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7, 2018

Is China Waiting Us Out?

While the U.S. bombs, Xi Jinping is building—one power play at a time.
By Michael Horton •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018-10-22
        The one constant in recent U.S. foreign policy—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occupies the White House or controls Congress—is that it prioritizes military intervention, both covert and overt, to advance its interests overseas. While President Barack Obama vowed to move the U.S. away from its “perpetual wartime footing,” by the end of his presidency he had overseen the bombing of seven countries and had greatly expanded the drone war. In his last full year in office, the U.S. military dropped 26,171 bombs—an average of 71 bombs per day.
        Candidate Trump railed against the invasion of Iraq during his campaign, at one point blaming George W. Bush directly and saying, “we should have never been in Iraq. We have destabilized the Middle East.” As president-elect, Trump continued to promise a very different foreign policy, one that would “stop racing to topple foreign regimes that we know nothing about, that we shouldn’t be involved with.”
         The election of Donald Trump gav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ause: Trump appeared unpredictable, eschewed tradition, and flouted convention. He might well have followed through on his promise to move the U.S. away from its long embrace of forever war. China’s government in particular must have worried about such a move. If the U.S. focused on its internal problems and instead pursued a restrained foreign policy that was constructive rather than destructive, it might pose more of an impediment to China’s rise to global power status.
         But the Chinese need not have worried. With a continued troop presence in Afghanistan and Syria, a looming conflict with Iran, and even talk of an intervention in Venezuela, Trump is keeping the U.S. on its perpetual wartime footing. 
         This is good news for Beijing, whose own foreign policy could not be more different. Rather than embracing a reactive and short-sighted approach that all too often ignores second- and third-order consequences, the Chinese strategy appears cautious and long-ranging. Its policymakers and technocrats think and plan in terms of decades, not months. And those plans, for now, are focused more on building than bombing.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China’s foreign policy is altruistic—it is certainly not. It is designed to cement China’s role as a great power by ensnaring as many countries as possible in its economic web. China is playing the long game while Washington expends resources and global political capital on wars it cannot win. America’s devotion to intervention is sowing the seeds of its own demise and China will be the chief beneficiary.
         China has not engaged in a foreign war since it invaded Vietnam in 1979, a war which lasted less than a month and in which the Chinese overreached and underperformed, suffering an estimated tens of thousands of casualties in 27 days. After heavy fighting against the battle-hardened Vietnamese, Chinese forces withdrew, cut their losses, and declared victory (as did the Vietnamese). Their leaders appeared to be acting on the advice of the 6th century BC philosopher and general Sun Tzu, who wrote in The Art of War, “there is no instance of a nation benefiting from prolonged warfare.”
         Since then, the Chinese have pursued a more cautious foreign policy and focused the lion’s share of their resources on internal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of this relentless effort, they have accomplished in 39 years what even the most daring and optimistic China expert would have thought impossible. The government has lifted 800 million of its citizens out of poverty and has set the country on a trajectory that, if maintained, will see its economy overtake the U.S. in terms of GDP by 2032. I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s taken into account, China has already surpassed America a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ackstopped by its trade surplus and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s, China has been on a building spree for decades. The country has invested massively in its infrastructure and while billions have been lost to waste and corruption, the investments will pay dividends for decades to come. New cities, ports, pipelines, airports, roads, and 18,000 kilometers of high-speed rail lines mean that China’s infrastructure now rivals that of many Western nations—especially the U.S. Moreover, Beijing’s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lone topped $279 billion in 2017. By 2020, China is expected to overtake the U.S. with regard to gross expenditure in this space.
         By contrast, Washington’s chief investmen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been the war on terror, which has greatly contributed to its ballooning national debt. Since 9/11, the 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at Brown University estimates that America’s wars have cost the country $4.6 trillion, not including an additional trillion for meeting military veterans’ medical and disability requirements through 2056. Nor does that total take into account the trillions of dollars in interest payments—much of which will be paid to Chinese creditors—that will be required to service the debt.
         Meanwhile, domestic infrastructure is crumbling, sometimes literally, rating a D+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which estimates that the U.S. will need to invest $4.5 trillion in its failing infrastructure by 2027. President Trump, like his predecessor, promised big spending on infrastructure, which he called “third world” during his campaign. However, his 10-year, $1.5 trillion plan is riddled with flaws and has little support in Congress.
         While the Chinese have lavished money 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ey have been relatively abstemious with defense spending. The estimated Chinese defense budget has increased from $10 billion in 1997 to upwards of $228 billion today, but that still pales in comparison to Washington’s 2018 defense budget of $716 billion.
         While modernizing its military is critical for Beijing, it has taken a measured approach to defense spending. Power projection beyond what it regards as its sphere of influence, largely the South and East China Seas, has ranked as a low priority. This is evidenced by where it is spending money. It has an antiquated aircraft carrier purchased from Ukraine, one indigenously built carrier undergoing sea trials, and two more under construction.
         But it is no match for the U.S. Navy—at least outside of its coastal waters. China knows this, and as a consequence has built what it deems to be unsinkable, low-cost, permanent aircraft carrier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form of artificial islands. Since 2013, China has created 3,200 acres of new land on and around the reefs that make up the disputed Spratly Islands. The artificial islands on which China has built military installations allow it to project pow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ut not beyond.
         So far China has shown limited interest in developing and funding bases abroad. While it is thought to have plans for bases in Pakistan and other nations that lie along the Indian Ocean, China’s only operational military outpost is in Djibouti. At present, the Chinese have no need to send a $110 million dollar jet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to bomb a few men with Kalashnikovs as the U.S. so often does in its forever war.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isn’t being felt in places as far flung as Yemen and Argentina. In these and in many more countries, the Chinese are staking claims and, in essence, hoping to wait the U.S. out. 
         A senior aide to Yemen’s former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bu Bakr al-Qirbi, told this author just before Yemen descended into war in 2015 (that the U.S. i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hinese think so differently than Americans. They’re patient. Their first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 is to not make too many enemies.”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Chinese diplomats traveled around Yemen’s capital a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ithout bodyguards. Conversely, U.S. diplomats rarely left the American embassy, and when they did, it was only in a convoy of armored vehicles with Yemeni and American bodyguards in tow.
         The diplomat went on to argue that China’s “second objective is to learn. They have people in their embassy who know more about what is going on in parts of this country than I do. Only after learning, do they act on their third objective which is to tie countries into their economy: resources and access in exchange for their imports and aid.” He added, “it’s their patience, their superior understanding of time, that will allow the Chinese to replace the U.S. as the world’s superpower.”
         While the Chinese have been in a hurry to rebuild and modernize their country, they seem content to wait out foreign policy problems even if it takes a generation or two. One can see how this approach worked with Hong Kong and may in time ensure an upper hand with Taiwan. Sometimes doing nothing equates to doing more. In America it’s the opposite: both Republican and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s have let present domestic problems fester while pursuing expensive, reactionary military policies abroad.
         In contrast to Washington’s military-first approach, China’s signature foreign policy project today i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its decades-long effort to restore its global power status. The BRI, which is well underway, is an attempt to spread China’s influence through investment projects in upwards of 68 counties along the old Silk Road connecting Europe to Asia by land and by sea via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omponent. 
         Projects in these countries involve infrastructure, power, education, railways, highways, shipping, mining, and more. China has already spent an estimated $300 billion and plans to invest $1 trillion more over the coming decade to realize this dream, which,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st, is “to make Eurasia (dominated by China) an economic and trading area to rival the transatlantic one (dominated by America).”
         The first freight train from China arrived in Spain in December 2014, and in January 2017 a freight train from China made the journey to London in 18 days. The Chinese also plan to introduce high-speed rail links that will connect Asia with Europe. In January, President Xi Xinping announced the Polar Silk Road, which would utilize new shipping lanes in the Arctic Circle.
         All of these projects are designed to open markets for China, which ties back into the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Announced in May 2015, it is designed to upgrade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by making it more efficient, quality-focused, and innovation-driven. The plan identified 10 key sectors—inclu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energy equipment, and pharmaceuticals—where China hopes to compete with the most advanced nations. Most critically, the plan aims to reduce Chinese dependence on imported components for its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decision to impose tariffs on China—while arguably long overdue—will reaffirm the importance and strategic necessity of both the BRI an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since they aim to reduce China’s dependence on the U.S. as a market and a source for imported components. China’s government will undoubtedly continue to try to negotiate a new trade deal with the U.S., but at the same time redouble their efforts to carve out their own global sphere of influence
         Right now the biggest threat to that success is internal. Endemic corruption, insufficient rule of law,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a looming demographic shift, and ever-increasing economic inequality are all serious issues. In a country of 1.4 billion people, any one of those problems, much less all of them combined, could scuttle China’s rise. Its leadership, most especially Xi, appears to comprehend the gravity of these issues.
         In a three-hour, 25-minute report delivered in a speech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in October 2017, Xi projected a “great power” ambition, but acknowledged that grave challenges lay ahead. Significantly, most of his speech focused on domestic policy and needed reforms, including tighter regulations on the economy, increased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and greater ideological control. 
         The leadership fears disorder and a restive population far more than any external threat—and for good reason. China’s domestic conflicts have been among the costliest in human history. The Taiping Rebellion alone, which lasted from 1850 to 1864, left an estimated 20 to 70 million Chinese dead.
         To this end, China’s leadership is cracking down on political dissidents and is using the latest technology to track, monitor, rank, and influence its 1.4 billion people. A key component of this is its rapidly developing social credit system, which use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ameras and overlapping and, as yet, unintegrated systems that draw on “big data” to assess citizens’ behavior and assign a score to each. The scores are meant to reflect how “trustworthy” a person is. Points, depending on which system is being used, are deducted from the score for breaking the law, failing to repay a debt, “inappropriate” online behavior, and an ever-growing list of minor and major offenses. 
         A low score can cost a person access to planes and high-speed trains, or prevent him from receiving a job promotion or bank loan. A high score can lead to public recognition an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like priority check-in at airports. The government is betting that such a system will tap into the same emotional triggers that driv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to obsess over Facebook likes, follower counts, and other forms of social media approval.
         This is emblematic of the country’s tech-heavy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channeling, and managing dissent. However, Xi’s government has adopted harsher and more conventional measures for China’s minority Uyghur Muslims, intern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hem in “reeducation” camps in response to protests and a small number of terrorist attacks by Uyghur separatists, according to recent reports. China views its ethnically diverse far west as its soft underbelly, an area ripe for foreign meddling.
         Xi’s government is also pushing back against what many China watchers hoped was going to be a slow but steady move toward liberalization. Xi and those around him have taken to heart the words of influential late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 Lee Kuan Yew, who said if China were to adopt a Western-style democracy it would collapse. Lee, whose advice was sought after by heads of state from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U.S. presidents, asked in an interview, “Where are the students of Tiananmen now? They are irrelevant. The Chinese people want a revived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broke with tradition in March 2018 and voted to remove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from China’s constitution. The change means that Xi could be president for life. This move dovetails with the October 2017 inclusion of Xi’s political thought in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onstitution, a move that places him in the pantheon alongside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This new heavy-handed approach to domestic policy is engineered to concentrate power and to maintain internal stability while delivering a revived China. But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these neo-authoritarian tactics will work, or result in diminished support from the citizenry. Nothing matters more to China’s government than continued economic growth. Without that,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who still aspire to China’s middle class—already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could well become restive.
         The United States is blessed with many advantages: an open democratic society, the rule of law,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a culture that has welcomed immigrants and spawned innov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two vast oceans. By contrast, China shares its borders with more countries—many of them unstable—than any other, is dependent on imported oil, and remains—at least on some levels—a closed society.
         Yet the Chinese already rival the U.S. as a global power in parts of the world and may well overtake it as an economic power in the coming years. While China’s rise may yet be upended by internal problems, it is unlikely that it will jeopardize its ascent by pursuing the kind of interventionist foreign policy that the U.S. has pursued for much of the last 50 years.
         China’s foreign policy, as demonstrated by the BRI, is rooted in realism, self-preservation, and a desire for influence and power. They are building railroads, pipelines, roads, factories, schools, and hospitals around the world. These are all things that the U.S. used to excel at. One need only remember the transformative Marshall Plan that rebuilt much of Western Europe, an investment that continues to pay dividends for the U.S. According to one analyst with access to China’s senior policymakers, the Chinese have conducted exhaustive studies of the Marshall Plan to understand how the U.S. used it to secure its own hegemonic empire following World War II.
         In contrast, U.S. policymakers seem to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lessons of the past. The failed invasion of Iraq and the ongoing war in Afghanistan should be foremost in their minds. Instead, a Trumpian foreign policy looks increasingly short-sighted, scattershot, and reflective of the status quo.
         Even if the U.S. lurches to the left in the coming election cycles, the Chinese have little to fear. Interventionism is likely to remain the default response of U.S. policymakers,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occupies the White House. And, it may just be its Achilles heel.
         As the world’s oldest continuous civilization, the Chinese can and do draw from a rich corpus of writings on strategy. Among these is the 6th century BC Chinese text, the Tao Te Ching, attributed to Lao-Tzu, which articulates a strategy that enables the weak to defeat the strong. A key component of this nuanced understanding is letting your enemy defeat himself, of using his own power against him. The Tao Te Ching describes this paradoxical understanding: “should you want to contain something you must deliberately let it expand.”
         So the Chinese will bide their time, do what they can to avoid conflict, grapple with their internal problems, invest in their infrastructure and citizens, build external alliances, and wait for the U.S., through continued overreach, to weaken and—finally—exhaust itself. 
    (Michael Horton is a foreign policy analyst who has written for numerous publications, including Intelligence Review, West Point CTC Sentinel, The Economist, The National Interest, and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美国保守派》杂志 中国等等待着美国自己作死!
《美国保守派》杂志1022日文章,原题:中国在静待我们出局吗? 
    美国近几十年的外交政策总是优先考虑以军事干涉推进自己的海外利益。特朗普当选后承诺让美国远离卷入外国战争的传统。若美国专注国内问题,采取克制的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外交政策,就可能给中国崛起之路增加更多障碍。但中国人没必要担心。现在美军仍常驻阿富汗、叙利亚,与伊朗的冲突逼近,谈及干预委内瑞拉……美国继续处于长期战时态势。 
    这对北京是好消息。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大相径庭。中国没采取保守、短视、忽略后果的做法,其战略审慎而高瞻远瞩。北京决策者和专家的思考和规划跨越几十年而非几个月。眼下,那些规划的着重点是建设而非(像美国那样)轰炸。这并非是说中国不顾自身利益,而是考虑将尽可能多的国家拉入其经济网络,巩固大国地位。北京放眼长远,而华盛顿将资源和全球政治资本消耗在打不赢的战争上。美国热衷对外干涉是自毁长城,而中国将是主要受益者。
    自1979年以来,中国再没打过外国战争。中国领导人似乎奉行古代军事哲学家孙子的忠告,“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中国把绝大部分资源用于国内发展,在39年里取得连最大胆乐观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中国如今的基础设施堪比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之下,过去20年华盛顿的首要投资是反恐战争。据估算,“9·11”事件后,战争已耗掉美国4.6万亿美元,其国内基础设施很多却已破破烂烂。
    中国人不惜重金修建基础设施,在国防支出上却很有分寸。除了在势力范围的兵力投送,其他都被列为次要。中国人没必要派一架价值1.1亿美元的飞机绕半个地球去轰炸一些武装人员,就像美国在没完没了的战争中常做的。但这并不等于在也门、阿根廷等遥远地方就不能感受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许多地方,中国人宣示权利,就是希望静待美国出局。
    也门一名外交人员告诉笔者,“中国人想的与美国人大不一样。他们很有耐心。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不要树敌太多。”他说,中国外交官在也门首都外出或到其他地方,从不带保镖。反观美国,其外交官很少离开使馆,出门有装甲车队和保镖陪伴。这位外交官认为,中国的“第二目标是学习。中国大使馆的人对也门一些地方比我还了解。在学习基础上,他们着眼于第三目标,就是把各国拉入中国的经济(轨道)”。  
    中国人正忙于现代化自己的国家,他们似乎乐于等待,让一些外交问题自行消失,即便这会历时一两代人。有时候,不做反而效果更好。美国则相反: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政府都实行昂贵、保守的对外军事政策,同时放任很多国内问题不管。  
    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植于现实主义、自我保护和对影响力及权力的渴望。他们在世界各地修建铁路、管道、道路、工厂、学校和医院。这统统是美国人曾擅长的。中国人研究、学习美国的经验。相比之下,美国决策者几乎不注意过去的经验教训。相反,其外交政策变得越来越短视,漫无目标。中国人正按兵不动,尽其所能避免冲突,对内努力解决问题,投资于基建和民生,对外广交盟友,静待美国继续过度扩张,不断变弱,最终自我消耗、一蹶不振。( 作者迈克尔·霍顿,乔恒译 ) 

Thursday, October 25, 2018

贾康在中美关系闭门研讨会上的发言

( 腾讯, 2018-10-22 )
    这次会议上难得有这么多学养深厚的顶级专家在,我对今天讨论的主题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但还是按捺不住做个发言来向各位请教。我想按四个层次谈谈自己基本的框架性看法。
    第一个层次,我怎么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对这一被称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其作个追溯的话,我觉得最开始阶段,美国方面主导的表现应该讲是很有“情怀”的,典型的是有庚子赔款以后,美国人主动考虑把这笔钱返回来在中国发展教育和医疗:建设燕京学堂是办教育,成为北大清华的基础;建设协和医院是办医疗——我注意到洛克菲勒家族的掌门人当年以极大的热情做了非常精细的考虑,随着硬件还有软件,以全套的支持要把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起来,培养出了后面中国医学界一大批带头人;还有后来抗战中的飞虎队,以及大家现在越来越多接触到的像司徒雷登这样长期在中国做教育的教育家的事迹。这个阶段主要是体现了“情怀”这个关键词。
    到了1949年开始的新阶段以后,中国对苏“一边倒”,在朝鲜战争“热战”之后又跟着两大阵营的冷战走,可以“热战-冷战”作为关键词,当然这也使中美关系陷入低谷,而且曾经一度认为是最主要的敌对性质的关系。到了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以后,这个新的阶段,我觉得主题词就是“战略”了:中国和美国的战略不期然走到了一起,中国必须在战略层面考虑和美国的互动来制约苏联;在美国这边可以理解,尼克松也是从战略家的角度认为“不战而胜”是一个最好的前景,他在主动地与中国建立关系方面,也应该承认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政治家。所以,再到后来于卡特的任上中美建交,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是和前面的高水平战略思维一脉相承的,中美的合作有很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建交以后的阶段上,我觉得它的主题词就是“利益”——大的战略方面有默契、有认同以后,主要的利益考量方面,也是高高低低地变化,摩擦曾经非常明显地上升到以导弹袭击我们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没想到又出了“9·11”,又是由利益给双方拉到了一起,遂有了中国入世以后相当好的一段双方关系在利益方面的共享期,被人称为“中美国(Chimerica)”。
    现在的转折点,我认为就是到了一个早晚要来的“丛林法则”主导的阶段,过了一个临界点,丛林法则要起主要作用了。中国的总量超过美国以后,越来越多地酝酿了这个丛林法则要翻过来主导整个中美之间关系的局面,当然主导的方面是在头号强国美国那边。这个丛林法则按照哲理上说,是人类文明不论怎么发展,不论说多少自由、平等、博爱,它到了某个临界点以后,老大必然是排他的、要打压老二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假设中国未来真的能成世界头号强国,也一定是要打压老二的,这个事就没有更多道理可讲。我们在这个层面上不用再过细讨论什么贸易逆差里面的谁是谁非,确实里面有谁是谁非,但都已不是非常关键的决定性的问题,你讲再多的道理也没用。美国现在的战略,就是人们说到的进入了以中国为头号遏制对象的新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它一定有长期化的特点。
    贸易战只是中美关系作为一个冰山于海平面以上直观看得见的部分,底下一定是全面的考量与连带关系: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金融的影响力、辐射力,军事方面考虑到极端情况的对抗,还有就是软实力这方面的较量。在这个全景视角考虑,中国远远没有达到跟美国可以去做什么对决的平台,你根本不要想在这方面采取什么决一死战方案。网络上面有的评论说,“宁可战死不当美国奴”,我就忍不住做了个评论:“战死就没有中国梦了”。理性的讨论一定要考虑,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和美国对决实力的情况下,怎么处理这个中美关系上所谓的质变。这个新的阶段,:“竞争为主”可能就是主题词、主基调了,但是可能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可能表现为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冲突烈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这个中美关系演变到现在,如果是做个小结,我认为就是进入新的阶段,关键词是竞争、“过招儿”,而且这个阶段有长期特征。这是没有办法的,丛林法则主导之下的竞争已是现在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层次,我认为在这个时候确实跟过去的冷战有可比之处,但是我们要全力避免落入类冷战局面,而且存在着避免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最简单地说,我们这些年研究新供给经济学,是想从学理上说明人类社会的供给侧创新,已经推到正面讲的共享经济时代,全球化使中国美国相互投资,曹德旺跑到美国去办厂,打了贸易战以后马斯克还跑到中国上海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外资工厂,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间还相当大。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后面还有十分可观的发展空间,世界上许多有心的投资者,其实都还在盯着中国市场。正面讲的共享经济激励,还有负面讲的核毁灭制约——这个可能性二战以后已可看得非常清楚、但现在很多场合仍没有捅破窗户纸的“核威慑”。为什么二战以后,第三次世界大战迟迟没有出现?就是核威慑已使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性成为极小概率事件了。其实这两方面合在一起,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再也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就是邓小平80年代他总结学者研究以后所说的我们时代主题变了,时代的主题现在是和平与发展。学理上对此是完全可以论证的,而这个全局认识框架之下的这一战略思维、战略设计的原点,非常非常可贵。当时邓小平说的这个话,似乎并没有多大冲击力,但是这几十年我做研究中反复思考,从原点认识到整个逻辑链条展开的不一样之处,决定着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是完全顺理成章的。所以,现在中美之间在以上说的共享经济和核威慑合在一起这样的一个时代特征下,加上信息化,加上顺应前面有专家说到的新生代的主流诉求(他们很快会主导整个社会生活),我们当然就要全力争取中国继续按照这个时代主题实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这种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同义词,就是美国那边不管怎么样难受与无奈,还是和平地接受中国越做越大,而不诉诸战争。
    第三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确实像很多人所说,我们自己的可能性空间,就在于我们能选择什么,怎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中国在被动接招的同时,努力反制的同时,一定要下决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在这个已经全球化的经贸体系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大政方针的改革开放,做得更像样些——实际生活中间我们不少方面做得已经越来越不像样。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有这么多的改革宣示,这么多的指导原则,但落实的乏善可陈。在社会矛盾累积的情况下,改革和社会矛盾的累积在赛跑,有人直称改革和中国的革命在赛跑,不要拖延到了不可收拾的田地。怎么真正改革攻坚克难?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要真正攻坚克难,恰恰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倒逼。上一轮的入世,杜润生老先生说这是逼着中国变法,清理文件柜——变法,就是求新,就是图强,新的一轮贸易战也可以起这个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而言,贸易战使我们有可能“变坏事为好事”。贸易战对双方都不是好事,美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它的底气,它的筹码多。中国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讲,耐受力比美国强一些,但那是老的概念,如中国到了某个临界点突然一下不可收拾,便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有非常深刻的内容,有必须抓好抓实的迫切性。在这个方面“变坏事为好事”,当然我们就得“变压力为动力”。我觉得这已经有所体现。比如今年博鳌论坛,总书记在场宣布我们主动降低关税。实际上主要就是压力逼着我们变,跟着,便有金融系统的领导宣布十条左右的金融降低准入措施,这都是很实的事儿。克强总理宣布,我们降低关税首先要降低汽车关税,其实这是必须降低的——佐立克专门说到这一条:中国入世以后这么多年,中国这边进口美国车的关税是25%,而美国进口中国车是2.5%,“我怎么跟总统交代?”确实是交代不过去。降低汽车关税的旁边,中国自己还降低了老百姓特别需要的治癌症等药物的关税,也正好是呼应了影响很大、好评如潮的《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克强总理专门强调,降低药品进口关税之后,还必须盯着药品价格的降价,落实到位)。这些是有社会基础、也有官方不得不认同的改革空间的。这些都是属于做好自己的事情。变坏事为好事,变压力为动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逐渐地“变被动为主动”。
    这个过程如果从长期的视野,从历史长河来看,确实应认清:人类社会一个一个经济体你追我赶的发展,不可能走在前面的永远是老大。历史上英国经过追赶赶超了荷兰,美国经过追赶赶超了英国,那些时候可能还有更多的血与火,而现在是越来越多地按照“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大家怎么过招的问题,不至于走到最后那么残酷的大战局面了。
    在对这些情况作通盘把握之下,中国逐渐做大做强发展起来,又是一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哲理上说,于其内核上我们必须切实认同的逻辑:到了这个全球化共享经济和核威慑的时代,“地球村”就是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这是总书记明确宣示过的话。有人可能理解为这是宣传用语,我不这样认为——我们研究者一定要把这个道理说透,它实实在在是以严谨的学理支撑出来的道理。在这样一个“和平与发展”过程中间,美国是守成大国,中国是新兴大国,中国是在走上坡路,或者说,美国总的趋势是走下坡路,这是没有办法视而不见的。所以,时间是中国最好的朋友。如要以几十年的时间段往前看,如果中国能够避免矛盾的爆发越过临界点、能够大体消化这个矛盾凸显期的话,在时间这个“最好的朋友”的帮助下,应有信心以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有的学者以数据画出了一个曲线很有意思:美国从1900年开始到2017GDP总共翻36倍。那么中国到2017年找一个前边GDP36倍的过程,是从1987年(改革开放已经走了8年)开始的,GDP36倍的两条曲线高度一致,但时间轴上中美是13.9!这就是中国在工业革命落伍以后“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直观表现,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潜力,又碰上全球化和核威慑的天赐良机,能不能继续这样,真的与全球一起按照共赢逻辑走出一个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这是我们应做出一切努力来争取的前景。
    按照这个框架来理解中美关系,我觉得我们现在可做的事情,确实还非常值得把它排列一下,能不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个改革里,我认为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现在是不是有些地方如老百姓所说的是“打右灯往左拐”,甚至“打双闪开倒车”:宁左勿右的氛围,一轮轮喧嚣起来的什么消灭私有制,民营经济退场,说起来都人心惶惶,跟十九大文件完全对不上,但是说这种话的人他们却非常有安全感(确实他们没受到什么威胁)。总是有这种暗流涌动,翻成明面上是在否定党的基本路线,这方面能不能有更坚决的态度来遏制?中央要求纠正侵犯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那么重庆打黑那么多错案冤案敢不敢动?现在全国只翻了一个张文忠案,顾雏军那个案子似乎就碰到了很大的阻力,诸如此类时间关系不展开说,这都是实事儿。188019204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进步时代”碰到的问题,跟中国现在社会上矛盾累积的情况大同小异,有学者专门写了文章曾经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就是可通过各方难以拒绝的从“加强管理”角度来切入的清理苛捐杂税、政府财力汲取靠规范的东西——依法的税制这是必然选择,还有这些钱拿来了以后怎么用,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合在一起,预算怎么样讲规范化,怎么透明而加上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结果真正“人民当家作主”这套东西就都进来了。在这个过程中间,公众意愿的表达机制借助媒体,现在已不可遏制,不仅有官办媒体,还有自媒体和这么多的多元化的媒体,一起来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把事情做好,这都跟美国在进步时代的举措大同小异。这方面我们可以抓住现在社会上大家都关心的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这正是美国最典型的两个直接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就是得到了进步时代确立的这两个直接税支柱的作用:联邦政府主要靠个人所得税过日子,地方政府local这个层级,靠财产税过日子,中间的州更多靠销售税——形成非常清晰的政府“钱从哪里来”的框架,而且以有效的再分配不断地缓解收入差距。虽然现在也有批评缓解得不够,但至少比中国的缓解做得好得多。中国到现在为止说了这么多社会主义,我们自己的直接税还很不成样子,而且相关改革做起来还困难重重。这都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所必须做的。这里只能点到为止说一下。
    对外,我觉得一定要低调处理一些事情。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中俄之间还要这么高调,盛传的基辛格所说美国要跟俄国一起来遏制中国,基辛格自己否定,但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楚的,任何一个战略思维的大家,都会有这种思维的本能。我们没有必要过于高调地跟俄国折腾这些事儿,俄国石油卖给中国,价格上我们是吃大亏,亏了血本,何必呢?国内这么多的教育问题、社保问题、各种扶贫的问题,高调搞那些有什么意思?我觉得这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应有建设性的意见,促成这方面回归常识处理好此类非常现实的问题。至于说欧洲和日本,可能他们也希望看到美国遏制中国,同时他们也觉得他们有了机会。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眼中的。。。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8

邓朴方在残联大会上的讲话

(华岳论坛,2018-10-23
    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之子邓朴方,在中国残联换届大会的内部讲话,于近日曝光。因为身份特殊,邓朴方的内部讲话被聚焦。 
    在讲话中,邓朴方回顾了由他父亲邓小平开辟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称“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表示“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的份量,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坚持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谋划一切工作。”  
    北京时间916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中国残联第七届名誉主席、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名单,继续担任残联名誉主席的邓朴方,发表了上述讲话。 
    以下为邓朴方讲话全文: 
    在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就要闭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韩正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词。大会批准了张海迪同志代表六届主席团做的报告、修订了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我国残疾人事业又将翻开新的一页。我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8500万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感谢大家推举我做名誉主席,我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忠诚地为残疾人事业奋斗。  
    今天我的发言,是和大家谈心。因为,残疾人工作是需要用心来做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残联成立三十周年。 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摆脱了桎梏,突破了藩篱,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正确方向,杀出了一条血路,开拓和走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变化。这是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变化。这是根本性、历史性、不可逆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是对人的解放。它承认鼓励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激发广大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和舞台。40年来,亿万中国人民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一针一线、一砖一瓦,用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他们的顽强拼搏、他们的牺牲忍耐,他们迸发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奋斗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要前进就会有代价。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困难和失误。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会有正面和负面的效应,多年高速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多方面的失衡。这些因素使我们付出代价,有些代价还甚为惨痛,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失范、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等。但是,历史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息,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要在应对危机、克服困难、弥补失误、忍受痛苦中继续前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下去,咬紧牙关不倒退,一百年不动摇。 
    经历了40年风雨兼程, 我们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大时代,它将不仅推动一个古老东方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平等交融,从而对世界有所贡献。后人的责任,就是要延续这个大时代,推进这个大时代,让它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深刻改变了残疾人的观念,深刻改变了社会观念。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人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社会因此更加文明进步。我们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建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是最具有活力的组织形式,上联政府、下联社会、扎根残疾人群众,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参与改革开放,残疾人事业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成长;我们支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做出了贡献。我们聚精会神做好国内工作,开拓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我们以开放的胸怀参与国际残疾人运动,推动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结,引领和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际行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就经验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回顾这些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昨天。我的内心充满感恩。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感谢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感谢广大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奋斗!特别是想到当年共同奋斗的战友,鲁光、小成、建模同志,还有地方残联的一些同志,他们太累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令人心痛。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此时此刻,面向未来,我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共享。 
    首先,我们要坚持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判断。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要这样讲?为什么要讲几十代?就是要强调这个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的份量,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坚持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谋划一切工作。  
    对于残疾人事业来讲,正是因为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大量贫困残疾人还没有脱贫,更多残疾人的生活还比较困苦,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状况还远远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正视它、改变它,要以这个基础来谋划事业的发展,踏踏实实地奋斗,一步一步地前进。 
    其次,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小平同志曾经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事实证明,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将会更加复杂,困难矛盾将会更加突显。在国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方针,争取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这个时候,要害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宏观上,要使中国始终稳定可靠、有效率地发展;微观上,要搞活,要让社会细胞活跃起来,为企业、为创业者、为年轻人提供切实的环境条件,让劳动者的创造力有机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实现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继续改革开放。换言之,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才能继续生存、继续发展。  
    残疾人事业也要一如既往地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中继续发展。30年来,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走劳动福利型发展道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模式等许多经验。这些经验,要传承发扬;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更要创造新的经验,开拓新的局面,永远保持残疾人工作的生机活力,继续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第三,要下大力气缩小贫富差距。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共产党人搞革命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贫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吗?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通过共同富裕来实现社会进步、避免社会分化。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残疾人对共同富裕的要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也是必须满足的。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才是和谐的、正义的。可以说,共同富裕也正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最突出、最顽固。目前,残疾人家庭的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残疾人在贫困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即使消除了绝对贫困,残疾人的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我们残联的责任,就是要协助政府兜住这个底,让最困难的残疾人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要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于暂时不具备劳动条件的残疾人和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他们衣食无忧。要鼓励更多残疾人的劳动意愿,千方百计扶持他们就业创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更殷实、更有尊严的生活。只有把这个底兜住,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第四,要重视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中华民族要复兴、要走向现代化,什么最困难?人的现代化最困难也最重要。我们都是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的,那时候信仰破灭、道德丧失、文化断裂、社会混乱,人们对一切失去信任。后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市场经济带来金钱至上,快速发展带来人心浮躁。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障碍。现在,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渴望、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成为普遍共识。 
    这让我想起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他讲这个话,已经有38年了。应对现在社会的种种乱象,今天再重温老人家的要求,其中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还是十分现实的。人人有理想、有信仰,民族才能站得起来,国家才有希望、有前途;人人有道德,生命才有尊严,社会才有诚信;人人有文化,发展才有底蕴,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人人有纪律,才能有正气、有秩序,才能形成凝聚力。有了这样的素质才是现代化的人,也才有可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才有可能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当然,要实现十几亿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历程。这是一个文化观念冲突变革、社会习俗演化进步的过程;这是一个人民群众在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中反思辨别,不断自我磨砺、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社会机制不断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环境和条件、人的现代化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方向的过程。我坚信,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中国人终将重新展现自己的风采,赢得世界的尊重。残疾人群众亦当如是。 
    同志们,   30岁的残联,不是小孩子,不是毛头小伙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要有更多的担当作为。残联成立之初就将职能定位于“代表、服务、管理”,我们既是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坚决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也是残疾人的服务组织,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服务工作;还是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发展管理残疾人事业的职能。三种职能科学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化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今后还要坚持这么做,要做得更好。但是,我们毕竟在体制内运转,有滋生的土壤,就难免有官僚主义的现象。所以,要特别重视克服并防止官僚化,要牢牢把握好残联作为人民团体的定位和群团组织的特点,残联绝不能成为官僚机构,要真正成为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温暖的家。 
    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有更多的信仰和道德追求。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初心。要与残疾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用心来做残疾人工作,对待年幼的残疾人,如同自己的儿女;对待年龄相若的残疾人,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对待年长的残疾人,如同自己的父母。要始终保持和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把残疾人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和残疾人绞在一起、滚在一起,要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难,为万家做一件一件的小事、实事。我希望新加入到残疾人工作队伍中的同志们也要有这样的追求,继承发扬中国残联的优良传统,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只为做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永远保持勃勃生机,永远充满向上向善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他叮嘱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些话讲得多么好!这是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把七代会当做一个新的起点,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带领残疾人兄弟姐妹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Tuesday, October 23, 2018

纽时:美俄关系转向,华盛顿面临新冷战?

David  Sanger, Steven Erlanger20181023日)
    在过去的几天里,被许多欧美人士称为新冷战的状况初露峥嵘——它带有与过去那场冷战类似的种种威胁和核武器,也具有一些新的态势;造成这个局面的部分肇因,是一个富裕、扩张和民族主义中国的崛起。
    变化显而易见,特朗普总统解释了他为何要废除与俄罗斯之间一个有着31年历史的军控条约——暗示他已经准备好与莫斯科和北京展开一场新的军备竞赛;而司法部今年第三次提出针对俄罗斯的指控,指责它干预美国选举。
    过去试图让普京总统难堪,从而改变他在核武器和网络冲突方面行为的努力,皆以失败告终。在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俄罗斯在2014年违反《中导条约》事件曝光,未能给莫斯科的军备带来任何影响。将普京列为2016年对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攻击,以及利用社交媒体扩大美国政治分歧的幕后主使,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对俄罗斯互联网研究所(Internet Research Agency)以及普京的军事情报人员的指控,对俄罗斯人起到了威慑作用。
    但在这两个方面,中国似乎也都躲在幕后,这是一股未曾出现在上一次冷战中的强大力量,上次冷战开始的时候,正值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尽管中国似乎是特朗普决定退出与俄罗斯的导弹条约的原因,但在欧洲已经对他的“美国优先”外交及贸易政策不抱信任的情况下,此举还是引发了新的焦虑。
    特朗普正确地指出,由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签署的这份军控条约,使得中国能够随心所欲地建造自己的核武器以及各种射程的常规导弹。(中国从未参加有关谈判,也不是该条约的签署方)也许是为了帮忙转移俄罗斯成功操纵2016年美国大选的讨论,特朗普和副总统迈克·彭斯都指责中国也进行了干预——更多是通过投资、贸易和侵犯知识产权,而非隐蔽的网络操纵,以求左右美国的公众舆论。
    特朗普政府将俄罗斯和中国列为“修正主义大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在反击它们在核武器方面的进展,以及日益创新地利用网络冲突来战胜对手方面,特朗普的长期战略依旧是个谜——除了承诺进行相应的军备以及大力反击之外。
    无论是实话还是出于一种谈判策略,特朗普周六宣布,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让世界重新陷入上世纪50年代的那种军备竞赛,这必然会导致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之间再现分歧——恰恰是普京一直希望在北约内部造成的那种分裂。
    在网络安全方面,特朗普已经从否认俄罗斯人的活动到给予新成立的美国网络战司令部(United States Cyber Command)更大自由,让其可以在没有总统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引发了人们对事态升级的担忧,他们没有确凿的理由相信,拥有庞大却又脆弱的网络的美国将会胜出。
    欧洲人并不否认俄罗斯已经违反了《中导条约》,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Belfer Center)的俄罗斯武器专家凯文·瑞安(Kevin Ryan)近期指出,该条约是“在一个具有同样——如果不是更多的话——争议的时期进行谈判的”。当时,有几十万欧洲人举行示威,反对在他们的领土上部署美国“潘兴二型”(Pershing II)中程导弹,以制衡苏联的SS-20导弹。该部署导致了《中导条约》的出现,而特朗普如今想退出该条约。
    大多数欧洲领导人,尤其是德国人认为,其他武器系统就能够威慑俄罗斯人,包括空射导弹和地射导弹。对他们来说,能够控制核武器的条约已经没剩下几个了,而特朗普抛弃其中之一的做法符合“美国优先”的叙事,该叙事会牺牲例如北约这样现有的长期盟友的利益——并且也是一连串遭到抛弃的协定的最新一个,从《巴黎气候协定》到伊朗核协议,不一而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退出该条约并没有多少好处。前瑞典首相卡尔·比尔特(Carl Bildt)称,此举是“送给俄罗斯的一个礼物,将欧洲暴露在越来越严重的核威胁面前”,因为随着美国进入军备竞赛,“俄罗斯能迅速部署大量新式武器”。
    德国外长海科·马斯(Heiko Maas)称这个决定令人遗憾,并指出鉴于处在俄罗斯导弹射程里的是欧洲人,而非美国人,这个决定“给我们和欧洲带来了难题”。
    毫无意外地,戈尔巴乔夫谴责特朗普的这项决定非常鲁莽,他问道:“他们在华盛顿真的不理解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此外,欧洲人认为特朗普的策略——当两人共同露面的时候赞美普京,就像在赫尔辛基时那样,然后让他的助手加大压力——如果有任何作用的话,也只是让这位俄罗斯领导人变得更为大胆。尽管前俄罗斯情报官员谢尔盖·V·斯克里帕尔(Sergei V. Skripal)多年前就已经通过间谍交换到了英国,但俄罗斯还是派遣一个暗杀小分队前往英国,试图将其杀害,这让欧洲人大感震惊。此外,俄罗斯仍然在随心所欲地干预欧洲政治,最近的一次是试图阻止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
    但欧洲人的反应十分混乱。尽管北约国家已经在波罗的海诸国和波兰部署了更多部队,并且也在北大西洋筹备一场大型军演,但对于俄罗斯的行为,到底什么才是要作出回应的红线,尚无一个各方都能达成一致的战略。在网络战争方面,这一点也毫不明确,欧洲人已经在这个领域的集体防御方面投入了更多资金,但北约没有进攻能力,关于俄罗斯人的哪种干扰活动需要作出回应,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就普京而言,他已经小心翼翼地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他否认俄罗斯部署的被西方称为SSC-8的导弹违反该条约。此外,他已对美国作出指控——而这早在特朗普获选之前——称美国自己就违反了该条约,他提出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反导弹系统可被用于发射其他导弹,而这些导弹违反了条约禁止能射出3003500英里武器的条款。
    如果与俄罗斯的裂痕扩大,很可能会重燃欧洲的担忧,即他们的领土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战场。
    “我非常担心,”前德国驻美国大使沃尔夫冈·伊申格尔(Wolfgang Ischinger)周日表示。他敦促美国不要放弃该条约,而是试图将其扩大,引入中国。“像德国这样的欧洲盟友可挺不过另一次中程导弹”的部署,他在Twitter上写道,“参见1908年代:那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周六,特朗普本人似乎对该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如果他们聪明点,如果其他人也聪明点,并且说‘我们不要研发这些可怕的核武器’,我对此会感到非常高兴的。但只要有人违反该协议,我们就不会是唯一遵守它的一方,”他说。
    但导弹条约可不像《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批评过该协定,后来还与墨西哥和加拿大重新就其进行过谈判。
    普京没多少谈一个新的《中导条约》的理由;他的中程导弹符合一种扰乱的策略。中国人就更没什么理由加入任何谈判了:他们的大多数导弹、核武器和非核武器都在该条约的禁止之列。那将意味着放弃一项让美国在太平洋上不敢进犯的主要手段。此外,中国人指出,美国人在海上和空中都有同等射程的导弹,而该条约却允许美国拥有它们。
    在网络攻击方面,就更难看出特朗普的策略了。尽管司法部已经起诉了为“互联网研究所”工作的俄罗斯人、曾经叫做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GRU)的情报组织的人员,以及如今还有一名“会计”,他被控以数以百万计美元协助俄罗斯发挥影响力的行动,但据外界所知,没有一人遭到抓捕(美国不愿具体说明该会计的下落)。 
    新近地位得到提升的网络战司令部已经组建起了一个小队,对抗对大选的干预活动,但基本上没有给出关于其策略的信息。对抗不实信息尤其艰难:网络战司令部官员表示,与发起反信息战相比,他们更愿意去关掉伊朗的离心机,或是破坏朝鲜的导弹。
    尽管特朗普可以打造出与中国或俄罗斯军火库匹敌的导弹,但要对抗俄罗斯或中国的影响力行动,却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随着一个新威胁浮出水面,华盛顿就该如何或是否对抗它争论不休,总统的一名高级顾问说,对特朗普政府来说,现在就像是又回到了1950年代。但这一次,华盛顿似乎不打算和盟友会商。

Tuesday, October 16, 2018

吴菊生:冷战铁幕落下来了吗?

(新浪博客,2018-10-06 
    美国副总统彭斯本月4日在美国著名保守右翼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了一个讲话,几乎满篇都是对中国的“疯狂”批评和攻击。很多所谓“有识之士”即刻得出结论:新的冷战铁幕就此降下。我也看了一遍,觉得大都是老调重弹,没有多少新意,短期而言更多的指向是调动选民情绪,为即将到来的美国共和党中期选举造势。现在的国际格局已经很难出现过去美苏之间的那种冷战模式。美国川普政府的国际号召力也远非当年的美国杜鲁门政府可比,彭斯的分量更远不及丘吉尔。相反,美国的道义高地和联盟体系在川普时代呈现出“坍塌”的迹象。所以轻言中美乃至东西方出现全方位的新冷战,恐怕还是要慎重一点,耸人听闻的文字并没有多少说服力。美国两党近些年来“发现”它们之间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对抗中国”。这其中的原因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既有两国之间制度、意识形态的冲突,也有大国博弈、修昔底德陷阱之嫌,恐怕后者的成分更多一些。美国从来不会单单为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跟其他国家真正过不去。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大跃进就有美国资本和技术的功劳,虽然911劫机成员大部分来自沙特,美国也没有将沙特列为敌对国家。相反,川普总统的上任首访还选定沙特。
    虽然我不认为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已经爆发,但也确实有一些理由使人非常不乐观。两国关系的突然变化均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中国国内的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多说无益,何况大家心知肚明。拿美国来说,貌似美国的经济状况很好,最新的失业率已经降到近五十年来最低的3.7%。但这个国家的国民似乎仍然非常不满,下层社会依旧怒气冲天、心急火燎,原因无它,就是收入太低。试想,一个原来年薪二十万美元的制造业工人,今天重新获得了服务行业就业,年薪三万。他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呢?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从来都把社会成员的“郁郁不得志”归于个人原因。但是到了今天,由于科技革命以及社会经济高度金融化,很多的贫困已经不是个人努力能够改变。相应的,美国也应该在社会分配体系上做出一些调整。但是根深蒂固的美国经济和文化传统很难在这方面做出妥协和让步。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方面美国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是收入分配不均,基尼系数已经到了恐怖的0.48(法国0.28、瑞典0.25),另一方面每到大选来临,两党都对此选择视而不见(除了2016年的民主党竞选人桑德斯),竭力维护既得利益格局。对付那些手握选票的底层民众,唯一的手段就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制造一些让他们足以“相信”的敌人。这些“敌人”在美国国内就是移民、穆斯林等群体,国际上则会设法寻找到一些十分“可信”的敌人。很不幸的是中国成了最合理的“靶子”,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外,还居然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不合理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无论如何都会成为美国最合适的“敌人”,再好不过的“敌人”。这种制造外部敌人的手法并非美国人首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因“人祸”遭遇空前困境,“苏修”这个敌人便应运而生(好在那时实在无法与美帝挂钩,否则就更说不清了)。
    当然啦,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一出大戏都是多方合作才能上演。网上看到休斯顿的一位中国学生说2013年后(十八大后),中国留美学生团体开始大规模接受中国官方金钱赞助,与使领馆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政治色彩浓厚。这位学生仅是她的个人视角。其实中国官方对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侨胞的各种渗透早就开始,2008年奥运会后底气越来越足,2015年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就公开组织学生集体收看中国阅兵,那种“招摇”已经是毫无忌惮了。他们真心以为在美国做什么事都可以,只要不违反美国法律。所以一个暴发户突然有钱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无论对家庭和国家都是同样道理。中国方面有钱了不设法提高国民福利,却在海外瞎折腾,除了满足部分参与者的私利外,最终的结果是“天怒人怨”,今天这一切有“自作孽”的成分。试想一下,如果是美国人在中国搞这一类东西,恐怕中国方面早就把它们归入敌对势力范围……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更过分的举动。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中美关系的实质性转变发生在2015年。那一年开始,几乎所有的美国智库都对中国认识达成一致,认为“孺子不可教也”。那一年的九月三日,中国举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因为克里米亚事件,导致西方制裁陷入财政困境的俄罗斯普京来了。二十七天后,俄罗斯宣布出兵叙利亚。中国在此期间以石油预付款的形式向俄罗斯方面“支援”了一百多亿美元。可以说,俄罗斯的叙利亚战争是一场俄罗斯出兵、中国出钱的“双簧”游戏,他们是合作者,俄罗斯的军功章有中国的一半。中俄之间这场合作是不可能瞒过美国人那双“鹰眼”的,美国方面齐刷刷的2015年集体转向并非毫无来由。你可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所欲为,美国对此至多也就是口头谴责,但你不能在美国的中东地缘政治要害部位动刀动枪,何况这个地区从来都不是你大中国的势力范围。行为胜过语言,嘴上说的再好听动人,都比不上实际行动带给人们的强烈信号暗示。你不能一边口头上说“不对抗”,一边脚底下“使绊子”。山姆大叔哪里咽得下这份“大哑巴亏”啊?所以今天的中美现状并不完全是川普政府任上造成的。哪怕2016年民主党总统上台,也是今天这个局面,无非川普的语言更粗暴、更下流、让人听着更不入耳而已……
    中美关系眼下虽说还不至于到传统概念那种冷战状态,但也确实面临危险的境地,很多变化都在一念之间,也许一场不经意间的武装冲突便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中美关系如果真的出现不可逆转的趋势,最尴尬、最憋屈的是美国的华人群体。其他的中国人都可以设法避开,可以不去留学、不去旅游、不去购物,甚至从此与美国一刀两断。唯一无法避身其外的就是美国华人。记得前几年有一个白人小孩在电视里“辱华”,遭到全美华人抗议,后来那个主持人被迫离职了。今天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甚至美国总统公然说中国学生是“间谍”,美国的华人社会又有多大反应啊?更别谈给美国官方和总统本人带来什么后果。这就是“温水煮青蛙”,以后不知道走到哪一步呢!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变化发生的……现在还有很多不知死活的美国华人在那里公然为彭斯讲话叫好,真是瞎了他的狗眼!你的母国可以给你带来“荣耀”,也可以带来“原罪”。在美国白人眼里,怎么可能分清你是谁啊?你就是在脑门上刺字“我爱美国白人”,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因为白人知道很多华人通常“心口不一”,所以他们宁可“一网打尽”。
    一个大的时代趋势一旦出现,起码一代人的青春就此“赌”进去了,连回头的可能都没有。据说美国人移居加拿大的申请爆棚,东部有的城市语言资格考试的排期到明年上半年已所剩无几。其中想必有很大一部分是华人,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未雨绸缪了。

Thursday, October 11, 2018

纽时:我所见的华裔移民为何仇视穆斯林?

By CHAUNCEY JUNG20181010日)
         20177月,一名华裔少女在温哥华被人谋杀。13岁的申小雨在傍晚6点离开住所后失踪,次日凌晨警方在临近温哥华的本那比市的中央公园发现了她的尸体。这起案件震惊了加拿大的华人圈,他们曾以为自己移居而来的国家不会出这种事。
         时隔一年多后的910日,名为易卜拉欣·阿里(Ibrahim Ali)28岁嫌犯被警方逮捕,并以一级谋杀罪起诉。但这起惊悚的谋杀案,却因为嫌犯的身份开始变得复杂:阿里在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前,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虽然警方没有公布凶手的作案动机,但是这起事件为一部分华人移民提供了一个“开战”的借口,助燃了他们心中对穆斯林群体与难民的仇恨与恐慌。
         在案件取得新进展后的一周内,在温哥华与多伦多,两个中国移民数量巨大的城市里,有华人团体分别组织了对这名女孩的追悼会。但从现场来看,这两场活动的确不仅仅是一场对逝者的悼念。在多伦多北约克一座公园的一角,集会的组织者摆上了申小雨的遗像,还有蜡烛与鲜花,出席追悼会的50多人佩戴白花或者白色的贴纸。但在这名13岁遇害女孩遗像的两侧,有两条华裔组织者打出的醒目标语,攻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难民政策。一张标语写着,“特鲁多正在危害加拿大”。另外一张写着,“特鲁多需要对被难民杀害的遇害者负责”。
         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当中,一股右翼势力正在迅速抬头。尤其是在过去一年,该群体先后爆发了“头巾门”与“反对难民”集会两起群体性事件。这使得加拿大的这股右翼势力进入更多华人的视线。或许在这一部分右翼势力的眼中,自己辛苦劳作与税收所创造的社会福利被难民或其他少数族裔瓜分了不少。如同在美国的部分华人移民一样,他们将矛盾的源头指向了这些少数群体,其中包括穆斯林与难民群体。
         在中国,我们可能对移民发达国家的人怀有一定的误解。有的人会认为,这些依靠自己的财富或者本领移居海外的人素质会高一些。但从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来看,这并非事实。虽然这些右翼华人移民并不能代表大部分来自中国的移民,但他们的存在却在制造十分负面的刻板印象。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他们疯狂地转发、制造对穆斯林及难民群体的仇恨。比如,在加拿大本地中文网站上,有人这样评价受到缅甸当局迫害的罗辛亚人:“罗辛亚人,其实就是木死林(穆斯林)邪教徒,是土豆(特鲁多的绰号)的继父们。”
         这些中国移民的仇穆情绪或许在诸多国内外的恐怖袭击动乱中得到了证实,但这股仇恨的源头更有可能来自他们的原生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统战少数民族的政策使得人口占多数的汉族主体感到不公。近些年来的袭击事件又一次将中国汉民的仇穆情绪推上了巅峰。
         2015年特鲁多赢得大选后,便接收了来自叙利亚的2.5万名难民,据加拿大政府公布的数据,截止20187月底,加拿大政府接纳了近5.7万名叙利亚难民。但是,自2015年以来,各省选民对联邦政府的难民政策越来越反对,他们称省内的财政资源无力安置这些难民。在2018年,他们的反对态度在近期的各省大选中有所体现。在安大略与魁北克这两个加拿大最重要的省份,都选出了在移民与难民政策上更加保守的右翼政党执政。
         同时,加拿大政府2015年至2018年每年都接收超过30万的移民。这些移民多数来自菲律宾、印度、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国新移民数量在过去三年内排在第三,在2016年一年,便有近13万中国人来到了加拿大。在温哥华,共有约48万华人,占人口总数约21%;在大多伦多地区约有70万华人,占人口总数约12%。其中部分移民加入了反移民的浪潮,于是有了如下的诸多闹剧。
         这股势力的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但促使事情爆发的导火索要回溯到20181月发生的“头巾门”事件:在多伦多,一名11岁的穆斯林女孩宣称,自己的头巾被一名亚裔男子拉扯掉,这起潜在的仇恨犯罪引起了总理、省长以及市长的重视。然而在警方调查后,却发现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
         虽然涉事的女孩与家人已经道歉,但一个名为“加拿大华人联盟”的组织认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应该向华人道歉,并要求对所有种族一视同仁,并重启对“头巾门”事件的调查。218日,该机构组织了上千名华裔移民,前往渥太华向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抗议。但奇怪的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却是La MeuteStorm AllianceNorthern Guard这些在加拿大臭名昭著的极右翼组织。这些组织的核心诉求是反对移民与难民,加强边境控制。根据加拿大华人联盟的声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支持任何的极右翼政策,也不认为自己是一种极右翼组织。但他们与极右翼组织一起抗议,场面令人尴尬。
         20187月,又有一群华裔市民来到万锦市(Markham)市政厅,抗议该市协助位于南边的多伦多市安置难民。在这些华人移民的眼里,难民意味着暴乱和不安全。但在抗议的现场,他们与反示威的群众爆发了冲突。根据现场视频,一名华裔男子将反示威者带来的手提扩声器扔进水中;另一名华裔女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满嘴污言秽语:“X你妈了个X的”、“我X你姥姥的”;一名戴着眼镜的男子用不成熟的格斗技巧与他人打斗,却没占到任何便宜。
         这些事件与丑态不得不令人深思:为什么不论这个社会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这些右翼华人都会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坚持自己的想法?
         9月中,我围观了他们在多伦多的追悼会。我十分好奇,出席这场会议的都是些怎样的人。我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观察他们在群里都说些什么。在这个人数将近200人的微信群中,每天都有人反对特鲁多总理的多元文化政策,还有人发表仇视穆斯林的言论。他们称基督教衰弱之时,就是伊斯兰得逞之日。他们称要将总理杀了,炒他的鱿鱼。还有人说,加拿大再过几年就彻底绿了,意指将彻底伊斯兰化。
        组织多伦多悼念活动的人与申小雨并无血亲关系。因此,也有人认为,他们的活动是一场纯粹的政治投机。在追悼会上,各色人等分别登台演讲。他们都认为外来的难民使得加拿大变得不再安全。在上台演讲的人当中,有一些华人期望在10月份大多伦多地区各个城市的市级选举中竞选公职,包括万锦市市长、多伦多市议员和学区的教育委员。他们出席活动,更像是试图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在人群中,我发现了加拿大右翼媒体Rebel Media与正在竞选多伦多市长的极右翼候选人费斯·戈尔迪(Faith Goldy)。讽刺的是,戈尔迪曾在自己的推特中称,来自中国的移民抬高了多伦多的房价,因此不应该欢迎他们的到来,“多伦多市不应该成为北京的郊区”。(在多伦多35位市长候选人中,除了戈尔迪,还没有人说过这样对华人族裔不友善的话。)
         我在一旁拍照时,一名路过的长者叫住了我,并问我这里发生了什么。当我告诉了她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她不解地问道,“事情发生在温哥华,为什么要在多伦多举行追悼会呢?这些组织者认识遇害者的家人吗?”
        这位长者心中的问题也是我想要询问的问题,在追悼会结束后,我试图采访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与部分参与者。但采访并不顺利,在试图与几个人联系后,我发现自己已经被组织者从他们的微信群当中移除。以至于在采访进行到一半时,有两名受访者突然变卦,不再继续与我交谈。而三位受访者的观点与特朗普的支持者们高度类似:他们反对接收难民,反对承担国际义务,甚至还有人认为,加拿大应该学习美国,拒绝让一些伊斯兰国家的人入境。
        一名名为Alex Yu男子的言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认为,申小雨的死都是总理特鲁多一手造成的。“他敞开边境狂收难民,导致了这些惨剧。”Alex(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中文名字)认为,自由党政府原来的难民部长胡森(Ahmed D. Hussen)是穆斯林,总理的偏好很明显。他还提出,特鲁多可以任命一个中国人做难民部长,来显示他没有对穆斯林特殊的偏好。
         当我问到为什么在时隔一年后才为遇难者组织追悼会,他回答:“因为大家没认为会是穆斯林难民干的,以为是普通独立的刑事案件。”他接着说:“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是可以上升到政治的程度的。但是这件案件是一定要上升到政治程度的。”
         Alex Yu并不认为费斯·戈尔迪与Rebel Media这些组织是极右,他同时对我说:“在极左的眼里,别人都是极右,不要随便给别人贴标签。”他并不知道戈尔迪曾在推特上发表过“反华”言论。当我发给他时,他认为,这并不是对中国人的歧视,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
         Alex言论证实了我的想法,事实上,有批评者认为申小雨案成为了一部分华人政客的政治提款机。在本地的中文网站上,这样的观点遭到了部分网友的攻击,甚至有人攻击写文章的作者有维吾尔血统。
         另一名来自中国的移民Linda Li来加拿大后成为了兼职地产经纪人,同时经营一个做物理治疗的小生意。她认为难民的安置与非法入境者浪费了许多纳税人的税款,用她的话说:“我们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年都交很多税。国家这么挥霍浪费,我们这些纳税人当然愤怒了!”
         Linda表示,她出席追悼会仅仅是因为想要悼念这位遇害的华裔少女。她同样认为特鲁多的难民政策太混乱,尽管警方没有发现嫌犯在此前有过任何的犯罪记录,但Linda并不相信警方的说法。她认为加拿大政府根本没有对入境的难民进行审查。事实上,入境加拿大的难民需要经过签证官的面试,并通过情报部门的背景调查与体检。
         但很明显,Linda并不能被称之为种族主义者:她不喜欢费斯·戈尔迪,在看过那条具有歧视性的推文后,她表示不会再支持戈尔迪。她认为大多数华人都是勤劳善良的,也不应该仇视外来族裔。
         解民正在为10月的多伦多市选举做准备,她将竞选多伦多第12选区的教育委员一职。作为这次追悼会的组织者之一,她表示在看到申小雨案有进展后,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她认为加拿大政府今年接纳的叙利亚等穆斯林难民不会融入西方文化,“移民一定要考虑到文化价值观可能融合的问题!否则欧洲的今天就是加拿大的明天。”
         我并不确定解民是否知道,她对这些难民的看法与100多年前,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麦克唐纳(John A. MacDonald)对中国移民的看法高度一致。麦克唐纳认为,这些来为加拿大修铁路的中国移民永远无法融入加拿大的体系之内,当时的中国人,被称之为“黄祸”。在美国,华裔移民也曾受到类似的歧视,立法者也曾设立过针对华裔的排华法案。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右翼华人产生了这些想法?
         不可否认,在这些移民的原生国家,仇视穆斯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当中十分普遍,网民也疯狂地嘲讽着政治正确,而宣传部门有时似乎并不太介意网友对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攻击。比如,在近期中国与瑞典的外交风波中,有大量的微博账号卷入了对瑞典的言语攻击,期望他们被穆斯林难民攻占。木木、绿绿等名字成为了这些网民对穆斯林群体的蔑称。如果身处中国网络防火墙外的这些移民依然需要依赖微信、微博等防火墙内的中国社交媒体工具了解当地信息,将极大地阻碍他们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
        在近些年,中国也成为了恐怖组织威胁的目标。伊斯兰国曾经绑架并杀害了几名中国公民。此外,曾经发生在中国的维汉矛盾也加深了人们对少数群体的敌视。200975日,新疆乌鲁木齐街头暴乱成为了维汉矛盾爆发的重要节点。201431日,恐怖分子在昆明火车站砍死31名平民。再加上维族“小偷”、“切糕”等流传于中国互联网上的负面印象,生活在中国内地及沿海地区的汉族人对维吾尔人的印象开始显著恶化。
         同时,曾经被中国共产党用来统战少数民族的“两少一宽”政策也使得汉人对维吾尔人感到不满。这些对少数族裔,尤其是穆斯林少数族裔的负面偏见,跟随着他们来到了移民国家。这个在西方标准下看来具有特权性的政策在1984年由胡耀邦推出、中共中央红头文件下发,其核心宗旨是对于少数民族的罪行采取宽恕的态度,“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在处理上要尽量从宽”。更多反对难民政策的华人移民更像是Linda自述的那样,认为自己辛辛苦苦的劳作缴纳的税款没有用在合理的地方,却供养了这样一批无需工作的“特权”阶级。
         中国封闭式的宣传为移民们种下了一颗恶果:这导致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不会对看到的消息做出基本判断,不会产生怀疑,也鲜有调查消息来源的兴趣。我所供职的本地中文网51.ca的同事曾经做过一个恶搞的钓鱼实验,他们选取了一段多伦多防治艾滋病游行的视频,在视频里有大量的穆斯林民众。他随后将视频发布到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中,改称这是穆斯林要求在加拿大实行沙里亚法。该微信群中立刻出现了对穆斯林的辱骂,却没有人在意这条视频到底从何处而来。
         这是一个存在于全世界社交媒体的问题,但对于身处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来说,他们在微信里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当地中文媒体编译后的二手信息。这意味着,他们看到的信息,与原始事件之间的差别,可能要比在社交媒体当中看到的无需翻译的内容偏差更大
         社交媒体的错误信息等因素之外,这部分华人移民的恐惧,或许能够解释他们对穆斯林及难民群体形成偏见的根本原因。
         对于他们来说,加拿大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拥有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及能够提供给纳税人的经济保障。但在加拿大,拥有新闻自由的媒体报道了许多发生在城市内的犯罪案件。与依靠时常封锁消息的中国公安相比,加拿大显得治安混乱,这无疑让这些为了更好生活环境的华人移民感到恐慌:他们认为,这里发生的一切,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而将这些威胁怪罪于恐怖主义与难民是一种成本十分低廉的做法:这样的逻辑看似十分合理,但实际上却缺乏事实基础。不过,处在焦虑与恐慌的人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只想为自己心中的焦虑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而这个出口,便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负担:难民。

杨恒均点评彭斯的对华政策演讲

(博讯,20181008日)  
        肯(Ken),谢谢你的亲切介绍。各位理事会成员(Members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博士,我们尊敬的嘉宾,以及所有那些忠实于你们以“以非传统方式思考未来”的使命的人士,回到哈得逊研究所发表演讲,令我深感荣幸。
    (老杨头点评:这篇演讲中贯穿了白邦瑞在《百年马拉松》里的预设和观点,关于那本书,我专门写过两篇文章,就是感觉如果他的预设成立,美国的外交政策会有一个大的调整。白邦瑞和以前白宫倚重的中国通学者有所不同,属于和情报系统比较密切的那类,他们书中很多证据因为来源不能公开,显得模棱两可,遭到一些“严肃”学者的质疑,也不常被白宫重视。这篇演讲中很多证据也是来自“不能透露来源”的情报系统)
        半个多世纪以来,贵所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的安全、繁荣与自由”。虽然哈得逊这些年来数次搬迁,但始终不变的是:你们一直在彰显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即美国的领导作用照亮前行之路。
         今天,说到领导作用,请允许我首先转达美国在国内外的领导作用的倡导者——美利坚合众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问候。
        本届政府上任伊始,特朗普总统就将我们与中国以及习主席的关系作为一个优先事项。去年46日,特朗普总统在马阿拉歌庄园(Mar-A-Lago)接待了习主席。去年118日,特朗普总统前往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款待。
        在过去两年中,我们的总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建立了牢固的个人关系,他们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密切合作,最重要的是朝鲜半岛的无核化问题。
        (老杨头点评:一开始就强调了两国领导人的私人情谊,去年两人的互动确实是乏善可陈的中美关系中唯一值得肯定的。我们看到,即便在特朗普开始针对中国后,他在推特上也一直说中国领导人是他的好朋友,但这一切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标志,那最明确的应该就是中国姓“党”的媒体在特朗普票源之地购买美国报纸版面批评特朗普“愚蠢”,这事可能是中国外交和大外宣做的最愚蠢的事之一——对特朗普有观察的人应该知道,他是一个心胸并不宽广,甚至可以用狭窄来形容的人,睚眦必报,否则他也不会紧盯着美国媒体不放了。你这个时候在美国报纸买版面攻击他,他能放过?但从副总统通篇演说来看,还是给中美关系留下了一些余地,其中没有对中共最高领导人不敬,显然还留下了中国领导人拿起电话同美国沟通的可能性。那么,北京是拿起电话,还是拿起笔杆子甚至枪杆子,口诛笔伐呢?我们拭目以待。)
    (老杨头点评:演讲通篇对中国的表扬和肯定除了两国元首外交之外,就一句蜻蜓点水的“两国在朝鲜无核化上的合作”。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件事,当时西方展开了一场从欧洲到北美的零零散散的对中国在外交和国际问题上所起作用的讨论,目的是搞清楚中国到底是超级大国呢,还是中等国家。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大多智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是因为朝鲜问题才显得重要!世界上的热点几乎都不需要中国来解决,相反,南海,钓鱼的、台湾等有可能爆发的热点,几乎都是中国引起的。从这方面来说,中国真没有自己感觉的那样重要,世界绝大多数地方并不需要中国发挥什么作用。他能发挥作用的几个地方,都是因为他自己搞事而已。从中国角度来说,这是北京不干涉内政,但平心静气地观察一下,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需要中国,大多时候,遍布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和老干妈更让人感到必不可少。各位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但是,我今天来此是因为美国人民应该知道,目前,北京正在动用一种政府上下全面参与的方式,利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宣传手段来扩大其影响,增进其在美国的利益。中国也在以比以往更活跃的方式运用这种力量,对我们的国内政策和政治施加影响及干预。
        (老杨头点评:话锋一转,指控有点严厉,但下面类似的话语还有好几处,国内一些小粉红有理由为此欢呼,因为过去40年来,站在外交台子上卑躬屈膝要求对方尊重主权,指责对方干涉内政,要求公平交往的,都是中国;现在竟然是气急败坏的美国啊,据说,美国彭思演讲出来后,国内多个社团左派和小粉红集中的微信群彻夜狂欢、弹冠相庆、夜不能寐,真是左派不知伤党恨,隔岸还舔后庭花啊
        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我们已采取果断行动,以美国的领导作用对中国作出回应,并应用贵所长期倡导的各项原则与政策。
         在特朗普总统于去年1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中,他描述了一个“大国竞争”的新时代。正如我们所言,外国已经开始“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重新施加其影响力”,并“挑战[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试图改变国际秩序以使之为其所用”。
         特朗普总统在这一战略中清楚地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已对中国采取了一种新的做法。我们寻求一种以公平、对等和尊重主权为基础的关系,而且我们采取了迅速有力的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老杨头点评:尊重主权?哈哈,这可从来是中国要求美国的啊,现在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诚如特朗普总统在去年访问中国时所说,“我们面临着一个加强两国关系、改善我们公民生活的机会”。我们对未来的愿景建立在我们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当时美国和中国都本着开放和友好的精神彼此接近。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当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为出口商品寻求新的市场时,中国人对从事人参和皮货贸易的美国商人表示欢迎。
        当中国在其称之为“百年国耻”的时期遭受侮辱和剥削时,美国拒绝参与其中,并倡导“门户开放”(Open Door)政策,以使我们能够与中国进行更为自由的贸易,并维护他们的主权。
         当美国传教士们将福音传到中国本土时,他们被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的丰厚文化而感动。他们不仅传播了信仰,还创办了中国一些最早的、最优秀的大学。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们作为盟友并肩作战一起抗击帝国主义。战争结束以后,美国确保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的缔造者。
        但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掌权后不久,就开始奉行威权扩张主义。令人惊愕的是,仅在我们两国并肩抗敌五年之后,我们就在朝鲜半岛的山峦和峡谷中交战了。我父亲就曾奔赴前线,参加这场捍卫自由的战争。
         但即便是残酷的朝鲜战争也未能削弱我们恢复那些长期以来将我们连结在一起的纽带的共同愿望。中国与美国的疏离于1972年结束,此后不久,我们恢复了外交关系,开始相互开放经济,而且美国大学也开始培训新一代的中国工程师、商界领袖、学者和官员。
         在苏联解体以后,我们以为一个自由的中国必然会出现。基于这种乐观态度,美国在21世纪到来之际,同意向北京开放我国经济,并促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美国前几届政府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希望中国能够在各个领域中扩大自由——不仅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对传统自由主义原则、私有财产、宗教自由以及所有各项人权都表现出新的尊重······但是这一希望未能实现。
        (老杨头点评:以前都是北京教育美国,我们有三千年历史,你们——美国领导人都是颤颤惊惊,脸带尊重,现在美国开始讲历史了。同时,也是宣布起始于1989年之后的和平演变政策正式失败?
        自由的梦想对中国人民来说依然遥不可及。虽然北京口头上仍然承诺继续“改革开放”,但邓小平的这项著名政策现已成为空谈。
      (老杨头点评: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这一段,和最后一段中的“虽然北京正在与这一愿景渐行渐远,但中国当局仍然可以改弦易辙,回到‘改革开放’和更大自由的精神上来。这是美国人民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应该得到的结果。”一个美国领导人要求中国政府改弦易辙,不是要求中国实现民主自由和法治的西方制度,而是要求北京回归到邓小平时代,这是多么的奇葩啊?虽然他也说到台湾经验,但都是一笔带过,唯独小平,出现了两次,在没有提到华盛顿和林肯之下,出现了两次中国的前领导人——充满了怀念,充满了正能量啊!这是美国在经过四十年的中美较量后,降低了对中国的要求,?发现自由民主对中国遥不可及,退而求其次?还是他们确实认为邓小平理性温和的“改革开放”才是更适合中国的道路?信息量很大,很大啊)  
        在过去的17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倍,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所推动的。而中国共产党却采用了一系列与自由和公平贸易相悖的政策手段,例如关税、配额、货币操纵、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盗窃,以及像发糖果一样随意发放产业补贴。这些政策为北京奠定了制造业的基础,但却以牺牲其竞争对手,特别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为代价。
        (点评:哈哈,一通大道理后,还是要回到口袋,回到钱上,我在想,如果贸易战开打后,中方作出了明显的让步,彭思还会有今天的讲话吗?我们看到,美国这次贸易战气势汹汹,并不是只针对中国,欧洲亚洲南美洲他的友邦几乎都遭到了特朗普贸易战的攻击,但最后那些国家一个个都让步了。一是美国确实对世界贸易和经济贡献很大,受了一些委屈,大家也都看到了,是到了让步的时候,但中国方属于唯一比较强硬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驻美大使讲了一个现象,就是,美国你到底要什么?你们政策现在到底由谁制定?我们让步,但让步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严重,不只是中国当局搞不清,说实话,我接触到的一些美国人也搞不清楚,特朗普的政策到底由国务院、白宫还是推特制定?底线在哪里?即便讲话出来了,大家可能还是不知道,是否会就这样执行下去?还是明天就被特朗普推翻?)
         中国的这些行为造成了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去年高达3750亿美元——几乎占我们全球贸易逆差的一半。正如特朗普总统本周所言,在过去的25年里“我们重建了中国”。
        (老杨头点评:讲真话,这口气之大,在国际关系上是罕见的。我查了一下,美国还是在二战以后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获得成功后,说过类似“我们重建了欧洲”这种狂妄自大的话,现在竟然这样说中国。我相信,美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可能不是空穴来风,但抛出这样一句话,还是令人惊讶的。不过,理解这句话,就可以理解这篇演讲了,美国当年自认为挽救、重建了欧洲,所以,欧洲虽然同美国磕磕碰碰,尤其是在贸易上,但在价值观和制度上却对美国亦步亦趋,形影不离。中国呢?白宫认为美国的支持造就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繁荣昌盛,换来的却是对美国的全面挑战。他们心有不甘啊,所以这篇演讲也充满了某种“怨气”。)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着眼于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控制全球90%的最先进行业,包括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了控制21世纪的经济制高点,北京指示其官僚及企业以任何必要手段来获取作为我们经济领导力基础的美国知识产权。
        北京现在要求许多美国企业交出商业机密作为其在中国经营的代价,并协调和资助收购美国公司以获得其创新所有权。最为严重的是,中国的一些安全机构策划全面盗窃美国的技术,包括最尖端的军事技术蓝图。
        利用这些偷盗的技术,中国共产党正在大规模地开展“铸犁为剑”的行动。
        (老杨头点评:另外一只鞋子终于落地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海内外媒体一直在就中国的2025计划以及对外企的控制和技术转让多有报道,但美国政府一直没有明确态度,现在看来,不是没有态度,是时候没到。这次一股脑抛出来,怪吓人的。这里“铸犁为剑”一词有意思——第一次看到他们把成语反过来用,这也是我通篇在第一遍没有听懂的英文单词。更说明我早前的判断,这篇报告绝对只是美国的智囊完成的,有非常熟悉北京的人,很可能是华人,甚至是北京的“叛徒”在暗中策划和出谋划策。哦,对了,不是老杨头哦)
        中国目前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亚洲其他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北京将扩展军力作为优先考虑,以在陆地、海上、空中和太空全面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中国想要将美利坚合众国挤出西太平洋,企图阻止我们对我们的盟国施以援手。但是他们不会得逞。
        北京还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宣示力量。中国船只经常在由日本管理的尖阁列岛(Senkaku Islands)周围巡逻。虽然中国领导人曾于2015年在白宫玫瑰园表示,他的国家“无意使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军事化”,但今天,北京已经在一系列人造岛屿的军事基地上部署了先进的反舰和防空导弹。
        (老杨头点评:呵呵,继续“反攻倒算”,大倒苦水啊,南海、钓鱼岛都出来了,这里要说一下,作为中国人,我对中国扩展军队,建设自己的土地是自私的,自由主义虽然号称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家乡,但美国有自由,你不还得要签证?国家没有消失之前,军队和领土主权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自由主义的核心不是要不要军队、领土和国家,而是军队是否保卫个人自由,国家是否是自由的家园,领土主权是不是保护人权的围栏!从这一个意义上说,我不会跟着美国的说辞起舞,指责中国扩军备战,我会反向追问,我们的扩军备战是不是维护中国人的利益?维护了中国人的人权?是不是符合人类的大方向?所以,我被一些人自由主义者诟病不是没有理由的,我被一些人标签为“国家自由主义”,要自由,也要国家,虽然有些矛盾,但这就是我。)
         中国的扩张性在本周暴露无遗。当美国驱逐舰“迪凯特号”(USS Decatur)在南中国海进行自由航行时,一艘中国海军舰艇逼近到45码范围内,迫使我们的军舰迅速采取避撞动作。尽管受到这种不顾后果的骚扰,美国海军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和国家利益要求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运作。我们不会被吓倒,我们不会退缩。(掌声)
        (老杨头点评:从美国的立场,我这里可以说一下南海。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水道,几乎控制的地球上三分之一最重要的交通和运输,美国其实对这里的领土属于谁并不是很介意,但他们对控制这个水域的国家能否遵守国家航行自由特别重视。何止是美国,日本、韩国都如此,控制这个水域,等于扼住了日本和韩国的咽喉,如果不遵守国际航海自由的规则,日本绝对会发展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库,那可是生死航线。而美国认定中国是不会遵守二战后美国制定的各种规则的,这是他们特别紧张的主因)
        美国曾希望经济自由化将推动中国与我们以及整个世界建立起更强大的伙伴关系。但相反,中国选择了经济侵略,并使其不断强化的军队肆无忌惮。
        (老杨头点评:呵呵,说中国的军队“肆无忌惮”有点耸人听闻了,不就是搞了几个人工岛?中国军队只在《战狼》这种电影里才“肆无忌惮”过。要实事求是啊。)
         北京也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让人民享有更大的自由。北京曾一度在扩大自由和尊重人权方面作出小幅改进。但近年来,它已朝着控制和压迫的方向急转直下。
        (老杨头点评:开始列举中国的人权状况了!这是过去几年来第一次如此细致的列数,奥巴马时代确实没有如此做过)
        今天,中国已建立起一个无可匹敌的监控国家,并经常是得益于美国的技术而变得范围更广和侵入性更大。“中国防火长城”越建越高,严重限制中国人民的信息自由流通。到2020年,中国统治者的目标是实施一个奥威尔式体制(Orwellian system),旨在控制人民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即所谓的“社会信用分数”。引用该计划的官方蓝图来说,它将“让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在宗教自由方面,新的迫害浪潮正在冲击中国的基督徒、佛教徒和穆斯林。
         上个月,北京关闭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地下教会。在全国各地,当局正在拆除十字架,焚烧圣经和监禁信徒。北京现在已与梵蒂冈达成协议,这使得公开宣称无神论的共产党在任命天主教主教方面可以直接发挥作用。对于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些是令人绝望的时刻。
        北京也在打压佛教。在过去十年中,有超过150名藏传佛教僧侣为抗议中国对其信仰和文化的压制而自焚身亡。在新疆,中国共产党在政府拘押设施中监禁了多达100万的维吾尔族穆斯林,他们在那里受到夜以继日的洗脑教育。这些营地的幸存者描述说,他们所经历的是北京对维吾尔文化的蓄意扼杀和企图摧毁穆斯林信仰。
    (老杨头点评:“正如历史所表明的那样,一个压迫自己人民的国家很少就此止步。”副总统这次的演讲长达四十多分钟,很多地方挺“接地气”,有很多东西是来自互联网,而美国政府以前对中国的互联网第一看不过来,第二不太关心。这次的“接地气”,让海外一些民运人士欣喜若狂,都在“居功自傲”,认为是自己的长期努力才造成了对副总统演讲的影响。这个挺有意思的,不管怎样,至少说明,副总统的演讲确实迎合了不少人权和民运人士长期以来呼吁美国关注的,包括焚烧十字架这种疯狂的事,包括无处不在的监控等等。)     
         但正如历史所表明的那样,一个压迫自己人民的国家很少就此止步。北京还试图将其影响扩展到更广泛的世界范围。诚如哈得逊研究所的白邦瑞博士所言,“中国反对美国政府的行动和目标。实际上,中国正在与美国的盟友和敌人建立自己的关系,这与北京的任何和平性或建设性意向都自相矛盾”。
         实际上,中国利用所谓的“债务外交”来扩大其影响力。今天,中国向亚洲、非洲、欧洲甚至拉丁美洲的政府提供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贷款。然而,这些贷款的条款充其量是隐晦的,而且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北京。
        可以问问斯里兰卡。它承担了巨额债务,让中国的国有企业建立了一个商业价值令人质疑的港口。两年前,该国无力继续还贷,北京借此向斯里兰卡施压,要求将这个新港口直接交到中国人手中。它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中国不断壮大的蓝水海军的一个前沿军事基地。
        (老杨头点评:美国这篇政策性的演讲无疑也会带给太平洋西部的亚洲国家一些微妙反应,长期以来,美国逐渐从东亚收缩,让这些地区的国家六神无主,加上中国的崛起,他们很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现在美国高调宣称要回到这个地区,同北京抗争,不管后面到底会不会实施,对这些国家的外交肯定会有影响。)
        在我们的西半球范围内,北京向委内瑞拉腐败无能的马杜罗(Maduro)政权提供了生命线,承诺提供可用石油偿还的50亿美元的可疑贷款。中国也是该国最大的单一债权国,使委内瑞拉人民承受超过50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北京还通过向那些承诺顺应中国战略目标的政党和候选人提供直接支持,从而腐化了一些国家的政治。
        (老杨头点评:看看,美国不是不介意吧?说实话,这个时候去支持一个摇摇欲坠的不得人心的腐朽政权,北京外的做法一定是欠妥的,美国人不高兴了也许不用介意,中国人的不高兴,你们总不应该不知道吧?)
        仅自去年一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已说服了三个拉丁美洲国家与台北中断关系,承认北京。这些行动威胁到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的稳定,美利坚合众国对此予以谴责。虽然美国政府将会继续恪守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One China Policy),一如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所述,但美国将始终坚信:台湾所拥护的民主制为所有华人提供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老杨头点评:美国罕见就海峡两岸的外交战做点评,明显倾向台湾,严格上讲,这当然是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短短一句“台湾所拥护的民主制为所有华人提供了一条更好的道路”却激励了台湾上下,说实话,台湾这些年太没有出息了,两党恶斗,宵小造势,全岛上下都完全忘记了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谁,忘记了他们最好的武器不是飞机大炮,不是美国的支持,而是他们业已踏上的那条“更好的道路”——那条路,才能确保台湾得到那些囿于“一种原则”而无法同台湾来往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衷心支持)
         这些只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推进其战略利益的几种方式,且其强度和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然而,以前的几届美国政府几乎都忽略了中国的行动,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助长了那些行动。但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利坚合众国以重新焕发的美国实力捍卫我们的利益。
        我们使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变得更为强大。今年年初,总统签署了一项自罗纳德·里根时代以来最大的国防增幅预算法案——7160亿美元,以扩展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军事主导地位。
         我们正在使我们的核武库现代化,我们正在部署和开发新的尖端战斗机和轰炸机,我们正在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和战舰,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我们的武装力量进行投资。这包括启动建立美国太空部队(United States Space Force)的程序,以确保我们继续在太空占据主导地位,并授权加强网络领域的实力,建立针对我们对手的威慑力。
        (老杨头点评:这是要重拾军备竞赛?是被北京激起的,还是想激起北京应战?)
         在特朗普总统的指示下,我们还对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施加关税,其中最高的关税是专门针对北京试图获取和控制的那些先进行业。总统还明确表示,除非达成一项公平和互惠的协议,否则我们将征收更多的关税,数字可能会大幅度增加一倍以上。(掌声)
         这些行动——运用美国的实力——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今年前9个月下跌了25%,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对北京的贸易做法进行了抵制。
        正如特朗普总统清楚表明的那样,我们不希望中国的市场遭受损失。事实上,我们希望它繁荣发展。但美国希望北京能够奉行自由、公平和互惠的贸易政策。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要求他们这样做。(掌声)
        (老杨头点评:看这口气,是一定要加码到北京屈服为止?很不幸,美国手里的筹码确实更多。贸易战开始后,中美两国反对者都声称,贸易战将损害两国利益,损害两国民众的利益,这个没错,但他们显然夸大了对美国的损伤,缩小了对中国造成的损失。这个稍微对比一下两国的经济结构、双边贸易所占比重,以及贸易内容就明白了。美国真要一直加码把贸易战打下去,他们更有机会和能力消化掉贸易战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而北京最高领导人虽然已经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但长期以来依赖外贸和“开放”,以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经济结构问题等等,使得贸易战的后果依然无法评估,有可能会比较严重)
         可悲的是,中国的当权者到目前为止一直拒绝走这条道路。美国人民应该知道,针对特朗普总统所采取的强硬立场,北京正在展开一场全面和协调进行的运动,试图削弱对总统、我们的议程和我们国家最珍贵理念的支持。
         我今天想告诉各位我们对中国行动的一些了解,其中有些是我们从情报评估中收集到的,有些是公开信息。但所有这些都是事实.
        (老杨头点评:没有一个美国总统级别的领导人在说到中国政策时,引用了如此多的“不便公开”的情报信息。这会使演讲的可信度打折扣,大家不会忘记,当初美国消灭萨达姆政权是基于几分最终被证实为错误的“情报”。不过,让我们检视一下下面的内容再做决定。
         如前所述,北京正在采取一个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方法以推进其影响,增进其利益。它正在以更活跃和更具胁迫性的方式利用这种力量来干涉美国的国内政策和政治。
        中国共产党在对美国的企业、电影制片厂、大学、智库、学者、记者以及地方、州和联邦官员进行诱惑或胁迫。
         最恶劣的是,中国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对美国公众舆论、2018年选举以及2020年总统大选之前的环境施加影响。
         坦率地说,特朗普总统的领导正在奏效,而中国所想要的是另外一个美国总统。
         (老杨头点评:谢天谢地,终于说到和选举有关的事项了!中国不想要特朗普当选?至少在两年前特朗普和希拉里对决时,所有的公开信息都显示北京更希望特朗普上台。希拉里当时已经展示了要在上台后对中国进行更加严厉的人权外交,而曾经口无遮拦支持过六四镇压的特朗普,被北京一度认定是商人本色——商人嘛,不就认钱嘛,很容易搞定的,你看马云都能搞定,何况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朗普?北京怎么也没想到,特朗普要的是大钱,是为美国争取更大的利益——贸易战。北京一定有人悔青了肠子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干涉美国的民主制度。正如特朗普总统上周所说,我们已“发现中国一直在试图干扰我们即将到来的2018[中期]选举”。
         我们的情报机构说,“中国正在针对美国州、地方政府和官员,利用联邦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政策上的任何分歧,利用诸如关税等会造成分歧的问题,来推进北京的政治影响”。
         6月份,北京传发了一份题为“宣传和审查通知”的敏感文件,其中提出了它的策略。该文件说,中国必须“实施准确和谨慎的打击,分化[美国国内]不同群体”。
        (老杨头点评:前后几段,是这个演讲中收到比较多疑惑和批评的,正在民主党以及司法机关指控俄国干涉美国大选,把特朗普推进白宫之时,副总统宣称情报机关找到了北京干涉美国大选,准备运作不让特朗普连任的阴谋——尼玛,中俄两国竟然在美国展开了一场如此奇特的角逐?本人没有那些情报来源,不做点评。但对于这个演讲中直接引用的中共高度机密的文件原文,我有一些疑问,中共多年前就开始不把一些特别敏感的策略和行为指导形成文字或文件,而上面引用的,显然有些具体。北京回避这样做的理由是他们自己也知道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事只做不说更好。当然,我早就离开体制了,也许他们的做法变了。加上这个“原文”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肯定有出入。只当我没说吧)
         为达此目的,北京调动了秘密行动人员、幌子组织和宣传喉舌,以图改变美国人对中国政策的看法。我们情报机构的一位资深工作人员最近告诉我,与中国在我们国家所进行的活动相比,俄国人的所作所为实在是相形见绌。美国人民应该知道这一点。
        (老杨头点评:哈哈,这种事还需要你的一位资深情报官告诉你?你最近才知道······请允许我到旁边先笑一会······)
        中国的高层官员还曾企图影响一些商界领袖来对我们的贸易行动提出谴责,利用他们在中国维持运营的愿望。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们威胁一家美国的大公司,如果该公司拒绝公开反对美国政府的政策的话,就将拒绝批准其营业执照。
         就对中期选举施加影响而言,你只要看看北京在关税方面对我们的回应就一目了然了。他们针对的都是那些将在2018年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和州。据一项估计,在中国企图施加影响的美国各县当中,80%以上在2016年投票支持了特朗普总统。现在中国想让这些选民来反对我们的政府。
        (老杨头点评:这些例子应该属实,我们现实中也听到不少,到底是北京的政策,还是某些部门某个地方政府的自把自为?这种做法真的不太符合一个大国形象,人家在你那做生意,是互惠的,不是单方面去“赚你的钱”,动不动就用公权力去改变人家的看法和政治倾向,逼迫表态,甚至要统一思想,一两次还算了,搞多了,会记起人家同仇敌忾。学会与外部正常的人类相处吧,你们使用权力对付国人,大家无话可说,也无处可说,但对付洋大爷,还是得懂些规矩。试想,如果外国政府对遍布全球的中资企业与太子党企业也使用这个办法,你们如何应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老祖宗都知道的道理,你们忘记了!)
        中国还在直接对美国选民施加影响。就在上周,中国政府在《得梅因纪事报》(Des Moines Register)买了多页插刊。该报是我们驻中国大使的家乡的主要报纸,而该州是2018年选举中的一个关键州。这一插刊的设计使它看起来像新闻报道,把我们的贸易政策说成是鲁莽的,对爱奥华州人是有害的。
         (老杨头点评:这事中国做的符合美国的法律,但问题是稍微动脑筋就知道,中国的所有法律都禁止人家在你的国家做类似的事。你跑到美国来践行美国宪法赋予你的权利,利用法治获得极大的自由,自己却是用地球上另外一套法律来限制外国人的自由,说得过去吗?就在美国正在考虑要把“姓党”的中国媒体打入另册,以外国代理人要求之时,你这个时候来美国购买报纸版面嘲讽特朗普“愚蠢”——我真没有看到这么愚蠢的外交宣传操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幸的是,美国人并不买账。例如,美国农民与总统站在一起,他们看到他所采取的强势立场取得了实在的成果,包括本周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exico-Canada Agreement),我们为美国产品大幅度地打开了北美市场,这个协议对美国农民和制造商来说都是巨大胜利。
         但是,中国的行动并非仅仅集中在影响我们的政策和政治。北京还采取行动,利用其经济杠杆和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加紧对美国公司施加影响。
         北京现在要求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合资企业在其公司内部建立“党组织”,让中国共产党在招聘和投资决策中拥有发言权——或是否决权。
         中国当局还对一些将台湾称作一个独特的地理实体或在西藏问题上与中国政策相左的美国公司进行威胁。北京迫使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s)公开道歉,因为其网站上没有将台湾称为“中国的一个省”。它还迫使万豪(Marriott)解雇了一位对有关西藏的推文表示喜欢的美国员工。
         (老杨头点评: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情况下,这些事儿确实层出不穷。北京应该反思,一个这样的大国,在自己刚刚崛起的时候,如此对待世界,对待他人,真的是为了维护主权吗?关于在外资里建立党支部,应该不是最近的决定,但上有所好,最近不知道大家从哪里看出来北京向急转,下面不甘人后,转得更急更快——甚至让人感觉到文革会再一次到来,那个时代从最高领导人到下面应该都还有记忆吧)
         北京经常要求好莱坞(Hollywood)以绝对正面角度描绘中国,并惩罚那些不这样做的制片厂和制片人。北京的审查机构迅速剪辑或取缔哪怕对中国只有轻微批评的影片。电影《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不得不将剧本中提到病毒源自中国的片段删掉。电影《赤色黎明》(Red Dawn)做了数字技术剪辑,将反面人物从中国人变成北韩人。
        (老杨头点评:关于电影、文艺创作的评论——)
         但是,除商业之外,中国共产党正在把数十亿美元用在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宣传渠道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美30多个电台播放亲北京的节目,其中很多是在美国大城市。中国全球电视网在美国的覆盖率超过7500万人,它直接从共产党主子那里获得指令。正如一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访问该电台总部时所说,“党和政府办的媒体是宣传的前沿阵地,必须姓党”。
         正因为如此,上个月美国司法部下令这一广播网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中国共产党还因为有些美国记者的深度调查而威胁和拘留了这些记者在中国的家属。中国还封锁了一些美国媒体机构的网站,使我们的记者难以获得签证。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发表了有关中国一些领导人财富的调查报告后发生了这种情况。
        (老杨头点评:这些是不是事实,各位应该都心知肚明吧)
        但是,媒体并非是中国共产党试图建立审查文化的唯一领域。在学术界也是如此。
         可以仅看看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s)。它在美国校园有超过150个分支。这些团体帮助在美国学习的43万多名中国公民中的一些人组织社交活动,当中国学生和美国学校偏离共产党路线时,他们会向中国领事馆和大使馆报告。
         (老杨头点评:这样的机构被副总统点名,真的是很严重。虽然多年前我就澳洲的一些参与保卫奥运圣火的留学生与使馆的互动发出过公开警告,指出这样的行为不会被当地政府尤其是反情报部门的容忍太久,但一个崛起的大国往往会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处境。不过,看到西方国家这样指责留学生组织,我还是有些担心,担心一些针对中国政府的反渗透行为扩大到更多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身上,伤及无辜,甚至整体拉低了华人在海外得来不易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这件事,我们要向美国政府部门做好解释,但同时也要向北京呼吁:盗亦有道,请勿卷入太多普通百姓到这种活动中,海外华人好好生活,在海外自由环境中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之种族,就是最好的“爱国”)
         在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一位中国学生最近在她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提到美国“言论自由的清新空气”。中国共产党的官方报纸马上对她进行谴责,她成为中国严密控制的社交媒体风暴的受害者,她在国内的家人也受到骚扰。该大学与中国的交流项目原本是美国最广泛的之一,而突然间便从一股洪水变成了涓涓细流。
        (老杨头点评:这类事件也没有逃过副总统的法眼,佩服佩服啊······)
         中国也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来施加学术压力。北京当局向大学、智库和学者慷慨提供资金,而后者知道他们需要避免提出那些中共认为是危险或冒犯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中国专家深知,如果他们的研究与北京政权的论点相抵触的话,他们的签证就会被推迟或被拒绝。
        (老杨头点评:利用签证对那些不喜欢的外国专家学者拒签,已经引起了太多关注。当然作为主权国家,是有这个权力的,但你想了没有,别人也可能有这个权力,当他们无法改变你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对你和你们的家人实行类似的限制。到那时,你认为是希望到中国的西方人多,还是希望到世界一百多个发达国家的中国人多?对学术的控制,今后可能会成为西方国家关注的主要领域)
        正如哈得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所亲身体验的那样,甚至那些避免使用中国资金的学者和团体也被中国当成对象。如果你请一个北京不喜欢的演讲者来演讲,你的网站就会遭到来自上海的重大网络攻击。各位比大多数人都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在企图破坏美国今天的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
         这些以及其他一些行动作为一个整体,旨在加强努力,使美国的公众舆论和公共政策偏离特朗普总统提出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领导力。但是,我们要正告中国当局的是:特朗普总统不会让步——而且美国人民不会被动摇。即使我们希望改善与北京的关系,我们仍将继续有力维护我们的安全和经济。
         我们的政府将继续采取果断行动,保护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就业和美国的安全。
         在我们重建军队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Indo-Pacific)的利益。
         在我们回应中国的贸易做法时,我们将继续要求与中国建立一种自由、公平和互惠的经济关系,要求北京打破贸易壁垒,履行贸易义务,就像我们一样,全面开放经济。
        (老杨头点评:全面开放经济后,中国的经济会遭遇什么?这可能才是北京无法妥协的原因)
    我们将继续对北京采取行动,直到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彻底结束。我们将继续坚定立场,直到北京停止强行技术转让的掠夺性做法。我们将保护美国企业的私有财产利益。(掌声)
    为推进我们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愿景,我们正在与整个地区——从印度到萨摩亚——与我们拥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国家建立新的更强大的纽带。我们的关系源于尊重的精神,是基于合作而非主宰关系。
    (老杨头点评:我说过,这篇演讲第一时间让我想到71年前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访问美国,35日,他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此演讲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如今,彭思副总统也在宣布一条铁幕,那是美国用价值观铸建在中国周围的一道高墙——“拥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国家建立新的更强大的纽带”!)
         我们正努力在双边关系的基础上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就在上周,特朗普总统与韩国签署了一项更好的贸易协议,我们不久将开始与日本谈判一项历史性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掌声)
         我还高兴地报告,我们正在精简一些国际发展和融资计划,为某些国家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选择,替代中国债务陷阱外交。为此,特朗普总统将在几天内签署一项《建设法案》(BUILD Act)。
         下个月,我将有幸代表美国出席在新加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东盟(ASEAN)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那里,我们将公布一些支持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新措施和计划。我将代表特朗普总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美国对印太地区的强大承诺是前所未有的。(掌声)
    (老杨头点评:共同价值观筑起的这道“铁幕”如果还不够坚固,美国还用自由贸易区的“壁垒”给中国建了一个笼子!这里美国提到的东盟组织,也是北京努力争取,竭力想搞好干系的,而美国的插手,无疑会让北京在这个地区找到愿意听话的小伙伴变得更加艰难)
    在国内,为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强化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提高我们对中国投资的审查,以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不受北京掠夺性行为的伤害。
    就北京对美国的政治和政策的恶意影响和干涉而言,无论它采取何种形式,我们都会继续予以曝光。我们将与社会各阶层领导人合作,捍卫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最珍贵的理念。美国人民将发挥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发挥这个作用。
    当我们在这里聚会时,全美各地正在形成一种共识。
    越来越多的商界领袖正在考虑下一季度之后的事情,并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如果这意味着要转交他们的知识产权或助长北京的压制的话——三思而行。但是,必须有更多公司这样做。例如,谷歌(Google)应该立即停止开发“蜻蜓”( Dragonfly)应用程序,因为这个程序将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审查并损害中国用户的隐私。
    (老杨头点评:这些话语点严厉程度,我就不用多强调了,如果这些演说稍微得到美国政府机关的重视并试图去践行,北京将会在诸多方面遭遇强所未有的困境。不过,对于副总统亲自下令禁止谷歌以这种方式进入中国,我还是持保留意见。在目前的情况下,谷歌的进入队它“不作恶”的信条自然是一种严重侵蚀,但谷歌的进入,是不是为几亿的中国网友多提供了一种选择?否则,他们只能在百度中搜寻世界真相了······)
    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记者没有恐惧或偏见地报道真相,深入挖掘中国对我们的社会进行的干扰及原因。我们希望更多的美国和全球新闻机构都会加入这一行列。
    更多的学者在有力地大声呼吁和捍卫学术自由,更多的大学和智库在鼓起勇气拒绝接受北京拱手相送的资金,因为他们认识到每一美元都伴随着相应的要求。我们相信他们的行列将不断扩大。
    在全国范围内,美国人民越来越提高警惕,对本届政府重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和战略关系的行动有了新的认识。美国人坚定地支持一位把美国放在第一位的总统。
    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将坚持到底。中国应该懂得,美国人民及其他们选出的两党代表都有坚定决心。
    正如我们的《国家安全战略》所述:“竞争并不总是意味着敌对”。也正如特朗普总统所申明,我们希望与北京建立起一种建设性关系,让我们的繁荣与安全共同发展,而不是分道扬镳。虽然北京正在与这一愿景渐行渐远,但中国当局仍然可以改弦易辙,回到“改革开放”和更大自由的精神上来。这是美国人民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应该得到的结果。
    中国伟大的小说家鲁迅经常感叹说,他的国家“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今天,美国向中国伸出双手,我们也希望北京能很快作出回应——用行动而非言辞,并重新尊重美国。但是,在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基于公平、互惠和尊重主权之前,我们不会退让。 (掌声)
    (老杨头点评:呵呵,开始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以前只看到站在白宫草坪上的中国领导人引经据典,现在美国领导人也开始搞这一套?有意思嘛。但前面一阵鞭挞之后,后面这几段能否让人读出一丝希望?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球到底在谁的手上?)
    中国有句古话告诉我们: 人见目前,天见久远。”在前进的道路上,让我们秉持决心和信念追求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坚信特朗普总统的领导力以及他与中国国家主席所建立的关系。
    坚信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持久的友谊。
    坚信上苍能够看到未来——上帝赐福,美国和中国将共同迎接这一未来。
    谢谢大家。上帝保佑各位。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掌声)
        (老杨头点评:演讲中文翻译后面的“结束”两个字看上去很沉重,这哪里是结束?显然是刚刚开始啊。通篇演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再是泛泛而谈,在讲出大原则时故意回避一些敏感事件或具体事例,而是事无巨细,都有详细的例子,例如指出了中国学生会,中国媒体,钓鱼岛,南海中美军舰遭遇,甚至连一些网络上流传的以前从来不会进入到美国政府与智囊法眼的事件都在副总统演讲中一一出现,至少说明,这次他们不再是重申原则,而是要用那些原则一个一个解决问题。同时,还揭示了这次演讲背后的两股力量:一是一直以来被压制的华盛顿对华强硬派,他们的观点几乎一次性的呈现在副总统的演讲中,实属罕见。
         另外一个可能更值得关注,那就是演讲背后有非常熟悉北京的华人智囊——甚至北京体制内的“叛徒”在指点,因为以我对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观察,这样一篇对华政策,具体到引用的事例与引用的话语,很难是出自于“老外”智囊和官员之手——哪怕你再是中国通,也不是他们可以独自搞得出来的。其中很多针对一些具体事例的说法,只有真正了解中国内幕与中文互联网的专家学者才能如此熟练掌握······去年我重回美国研究机构后发现,他们一直以来对网络发言不屑一顾的做法有所改变,他们现在研究周小平的公众号和《环球时报》的社论,认为那比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更代表中国发展的方向。他们发现邱小平、陈小平、周小平已经代替了邓小平······
    这份演讲如果是美国未来政策的反映,无疑是对北京一个巨大的挑战。北京也许还存有侥幸,因为这个报告毕竟牵扯到了美国大选,而且在民主党指责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时,过分强调了北京干涉美国大选,这即便是事实,恐怕也带有强烈的两党内斗的痕迹。可能让外界尤其是北京希望整个演讲只是一个为了打赢选战的宣传,一旦当选,正如历届竞选时对北京放狠话,上台后立马食言,偃旗息鼓一样。如果是在这样,北京只要憋几个月就没事了。
    还有一个推测,可能也是北京愿意看到的,那就是这个演讲彰显的中国政策,同商人特朗普上来后主要谈钱和贸易不同,几乎全面涉及到中国的政治制度、价值理念与对外扩张,这真是特朗普的意思?还是特朗普授权副总统后副总统的团队综合各派意见,先下手为强、先斩后奏,全面推出了对华强硬政策?当然,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可不是完全没有。
        北京如何回应?我相信,这方面我已经说的太多了,当局可能只需要在网络上搜出老杨头那篇篇凝聚着爱国热泪和心血,却被你们毫无理由删除并诬陷的文字,回归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一言堂,践行法治;认真继承小平的外交思想,内尊人权,外争国权······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