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按:林行止文中说,中國一定要拿出證據,才能說服國際社會相信這些島礁是我國的「固有領土」。其实,中国多年前已经组织大批学者,寻找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证据。如果真的找到过硬证据,必定早就拿出来了。中国宣称对这些岛屿的主权,并提出了一些证据。但其他相关国家也拿出了证据,证明这些岛屿是他们的领土。怎么办?只有三种办法。一,打,谁打赢就归谁。二,谈判,各自作出让步,达成协议。三,如谈判达不成协议,寻找国际仲裁。窃以为第一种方式,中国可能打赢获胜,但后患无穷。第二、三种方式才是上策。
一、世無寧日,當前的國際局勢,庶幾近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利比亞、索馬里、也門、敍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固有戰事,烏克蘭和俄羅斯本來已因克里米亞事件陷入「財經熱戰」,近日更因馬航MH17客機被擊落(元兇是誰,目前無法確定,可以肯定的是該機被俄製火箭擊中)而令歐洲局勢愈趨緊張……。今年是世界第一次大戰開戰一百周年(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更是中、日爆發戰爭一百二十周年(一八九四年〔甲午光緒二十年〕七月二十五日)!烽煙四起的亂局,難免令人憂懼戰爭災難將會重臨。著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斯(J. Sachs)二十一日在網誌Project Syndicate發表題為《戰爭的損耗》(The Waste of War,昨天《主場新聞》有扼要譯述)的短論,指出馬航機在烏克蘭上空遇難是令全球瘋狂的恐怖事件,他因此認為目前的國際政治局勢,與一戰前夕相似;不過,沙斯指出,如今比百年前已大為進步,科技的發達有望解決貧窮與環境問題,而國際性組織如聯合國以至多如牛毛的國際法,具備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得以通過外交手段、國際仲裁「和平解決」的條件。令人憂心不已的是,從中東局勢所見,國家內亂(戰)以至國與國的軍事衝突,已成為大國集團爭權奪利的角力平台,聯合國和種種國際法的效用早已褪色。
中國經濟崛起帶動世界尤其是亞洲多國的經濟發展,可是,經濟欣欣向榮的景象,卻因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決議」方式變更憲法解釋,賦予日本以集體自衞權而令亞洲局勢愈呈緊張。一句話,所謂「集體自衞」,是指「盟友」一旦捲入戰爭,日本有權派兵介入,「在非防衞本國的地方涉入戰爭」。在這種情形下,萬一「台海有事」,日軍可以合憲(法)地派兵「保護台灣」;同理,南亞「諸小」若因南中國海中的島礁主權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日軍亦可能「強出頭」,代美國或與美軍共同出兵抵禦中國。台灣以至南亞「諸小」,都是美國亦即是日本的「盟友」!
因為編書翻閱去年舊文,發現主張中、日應就領土紛爭進行談判的拙稿,不下四五篇。事實上,捨「有商有量」,在彼此擁有強力先進武備的現在,中、日或因擦槍走火、或為迎合國內「仇外」情緒,或圖藉「攘外」轉移國人視線,有領土主權問題待決的國家,很易捲入戰爭。正如沙斯所說,由於大家都有核武,一場毀滅性大戰可能因此肇致!
由於向來視南中國海(和東海)諸島礁為「固有領土」,令北京不願尋求國際仲裁,在美、日「戰意甚濃」的情形下,中國的取態,十分危險。
二、中國標榜「和平崛起」,但在亞洲尤其是東南亞「諸小」眼中,支持「和平崛起」的顯然是「炮艦示警」。這一兩年來,大家在電視熒幕上清楚看到中國不同部門的武裝艦艇衝撞越南船隻、「封鎖」菲律賓離岸前哨小島、阻撓馬來西亞的岸外探油和威脅印尼的「護漁」船艇。為了抵消這種「外來勢力」的「入侵」,「諸小」幾乎毫無例外地投入心懷不軌並已決定「重返亞洲」的美國懷抱,或購買其軍備或與之締結軍事協約,目的均為防範中國霸佔她們的領土!
站在中國的立場,「諸小」的做法真是豈有此理,以「自古以來」,在中國近代特別是國共政府當政者眼中,散落在南中國海大部分、約百分之八十的大島小島明礁暗礁,即使它們有的位於「諸小」近岸處,莫不是我國的「固有領土」;現在中國崛起了,行有餘力,要正式把之「收回」,反對簡直是無理取鬧,不狠狠地把反對者教訓一頓,而是言文警告或派遣艦艇「示警」,已足顯中國泱泱大度的大國風範。
視這群島礁為「固有領土」,絕非毫無所本,其所據的歷史文獻,不必翻查典籍,《維基百科》有清楚的記載,可是,有關的陳述並不精確(許多不過是形容詞),且在中國航海家發現這些島礁之前,已海上稱霸數百年的歐洲國家以至南中國海沿岸國家的商船和艦隻,有迹象已曾抵達並繪入海圖。主權誰屬的模糊性,正是這些島礁主權成為中國和「諸小」交惡而讓美國有介入藉口的原因。
對南海諸島礁主權誰屬的質疑,除非北京決心以武力捍衞這些「固有領土」,不然必須認真回應,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才有望平息紛爭。眾所周知,我國與越南有「領土糾紛」的西沙群島(越南稱為黃沙群島)的譯名向來是帕格塞爾群島(葡文Paracel〔礁石〕的音譯;那顯然是葡國人的發現),與越南、馬來西亞、 汶萊和菲律賓有「領土糾紛」的南沙群島(越南稱長沙群島,其餘各有關國家均另有名稱),其英文名Spratly Islands,則來自英國捕鯨船Cyrus號船長Richard Spratly(1806-1866),他於一八四三年發現此島,繪入海圖、上呈英廷,後者遂以其姓氏定島名以示鼓勵獎勵……。散落在南中國海中的島礁,以英人姓氏英國船隻名號為名的,數不勝數;當一九三五年國民政府繪製有關海域地圖時,不少島礁之名直譯原文,舉其犖犖大者,西沙群島的羚羊礁,原名Antelope Reef;南沙群島被音譯為斯普拉特利群島,其North DangerReef被譯為「北險礁」;距菲律賓蘇碧灣僅百餘浬的Scarborough Shoal(為同名英艦於一七四八年發現,因名)初名斯巴勒利(Si-ba-la-tuo)海灘,國民政府於一九四七年改名民主礁(Minzhu Jiao),至一九八三年中國政府才把之改為現名黃岩島。不得不提的還有,南沙(Nansha)這個名字在中國海圖上的位置數度遷移,一九三五年的海圖顯然是指Macclesfield(英商船名)Bank(馬科斯菲爾德沙洲或大沙中環礁),一九四七年此名才南移至SpratlyIslands。
三、儘管我國史籍上對南中國海的島礁有零星的記載,但考古文獻未能證實十世紀前中國船隻曾到過此海域;十世紀之前,所有海運或海上探險活動,歐洲之外,主要都是馬來、印度和阿拉伯的船舶。鄭和(一三七一──一四三三年)於永樂元年(一四○二年)出使暹羅(今泰國),三年後的一四○五年七月十一日才率領龐大船隊 「下西洋」……。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近代著名地理學家白眉初(月恒;一八七六──一九四○年),是「我國從古代地理常識過渡到新時代的科學地理學」的關鍵人物,他於大力傳播地理學常識之餘(長期在直隸女子師範學校〔今河北女師大前身〕任教),還於一九二七年繪製我國第一張《近代百年中國國恥地圖》,標示被「列強」分割的國土。資料顯示,其至一九○九年六月六日,才有我國學者組團往今之西沙群島作「一日遊」(且由德國洋行Carlowitz借出一名德國船長為「嚮導」);而未知是否受白眉初《國恥地圖》的影響,二戰後的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國民政府官員方登上南沙群島「考察」。此時英國和法國等「強國」已把大部分南海島礁劃歸其所有!
據英國學者(曼徹斯特和牛津)柯拉漢(W. Callahan)在《憂喜交集的中國》(China: the Pessoptimist Nation)一書的分析,為洗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還遭「列強」欺凌(割地及賠償)的國恥,國民黨和共產黨政府都希圖藉「收復失土」以壯威權以團結國人(激發他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情緒),而白眉初繪製的《國恥地圖》,領土包括朝鮮半島、大部分俄國、中亞數國、喜馬拉雅山脈以至不少東南亞國家(不包括南沙群島但有蘇祿群島〔Sulu Archipelago〕,該群島現為菲律賓一個省,省府為和樂),這些被割據的國土遲早要收復!「遠」的不說,以東南亞而言,包括七八成南海島礁在內的「九段線」(U形線,越南稱牛舌線;成於國民政府期間,原始文件現存台灣)便據此劃成。雖然西方(東南亞「諸小」更無論矣)學者不認同「九段線」,但這是中國目前主權訴求之所本,連串南中國海國土爭紛因此而起。
本文所述種種,是根據一本由BBC資深記者、現代亞洲事務專家海彤所寫的《南中國海和亞洲的抗爭》(B. Hayto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今年九月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評介。不過,從這本書「有根有據」的內容看,中國一定要拿出證據,才能說服國際社會相信這些島礁是我國的「固有領土」;不然,中國與「諸小」以至扮「和事佬」的美國,便經常處於怒目相視隨時會因「意外」大打出手的高危狀態。除了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這對有關國家都非常不利!
因為編書翻閱去年舊文,發現主張中、日應就領土紛爭進行談判的拙稿,不下四五篇。事實上,捨「有商有量」,在彼此擁有強力先進武備的現在,中、日或因擦槍走火、或為迎合國內「仇外」情緒,或圖藉「攘外」轉移國人視線,有領土主權問題待決的國家,很易捲入戰爭。正如沙斯所說,由於大家都有核武,一場毀滅性大戰可能因此肇致!
由於向來視南中國海(和東海)諸島礁為「固有領土」,令北京不願尋求國際仲裁,在美、日「戰意甚濃」的情形下,中國的取態,十分危險。
二、中國標榜「和平崛起」,但在亞洲尤其是東南亞「諸小」眼中,支持「和平崛起」的顯然是「炮艦示警」。這一兩年來,大家在電視熒幕上清楚看到中國不同部門的武裝艦艇衝撞越南船隻、「封鎖」菲律賓離岸前哨小島、阻撓馬來西亞的岸外探油和威脅印尼的「護漁」船艇。為了抵消這種「外來勢力」的「入侵」,「諸小」幾乎毫無例外地投入心懷不軌並已決定「重返亞洲」的美國懷抱,或購買其軍備或與之締結軍事協約,目的均為防範中國霸佔她們的領土!
站在中國的立場,「諸小」的做法真是豈有此理,以「自古以來」,在中國近代特別是國共政府當政者眼中,散落在南中國海大部分、約百分之八十的大島小島明礁暗礁,即使它們有的位於「諸小」近岸處,莫不是我國的「固有領土」;現在中國崛起了,行有餘力,要正式把之「收回」,反對簡直是無理取鬧,不狠狠地把反對者教訓一頓,而是言文警告或派遣艦艇「示警」,已足顯中國泱泱大度的大國風範。
視這群島礁為「固有領土」,絕非毫無所本,其所據的歷史文獻,不必翻查典籍,《維基百科》有清楚的記載,可是,有關的陳述並不精確(許多不過是形容詞),且在中國航海家發現這些島礁之前,已海上稱霸數百年的歐洲國家以至南中國海沿岸國家的商船和艦隻,有迹象已曾抵達並繪入海圖。主權誰屬的模糊性,正是這些島礁主權成為中國和「諸小」交惡而讓美國有介入藉口的原因。
對南海諸島礁主權誰屬的質疑,除非北京決心以武力捍衞這些「固有領土」,不然必須認真回應,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才有望平息紛爭。眾所周知,我國與越南有「領土糾紛」的西沙群島(越南稱為黃沙群島)的譯名向來是帕格塞爾群島(葡文Paracel〔礁石〕的音譯;那顯然是葡國人的發現),與越南、馬來西亞、 汶萊和菲律賓有「領土糾紛」的南沙群島(越南稱長沙群島,其餘各有關國家均另有名稱),其英文名Spratly Islands,則來自英國捕鯨船Cyrus號船長Richard Spratly(1806-1866),他於一八四三年發現此島,繪入海圖、上呈英廷,後者遂以其姓氏定島名以示鼓勵獎勵……。散落在南中國海中的島礁,以英人姓氏英國船隻名號為名的,數不勝數;當一九三五年國民政府繪製有關海域地圖時,不少島礁之名直譯原文,舉其犖犖大者,西沙群島的羚羊礁,原名Antelope Reef;南沙群島被音譯為斯普拉特利群島,其North DangerReef被譯為「北險礁」;距菲律賓蘇碧灣僅百餘浬的Scarborough Shoal(為同名英艦於一七四八年發現,因名)初名斯巴勒利(Si-ba-la-tuo)海灘,國民政府於一九四七年改名民主礁(Minzhu Jiao),至一九八三年中國政府才把之改為現名黃岩島。不得不提的還有,南沙(Nansha)這個名字在中國海圖上的位置數度遷移,一九三五年的海圖顯然是指Macclesfield(英商船名)Bank(馬科斯菲爾德沙洲或大沙中環礁),一九四七年此名才南移至SpratlyIslands。
三、儘管我國史籍上對南中國海的島礁有零星的記載,但考古文獻未能證實十世紀前中國船隻曾到過此海域;十世紀之前,所有海運或海上探險活動,歐洲之外,主要都是馬來、印度和阿拉伯的船舶。鄭和(一三七一──一四三三年)於永樂元年(一四○二年)出使暹羅(今泰國),三年後的一四○五年七月十一日才率領龐大船隊 「下西洋」……。
二十世紀初葉,我國近代著名地理學家白眉初(月恒;一八七六──一九四○年),是「我國從古代地理常識過渡到新時代的科學地理學」的關鍵人物,他於大力傳播地理學常識之餘(長期在直隸女子師範學校〔今河北女師大前身〕任教),還於一九二七年繪製我國第一張《近代百年中國國恥地圖》,標示被「列強」分割的國土。資料顯示,其至一九○九年六月六日,才有我國學者組團往今之西沙群島作「一日遊」(且由德國洋行Carlowitz借出一名德國船長為「嚮導」);而未知是否受白眉初《國恥地圖》的影響,二戰後的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國民政府官員方登上南沙群島「考察」。此時英國和法國等「強國」已把大部分南海島礁劃歸其所有!
據英國學者(曼徹斯特和牛津)柯拉漢(W. Callahan)在《憂喜交集的中國》(China: the Pessoptimist Nation)一書的分析,為洗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還遭「列強」欺凌(割地及賠償)的國恥,國民黨和共產黨政府都希圖藉「收復失土」以壯威權以團結國人(激發他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情緒),而白眉初繪製的《國恥地圖》,領土包括朝鮮半島、大部分俄國、中亞數國、喜馬拉雅山脈以至不少東南亞國家(不包括南沙群島但有蘇祿群島〔Sulu Archipelago〕,該群島現為菲律賓一個省,省府為和樂),這些被割據的國土遲早要收復!「遠」的不說,以東南亞而言,包括七八成南海島礁在內的「九段線」(U形線,越南稱牛舌線;成於國民政府期間,原始文件現存台灣)便據此劃成。雖然西方(東南亞「諸小」更無論矣)學者不認同「九段線」,但這是中國目前主權訴求之所本,連串南中國海國土爭紛因此而起。
本文所述種種,是根據一本由BBC資深記者、現代亞洲事務專家海彤所寫的《南中國海和亞洲的抗爭》(B. Hayto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今年九月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評介。不過,從這本書「有根有據」的內容看,中國一定要拿出證據,才能說服國際社會相信這些島礁是我國的「固有領土」;不然,中國與「諸小」以至扮「和事佬」的美國,便經常處於怒目相視隨時會因「意外」大打出手的高危狀態。除了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這對有關國家都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