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7, 2014

项小凯:中国经济的真相

(2014/10/25,来源:东网) 
      戴按:中国经济的形势,非常严峻。此次在渝,一位从事建筑材料贸易的友人告诉我,今年的营销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0%。另一位从事房地产的友人说,目前建筑业的人工成本高企,钢筋工的日薪要300元以上,还很不好找人。另外,“习八条”实施之后,公款吃喝风受到遏制,但餐饮业却受到严重影响。无论重庆还是江津,我多次接受朋友在餐馆的招待,发现没有那家餐馆生意兴旺。这些现象,印证了项小凯文章的可靠性。

     2014年10月21日,中國統計局發布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其中,中國的宏觀經濟(GDP)同比增長率為7.3%,為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面對經濟增幅的持續下滑,中國總理李克強對外界表示,仍然「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然而,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恐怕比官方所公布的數字,還要糟糕的多。中國的官方數據,由於經常造假摻水,可信度極低。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所透露的信息,就連李克強本人,在2007年會見美國大使時也承認,中國的數據是「人造的,不可靠」,「判斷中國的經濟不能看數字」。據稱,李克強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發貸量三個指標,來分析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亦即所謂的「克強指數」。
      當然,關鍵是數據的可信程度。中國的宏觀統計數據,由各級機構的層層上報,匯總生成,其中每個環節,都有可能被人為地摻水造假,以至於最終的結果,基本上已是千瘡百孔,無法復原。而類似於發電量這樣的初級數據,由於尚處於官方處理流程的前端,比起最終的結果來,可信度倒是要高得多。因此,「克強指數」這一看似比較粗糙的估計方法,反而比官方的統計數據更為靠譜。
      在最近的一片文章「The Truth about China's Lies and Statistics」中,澳大利亞經濟學家約翰•李(John Lee),就通過分析「克強指數」而得出結論,中國真正的GDP增長率,要遠低於官方所公布的數字。
     根據中國的官方數據,2011、2012、2013年的GDP增長率,分別為15%、7.5%、7.5%,而約翰•李按照「克強指數」的計算方法,這三年的經濟增長率,其實只有12%、6%、6%。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真正增長率,只有官方公布數字的80%左右。而按照「克強指數」,2014上半年的GDP增長率,也只有5%;由此類推,第三季度的真正增長率,還不到5%。
      約翰•李進一步指出,事情的關鍵,其實不在於數字表面的高低,而在於所這一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深層的結構問題。總的來說,宏觀經濟的增長源泉,可以分解為加大投資、增加勞動、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三大因素。根據官方統計數字,中國自1995年以來的經濟增長,其中資本總量的增加因素,大約佔了5成,勞動總量的增加因素,大致佔了1成,剩餘4成,則是來源於技術管理的進步。
     技術與管理的進步,也就是經濟學所謂的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提高,是除過石油富產區等特殊情況之外,國民經濟增長的最根本動力,也是成為經濟發達國家的唯一途徑。二戰之後的日本與德國的經濟發展奇蹟,就是TFP持續的高速增長的結果。
      但是,如果按照「克強指數」,對中國的官方數字予以向下修正,那麼,不但真正的GDP增長率,要低於官方公布的數值,而且更為嚴重的推論是,中國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基本上與技術管理的進步無關。根據約翰•李的文章,如果進一步排除虛報數字的反饋效應,中國在2013年的真正GDP增長率,應該只有5.5%,而TFP的增長率,則不會高於2.3%;2014年的類推結果,TFP增長率甚至還不到2%。這種水平,其實已與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乃至印度等國家相差無幾。
      日本一橋大學的經濟學家伍曉鷹教授(Wu, Harry Xiaoying),則通過另一套自創的方法,得出了與約翰•李類似但更為悲觀的結論。伍教授將中國的產業分為5個大類,然後根據各個細項的公布數據,自行計算修正,再進行匯總,最終得出中國宏觀經濟的指標。按照伍教授的計算結果,2001年到2007年之間,中國經濟確實得到了實質發展,平均GDP年增長率為9.8%,TFP年增長率達到4.1%。而在2008年到2012年,由於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再加上錯誤的國內經濟政策,中國的平均GDP年增長率,已迅速降至6.9%,而TFP年增長率,實際上已經是負值,為-0.8%。換言之,自2008年以後,中國的經濟增長,實際上只是依靠大幅寬鬆財政與巨額投資所撐起的假象
      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是人力資本的長期衰退。根據伍教授的數據調查,中國的人力資源儲備,自2008年開始出現持續下降。而在2012年,儘管中國的大專院校的畢業人數,比往年略有增加,但中小學畢業人數,已發生明顯的負增長,這說明人力資本的衰退正在加速。這一傾向,也與中國社會的老齡化趨勢在邏輯上吻合。
      總而言之,中國實際的經濟情況,不但比官方公布的情況要更為惡劣,而且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在長期來看,中國也缺乏可持續的增長動力。目前的表面性增長,實際上主要依賴於財政與資本等因素,而並非實質性的經濟發展。隨著政治保守、外交緊張、環境惡化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中國經濟,將會陷入長期的滯緩,甚至還有可能伴隨房地產泡沫崩潰,而發生劇烈的震盪。同時,隨著政治體制的進一步剛性化,為壓制來自社會的反抗衝擊,政府將不得不繼續強化對社會資源的攫取,由此極可能加速資源衝突的反饋循環。在即臨的未來,「中國奇蹟」的神話,必將謝幕,而一個政治經濟異常嚴峻的時代,已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