃。老头向儿女们提倡:“饭要吃八分饱,吃多了,剩下的都成臭屎”。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不能过夜,因为这样会多吃一顿饭,真不愧是“周扒皮”。
       对家中的长工和短工则又不一样,周老头认为,对人家不好,人家不会好好上劲给你干活。周老头特看重农活好手,对这些人比对亲人还亲。周老头要求别人要勤俭,他自己也从不享清福,同样不分寒暑地起早摸黑干活,天天忙个没完。周春富的性格,其实是那个年代农村富裕农民身上很常见的特征。
       人们读《半夜鸡叫》一类的故事,常误以为当年的长工、短工与东家是类似奴隶主与奴隶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其实在以前的中国农村,这是一种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自由雇佣关系,农活多的人家常会请人帮着做工,有时候也帮别人家做工,这种互帮关系在领里、亲戚、朋友中也很普遍。
      文革时,曾在周家做过长工的孔兆明,被要求上台“忆苦思甜”,揭露“剥削故事”,孔兆明讲着讲着却走了嘴:“我们当时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吃的好多了……当时在周家一年能挣8石粮,可养活全家”,一旁的干部见状不妙,赶紧把孔兆明拉下台。
       还在内战期间,周春富曾两次被划成分,第一次被划为富农,第二次被划为双富农(因还经营小作坊),并被人用绳子蘸着水抽打而死。孟令骞近年从县档案馆获悉,194712月至194815日,全县在这次风暴中共处死有1900余人,后来档案馆的专题报告中,以“XXX”的符号代替。
       周春富死后,土改纠偏,周家最终还是被划成富农,但周家子女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总免不了被拉出来批斗,成为“运动员”。可就按当年的成分划定来说,周春富也仅是富农,绝不是“恶霸地主”。
       很多年后,孟令骞得知毛泽东的家庭成分也是富农,并把此事告诉“老运动员”的姥爷(周春富的儿子周长义),姥爷感慨道“咱家待‘扛活儿’的也不薄啊……怎么会,怎么会呢,人家毛主席怎么会和咱一样成分?”
       原本在中国农村,并无阶级意识,也没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这些概念,实际上这些事物全属“舶来品”。当年土改时,从方法到概念,均取法自苏联,把相关的意识、话语植入农村。中国农村原来以宗族、学识、财产、声望为根基的乡村秩序,均被阶级意识和话语所颠覆。周春富只是这场暴风骤雨运动中不幸的一个小人物,不过周老头却千万想不到,自己死后成为“恶霸地主”的典型,闻名全国。
       周春富变成“恶霸地主”跟后来的《高玉宝》一书的创作过程有关,是随伴着特殊要求不断被“加工”和“拔高”。
       当年在周家干过长工和短工的几个人还在世,与周家仍有来往,其中刘德义与周家交往深厚。根据他们还原出来的周春富形象,这个满身尘土,一身布衣,腰间缠着破布条的“恶霸地主”,今天走到任何一个乡镇招待所都会被轰出去,因为实在土得掉渣,看上去并不比一个乞丐强多少。周春富的生活水平搁今天,城市中一个刚工作的白领都让其相形见绌,放在当时的发达国家来看,可能只比贫困户好一些。
       “战士作家”高玉宝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1955年出版发行后,一版再版,共印行五百多万册,国内用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行,并翻译成近20种外文印行,仅汉文版就累计发行450多万册,成为1949年后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其中第九章《半夜鸡叫》,直到九十年代初仍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课文,还被拍成木偶剧和课本剧。改革开放之后,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作家早已沉寂,而高玉宝仍经常成为新闻人物。据统计,他被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单位聘为名誉主任、顾问、德育教授、校外辅导员,在全国各地进行过4千多场报告,讲述革命故事。其中,周扒皮与半夜鸡叫自然是报告中最生动的故事,也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严格地说,这本书是高玉宝“画”出来的。1947年,正值国共内战,高玉宝从军后,仍是个文盲战士,他1948年的入党申请书便是一幅很有趣的画。中华人民国共和国建立之初,实施扫盲运动,推崇“工农兵文学”和“工农兵作家”,提倡“工农兵故事,工农兵写”,高玉宝经过识字速成班的学习后,很快脱颖而出。
       1951年年底,署名为“荒草”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文艺》报道了文盲战士高玉宝刻苦学文化和写书的事迹,《解放军文艺》还陆续刊出了高玉宝小说的部分章节,《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即是其中两篇。全国的报刊杂志纷纷转载,高玉宝很快被塑造成脱盲典范,一名热情讴歌新社会的著名工农兵作家、文艺战士。
       出于时代的政治需要,民国时期已成名的茅盾、巴金、曹禺等名作家,当时已写不出能体现“阶级对立,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作品,反倒沉寂下去。随着高玉宝的走红,周扒皮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陆家喻户晓的人物。高玉宝本人曾二十余次受到毛、周、朱、刘、邓等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半夜鸡叫》更成为忆苦思甜,进行革命教育的经典教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教改论文中,仍在探讨老师如何教授好《半夜鸡叫》这一课,通过文中对“周扒皮卑劣行为的形象描写”,老师要循循善诱,引导思考,向学生们“揭露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罪恶本质”,认识“长工们反剥削、反压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按理说,文艺作品可以虚构,但此书人物使用真名真姓,出于政治需要被推向全国,收进教科书,并曾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也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不但作者长期坚称所写为真实,而且多年来各种新旧社会对比性质的叙述、教育、展览中,真的又被作为真实历史来看待。
       阎店乡乡史小组的老教师宋乃文曾告诉孟令骞,此地虽然是个穷地方,但出过名人,作家高玉宝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宋乃文说,周扒皮不能算作当地出产的“名人”,他们几个写乡史的写人记事都要找人签字确认,但周扒皮不能写进历史,因为周春富不是书中的那个“恶霸地主”。
       孟令骞在调查《高玉宝》成书过程中,发现出此书背后另有真正的作者。有一次,孟令骞搜寻史料时,从古旧市场淘到最初的《高玉宝》版本,由解放军文艺从书编辑部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他发现后记中有署名为“荒草”的文章——《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这一线索。荒草到底是谁,他与《高玉宝》到底有何渊源?孟令骞开始苦苦探寻。
       经过艰苦查访后,孟令骞只得到零星信息:荒草,原名郭永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其它信息则一无所知。
       曾经有两次,似乎要拨云见日了,却很快又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
       2005年夏天,孟令骞有了一场奇遇,他在大连逛花鸟市场时,结识一卖字的老者。攀谈之下,得知老者名为阎富学,时年90岁,精通英俄日三国语言,完全是本活的“历史宝典”。更令孟惊喜的是,阎老告之,他有一胞妹,名阎芙蓉,早年离家出走后参加四野,所嫁的丈夫名叫郭永江,有个笔名叫荒草,在《解放军文艺》干过,给高玉宝改过书……
       阎老找来一张荒草的照片,1957年在大连和他们全家的合影,照片中的荒草,怀里揽着一个小孩。荒草在建国初期负过伤,后来就提前退休了,1970年回四川老家生活。阎富学老人把荒草子女在重庆的联系方式详详细细的写给了孟令骞。
       孟令骞给荒草在重庆从事档案工作的小儿子,大概就是当年荒草照片中怀里抱着那个小孩写了封信,表明了自己身份,措词谨慎而真诚,希望对方能提供一些荒草的资料,这封挂号信却久久等不到回音。
       一个月后,孟令骞给阎富学老人打电话,老人没问姓名也不问来意,就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没什么可提供的了,都那么多年了”……孟令骞沉默了,心想“这一定是荒草子女对我那封信的回复。”
       但孟令骞还是特别感激与阎富学老人的这段奇遇,“他在时间的渡口,让我看见了荒草隔岸的身影”。阎富学老人赠予他的那本手抄本回忆录扉页上,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梦一样的生活你会忘记吗?”孟令骞当时想,也许还是机缘不到,先顺其自然,必要时可以到重庆去寻访“荒草”。
       突然有天,孟令骞在网上发现一个名为“一博为快”的博客,博主是个78岁老太太,曾与郭永江是同事,也认识高玉宝;但联系上老太太后,对方回复,荒草如何帮助高玉宝改书的详情她并不了解。
       线索再次中断!
       直到2008年,无意间浏览到四川资阳文艺网一篇文章,孟令骞才有了重大突破,文章介绍说,《高玉宝》长篇自传体小说,前1312万字,为资阳的作家郭永江所著。
       半信半疑之下,经过一番颇费周折的联络,通过当地作协主席唐俊高介绍,最终找到了从事史志研究的作家王洪林。王洪林与郭永江生前有密切的书信来往,保存着丰富的资料。孟令骞这才详尽了解到关于“荒草”其人与《高玉宝》成书过程。
       郭永江1916年出生,1940年到延安,创作歌剧《张治国》,反映八路军大生产,受到毛泽东赞扬,1951年赴朝鲜采访,后与魏巍同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可到四十岁就病退,70年代回故乡资阳居住,不久迁到资中,1984年居重庆,不幸于1993年去世。
       郭永江临终前,在信中对王洪林说,当年《高玉宝》一书的前13章均为他所写。当时全军为配合扫盲,树立典型,让他帮高玉宝修改自传,但他觉得改不了,干脆代笔。总政文化部文艺处与出版社约定,以后每版书必附荒草《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稿酬平分。
       不过在反右运动之后,郭永江的后记和名字逐渐退出再版的《高玉宝》,郭永江从“帮助修改”到“提供辅导”,最后彻底退出,均是出于当时的“形势需要”。但郭永江临终前,写信给资阳文献学会,声明《高玉宝》是他的著作。王洪林与孟令骞均感慨,荒草一生的著述颇丰,然而加一块还不如《高玉宝》有名,不过署名权却长期旁落。
       关于《高玉宝》一书中的某些细节真伪,近年来有不少人撰文指出,从农学、动物学和当时农村市场关系的史实来看,书中很多细节与事实相悖,这也是周家子女、大多数长短工以及当地史志研究者的共识。周家子女和多数长短工回忆,他们印象中高玉宝并无在周家干活的经历,此事在孟令骞的书中作为重要疑点进行考证和讨论
       该来说说最著名的“半夜鸡叫”这一情节了,所谓“雄鸡一叫天下白”,人们早把公鸡打鸣当作天亮的重要标志。孟令骞为此不仅查过文献,还特地请教畜牧方面的专业人士,在书中进行了详解。
       “公鸡啼鸣,是青年公鸡达到性成熟的特征(童子鸡是不会啼鸣的),又是成年公鸡性活跃的愉快表现。而鸡性的成熟,由主要取决于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所以公鸡啼鸣是一种光刺激状态下的条件反射。多次反复的条件反射,又建立生物钟机制。”
       孟令骞还跟技术人员亲自去做了试验。“在寂静而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突如其来的噪声,是一种试应激,会在心理和行为上,打破鸡的平衡状态,造成神经质(诸如惊恐不安、乱飞乱叫),产生防卫反应,而不会发出欢快的啼鸣。”
       不过近年日本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人为制造光线,有时候甚至声音,也可以诱使公鸡打鸣,但这当中需要不少现当代的技术条件。周春富这老农民首先得不制造任何让鸡不安的动静,并且要有超一流的口技。
       周春富当年肯定无法去制造最重要的因素——光线,诱使公鸡打鸣,那他会趴鸡窝学公鸡叫诱使公鸡打鸣吗?首先,当事人们都没听说过这事儿。其次,周家的长短工长期干农活,生活在以鸡打鸣作为劳作时间提示的农村,他们会连这一点时间概念都没有,还需要聪明的小玉宝特意来点醒他们?
       孟令骞的这本书差一点就出版了,不过……
       另外,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常情常理,还违背周春富这个老庄稼汉的性格与利益。按照《半夜鸡叫》里的说法,周春富半夜三更趴鸡窝诱使公鸡打鸣是为了催逼大家下地干活——锄地。
       我们先假设,周春富真的苦练了一流口技,又不动声色地趴在了鸡窝旁边成功诱使公鸡打鸣。可“锄地”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农活,普通农活儿手大白天都经常错把禾苗当作杂草锄掉,这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的,长工们去锄地,如何分清谁是杂草,谁是禾苗?周和长工们都是庄稼好手,连这点农活儿常识都没有?何况错锄了禾苗,以周春富那勤俭和抠门性格,如此严重损害利益的事儿,还不得心脏病发作。
       互联网兴起后,质疑的声音泛起,高玉宝老人也声称,自己作品是所见所闻集中概括,比如他家乡有四个地主都半夜学鸡叫,写书时给集中到周扒皮身上了。他甚至还专门练就了公鸡打鸣的口技,作报告时向大家现场表演。
       第二次,总算在台湾成功出版了。但我很怀疑,台湾看这本书能摸得着头脑吗?书里所说的事儿对他们的历史记忆和生活经历来说,太过陌生。
       《半夜鸡不叫》一书面世,高玉宝老先生知道了孟令骞的存在,也不是很服气,找人传过话,大意是:当初我写《高玉宝》是形势需要,现在他写了这本书,咱们可以谈谈,需要我道歉我就道歉,现在很多人要替我打官司,我都劝住了,他还是个孩子啊,犯了什么错误,我都可以原谅他……
       书写成以后,出版却颇费周折,个中艰辛就不便向外人道了。其实,孟令骞也不想为难高玉宝或任何人,必竟这些都是时代与政治的产物,他只想为家族正名,讨回一点点公道。
       孟令骞的家族曾遭受了那么多苦痛和委屈,到现在连个“歉意”都没收到过,作为旁观者,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给这样一个为家族正名而奋斗的普通中国人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