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新语丝,www.xys.org)
最近在哈佛大学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社会科学家模仿上世纪初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难题,试图提出社会科学领域最具挑战性,又最有价值的的难题。研讨会由Indira基金会资助,哈佛艺术与科学院社会科学部主办。作专题发言的12名学者来自牛津大学、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和圣地亚哥分校、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横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一些重要社会科学学科。作为社会科学重大难题研究项目的启动之举,这些学者在发言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被放在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院社会科学部的网站上,供全球学人投票评价每个问题的难度和重要性,并可以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社会科学难题。
研讨会专题发言组12名专家提出共20个难题如下(按发言时提出的先后次序):
1.“社会性”是怎样和为什么变成“生物性”的?社会因素(比如贫富与否或朋友多寡)是如何影响人类以及个人的身体的?这种影响有什么先天和后天的机制在背后起作用?社会和文化的演化(驯化动物、迁居城市、家庭单位缩小、发明疫苗等)影响我们基因的程度,有无可能和基因影响社会文化现象的程度一样?
2.社会如何创立或重建强大而有效、富有活力的机构(如政府)?例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为什么一些地方势力比如酋长或家族长老能保持影响力,而外来的社会机构却失败了?
3.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即如何确定罕见的偶发事件发生重大影响的领域并建立防患体制?
4.如何理解社会过程特别是暴力(战争、种族冲突、黑帮火并)的持续性和突变性交叉发生的原因?
5.社会科学领域如今传播最广的一个谬误是什么?
6.如何衡量学术价值?
7.人类如何提高集体智慧?
8.民主化与国际冲突是什么关系?民主化会减少国际冲突吗?
9.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多样性和内战是什么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多样性是内战的原因吗?
10.贸易开放度与国家失败的风险是什么关系?贸易开放度减少国家失败的风险吗?
11.强大的国际机构与国际合作是什么关系?强大的国际机构是国际合作的原因还是其结果?
12.如何区别(1)你的健康对他人的影响和(2)为促进你的健康的干预措施对他人的影响?
13.学生个体的成绩是其社会经济特征的结果,还是同辈平均成绩的结果?或两者都是?
14.【以上第8到13六个问题都是哈佛大学数量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Gary King教授用来说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后处理偏性问题提出,当然他认为这些问题本身也很重要。】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是,如何避免或减轻重大社会科学问题中后处理偏性(post-treatment bias)。后处理偏性是指,研究者试图控制混淆变量对所研究的因果关系的干扰时,不经意控制了某个与结果直接相关的因果变量,造成错误的结果。
15.如何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向已知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
16.为什么还有许多女性的职业收入低于男性,而且在高层她们的收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低于男性?
17.如何理解人类创造和表达知识的能力?
18.什么造成社会网络中的聚集现象?共同环境的作用有多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效果呢?相互影响的作用呢?它们又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19.如何缩小美国白人和黑人之间的“技能差距”?我们知道,不论种族,8年级时考试分数越高的学生,未来生活就越好(工资较高、失业较少、犯罪率较低、身体更健康)。怎样才能不分种族使所有8年级学生达到同样的高水平?
20.无论只是两个人还是大到社会构成的团体,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团体如何将每个人的信息汇总,并利用这个信息作出最佳决定。
在专题发言之后最后一天的讨论会上,又产生了如下13个附加难题:
21.经典的突现性质问题:低级事件是如何产生突现性质的(比如,人们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经济制度的;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智力的)?
22.“下向因果性问题”:较为抽象水平上的事件是如何影响一开始产生这些事件的构成要素的?例如,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经济制度,但经济状态(比如衰退)又反过来影响这同一批个人。
23.遗传学在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例如,基因在理解行为方面有怎样的重要性)?
24.如何理解和解决每个人都面临次优结果的情况下集体决策的问题(例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25.如果个人很容易带有各种偏见,而且做出的决定并不总是理性的,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好的”?
26.如何从文化和进化等层面理解意识形态?人们相信超自然的东西;相信某种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
27.大傻瓜问题:我们(作为个人、机构或社会)为什么不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接受“黑天鹅”(极罕见的事件)的不可计算和一些制度的脆弱性?为什么显而易见的认知(比如黑天鹅的不可预见性)要等很久才反映到教科书和政策变化上来?
28.是什么使得小的群体有时在短时期内取得不成比例的成就(例如,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苏格兰启蒙运动等等)?这是我们可以学着有意识地重新创造出来的东西吗?
29.对人性做出微小的改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是说,如果用药物干预的方式在很多人身上造成很小一点改变,这会使我们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吗?还是也只是一点变化)?
30.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行为“透明化”(例如,通过无所不在的监控,数字档案和数据挖掘),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会因此改变吗?如果会,怎样改变?
31.自负的进化起源是什么?
32.欲求和品味来自何处?我们往往对此习以为常,人们欲求一些东西(工作、名望、产品,等等),然后想办法(通过市场、机构、选举,等等)去满足这些欲望。但是这些欲望来自何处呢?我们往往简单地假定,人们要达到他们的“效用”最大化,但是这是在假设人们简单地从事物中获取效用,没有探求为什么他们一开始要他们所要的东西。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是如何协同作用使我们要我们所要的东西的?
33.如何理解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的持续性?它们服务于谁,为何存在,又为何有时消失?
社会科学难题的提出和评价还在网上持续进行。对以上难题评价投票或提出自己的难题可以去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院社会科学部的网站,计划到5月31日截止。
http://socialscience.fa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socialsciencedivision&pageid=icb.page336066
(XYS20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