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二十五日,应朋友之邀,在蛇口做了一次讲座,谈欧洲、美国和中国。因为那天身体原因,有些话题没有深入展开。现在这儿做一个补充,希望朋友们能看到。
去年是马丁路德领导的改教运动五百周年纪念。曾跟一位朋友谈论起改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孰轻孰重,我谈了自己的看法: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远超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象征着人权对神权的胜利,人性对神性的崛起,从此人类开始了不再匍匐在神的脚下的历史进程,人的现代化始于文艺复兴。今天回头看,文艺复兴的伟大和划时代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份。若没有文艺复兴,今天的人们还在像奴隶一样生活,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依旧统治着人类社会,教士阶级依然是社会的统治者(如同今日伊朗),现代文明依然遥不可及。随着时间推移,文艺复兴的意义将越来越呈现出其巨大的历史光芒。至于文艺复兴所推崇和倡导的科学实践和理念,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今天享有的一切都是拜它所赐。西方某些势力(准确地说是美国宗教右翼)在这方面故意压低文艺复兴的伟大意义,是出于它们的宗教既得利益集团的私利,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近现代文明史上的很多有争议的结论和历史都有着“宗教”这个背景。掌握了这枚“历史之钥”,面对众多的历史杂音都可以“豁然开朗”。这几十年来,中国国内意识形态主要受美国宗教保守右翼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学术界,简直就是美国保守右翼的传声筒。
再比如,我们国内的舆论界每每见到对欧洲近现代历史的差评,包括对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欧陆理性主义的非议,它的后面都有美国基督教右翼的“魔影”。因为上述运动都动了基督教会的“奶酪”,以致那些出于宗教保守集团私利的大量宣传品得以流行。顺便说一句,时下美国的右翼在宣传方面,比左翼更有一套,且不惜造谣抹黑,对此我们理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跟在后面人云亦云,以为这些说法就是历史的真相和对历史的正确评判。相比较于欧洲,美国并没有经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启蒙运动,虽然它的知识阶层跟着欧洲先贤逐步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先进思想成果,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美国的未来必将补上这一课,否则,美国将无法真正完全地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我们通常把欧洲视为后现代社会,而美国仅仅是现代社会,其间的道理和分野就在于此,不是欧洲“堕落”了,而是美国还跟不上现代文明社会的节奏。欧洲是一个宗教改革已经完成的世俗社会,宗教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已经不再能够左右社会政治生活。可以说欧洲已经是一个“人性的社会”。美国虽然不能说还是一个“神性社会”,但是宗教保守右翼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还是无处不在,有时甚至出现“政教合一”的不正常情况。比如最近的这一次美国大选,保守的福音派教会领袖就公然与共和党政客进行利益勾兑,达成他们之间的“共赢”,这种勾兑并且得以成功,说明美国还没有真正做到成为一个“非神性社会”。很多中国流传的一些关于美国的提法,什么“山巅之城”、“天启”、“基督教国家”等等,都是美国宗教保守右翼的宣传,这类宣传凸显了这些既得利益保守集团意图把美国拉回到“神性社会”的肮脏企图。还有什么“反多元文化”,这些都是带有专制基因的神性社会的印记。须知,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和国家才可能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凡是提倡“一元文化”的社会和国家,都与现代文明无缘。比如中东穆斯林国家,再比如东方儒教专制国家,这些都是倡导一元化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离现代文明还有遥远的距离,虽然它们之中的某些国家GDP高企,甚至还有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但它们一概不属于现代文明国家。从这儿也可以看到前年美国大选时很多的国内精英跟着美国右翼鼓吹反多元文化的荒唐和反动。
今天,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理性的朋友开始认识到美国并非一个“灯塔之国”。这是一件好事,这是还历史和现实以原来面目,让我们知道凡是靠某种宣传鼓动出来一些“旗帜”往往都被虚假包裹着。美国的未来任重道远,它必须经历一场真正的人文启蒙,以普世的人性战胜那些为宗教利益集团所倡导的神性,美国才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好在这个历史进程已经开始,美国福音派教会的信徒三十年来从占美国社会人群的一半,到今天的四分之一,年轻人也大都不去教会,这就是一个好兆头!反过来也验证了美国宗教保守势力为什么如此疯狂的一个现实理由,它们已经江河日下,它们在做最后的反扑。假以时日,美国社会人性战胜神性,最终成为一个完全的现代文明国家是可以期待的。不是欧洲变成美国,而是美国跟着它的传统“前辈老师”,一起迈入现代文明社会行列。
讲到宗教,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传统宗教一般发轫于人类农牧业文明时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以及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传统宗教形式日趋衰微,适应新文明形态的宗教改革与转型是一个顺理成章、合乎逻辑的结果。从基督教文明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它最鼎盛的时期恰恰就是在农业文明时代,自16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的上升,基督教从建制到神学到敬拜内容都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当然,人类的文明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基督教包括其它宗教某种形式上的衰微,不等于其中蕴含的人类文明智慧烟消云散,它们必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伟大遗产,以某种更新后的形式,汇入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河之中。
讲到中国,一般都认为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其实不完全准确。中国自古就有对“天”的敬畏,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天”也是神。历史的路径不同,中国最后采行了“皇权式”大一统的专制统治模式,各级官僚事实上是“皇权”的延伸。这种统治方式造成的一个前现代文明的结果就是普遍的“奴性”存在。这也许是一种比“神性”更糟糕的处境,做神的奴隶总比做人的奴隶来的高大上吧,也更合乎人类道义。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比欧洲来的晚、来的更曲折就很容易理解了。现在很多人归因于中国缺乏宗教化历史进程,意图重走欧美老路。这实在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想法!且不说这个过程在中国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尝试并归于失败(洪杨之乱),单从今天人类对宗教的理解之不同,就可以知道此路不通。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人选择加入基督教,他们若是因为个人信仰的缘故也就罢了,旁人无从置喙。问题在于这些人抱着“追求真理”的政治动机和心态,一如上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追随共产主义同样的过程。这种现象实在是太糟糕了!如果真让他们成事的话,又将是中华民族的“大劫难”。所幸他们绝无可能成事,我也只是为他们的糊涂惋惜罢了。
国家的现代化文明道路各各不同,既然英美法德日各有自己的道路,想必中国最终也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路径虽然不同,目标理应一致,那就是“人性的解放”。偏离了这个目标,说什么都是废话、谎话。多说无益,慢慢走吧……前清有一位著名的湘军人物郭嵩涛,出使欧洲各国多年,回来后说了一句话:中国社会转型三百年。他为什么这样说,我想他是考察了欧洲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欧洲从一个“神性社会”转变成一个“人性社会”,如果从宗教改革算起,大致经历了三百年,其间腥风血雨,不堪言表。
保守主义成了时下热门。近日有朋友告知,某位叫“苏s”的人宣称自己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苦笑着回了一句:“又傻了一个”。估计此人最近发了大财,忝列权贵行列,急需保守个人利益缘故,此情可悯。
英美保守主义之不同要我说可有一比,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别,其间差别大了去了。要说公认的英国保守主义之父——柏克,那也算是一回事,他明明白白告诉你,我柏克就是站在欧洲王室的立场上,维护这个集团的既得利益。欧洲民族国家的概念肇始于十七世纪的三十年战争时期,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为标志,最终形成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在此之前,欧洲各个王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婚姻维系着之间的共同利益,某种程度上他们是一个共同体,民族国家概念和利益淡于欧洲王室共同体。法国革命爆发于1789年,柏克次年就著文《法国革命反思录》(这篇文章就是所谓保守主义的源头之作),这时的路易十六尚未走上断头台,雅各宾专政也是三年以后的事,何谈“惨烈”与“残酷”。柏克的立场很清楚,就是站在欧洲王室利益方面,反对一切有损王室利益的革命。他的这篇文章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当时英国王室的赞赏。柏克其实他的选择自有他的道理,也符合其利益取向,立场很清楚。要命的是,后来者出于某种利益集团私利,把他当“神”一样供起来了。就拿美国来说,十九世纪的大部分年代里,都是尊奉美法革命为人类历史新纪元,反对英国道路(当时的美英关系很差)。二战之前的美国知识界文化界人士去巴黎如同“朝圣”一般。二战以后,出于话语权的需要,美国开始抢夺制高点,否定欧洲和欧洲道路,在基督教保守右翼那里开始成了一种时尚(理由前面已说)。
橘生淮南则为枳。英国的保守主义到了美国就变味了,70年代以来,美国三股沉渣开始泛起,最近几年逐步掌握了美国保守主义的话语权,且美其名曰“另类保守主义”。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白人种族主义”、“资本寡头集团利己主义(美其名曰自由至上主义)”。这三股势力可想而知是一个什么货色,这里就不展开了。于是什么样的王八蛋都成了“保守主义者”,包括三K党包括川普。任何一种“主义”,身后站着的都是某些特定甚至是具体的利益集团,世上并无适用于普遍人群的“主义”。每一种“主义”都会用一套漂亮的言辞进行包装,人们需要透过那些包装看到后面站着的是谁,这才是了解某种“主义”的不二法门。
眼看着,美国版保守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于是“毛泽东思想”出现了。这就是所谓“保守主义”的传播路径图。跟当年马克思主义传到俄罗斯成了列宁主义,再传到中国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是不是很相像啊?可笑的是,在中国传播保守主义的人物,原来大都是所谓的“自由主义者”。在西方社会,一个自由主义者欲转变成为保守主义者,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那道“坎”,这道“坎”就是人类良知。而中国的某些自由主义者可以一个晚上“蜕变”成一个保守主义者,真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魔法”。也许就是在他们眼前吊上一个“胡萝卜”,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权,可见并非虚构。真是一帮没出息的东西!由此可见,在我偌大中国,想找一个真正不为名利所动的知识分子,或许比登天还难!
(吴菊生2018年2月1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