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9, 2023

王丹:《大梦》是一首时代的挽歌

 RFA2023-10-05

       最近,一首歌曲在中国的网络上爆红,那就是瓦伊那乐队与歌手任素汐合作的《大梦》。这首从旋律到歌词到表演都平平淡淡的歌,描绘了一个人从6岁到88岁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困扰,不断重复着一个沉重的问题:"该怎么办?"。这首歌瞬间打动了无数听众,演唱现场不少人一边听一边默默拭去眼泪。

       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的社会情绪和集体情绪,是通过引发共情效应的歌曲表达出来的,这就是音乐的社会性。在中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九八零年代末期摇滚歌手崔健的一曲《一无所有》,打动了当时一代年轻人,成了时代的代言人,与之后爆发的八九民运之间有着隐隐约约的呼应关系。可以说,有些歌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爆红,其背后一定有社会背景和集体情绪作为支撑。而《大梦》,传达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集体性的精神面貌。

       在这首歌中,你可以听得出来:国家宣传机器刻意渲染的时代氛围,与社会上的集体情绪,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国家叙事宏大绚丽,充满了正能量,似乎中国的社会发展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而《大梦》唱出来的社会叙事,则显得迷茫,无助,几乎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充满了负能量。在不断重复的"该怎么办?"中,充分表达了普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世代(创作团队和歌词作者都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感,无力感,在失望的情绪中隐隐可以感受到质疑和不满。这首歌听起来令人忧伤,但正如有网友所说:"歌词把许多人搅得心潮澎湃。"因此,这首歌表面上看非常消极,但是把这种消极情绪通过歌曲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迅速得到全国性的共鸣,这种创作和效应却是颇为积极的。

       《大梦》表达出的集体情绪,遥相呼应了今天中国底层人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普遍心态的另一种表述,那就是"躺平"。只有人们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看不到希望,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才会"躺平",才会提出时代性的问题:"该怎么办?"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的是:第一,观察中国,一定要从"国家-社会"的框架出发,切不可仅仅从官方的叙事中或者官方推波助澜的精神现象中去认识今天的中国社会,在底层社会中正在弥漫和扩散的集体情绪,很可能是与国家视野背道而驰的。换句话说,《大梦》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撕裂;第二,这几年的疫情冲击和经济下滑,使得底层民众开始重新认识和面对社会现实,开始从盲目地追随国家主义激情,逐渐转向对于现实生活的困境的体验和反思。《大梦》中无奈的主旋律,与底层人民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无力感有关,他们没有自信,觉得"做事情没有用",生活没有意义。这就是《大梦》唱出来的集体心声:无奈,无力感。我们不能不问:这样的一个社会,到底会走向哪裡?

       而歌曲的名字《大梦》,在我看来,更是富有对于时代的政治隐喻:大梦,你可以解释为官方不断强调的"中国梦";但大梦,也可以解释为,人的存在的无意义,面对未来的无力感。换句话说,《大梦》这首歌如此爆红,在我看来,就是传达出了中国这个社会在民间酝酿的一种新的集体认知:官方所谓的"中国梦",其实就是普通中国人的大梦一场。这首歌,其实就是一首时代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