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 2018

二大爷:匹夫之怒——底层社会的互害模式

(百度贴吧,2018629日)
    我们都学过《战国策》里面一个虚构的故事。
    秦王灭魏,魏的属国——小小的安陵危在旦夕。面对秦王的威胁,安陵君的使臣唐雎毫无畏惧,绝不退让。秦王说,你知不知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唐雎反问,你知不知道布衣之怒?秦王说不就是呼天喊地,拿头撞地吗?
    唐雎说,你说的是匹夫之怒。真正的布衣之怒,伏尸二人,天下吊孝,可能就在今天。秦王大为惶恐,马上折服。
    唐雎和荆轲一样,是中国人在三观最正的时代里面,对于愤怒的价值的判断。挑战强权,反抗不公的愤怒,才有存在的意义。
    很遗憾,今天我们可以随时见到各种愤怒,却大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匹夫之怒。不管是躲在学校门口拿无法反抗的孩子出气,还是开着叉车撞向素昧平生的路人,甚或拿着利刃在公交上肆意发泄……,血腥之外,全是可耻。
    无论这些行凶的人有多少的冤屈,我都不会有丝毫的同情。因为强者抽刀,总是朝向更强者。只有那些最卑劣的懦夫、最阴暗的病人,才会把愤怒转嫁于更弱者。这样愚蠢的暴行和残杀同胞的义和团一样的可悲,它所代表的不是什么绝望的反抗,而是奴隶的愚昧,蝼蚁的残忍。
    这样死不足惜的匹夫之怒,有个专用的名词形容,叫做“底层互害”。当力量孱弱到无法伤害上面的阶层的时候,同一阶层的互害就成为愤怒唯一的出口。阿Q在外受了百般凌辱,无处发泄也不敢发泄,最终选择吴妈的脚和尼姑的头。因为他知道吴妈和尼姑无力反击。这种“人人害我,我害人人”层层向下的欺凌到了最底层,下无可下的时候,就会蜕变成赤裸裸的动物世界的相互倾轧。食物链顶端的狮子悠然自得,泥土之下的虫子相互撕咬。
    这样的底层之恶,用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恐怕难以解释。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资源被少数人占据,阶层的流动陷入固化的时候,底层社会就会因为资源的匮乏沦为丛林法则盛行的动物世界。
    严格说来,中国人数百年来大部分时候都生活在这样的动物世界。无论是行为还是思维。在长时间的专治传统中,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伦理畸变层层叠加,造成了国民性的劣质化。在单向的,恶意侵害的社会环境中,越是底层,权益越容易受到侵害,却又越无力反抗。就像一群关在笼子里的猴子,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只能靠争夺彼此的口粮苟延残喘。长期的圈养,既无逃出笼子的勇气,也无打破笼子的力气。猴子不会考虑人的价值,更不知道真正的苦主是谁。
    如果这个猴群足够大,悲剧一定足够多。
    在一个充满戾气的社会环境中,当只能选择用恐怖主义行为来为个人尊严和价值做注解的时候,人群并不会比猴群好多少。不管你是这种社会中的哪一个环节,那么外部环境逐渐失控的情况下,但凡陷入互害模式,无一幸免。在环环相扣的社会关系中,总有一个坑等着你。因为危如累卵的秩序之下,暴力就会成为最后的话语权。“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死法”,威胁的不可控,会对深陷其中的每一个人造成灾难。哪怕你是食物链最顶层,有特供有警卫,一样有拿着宪法被暴民斗死的可能。
    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底层沦陷。它是整个社会沦陷的一部分,不过要比整个社会沦陷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因为底层没有更多的资源来抵抗沦陷的过程。
    我们常说“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套用一下也合适,那就是一个阶层的失控,则所有阶层都危险。底层社会的加速堕落,不仅仅代表着社会自我调节功能的丧失,诉求渠道的堵死,更是整个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前兆,让血泪铸成金字塔有层层崩塌的可能。
    我们并不畏惧这样的崩塌。但是一定不能在互害模式中重建。要摒弃这样的模式,首要问题不是加强防范或者引入信仰之类,而是建立起可以制约公权力,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看到希望的社会制度。因为不能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永远是互害模式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