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9, 2018

周志兴:把中美贸易战放在更宏大的格局中

------经济问题之外,还有更多层面需要考量
(周说, 2018-03-28)
    春天里,北京一件在小圈子里影响不小的事情照例举行,这就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其实我一直对这个论坛不太关心,认为是形式大于内容。当然,形式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的,因为有了形式,才有了权威感和正统味道。试想,当很多世界著名企业的领导人和中国的领导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原本有着耀眼光环的学者只能环绕四周,这本身就剥去了形式外衣而成为了内容。
    虽然出了正月,但这样的论坛,一般来说是说还在说拜年话。看了几位美国学者的发言,感觉也是如此。似乎因为北京雾霾厉害,中美贸易战的硝烟味道他们反倒闻不见了。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国参众两院就此事表决的罕见的一致通过,他们的讲话反倒有点异样。
    这样的讲话,我是忽略不计的。
    尽管如此,其中有的人讲到的有的观点,还是闪光的。
    例如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和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他说了这样的话:
    “有时如果把谈判的框架放宽一点会更好。与其只让负责贸易的官员来谈,不如在更宽泛的背景下来谈。这些讨论可以更多着墨于两国关系的长期特点。”
    他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谈及中美贸易战有关议题时说这番话的。而且,他是在这样一个语境下来表达的。他认为,中国政府在回应来自美国压力时,与其过多着墨于细节,更应该回应美方发动贸易战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心态,并在谈判议题中纳入更广泛的元素。
    实际上,他是在表达这样的观点,对于贸易战也不要过分担心或者过分激动。因为实际上贸易战影响最大的,与其说是经济上的威慑,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威慑。因为对于中美这样两个庞然大物来说,经济上影响的数值很小。
    我很是同意这样的观点。
    经济原因可以说是双方贸易战的起点之一,也是表现形式之一,其实,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看。
    例如,中美之间在很多大事情上的立足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本来,这样两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大有不同的国家,一定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立足点。曾经,我们把很多的不同点做了修正或者是不同程度上的隐藏,但是,在中国逐渐强大以后,很多东西隐藏不住了,或者是又修正回来了,这一点,美国人是不爽的。
    有人说,特朗普是不讲意识形态的,因为他是一个生意人。
    这我也同意。但是,不排除他身边有不少的存在着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重要人物,也不排除这些人的观点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即使不能改变他,也会在决策中产生影响。
    退一步说,就算是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大大不同,其实在表达方式上也应当尽量用对方可以接受的语言,而这方面我们的与时俱进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们可以说美国做的也很糟糕,于是,两个很糟糕撞到了一起,结果就是更糟糕。
    于是,“更糟糕”这三个字来的就早了点。
    如果说,美国人在用Sharp Power(锐实力)来形容中国的时候,还只是看到了中国在世界上咄咄逼人的态势,那么,他们在另一个问题上说的不多但是印象深刻,就是中国在不少问题上说到没有做到。
    其实,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美国的国会山是心存疑虑的,为此,他们在勉强同意的同时,在国会建立了一个机构,像是制造了一只眼睛盯着中国。就是这个机构每年会炮制一本《中国人权报告》,也许这只眼睛一定是有色的,但是,问题在于美国的国会是相信这只眼睛看到的东西的。尽管我们也会针锋相对地出一份人权报告,但是对于美国国会来说,影响力微乎其微。
    人权问题特朗普是不太重视的,我认为他本人就是一个藐视人权的典型。但是,他对说话算话这一点比较重视,不幸的是,他认为中国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好。
    这并不是说,特朗普一贯就是说话算话的人,他评价自己也是说过:我是个出尔反尔的人。但是,他过去当商人出尔反尔不代表他当总统就一定出尔反尔,他自己出尔反尔不代表能够容忍别人出尔反尔。从目前看,他的竞选承诺还在逐渐兑现,比率还相当高。
    从特朗普身边用的人来看,他尊重军人,比较信任他们;他用很多商人,因为他熟悉商人。恰恰就是这两部分人,对中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满。
    军人不说了,原本就有鹰的本性。
    说到商人,很多商人尽管在中国得到了经济利益,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对于国家安全的逐步重视和制度化,不少外企原本可以得到的订单没有了,很多行业在排斥他们。
    特朗普上台后,召开过一个二十多位著名企业的老板座谈会,据说听到了不少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牢骚,他是会记在心里的。
    记在心里不见得马上发作,因为有更棘手的朝核问题如鲠在喉。当朝核问题上中国的作用看起来也是捉襟见肘,那么,特朗普也就不会投鼠忌器了。
    于是,特朗普和他的不少幕僚早已发现但没有合适发作时机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主要是他们认为,中国在加入WTO时的很多承诺没有兑现。
    他们认为的没有兑现,中国政府并不认同,但是,这件事情不要双方认同,一方有权表态也有权行动。
    特朗普是一个我行我素甚至连自己重要幕僚的意见也不一定听取的人,更何况被认定的对手呢?
    这里还是可以引用萨默斯的观点。
    萨默斯说,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视角来说,越来越多人看到并担心,中国既希望继续保留做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好处,但是同时又想拥有一个大国的影响力和地位,鱼和熊掌都想兼得。
    具体来说,不少人说中国还有很多的贫困人口,认为中国正在做的,就像美国在19世纪落后英国时做的事,在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特殊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中国又要重新在全球定义伟大。比如,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希望引领世界。现在有很多人担心,中国会“利用”其崛起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力量,而非为全世界的人谋福利。此外,人们还看到,中国希望借助其巨大的增长,对传统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进行重塑。还有人担心,中国不仅仅想颠覆中国国内的一些管理规则,同时也希望更广泛地去改变全球议题的行为规则,例如说海上安全等领域的规则。
    美国人是难以接受这一点的。
    其实,最近几年来,美国国内就有了这方面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大,只不过在中国比较难以听到而已。这种声音,开始确实很小,听不到,后来声音大了,又被某种程度屏蔽。
    所以,作为大格局这一点上来说,就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美国,了解世界,当然也要了解美国总统。
    有些人说,中国领导人的消息还是准确的,因为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至于大众的信息来源不那么重要。但是,因为大众的信息不准确而产生的舆论场也是不准确的,而这个舆论场经过层层递进后,也会影响决策者的思路,这确实要在大格局观中引起重视。
    总之,观察中美贸易战不要局限在经济上,而要放在大格局中。一般来说,贸易战无论来势多么凶猛,总会随着双方的理性交流而逐渐和缓,但是,大格局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按倒葫芦起来瓢。
    最后,还是引用萨默斯的观点,因为这位是智慧长者。他说:
    “大国关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在尊重对方的尊严和传统──尤其是体制性传统的尊严和伟大之处之际,也必须就一些共同的关切进行合作。要打造一种法制框架和程序,来管理商业领域的纠纷。这样,两国就能够为全世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但是如果是打贸易战、以牙还牙,我觉得不太可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