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0, 2009

昆虫学家的新发现

纽约时报2009年6月16日刊登一篇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教授霍尔多布勒(Bert Holldobler)的访谈。

霍尔多布勒与爱德华.威尔逊(E. O. Wilson)合著的《The Ants》获1991年普利则奖。哈佛大学教授威尔逊于1975年出版《新的综合》一书,创立了所谓“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的创始人,他于1988年出版的《人的天性》,与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1990年代在中国风行一时,为培育中国人的发达的“自私基因”立下汗马功劳。2008年两人又合著《超级组织:昆虫社会的美丽、优雅与奇异》(The Superorganism: The Beaulty, Elegance and Strangeness of Insect Societies)。这本书说:“我们可以向昆虫社会学到许多东西。”

霍教授的谈话有两点值得注意:劳动分工制度和奴隶制度。

霍教授说,昆虫社会值得人类社会学习的一个东西是合作,“昆虫社会的进化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们组织成一个劳动分工的社会。只有很少的昆虫社会----蚂蚁、蜜蜂、白蚁----发展成一种社会制度,只有极少数成员负责生殖,其他绝大多数成员负责劳动,这种制度使得它们能发展为很大的群体。而在其他昆虫社会,成员之间为生殖而展开激烈竞争,其社会成员数较少,不大成功”。

霍教授不主张人类应该向蚂蚁那样生活,但认为人类可以从蚂蚁社会得到启发:“劳动分工的网络(即制度)很有效率,在这个网络里,社会成员之间沟通良好,各个群体的工作有益于其他群体,经济学家明白这一点。”

纽约时报记者问:由此推及人类社会,我们每个人是否应该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感到满足?

霍教授答:“我们这个物种确实不同(于蚂蚁)。但我们向大自然学习,看到某种相似性,尽管没有进化上的联系。木匠的工作应该像学者的工作受到同样程度的尊重。任何人以自己的经验作出的优秀工作成绩,具有相同的价值。我并不主张人人的报酬相同。有人尝试过这种做法,但失败了。马克思是正确的,但他选错了物种。对于蚂蚁社会,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在蚂蚁社会,个体微不足道,社会才是一切。”

霍教授还说,蚂蚁社群之间也会发生战争。两群蚂蚁相遇,蚂蚁数目较多、力量较强的一方,会攻占弱者的巢穴,杀死对方的蚁后,把对方的蛹和幼虫带回来,孵大之后为自己劳动,这就是蚂蚁社会的奴隶制度。

笔者认为,如此说来,人类社会的奴隶制度很可能也像蚂蚁社会那样,起源于战争,起源于把战俘当作奴隶。

不知道霍教授与道金斯、威尔逊等人的观点是否完全一致。但他对马克思的说法显然有误。

也不知道道金斯、威尔逊等人的“科学”结论与西方1980年代开始的保守主义政治是何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