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开元按:据葛剑雄等人研究,战国末年,约有2000-3000万人生活在现在称为中国的这块土地上。此文说,秦统一中国过程中,至少杀死对方军人181万,尚未计入死于其他原因的军人以及平民。由此可见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手段之残酷、残忍、和不道德。
(本文摘自《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4期)
作者: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 付金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襄王--前301年--楚--------2-----秦本纪210
---------300----楚--------3-----六国年表736
---------298----楚--------5-----楚世家1729
---------293----韩魏-----24-----秦本纪212
---------280----赵--------3-----六国年表742
---------275----魏--------4-----秦本纪213
---------274----魏--------4-----魏世家1854
---------273----魏韩赵---15-----秦本纪213
---------264----韩--------5-----秦本纪213
---------260----赵-------45-----白起列传2335
---------257----晋--------2.65--秦本纪214
---------256----韩--------4-----秦本纪218
---------256----赵--------9-----秦本纪218
赢政-----245----魏---------3-----始皇本纪224
---------234--- 赵-------10-----始皇本纪232
秦国斩首人数总计:22次战役斩首181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提示:
上表囊括了在《史记》当中透露出的秦国斩首的所有信息,22个战役斩首累计181万人。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秦国发动的战役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有38次。71次战役没有透露斩首数量。目前关于秦国斩首数量记载的制度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71次战役不可能不斩首。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8万人,认为“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从古杀人之多,未有如无道秦者也”。王玉哲先生认为秦国斩首数量在170万左右。学者们的统计的数据略有不同。本文力图针对秦国斩首现象作一考察。
在前工业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张大程度,掠夺人口是战争的目的之一。军队是一个国家人口的精华部分,击败敌军,将战俘转化为本国的军队和奴隶是古代战争的常规做法。秦国违背常规,实行军功爵制度,将斩首数量作为调动士气、衡量军功和获得富贵的标准,使秦国成为一架效率极高的斩首机器,加快了兼并六国的进程。
一、秦国斩首的原因考察
战国七国中何以只有秦国崇尚斩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强烈的帝王意识,军功爵制度和尚利尚勇的民风。
首先,秦国历代君主具有强烈的帝王意识
秦国僻处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西周末年畜牧业仍是其主要经济活动。游牧文明崇尚武力,故秦国多勇士,马匹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商周王室积极利用秦的强项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早在舜时,秦之先祖大费负责为舜调驯鸟兽。三代时期至少七人以才力善御和养马服务于商周王室。身为家臣的秦人很难参与到商周贵族社会生活的核心层面,对礼乐仪式和文物充满神秘和向往。他们向往文明,但认识到的仅是礼乐文明的外在形式。由于秦人主要为王室提供娱乐和军事的服务,秦人理解不了权力地位需要品行和功德的累积。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驾送有功才获得了诸侯的地位,由家臣上升为贵族,“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终于可以体验向往已久的礼乐仪式,可以和贵族们平等交往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称霸为主成为很多诸侯的政治追求,秦穆公更是跃跃欲试。他以挺进中原为目标。但其计划因崤之战而被晋阻挡,只称霸西戎。东方六国以夷狄之国待之,对其持敌对防范的态势。穆公后秦国内政的混乱到献公告一段落。秦国兼并天下的大业于献公时期启动。其子孝公对“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深以为耻,效祖(穆公)法父(献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国力大增,奠定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政策和制度基础。以后的历代秦君,均以称王为目标,秦惠文君在为君14年改称为王,秦武王曾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秦昭襄王在公元前288年自封为帝,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封禅泰山,巡行全国,刻石立碑。
秦国历代的统治者对成为帝王充满渴望,迫不及待,毫无顾虑,只求效率。秦孝公对商鞅提出的帝王霸强的四种不同方案只对强国之术感兴趣。任用商鞅实行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改革,奠定秦国吞并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农战成为秦国政治的核心。
第二,军功爵制的推行
爵位起于三代,西周统治者根据血缘亲疏,军功大小和部族势力强弱等条件来授予爵位而分享亡商的胜利果实,维护新的统治秩序。但西周的分封是一次性的授爵,分封之后便是世袭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先后由诸侯、大夫、家臣而出。这些新兴力量需要新制度调动社会资源为已所用。所以,春秋以后,按军功贡献授爵日益代替世袭制,奖励军功成为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共同内容。
李悝在魏国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燕国有“公子无功不当封”的制度。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最系统最具体最可操作,基本特征如下:军功爵位有20等,授爵和增爵一级的一般条件是斩首一个。不同爵位占有相应数量的土地、宅地、赋税、奴隶,在公共活动中享有相应的饮食标准。
爵位还可以用来为自己或家人赎罪赎身等。这样士兵一斩首一富贵(土地财富权利)三者形成了一个循环。秦国的军功爵制授爵的唯一标准是士兵斩首的数量,占有土地奴隶,获得赏赐,赎罪赎身都和爵位有直接关联。爵位成为富贵权力的核心,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附着在爵位上,而获得爵位的唯一条件是斩首数量,这样军队的战争热情便被调动起来。秦国军功爵制度配套政策完备。
军功爵制的目的是垄断人们的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手段,如果获利多途,军功爵制度的作用就会被消解。秦国在经济上重农抑商,要想致富必须依赖土地,要获得土地必须去上战场上斩敌之首以换取爵位。
秦国建立了以十伍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让国民互相监督;焚烧诗书以愚昧国民。而齐国文化和商业发达,赵国盛行盗墓和娱乐业,秦国则不存在这些消解军功爵制作用的问题。秦国的相关政策为军功爵制构成坚实的支持,不会因其他的漏洞脱空。
第三,重农尚武华戎杂糅的民风
秦国地处西陲,本为游牧之国,穆公称霸西戎,增加了少数民族文化在秦国的成分。因此秦国的文化杂糅华戎。重农尚武,民风质朴彪悍。核心地区在并渭谷地,好稼穑植五谷,农业发达,民风朴质无华,不崇文礼。秦国版图广阔,很多地区戎狄之风浓厚。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以秦尚农好武朴质无华之民风,加之以严格的管理,形成惊人的组织力量。
荀子说:“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口,古之吏也。人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人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日: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关于其他各国风俗的大致情况,严耕望先生概括说:“齐国滨海,工商发达,政治无约束,其民活泼,较富厚,富知识。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濡旧文化传统,故节俭好蓄藏,敦厚重义多君子。卫及三晋地在太行东南,大河内外,居天下之中,四方交汇,民风不纯。其旧风大抵刚武尚气,轻于走险,赵卫尤甚。楚民轻剽,悍勇而伐韧性。”
由于民风不同,秉性各异,加之以不同的管理手段,便造成了各国军队战斗力的不同。其中秦国的民风对军功爵制最为支持。从获利致富的角度言,齐国靠工商鱼盐,赵国靠抢劫盗墓,卖艺王侯。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濡旧文化传统,故节俭好蓄藏,楚越南方气候条件好,资源丰富,无冻饿之患。秦国重在农业和畜牧,农重土地,畜牧尚弓马,商业不发达。
比较而言,除了秦国以外,其他国家获得生存资料致富渠道较多,唯独秦国只能依靠农业。只要秦国政府控制住土地的分配,也就控制了国民的生存问题。秦国实行军功爵制,以斩首数量授予爵位,以爵位分配土地。秦国国民要想占有土地致富必须去打仗,荀子说这是非斗无由。而在其他国家除了斗以外还有其他手段。
在习性上,齐国政治自由,文化发达,怯于公战,鲁宋尚儒,楚人缺乏韧性,赵人慷慨悲歌,很难有效地组织起来,在战场杀敌斩首。而秦民质朴无华,重农尚勇,不尚文礼,追求现实利益。推行军功爵制难度较小。秦国的军功爵制既适合秦国重农尚武的民风,又垄断了秦民致富的途径,所以秦国人民将战争视为获利之途,闻战相贺,战斗热情被大大激发。
苟子在比较了各国的制度后说:“秦人其生民郏口,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口,隐之以口,忸之以庆赏,酋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口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各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秦国,而强的根源在于秦国的制度创新,将战争简化为斩首数量,将社会生活简化为爵位,使斩首成为授爵的唯一条件。这样秦国就被制度改造成一架动力十足便于驾驶的斩首机器,通过吞噬其他国家人民的生命实现了对全国的兼并。
二、秦国斩首统计表
关于秦国的斩首的材料主要在史记中,公开的出版物中只有梁玉绳先生根据史记作过统计,笔者依据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标点本《史记》作出完整的秦国斩首数量统计表如下(上页图)
上表囊括了在《史记》当中透露出的秦国斩首的所有信息,22个战役斩首累计181万人。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秦国发动的战役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有38次。
71次战役没有透露斩首数量。目前关于秦国斩首数量记载的制度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71次战役不可能不斩首。由于秦斩首数量巨大,并使斩首制度化,鲁仲连才说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裴因集解”引用了蜀汉文臣谯周的话:“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
《秦律封诊式》中记载两件事,一是士兵为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另一个是秦国士兵割下阵亡战友的头颅以充战功。这两个案例为鲁仲连和谯周的分析作了最有力的旁证。为增加斩首数量不惜自相残杀和宰割阵亡战友,足见秦国军队的斩首热情。秦国在兼并战争中,斩首的实际数量远远超过可查的181万,既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为当时无数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身心痛苦。
秦国以武力吞六国,实现了对全国的占领。为美化战争,使秦朝合法化,秦始皇将兼并战争描述成从战乱的六国中解放人民的战争,并在各地的刻石大肆宣扬。琅琊石刻日:“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由秦国发动的战争有93次,六国平均每个国家发动战争6.3次;秦国在22次战争中斩首数量就达181万。战乱死亡本由秦国造成,秦始皇却将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加到六国头上以作为武装兼并合法化的理由。先秦至汉初的人们普遍认为秦国是尚诈力弃礼义的虎狼之国,可见,秦始皇通过巡游刻石美化自己的宣传作用并不大。武帝以后,人们认可了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形式,因而对开此政局的秦国统一全国的真正原因和手段不再深究,而是以“马上打、马下守”的观点肯定秦国武力兼并的合法性。
关于秦国统一的原因流行的观点是: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将秦始皇的几幅石刻所表达的思想和上面的观点比较,就会发现流行的观点是在按照秦始皇的思路理解问题,只不过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刘泽华先生对此提出质疑(参见刘泽华先生的《中国王权主义》一书)。
如果没有间谍活动配合下的战争和大规模的斩首,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可能极为漫长。认识到战争和斩首的作用,会使我们对秦国胜利原因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喬姆斯基﹕歐巴馬與單極時代
戴开元按: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美国极左派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在此文中批评奥巴马在只是改变说话方式,实质上仍在继续执行小布什的对外路线,但他没有提出什么可靠证据。
Barack Obama and the 'Unipolar Moment'
Noam Chomsky
In These Times, Oct. 6, 2009
Every powerful state relies on specialists whose task is to show that what the strong do is noble and just and, if the weak suffer, it is their fault.
In the West, these specialists are called "intellectuals" and, with marginal exceptions, they fulfill their task with skill and self-righteousness, however outlandish the claims, in this practice that traces back to the origins of recorded history.
With just that much background, let us turn to the so-called unipolar moment. Symbolized by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20 years ago,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putatively left a unipolar worl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sole global superpower and not merely the primary superpower, as it was before.
Within months, the George H. W. Bush administration outlined Washington's new course: Everything will stay much the same, but with new pretexts.
We still need a huge military system, but for a new reason: the "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 of Third World powers. We have to maintain the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 a euphemism for state-supported high-tech industry.
We must maintain intervention forces directed at the energy-rich Middle East -- where the significant threats to our interests "could not be laid at the Kremlin's door," contrary to decades of deceit.
All this was passed over quietly, barely reported. But for those who hop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it is quite instructive.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went far to the extreme of aggressive militarism and arrogant contempt. It was harshly condemned for these practices, even within the mainstream.
Bush's second term was more moderate. Some of the most extreme figures were expelled: Donald Rumsfeld, Paul Wolfowitz, Douglas Feith and others. Vice President Richard Cheney could not be removed because he WAS the administration. Policy began to return toward the norm.
As Barack Obama came into offic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za Rice predicted he would follow the policies of Bush's second term, and that is pretty much what happened, apart from a different rhetorical style that seems to have charmed much of the world.
On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Bush and Obama was expressed very well in another era, by a senior adviser of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at the height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Kennedy planners were making decisions that threatened Britain with obliteration, but they were not informing the British about it.
At that point the advisor define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Britain: "our lieutenant -- the fashionable word is `partner."'
Bush and his cohorts addressed the world as "our lieutenants." Thus, in announcing the invasion of Iraq, they informed the United Nations that it could follow U.S. orders or be "irrelevant." Such brazen arrogance naturally aroused hostility.
Obama adopts a different course. He politely greets the leaders and people of the world as "partners," and only in private does he continue to treat them as "lieutenants."
Foreign leaders much prefer this stance, and the public is also sometimes mesmerized by it. But it is wise to attend to deeds, not rhetoric and pleasant demeanor.
The current world system remains unipolar in one dimension: the arena of force. The United States spends almost as much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on its military and it is far more advanced in the technology of destruc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alone in having hundreds of global military bases and in occupying two countries in the crucial energy-producing regions.
NATO is part of the Cold War apparatus that Obama can deploy.
As the unipolar moment dawned, the fate of NATO came to the fore. The traditional justification for NATO was defense against Soviet aggression. With the USSR gone, the pretext evaporated. But NATO has been reshaped into a U.S.-run global intervention force, with special concern for control over energy.
Post-Cold War NATO has inexorably pushed to the east and south. Obama apparently intends to carry forward this expansion.
In July, on the eve of Obama's first trip to Russia, Michael McFaul, his special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Russian and Eurasian affairs, informed the press, "We're not going to reassure or give or trade anything with the Russians regarding NATO expansion or missile defense."
McFaul was referring to U.S. missile defense program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o NATO membership for Russia's neighbors, Ukraine and Georgia, both steps understood by Western analysts to be serious threats to Russian security that would likely inflame international tensions.
A few weeks ag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nounced a readjustment of U.S. anti-missile systems in Eastern Europe. That led to a great deal of commentary and debate, which, as in the past, skillfully evaded the central issue.
Those systems are advertised as defense against an Iranian attack. But that cannot be the motive. The chance of Iran launching a missile attack, nuclear or not, is about at the level of an asteroid hitting the Earth -- unless, of course, the ruling clerics have a fanatic death wish and want to see Iran instantly incinerated.
The purpose of the U.S. interception systems, if they ever work, is to prevent any retaliation to a U.S. or Israeli attack on Iran -- that is, to eliminate any Iranian deterrent. In this regard, antimissile systems are a first-strike weapon, and that is understood on all sides. But that seems to be a fact best left in the shadows.
The Obama plan may represent less provocation to Russia but, rhetoric aside, it is irrelevant to defending Europe -- except as a reaction to a U.S. or Israeli first strike against Iran.
The present nuclear standoff with Iran summons the Cold War's horrors -- and hypocrisies.
The outcry over Iran overlook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assurance that the Indo-U.S. nuclear agreement is exempt from the just-passed U.N. resolution on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 which India greeted by announcing that it can now build nuclear weapons with the same destructive power as those in the arsenals of the world's major nuclear powers, with yields up to 200 kilotons.
And, over the objec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alled on Israel to join the NPT and open its nuclear facilities for inspection. Israel announced it would not cooperate.
Though the world is unipolar militarily, since the 1970s it has become economically "tripolar," with comparable center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northeast Asia. The global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diverse, particularly with the growth of Asian economies.
A world becoming truly multipolar, politically as well as economically, despite the resistance of the sole superpower, marks a progressive change in history.
乔姆斯基:美国单极时代20年留给世界的教训
來源﹕乌有之乡網站 时间:2009-10-28 (《环球视野》摘译自2009年9月28日西班牙《起义报》,魏文编译 )
20年的单极世界现实留给我们什么教训呢?在考虑国际问题时,注意到一些普遍的原则及其重要性是有用的。强者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弱者受苦像是一种需要。这带来一个重要的必然结果:所有强大的国家都有专家们赞颂它,其任务是表明强者所做的事情是高尚的和公正的,弱者受苦是他们的罪过。在当代的西方这些专家被称为知识分子,也有边缘的例外,他们履行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显得灵敏和感到有道德的优势,尽管他们的辩护词尽是胡说八道。这已经载入历史。
主要的设计师
有一点是不应当忘记的,那就是亚当·斯密的说法。他谈到了英国,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他的观察被普遍接受了。斯密看到,英国公共政策主要的设计师是商人和厂主,正是他们确保这些政策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不管这给其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英国人民,其他地区的欧洲人得到的是野蛮的不公正待遇。斯密是这些少有的人物之一,他们脱离正常的实践,把英国描绘成一个天命般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强国,没有自私自利地服务于野蛮人的利益。密尔是一个有教养的西方知识分子,他认为英国完成征服印度是“为了纯粹的人道主义的目的”,那正是英国在印度实行残暴统治的时期,而英国真正的目标是更大的征服,使英国能垄断鸦片贸易,建立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贩毒企业,然后用炮舰和毒品迫使中国接受英国生产而又是中国需要的商品。密尔的祈求是文化准则,而斯密的最高理论是历史准则。
如今,公共政策的主要设计师已经不是商人和生产者,而是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斯密最高理论的一个现代说法是投资政治,这被经济学家菲古森发展了,认为选举是投资集团为了控制国家的目的而联合起来的机会,从本质上说这就是收买选举。这一理论对于预测公共政治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对2008年发生的事情,我们应当指出,对奥巴马政府来说,金融业的利益被放在优先的地位。金融机构曾是他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他们更倾向于奥巴马而不是麦凯恩。《商业星期》周刊现在得意地说,保险公司赢得了关注健康的战斗,制造当前危机的金融机构显得安然无恙,在强有力的公共抢救以后得到加强,这是为下一次危机提供舞台。其他的公司从这些胜利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现在组成大公司以便阻止通过任何有关能源和环保的措施,他们完全了解阻止这些措施就是拒绝让他们的子孙有任何体面生存的可能性,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是坏人,也不是无知的人。事实上这些决定是机构强迫做出的,他们决定不遵循被排斥的规则,有时是以非常明显的方式去做的。
在美国选举是非常壮观的组合,由庞大的公关业引导,在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一个世纪以来就很繁荣,在那里民众的斗争赢得了足够的自由,以便公众已经不再那么被武力轻易地控制。公共政治的设计师注意到必须控制公众的态度和舆论。其任务之一是控制选举。美国实施的是一种没有引导的民主,不像伊朗,那里候选人需要统治的教士通过。在美国这样的自由社会,通过候选人的是资本的集中,最后的选举结果几乎都是由竞选运动的开支决定的。政治操作者总是十分清楚,公众经常对公共政策设计师的某些事情深刻地持有异议。竞选运动避免在任何问题上深入,这对竞选口号、演说的流畅、人格和散布流言有利。每年广告业都奖励当年最好的推广运动。2008年这项奖给了奥巴马,甚至打败了苹果计算机,这使它的经理人员很气愤。广告业得意地公开宣称这是它从开始推举候选人以来最伟大的成绩,如同他是牙膏或与生活方式有联系药品,这项技术在新自由主义的时期首先在里根时代显示了力量。
在经济学领域,一个人会明白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消费者的基础上的,正是他们合理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看到电视广告的人知道这些公司用大量的资金创造信息的消费者,由他们去做出合理的选择。就是这些人为了破坏市场选择破坏民主的目标,制造掩盖信息的传单,让人们做出不合理的有限的选择,这与两大党的利益是相容的,与它在一起的仅是一个企业家的党的竞争派别。
不论是在商界还是在政界,公共政策的设计师常常敌视市场和民主,只有当他们寻求临时的优势时例外。斯密的最高理论有一些例外,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在当代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华盛顿近50年来对古巴的政策,美国是一个享有共性不多的自由的社会,人们可以去登记,这反映公共政策设计师的思想和计划。古巴革命胜利几个月以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就提出了推翻古巴政府的秘密计划,开始实施经济战和恐怖战的计划,肯尼迪时期其规模大幅度增加,以一些方式持续到今天。从一开始,美国明确的意图是严厉地惩罚古巴人民,推翻古巴政府。美国认为古巴的罪过是从1820年代就挑战美国的政策,当时门罗主义宣称美国统治西半球的意图,不能容忍外部和内部的任何干涉。美国两党对古巴的政策与斯密的原则是抵触的,如同是向我们提供对政策制定的特别观察。美国人民几十年来支持与古巴的关系正常化。美国忽视民众的意愿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世界上有实力的商业阶层也支持美古关系正常化:农业企业、制药企业、能源公司及其他一般确定制定政策的基础工作框架的人。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接受承认学术条约的国际事务原则的挤压,这种原则可以称为“黑社会的原则”。教父不容忍任何人向他挑战,我行我素,甚至是也不能向他付保护款。这是很危险的。应当被取缔,另外一些人理解的是不服从不是选择。如有人挑战主人,可能变成散布传染性的病毒。基辛格在准备推翻阿连德政府时就使用过这类语言。
这是美国统治全球的时期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主要的理论,当然它有很多先例。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从1979年以来对伊朗的政策。美国有时间实现门罗主义提出的目标,其中一些目标继续被很多障碍掩盖。无疑最终的目标还在继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具有更大的意义,美国变成为一个统治全球的强国,取代了它的对手英国。例如,当华盛顿准备推翻智利阿连德政府时,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指出,如果美国不能做到控制拉丁美洲,就不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巩固秩序,也就是说,不能有效地将其统治强加给世界。正如基辛格所说,白宫的信誉已经受到破坏。其他的国家也企图在这场挑战中捞一把,如果智利的病毒在扩散污染以前不被破坏的话。因此智利的议会制民主必须结束,这就是1973年9月11日发生的事情,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已被抹去,尽管这对智利带来的后果远远超过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主义罪恶。
黑社会的原则和斯密等人的理论没有注意到对外政策的所有决定,其范围很大,这也是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智慧的结果。
现在的情况让我们看到的是单极的时期,这是从20年前苏联解体以来学术界和民众广泛讨论的问题。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以前的第一个超级大国。关于冷战的性质和从那时以来事件的发展中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看到华盛顿对它的全球性的敌人的消失如何做出反应,如肯尼迪所说,这是一个独占世界的冷酷无情的阴谋。在柏林墙倒塌几周以后,美国入侵了巴拿马。美国的目的绑架一个重要的罪犯(诺列加),他被带到佛罗里达,对他所犯的罪行进行审判,而此人很长时间里从美国中央情报局领取薪水。他从美国宝贵的朋友变成了极坏的恶魔,因为他采取的态度是挑战性的,从支持里根政府在尼加拉瓜的恐怖主义战争中获利。美国在侵略时打死了数千名巴拿马人,在那里恢复了与美国有联系的银行家和贩毒分子的统治。这几乎只是历史篇章中的一个注解而已,但在某些方面却打破了趋势。其中之一是有必要拥有一个新的借口,而这很快就有了:寻求破坏美国的拉丁裔贩毒分子的威胁。尼克松已经对毒品宣战,但是这场战争在单极时期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在第三世界的“尖端技术”
需要一个新的借口也指导着华盛顿面对敌对的超级大国的停滞做出的正式反应。几个月以后,老布什政府制定了新的方向:总之一切都将同样保持,但是有了新的借口。我们还需要一个巨大的军事系统,但现在有了一种新的辩解:第三世界的大国有了“尖端技术”。我们必须保持防务的工业基础,高技术工业得到国家的支持。我们应当对能源丰富的中东保持干涉的力量,那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不能让克里姆林宫负责,这与过去几十年的欺骗有区别。
作为一场干涉的借口,挑起一场反对毒品的战争是有用的,但是作为借口很勉强。需要一个更充足的借口。精英们很快承担了这项任务,并完成了使命。他们宣布一场规范性的革命将使美国有权以它选择确定的人道主义理由进行干涉,这被看成是“最高尚的理由”。南半球高级别的会议痛苦地谴责这种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需要补充润色,于是设计出“保护的责任”观点。了解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西方大国以很有选择的方式履行它们的“保护的责任”,严格遵循三条最高原则。事情的混乱是那么明显,以至需要知识分子阶层巨大的灵活性:以另一种方式解释历史。
在单极的时期,另一个应面对的问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前途。这个组织存在传统的理由是对付苏联的侵略。在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借口蒸发了。那些天真的人曾经期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会消失。可是事情完全相反,它迅速扩大了。苏联解体时,戈尔巴乔夫做出了令人震惊的让步:允许一个统一的德国与一个由全球性超级大国主宰的敌视的军事联盟相结合,尽管德国自己在20世纪几乎两次破坏了俄罗斯。美国老布什政府向戈尔巴乔夫承诺北约将不会扩大到东德,当然不会扩大到东方。北约将改造成一个新的政治单位。戈尔巴乔夫还建议建立一个从北冰洋到黑海没有核武器的自由区,作为走向消除任何对东欧和西欧威胁的和平区的一步。这项建议并没有人考虑过。
不久之后,克林顿上台。很快就打消了华盛顿的承诺。没有必要深化北约不会变成一个政治单位的承诺。克林顿将该组织扩大到东方,布什则走得更远。从表面看,奥巴马企图继续扩大北约。在奥巴马到俄罗斯的前一天,他的国家安全欧亚事务特别助理对媒体说,我们将不给俄国人安全,也不和他们交流有关北约扩大或导弹防卫的任何情报。这指的是美国在东欧的导弹防御计划,将使俄罗斯的两个邻国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变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这两点被西方的分析人士看成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因此可能加剧国际上的紧张。
现在北约的管辖权更大了。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琼斯将军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南扩张,同时向东扩张,这样将加强美国对中东能源储备的控制。他主张建立北约的反应力量,组成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大力提高迅速地在远距离采取行动的能力和灵活性,这就是现在美国在阿富汗要实现的目标。
北约秘书长斯奇夫在该组织的会议上说,联盟的军队必须保护直接通往西方的输油和输气管道,以更广泛的方式保护油轮使用的海上通道和其他的能源系统的基础设施。这项决定更清楚地说明美国冷战以后的政策:改组北约使其成为一种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的干涉力量,它特别关注对能源的控制。当然任务包括保护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运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经过阿富汗的坎大哈省,那里部署了加拿大的军队,管道价值达76亿美元。目标是抵制向巴基斯坦和印度提供来自伊朗的天然气的另一条管道,减少俄罗斯对中来能源出口的控制。
在冷战后最初的日子里,人们理解东欧可能选择一条独立的道路,也许具有欧洲戴高乐的视角,从大西洋到乌拉尔。这不是一种可能扩散的病毒,而是一种可能瓦解整个全球控制系统的流行病。至少北约企图反制这种严重的威胁。北约联盟现在的扩张和它作为新的组织雄心勃勃的目标对实现这一目标是一种新的推动。
事件继续穿越单极的时期,遵循着指导国际事务的原则。更具体地说,政策的制定非常接近美国的高级策划者在二次大战期间提出的世界秩序的理论。从1939年起他们就了解什么是战争的结果,美国变成了一个全球的强国,取代了英国。结果实施的计划让美国控制了世界的大部分,按照他们的说法,至少必须包括西半球、原来的英帝国、中东和西亚的能源资源。在这个广大的地区,美国保持着无可置疑的权力,具有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它的行动是为了保障这些国家行使主权的界限,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全球计划进行干涉。最初设计者们认为,德国将在欧洲占主导地位,但是俄罗斯开始摧毁纳粹的武装力量,并且在扩大,于是设计者寻求使这个广大的地区包括亚欧的大部分,认为这是可能的,至少是西欧,它是亚欧的经济心脏。他们实施了细致的和合理的全球组织计划,分配了每个地区的作用。一般来说,南部发挥服务的作用:提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投资的机会,以后提供其他的服务,如接受废品和污染物的出口。那时美国对非洲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在战争的破坏以后让欧洲在那里开发和重建。众所周知,中东的石油储备是能源的重要来源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物质奖励之一: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地区(艾森豪威尔语)。设计者们注意到控制了中东的原油就是向美国提供了对世界基本的控制。
认为历史的连续性性有重要意义的人也许记得,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对得克萨斯的呑并和征服半个墨西哥为美国可能垄断棉花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燃料提供了条件。这种垄断现在有了保证,把所有国家放在美国的脚下。美国可以避开英国人的说服,空前地扩大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类似的观念指导了华盛顿的石油政策。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解释说,美国应当支持粗鲁和残暴的政权,封锁民主与发展,尽管这可能引起对美国的仇视运动。
对于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设计者们的结论是,那些激进的和民族主义的政权是对美国利益的第一威胁,它们人口多,寻求满足民众立即改善低标准生活和需要实现国内发展的要求。这种倾向与要求为私人投资、适当地获取利润和保护原料提供政治和经济的气氛相抵触。以后的历史无疑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自由贸易条约,推荐的治疗法
墨西哥的特殊情况,成为美国实施对拉丁美洲的战略的车间,五角大楼1990年发现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是特别积极的,选举中的盗窃和国家的暴力,拷打或虐待工人农民的丑闻都没有扰乱这种关系。在地平线上看到一片乌云:在墨西哥对民主开放的威胁,他们担心一个可能更有兴趣在民族主义和经济的基础上向美国挑战的政府上台。美国推荐的方案是签署一项美国-墨西哥的条约,把邻国关闭在国内。在80年代美国向它提供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在经济政策方面以此捆住现在的和将来的墨西哥政府。总之,政府强加的北美自由贸易条约是违反人民意愿的。1994年该条约生效时,克林顿总统指示采取“保卫行动”,将与墨西哥的边界军事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神父不理解亚当?斯密论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自由贸易的基石。美国使墨西哥成为后来高额补贴的美国工农业产品出口的前哨阵地,这迟早会破坏墨西哥的农业,墨西哥的企业不能与得到国家支持的美国企业竞争,而条约允许这些美国公司在墨西哥自由行动。后果之一是很多墨西哥人与中美洲国家的移民一起流向美国。边界的军事化是一道自然的手段。这些移民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在美国提供宝贵的服务,容易受剥削。在美国,农业企业、建筑业和其他的工业主要就靠这些移民,他们为美国社会提供财富。另一方面,也唤起传统的反对移民的感情,在这个移民社会里,这是长期存在和根深蒂固的。而移民受到令人羞愧的待遇。而穷人和工人总认为移民威胁他们的就业、生活方式和生存。重要的是注意到今天那些进行愤怒抗议的人受到了现实的凌辱。他们是经济的金融操纵计划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受害者,这些计划的设计是把生产转移到外围地区,让工人在全球范围内相互竞争,降低工资和保险,同时为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保护市场的力量。自从里根时期开始,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经常表现为很坏的极端的方式。美国的两个政党竞争看谁能更热情地要求从事于有性虐待狂的理论,即应当拒绝关注非法的外国人的健康。它的立场是遵守最高法院规定的原则,根据法律这些生灵并不是人,因此不是给予其人的权利的对象。此时,最高法院认为问题是这些公司如果应当有能力公开收买选举,而不是以更间接的方式去做:宪法的事情是复杂的,因为法院的决定与没有证件的移民不同,公司是现实的人,根据法律事实上他们有权利超越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权利,包括被名声很坏的自由贸易协议神圣化了的权利。而法律却实是庄严和威严的事情。
计划的幽灵是密切的,但是允许做一些改变。小布什政府走得更远,走到了侵略性的军国主义的极端,傲慢地蔑视一切,包括对它的盟友。即使在舆论的主流内部,这种做法也受到严厉的谴责。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温和一些。他的一些极端分子被赶走: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费奇等。他们不能赶走切尼,因为他就是政府。政治开始更多地回到准则。在奥巴马上台时,赖斯曾预言他将继续布什第二个任期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样做了,只是理论风格不同,好像他对世界的大部分着迷……
奥巴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他和蔼地向世界的领导人和人民致以伙伴似的问候,而在私下里继续把他们当成副官和下属。外国的领导人倾向于这种立场,公众有时被这种立场催眠。他聪明地处理事情,不关注理论或是令人高兴的行为。因为常见的是事实讲述不同的历史。在美国也是这样。
破坏的技术
现在的世界体系属于单极,只有一个意义:力量的范围。美国的军费支出几乎是世界其余国家的总和,破坏的技术处于更先进的地位。它在全世界拥和被它占领的两个国家有数百个军事基地,这两个国家位于能源产品的关键地区。美国在这些地区建立超大型的使馆,每个使馆实际上是一个城中城,这清楚地表明它未来的意图。在巴格达美国超大使馆的成本今年将从今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几年后的18亿美元。还不清楚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使馆的成本,不清楚美国在伊拉克建立庞大的军事基地的支出。
现在美国全球性的军事基地体系开始在拉丁美洲扩散。美国被赶出了它在设厄瓜多尔的曼塔基地,但是美国最近又实现了在哥伦比亚使用7个新的军事基地的目标,美国企图待在洪都拉斯的帕尔梅罗拉基地,它在里根的恐怖主义战争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2008年3月在哥伦比亚军队入侵厄瓜多尔领土(轰炸设在那里的哥伦比亚游击队的营地)之后不久,美国恢复了20世纪50年代解散的第四舰队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加勒比和中南美洲以及附近的水域,美国海军的行动包括打击贩毒、安全合作的军事演习、军队之间的相互行动、双边和多边的训练等。恢复第四舰队引起巴西、委内瑞拉和其他国家政府的抗议和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2009年4月美国空军移动指挥部发表的一份文件增加了南美洲国家的担心,困它建议将哥伦比亚的巴兰格罗基地变成安全合作的基地,从那里可以开展活动。从那里美国的军用飞机C-17可以覆盖半个大陆,而不必添加燃料。这可能成为美国实行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有助实现地区打击的战略,并向非洲扩展。目前该基地对于满足在南美洲大陆的活动是足够的,但是继续探索利用补充的基地,将这一选择延伸到非洲,成为美国全球监视、控制和干涉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些计划是美国更普遍的拉丁美洲军事化政策的一部分。最近10年对拉丁美洲军官的训练大幅度增加了,远远超过冷战时期的水平。警察接受轻型步兵战术的训练。它的使命是打击青年犯罪团伙和激进的民粹主义,后者在拉丁美洲是人们很容易理解的。借口是反对毒品的战争,但是很能严肃的看待它,就看我们是否接受美国有权领导一场在外国土地上的战争的特别超级地位。理由是众所周知的,今年2月底拉丁美洲关于毒品和民主的委员会再次阐明了这一点,该委员会是由巴西前总统卡多佐、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和哥伦比亚前总统加维里亚主持的。它提出的报告指出,反对贩毒的战争已经完全失败,要求激进地改变政策,远离在国内和国外采取武力的措施,采取成本更低和更有效的措施。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研究表明,控制服用毒品成本更低和更有效的方式是预防、治疗和教育。而成本更高和效率更低的方法是在本国之外采取的行动,如喷药和暴力追踪。这种方法被优先采用,因为他们的反对毒品战争的目标不是他们宣布过的目标。他们把在国外打击反叛组织和在国内进行社会清洗的计划隐藏起来,将大量多余的人员,几乎所有的都是黑人送进监狱,这使美国从30年前就成为世界上被关押的犯人最多的国家。
尽管从军事层面说世界是单极的,但在经济层面并不永远是这样。70年代初世界在经济上回到三极时代,形成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三个中心。现在全球的经济变得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在亚洲的经济迅速增长之后,它们挑战“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规则。拉丁美洲本身也开始摆脱这种桎梏。美国将拉美地区军事化的努力是对这些进程的一个回答,特别是在南美洲,自从欧洲征服南美洲以来这是首次开始面对充斥美洲大陆的基本问题。南美洲开始走向各国一体化的运动,而传统上它们是面向西方的,同时推动经济关系和其他国际关系的多样化。为了克服拉丁美洲的固疾也做出了一些严肃的努力,过去少数富的阶层在贫困的环境中治理国家,使富人逃避责任,自己发财致富。这种情况与东亚完全不同。在东亚花很大的力量控制资本外逃。比如韩国在迅速增长的时期,资本外逃可能招致死刑。拉丁美洲的这些进程有些时候是由强大的民众运动领导的,这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精英在西半球超级大国的支持下对这些进程做出痛苦的反应。他们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如果实现其目标,那结果将极大地改变拉丁美洲历史的进程,它的影响将超出拉美地区。
(《环球视野》摘译自2009年9月28日西班牙《起义报》)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美国极左派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在此文中批评奥巴马在只是改变说话方式,实质上仍在继续执行小布什的对外路线,但他没有提出什么可靠证据。
Barack Obama and the 'Unipolar Moment'
Noam Chomsky
In These Times, Oct. 6, 2009
Every powerful state relies on specialists whose task is to show that what the strong do is noble and just and, if the weak suffer, it is their fault.
In the West, these specialists are called "intellectuals" and, with marginal exceptions, they fulfill their task with skill and self-righteousness, however outlandish the claims, in this practice that traces back to the origins of recorded history.
With just that much background, let us turn to the so-called unipolar moment. Symbolized by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20 years ago,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putatively left a unipolar worl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sole global superpower and not merely the primary superpower, as it was before.
Within months, the George H. W. Bush administration outlined Washington's new course: Everything will stay much the same, but with new pretexts.
We still need a huge military system, but for a new reason: the "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 of Third World powers. We have to maintain the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 a euphemism for state-supported high-tech industry.
We must maintain intervention forces directed at the energy-rich Middle East -- where the significant threats to our interests "could not be laid at the Kremlin's door," contrary to decades of deceit.
All this was passed over quietly, barely reported. But for those who hop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it is quite instructive.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went far to the extreme of aggressive militarism and arrogant contempt. It was harshly condemned for these practices, even within the mainstream.
Bush's second term was more moderate. Some of the most extreme figures were expelled: Donald Rumsfeld, Paul Wolfowitz, Douglas Feith and others. Vice President Richard Cheney could not be removed because he WAS the administration. Policy began to return toward the norm.
As Barack Obama came into offic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za Rice predicted he would follow the policies of Bush's second term, and that is pretty much what happened, apart from a different rhetorical style that seems to have charmed much of the world.
On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Bush and Obama was expressed very well in another era, by a senior adviser of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at the height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Kennedy planners were making decisions that threatened Britain with obliteration, but they were not informing the British about it.
At that point the advisor define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Britain: "our lieutenant -- the fashionable word is `partner."'
Bush and his cohorts addressed the world as "our lieutenants." Thus, in announcing the invasion of Iraq, they informed the United Nations that it could follow U.S. orders or be "irrelevant." Such brazen arrogance naturally aroused hostility.
Obama adopts a different course. He politely greets the leaders and people of the world as "partners," and only in private does he continue to treat them as "lieutenants."
Foreign leaders much prefer this stance, and the public is also sometimes mesmerized by it. But it is wise to attend to deeds, not rhetoric and pleasant demeanor.
The current world system remains unipolar in one dimension: the arena of force. The United States spends almost as much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on its military and it is far more advanced in the technology of destruc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alone in having hundreds of global military bases and in occupying two countries in the crucial energy-producing regions.
NATO is part of the Cold War apparatus that Obama can deploy.
As the unipolar moment dawned, the fate of NATO came to the fore. The traditional justification for NATO was defense against Soviet aggression. With the USSR gone, the pretext evaporated. But NATO has been reshaped into a U.S.-run global intervention force, with special concern for control over energy.
Post-Cold War NATO has inexorably pushed to the east and south. Obama apparently intends to carry forward this expansion.
In July, on the eve of Obama's first trip to Russia, Michael McFaul, his special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Russian and Eurasian affairs, informed the press, "We're not going to reassure or give or trade anything with the Russians regarding NATO expansion or missile defense."
McFaul was referring to U.S. missile defense program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o NATO membership for Russia's neighbors, Ukraine and Georgia, both steps understood by Western analysts to be serious threats to Russian security that would likely inflame international tensions.
A few weeks ag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nounced a readjustment of U.S. anti-missile systems in Eastern Europe. That led to a great deal of commentary and debate, which, as in the past, skillfully evaded the central issue.
Those systems are advertised as defense against an Iranian attack. But that cannot be the motive. The chance of Iran launching a missile attack, nuclear or not, is about at the level of an asteroid hitting the Earth -- unless, of course, the ruling clerics have a fanatic death wish and want to see Iran instantly incinerated.
The purpose of the U.S. interception systems, if they ever work, is to prevent any retaliation to a U.S. or Israeli attack on Iran -- that is, to eliminate any Iranian deterrent. In this regard, antimissile systems are a first-strike weapon, and that is understood on all sides. But that seems to be a fact best left in the shadows.
The Obama plan may represent less provocation to Russia but, rhetoric aside, it is irrelevant to defending Europe -- except as a reaction to a U.S. or Israeli first strike against Iran.
The present nuclear standoff with Iran summons the Cold War's horrors -- and hypocrisies.
The outcry over Iran overlook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assurance that the Indo-U.S. nuclear agreement is exempt from the just-passed U.N. resolution on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 which India greeted by announcing that it can now build nuclear weapons with the same destructive power as those in the arsenals of the world's major nuclear powers, with yields up to 200 kilotons.
And, over the objec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alled on Israel to join the NPT and open its nuclear facilities for inspection. Israel announced it would not cooperate.
Though the world is unipolar militarily, since the 1970s it has become economically "tripolar," with comparable center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northeast Asia. The global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diverse, particularly with the growth of Asian economies.
A world becoming truly multipolar, politically as well as economically, despite the resistance of the sole superpower, marks a progressive change in history.
乔姆斯基:美国单极时代20年留给世界的教训
來源﹕乌有之乡網站 时间:2009-10-28 (《环球视野》摘译自2009年9月28日西班牙《起义报》,魏文编译 )
20年的单极世界现实留给我们什么教训呢?在考虑国际问题时,注意到一些普遍的原则及其重要性是有用的。强者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弱者受苦像是一种需要。这带来一个重要的必然结果:所有强大的国家都有专家们赞颂它,其任务是表明强者所做的事情是高尚的和公正的,弱者受苦是他们的罪过。在当代的西方这些专家被称为知识分子,也有边缘的例外,他们履行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显得灵敏和感到有道德的优势,尽管他们的辩护词尽是胡说八道。这已经载入历史。
主要的设计师
有一点是不应当忘记的,那就是亚当·斯密的说法。他谈到了英国,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他的观察被普遍接受了。斯密看到,英国公共政策主要的设计师是商人和厂主,正是他们确保这些政策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不管这给其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英国人民,其他地区的欧洲人得到的是野蛮的不公正待遇。斯密是这些少有的人物之一,他们脱离正常的实践,把英国描绘成一个天命般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强国,没有自私自利地服务于野蛮人的利益。密尔是一个有教养的西方知识分子,他认为英国完成征服印度是“为了纯粹的人道主义的目的”,那正是英国在印度实行残暴统治的时期,而英国真正的目标是更大的征服,使英国能垄断鸦片贸易,建立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贩毒企业,然后用炮舰和毒品迫使中国接受英国生产而又是中国需要的商品。密尔的祈求是文化准则,而斯密的最高理论是历史准则。
如今,公共政策的主要设计师已经不是商人和生产者,而是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斯密最高理论的一个现代说法是投资政治,这被经济学家菲古森发展了,认为选举是投资集团为了控制国家的目的而联合起来的机会,从本质上说这就是收买选举。这一理论对于预测公共政治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对2008年发生的事情,我们应当指出,对奥巴马政府来说,金融业的利益被放在优先的地位。金融机构曾是他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他们更倾向于奥巴马而不是麦凯恩。《商业星期》周刊现在得意地说,保险公司赢得了关注健康的战斗,制造当前危机的金融机构显得安然无恙,在强有力的公共抢救以后得到加强,这是为下一次危机提供舞台。其他的公司从这些胜利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现在组成大公司以便阻止通过任何有关能源和环保的措施,他们完全了解阻止这些措施就是拒绝让他们的子孙有任何体面生存的可能性,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是坏人,也不是无知的人。事实上这些决定是机构强迫做出的,他们决定不遵循被排斥的规则,有时是以非常明显的方式去做的。
在美国选举是非常壮观的组合,由庞大的公关业引导,在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一个世纪以来就很繁荣,在那里民众的斗争赢得了足够的自由,以便公众已经不再那么被武力轻易地控制。公共政治的设计师注意到必须控制公众的态度和舆论。其任务之一是控制选举。美国实施的是一种没有引导的民主,不像伊朗,那里候选人需要统治的教士通过。在美国这样的自由社会,通过候选人的是资本的集中,最后的选举结果几乎都是由竞选运动的开支决定的。政治操作者总是十分清楚,公众经常对公共政策设计师的某些事情深刻地持有异议。竞选运动避免在任何问题上深入,这对竞选口号、演说的流畅、人格和散布流言有利。每年广告业都奖励当年最好的推广运动。2008年这项奖给了奥巴马,甚至打败了苹果计算机,这使它的经理人员很气愤。广告业得意地公开宣称这是它从开始推举候选人以来最伟大的成绩,如同他是牙膏或与生活方式有联系药品,这项技术在新自由主义的时期首先在里根时代显示了力量。
在经济学领域,一个人会明白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消费者的基础上的,正是他们合理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看到电视广告的人知道这些公司用大量的资金创造信息的消费者,由他们去做出合理的选择。就是这些人为了破坏市场选择破坏民主的目标,制造掩盖信息的传单,让人们做出不合理的有限的选择,这与两大党的利益是相容的,与它在一起的仅是一个企业家的党的竞争派别。
不论是在商界还是在政界,公共政策的设计师常常敌视市场和民主,只有当他们寻求临时的优势时例外。斯密的最高理论有一些例外,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在当代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华盛顿近50年来对古巴的政策,美国是一个享有共性不多的自由的社会,人们可以去登记,这反映公共政策设计师的思想和计划。古巴革命胜利几个月以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就提出了推翻古巴政府的秘密计划,开始实施经济战和恐怖战的计划,肯尼迪时期其规模大幅度增加,以一些方式持续到今天。从一开始,美国明确的意图是严厉地惩罚古巴人民,推翻古巴政府。美国认为古巴的罪过是从1820年代就挑战美国的政策,当时门罗主义宣称美国统治西半球的意图,不能容忍外部和内部的任何干涉。美国两党对古巴的政策与斯密的原则是抵触的,如同是向我们提供对政策制定的特别观察。美国人民几十年来支持与古巴的关系正常化。美国忽视民众的意愿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世界上有实力的商业阶层也支持美古关系正常化:农业企业、制药企业、能源公司及其他一般确定制定政策的基础工作框架的人。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接受承认学术条约的国际事务原则的挤压,这种原则可以称为“黑社会的原则”。教父不容忍任何人向他挑战,我行我素,甚至是也不能向他付保护款。这是很危险的。应当被取缔,另外一些人理解的是不服从不是选择。如有人挑战主人,可能变成散布传染性的病毒。基辛格在准备推翻阿连德政府时就使用过这类语言。
这是美国统治全球的时期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主要的理论,当然它有很多先例。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从1979年以来对伊朗的政策。美国有时间实现门罗主义提出的目标,其中一些目标继续被很多障碍掩盖。无疑最终的目标还在继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具有更大的意义,美国变成为一个统治全球的强国,取代了它的对手英国。例如,当华盛顿准备推翻智利阿连德政府时,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指出,如果美国不能做到控制拉丁美洲,就不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巩固秩序,也就是说,不能有效地将其统治强加给世界。正如基辛格所说,白宫的信誉已经受到破坏。其他的国家也企图在这场挑战中捞一把,如果智利的病毒在扩散污染以前不被破坏的话。因此智利的议会制民主必须结束,这就是1973年9月11日发生的事情,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已被抹去,尽管这对智利带来的后果远远超过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主义罪恶。
黑社会的原则和斯密等人的理论没有注意到对外政策的所有决定,其范围很大,这也是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智慧的结果。
现在的情况让我们看到的是单极的时期,这是从20年前苏联解体以来学术界和民众广泛讨论的问题。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以前的第一个超级大国。关于冷战的性质和从那时以来事件的发展中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看到华盛顿对它的全球性的敌人的消失如何做出反应,如肯尼迪所说,这是一个独占世界的冷酷无情的阴谋。在柏林墙倒塌几周以后,美国入侵了巴拿马。美国的目的绑架一个重要的罪犯(诺列加),他被带到佛罗里达,对他所犯的罪行进行审判,而此人很长时间里从美国中央情报局领取薪水。他从美国宝贵的朋友变成了极坏的恶魔,因为他采取的态度是挑战性的,从支持里根政府在尼加拉瓜的恐怖主义战争中获利。美国在侵略时打死了数千名巴拿马人,在那里恢复了与美国有联系的银行家和贩毒分子的统治。这几乎只是历史篇章中的一个注解而已,但在某些方面却打破了趋势。其中之一是有必要拥有一个新的借口,而这很快就有了:寻求破坏美国的拉丁裔贩毒分子的威胁。尼克松已经对毒品宣战,但是这场战争在单极时期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在第三世界的“尖端技术”
需要一个新的借口也指导着华盛顿面对敌对的超级大国的停滞做出的正式反应。几个月以后,老布什政府制定了新的方向:总之一切都将同样保持,但是有了新的借口。我们还需要一个巨大的军事系统,但现在有了一种新的辩解:第三世界的大国有了“尖端技术”。我们必须保持防务的工业基础,高技术工业得到国家的支持。我们应当对能源丰富的中东保持干涉的力量,那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不能让克里姆林宫负责,这与过去几十年的欺骗有区别。
作为一场干涉的借口,挑起一场反对毒品的战争是有用的,但是作为借口很勉强。需要一个更充足的借口。精英们很快承担了这项任务,并完成了使命。他们宣布一场规范性的革命将使美国有权以它选择确定的人道主义理由进行干涉,这被看成是“最高尚的理由”。南半球高级别的会议痛苦地谴责这种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需要补充润色,于是设计出“保护的责任”观点。了解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西方大国以很有选择的方式履行它们的“保护的责任”,严格遵循三条最高原则。事情的混乱是那么明显,以至需要知识分子阶层巨大的灵活性:以另一种方式解释历史。
在单极的时期,另一个应面对的问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前途。这个组织存在传统的理由是对付苏联的侵略。在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借口蒸发了。那些天真的人曾经期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会消失。可是事情完全相反,它迅速扩大了。苏联解体时,戈尔巴乔夫做出了令人震惊的让步:允许一个统一的德国与一个由全球性超级大国主宰的敌视的军事联盟相结合,尽管德国自己在20世纪几乎两次破坏了俄罗斯。美国老布什政府向戈尔巴乔夫承诺北约将不会扩大到东德,当然不会扩大到东方。北约将改造成一个新的政治单位。戈尔巴乔夫还建议建立一个从北冰洋到黑海没有核武器的自由区,作为走向消除任何对东欧和西欧威胁的和平区的一步。这项建议并没有人考虑过。
不久之后,克林顿上台。很快就打消了华盛顿的承诺。没有必要深化北约不会变成一个政治单位的承诺。克林顿将该组织扩大到东方,布什则走得更远。从表面看,奥巴马企图继续扩大北约。在奥巴马到俄罗斯的前一天,他的国家安全欧亚事务特别助理对媒体说,我们将不给俄国人安全,也不和他们交流有关北约扩大或导弹防卫的任何情报。这指的是美国在东欧的导弹防御计划,将使俄罗斯的两个邻国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变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这两点被西方的分析人士看成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因此可能加剧国际上的紧张。
现在北约的管辖权更大了。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琼斯将军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南扩张,同时向东扩张,这样将加强美国对中东能源储备的控制。他主张建立北约的反应力量,组成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大力提高迅速地在远距离采取行动的能力和灵活性,这就是现在美国在阿富汗要实现的目标。
北约秘书长斯奇夫在该组织的会议上说,联盟的军队必须保护直接通往西方的输油和输气管道,以更广泛的方式保护油轮使用的海上通道和其他的能源系统的基础设施。这项决定更清楚地说明美国冷战以后的政策:改组北约使其成为一种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的干涉力量,它特别关注对能源的控制。当然任务包括保护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运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经过阿富汗的坎大哈省,那里部署了加拿大的军队,管道价值达76亿美元。目标是抵制向巴基斯坦和印度提供来自伊朗的天然气的另一条管道,减少俄罗斯对中来能源出口的控制。
在冷战后最初的日子里,人们理解东欧可能选择一条独立的道路,也许具有欧洲戴高乐的视角,从大西洋到乌拉尔。这不是一种可能扩散的病毒,而是一种可能瓦解整个全球控制系统的流行病。至少北约企图反制这种严重的威胁。北约联盟现在的扩张和它作为新的组织雄心勃勃的目标对实现这一目标是一种新的推动。
事件继续穿越单极的时期,遵循着指导国际事务的原则。更具体地说,政策的制定非常接近美国的高级策划者在二次大战期间提出的世界秩序的理论。从1939年起他们就了解什么是战争的结果,美国变成了一个全球的强国,取代了英国。结果实施的计划让美国控制了世界的大部分,按照他们的说法,至少必须包括西半球、原来的英帝国、中东和西亚的能源资源。在这个广大的地区,美国保持着无可置疑的权力,具有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它的行动是为了保障这些国家行使主权的界限,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全球计划进行干涉。最初设计者们认为,德国将在欧洲占主导地位,但是俄罗斯开始摧毁纳粹的武装力量,并且在扩大,于是设计者寻求使这个广大的地区包括亚欧的大部分,认为这是可能的,至少是西欧,它是亚欧的经济心脏。他们实施了细致的和合理的全球组织计划,分配了每个地区的作用。一般来说,南部发挥服务的作用:提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投资的机会,以后提供其他的服务,如接受废品和污染物的出口。那时美国对非洲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在战争的破坏以后让欧洲在那里开发和重建。众所周知,中东的石油储备是能源的重要来源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物质奖励之一: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地区(艾森豪威尔语)。设计者们注意到控制了中东的原油就是向美国提供了对世界基本的控制。
认为历史的连续性性有重要意义的人也许记得,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对得克萨斯的呑并和征服半个墨西哥为美国可能垄断棉花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燃料提供了条件。这种垄断现在有了保证,把所有国家放在美国的脚下。美国可以避开英国人的说服,空前地扩大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类似的观念指导了华盛顿的石油政策。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解释说,美国应当支持粗鲁和残暴的政权,封锁民主与发展,尽管这可能引起对美国的仇视运动。
对于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设计者们的结论是,那些激进的和民族主义的政权是对美国利益的第一威胁,它们人口多,寻求满足民众立即改善低标准生活和需要实现国内发展的要求。这种倾向与要求为私人投资、适当地获取利润和保护原料提供政治和经济的气氛相抵触。以后的历史无疑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自由贸易条约,推荐的治疗法
墨西哥的特殊情况,成为美国实施对拉丁美洲的战略的车间,五角大楼1990年发现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是特别积极的,选举中的盗窃和国家的暴力,拷打或虐待工人农民的丑闻都没有扰乱这种关系。在地平线上看到一片乌云:在墨西哥对民主开放的威胁,他们担心一个可能更有兴趣在民族主义和经济的基础上向美国挑战的政府上台。美国推荐的方案是签署一项美国-墨西哥的条约,把邻国关闭在国内。在80年代美国向它提供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在经济政策方面以此捆住现在的和将来的墨西哥政府。总之,政府强加的北美自由贸易条约是违反人民意愿的。1994年该条约生效时,克林顿总统指示采取“保卫行动”,将与墨西哥的边界军事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神父不理解亚当?斯密论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自由贸易的基石。美国使墨西哥成为后来高额补贴的美国工农业产品出口的前哨阵地,这迟早会破坏墨西哥的农业,墨西哥的企业不能与得到国家支持的美国企业竞争,而条约允许这些美国公司在墨西哥自由行动。后果之一是很多墨西哥人与中美洲国家的移民一起流向美国。边界的军事化是一道自然的手段。这些移民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在美国提供宝贵的服务,容易受剥削。在美国,农业企业、建筑业和其他的工业主要就靠这些移民,他们为美国社会提供财富。另一方面,也唤起传统的反对移民的感情,在这个移民社会里,这是长期存在和根深蒂固的。而移民受到令人羞愧的待遇。而穷人和工人总认为移民威胁他们的就业、生活方式和生存。重要的是注意到今天那些进行愤怒抗议的人受到了现实的凌辱。他们是经济的金融操纵计划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受害者,这些计划的设计是把生产转移到外围地区,让工人在全球范围内相互竞争,降低工资和保险,同时为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保护市场的力量。自从里根时期开始,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经常表现为很坏的极端的方式。美国的两个政党竞争看谁能更热情地要求从事于有性虐待狂的理论,即应当拒绝关注非法的外国人的健康。它的立场是遵守最高法院规定的原则,根据法律这些生灵并不是人,因此不是给予其人的权利的对象。此时,最高法院认为问题是这些公司如果应当有能力公开收买选举,而不是以更间接的方式去做:宪法的事情是复杂的,因为法院的决定与没有证件的移民不同,公司是现实的人,根据法律事实上他们有权利超越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权利,包括被名声很坏的自由贸易协议神圣化了的权利。而法律却实是庄严和威严的事情。
计划的幽灵是密切的,但是允许做一些改变。小布什政府走得更远,走到了侵略性的军国主义的极端,傲慢地蔑视一切,包括对它的盟友。即使在舆论的主流内部,这种做法也受到严厉的谴责。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温和一些。他的一些极端分子被赶走: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费奇等。他们不能赶走切尼,因为他就是政府。政治开始更多地回到准则。在奥巴马上台时,赖斯曾预言他将继续布什第二个任期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样做了,只是理论风格不同,好像他对世界的大部分着迷……
奥巴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他和蔼地向世界的领导人和人民致以伙伴似的问候,而在私下里继续把他们当成副官和下属。外国的领导人倾向于这种立场,公众有时被这种立场催眠。他聪明地处理事情,不关注理论或是令人高兴的行为。因为常见的是事实讲述不同的历史。在美国也是这样。
破坏的技术
现在的世界体系属于单极,只有一个意义:力量的范围。美国的军费支出几乎是世界其余国家的总和,破坏的技术处于更先进的地位。它在全世界拥和被它占领的两个国家有数百个军事基地,这两个国家位于能源产品的关键地区。美国在这些地区建立超大型的使馆,每个使馆实际上是一个城中城,这清楚地表明它未来的意图。在巴格达美国超大使馆的成本今年将从今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几年后的18亿美元。还不清楚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使馆的成本,不清楚美国在伊拉克建立庞大的军事基地的支出。
现在美国全球性的军事基地体系开始在拉丁美洲扩散。美国被赶出了它在设厄瓜多尔的曼塔基地,但是美国最近又实现了在哥伦比亚使用7个新的军事基地的目标,美国企图待在洪都拉斯的帕尔梅罗拉基地,它在里根的恐怖主义战争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2008年3月在哥伦比亚军队入侵厄瓜多尔领土(轰炸设在那里的哥伦比亚游击队的营地)之后不久,美国恢复了20世纪50年代解散的第四舰队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加勒比和中南美洲以及附近的水域,美国海军的行动包括打击贩毒、安全合作的军事演习、军队之间的相互行动、双边和多边的训练等。恢复第四舰队引起巴西、委内瑞拉和其他国家政府的抗议和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2009年4月美国空军移动指挥部发表的一份文件增加了南美洲国家的担心,困它建议将哥伦比亚的巴兰格罗基地变成安全合作的基地,从那里可以开展活动。从那里美国的军用飞机C-17可以覆盖半个大陆,而不必添加燃料。这可能成为美国实行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有助实现地区打击的战略,并向非洲扩展。目前该基地对于满足在南美洲大陆的活动是足够的,但是继续探索利用补充的基地,将这一选择延伸到非洲,成为美国全球监视、控制和干涉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些计划是美国更普遍的拉丁美洲军事化政策的一部分。最近10年对拉丁美洲军官的训练大幅度增加了,远远超过冷战时期的水平。警察接受轻型步兵战术的训练。它的使命是打击青年犯罪团伙和激进的民粹主义,后者在拉丁美洲是人们很容易理解的。借口是反对毒品的战争,但是很能严肃的看待它,就看我们是否接受美国有权领导一场在外国土地上的战争的特别超级地位。理由是众所周知的,今年2月底拉丁美洲关于毒品和民主的委员会再次阐明了这一点,该委员会是由巴西前总统卡多佐、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和哥伦比亚前总统加维里亚主持的。它提出的报告指出,反对贩毒的战争已经完全失败,要求激进地改变政策,远离在国内和国外采取武力的措施,采取成本更低和更有效的措施。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研究表明,控制服用毒品成本更低和更有效的方式是预防、治疗和教育。而成本更高和效率更低的方法是在本国之外采取的行动,如喷药和暴力追踪。这种方法被优先采用,因为他们的反对毒品战争的目标不是他们宣布过的目标。他们把在国外打击反叛组织和在国内进行社会清洗的计划隐藏起来,将大量多余的人员,几乎所有的都是黑人送进监狱,这使美国从30年前就成为世界上被关押的犯人最多的国家。
尽管从军事层面说世界是单极的,但在经济层面并不永远是这样。70年代初世界在经济上回到三极时代,形成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三个中心。现在全球的经济变得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在亚洲的经济迅速增长之后,它们挑战“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规则。拉丁美洲本身也开始摆脱这种桎梏。美国将拉美地区军事化的努力是对这些进程的一个回答,特别是在南美洲,自从欧洲征服南美洲以来这是首次开始面对充斥美洲大陆的基本问题。南美洲开始走向各国一体化的运动,而传统上它们是面向西方的,同时推动经济关系和其他国际关系的多样化。为了克服拉丁美洲的固疾也做出了一些严肃的努力,过去少数富的阶层在贫困的环境中治理国家,使富人逃避责任,自己发财致富。这种情况与东亚完全不同。在东亚花很大的力量控制资本外逃。比如韩国在迅速增长的时期,资本外逃可能招致死刑。拉丁美洲的这些进程有些时候是由强大的民众运动领导的,这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精英在西半球超级大国的支持下对这些进程做出痛苦的反应。他们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如果实现其目标,那结果将极大地改变拉丁美洲历史的进程,它的影响将超出拉美地区。
(《环球视野》摘译自2009年9月28日西班牙《起义报》)
Tuesday, October 27, 2009
中国古人类神秘消失 中国人祖先是纯正非洲人
戴开元按:中国人来自哪里?这是科学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族自尊心很强的某些中国人巴不得中国人土生土长,最好全世界的人都来源於中国,这样中国才是万国景仰膜拜的“中央之国”。可惜科学并不依从这种人愿望的轨道运行。
(來源:现代快报 记者:张荣)
◎中国科学家自测DNA探秘身世,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检测,找到祖先的“迁徙地图”
◎6万年前,中国土著是怎样消失的
中国古人类怎样神秘消失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中国古人类 怎样神秘消失
所有现代人的祖先是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妇女?
记者找到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她告诉记者,金力教授发表的这个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早在2001年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就中国人的遗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研究中国人到底起源于哪里?是否如前人所说的全世界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最后他们得出的结果和前人得出的结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们提出的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人推出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最早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是卡恩和威尔逊两位科学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由于微卫星位点突变率较高,对研究较久远的人类进化事件和人群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等人发展了一套Y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简称SNP)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而Y-SNP这套研究理论,也就是金力、李辉他们运用的研究理论。
这个惊天结论是从一个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时候,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全球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这篇文章从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这个结论。
在谭婧泽老师提供的这篇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中,记者了解到,金力教授他们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为什么选用Y染色体?是因为Y染色体从遗传角度来说相对更单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这些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这就减少了基因突变率,所以通过Y染色体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遗传的“历史轨迹”,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内的很多遗传学家都把这种遗传物质作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这3个古老的Y-SNP,这3个Y-SNP又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
为什么用M168这个遗传分子?金力他们在文章中这样解释,“据认为,M168是人类在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型,其原始型只出现在东非人群,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M168的突变型,M168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最直接证据。”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推断古人类生活年代
有人会奇怪,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一个DNA分子的年代的?为什么说M168在原始的非洲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这个DNA的存在时间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同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研究中心的李辉副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解释说道,分子人类学用的是非基因的DNA序列。因为基因是有生理功能的,是不能随便变化的。如果基因随便变的话,我们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而在他们的分子人类学研究里,在研究的材料方法上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非基因,一个是单倍遗传。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就是单倍遗传分子。在Y染色体上,基因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非基因序列。在非基因序列中,会分析两种突变类型。一种叫做单核苷酸多态突变(即SNP),它的突变很罕见,也很稳定。同一个突变历史上不会重复出现,也不会变回去。所以全世界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结构关系就是据此构建的。另一种叫做短串联重复突变(STR),这种突变是在不断变长变短的,而且变化是匀速的。所以只要调查到突变的总量,再除以突变的速度,就可以得到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产生时间了。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叫做SNP和STR的DNA分子的突变规律,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可以被推断出来。M168这个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也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中国人的DNA都带有非洲的遗传痕迹
金力他们从中国各地找了近1万例男性随机样本做实验,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样本都只具有M168仅有的三种突变。也就是说,这9988例样本中,M89、M130和YAP这3个最古老的遗传分子只发生了三种突变:一种突变成了M89T、M130C和YAP-,发生这种突变类型的个体最多,有 9329例,占93.4%;一种突变为M89C、M130T和YAP-,这种类型的比例占3.7%,有370例;最后一种突变为M89C、M130C和 YAP+,有290例,占2.9%。除了这三种突变外,没有其他新的突变种类出现。
这个结果和除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型结果是一致的,就是说M168在非洲之外的地区没有出现新的突变,也都是只出现了这三种突变,只有有新的突变样本出现才能说明中国人不一定都是起源于非洲。
所以,金力他们检测的这近1万名中国男性的样品全都携带有来自非洲的“遗传痕迹”,这从另一个角度又支持了非洲起源学说。
这个结果也出乎金力他们的意外。
通过DNA如何得知祖先的迁徙路线
金力他们除了想找到是否存在中国独立起源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考察这3个古老的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布频率,来研究中国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周边地区人群的遗传关系。通过这些遗传分子如何能知道人类的分布和变迁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民族的遗传分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共性。在金力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通过M89、M130和YAP发生的三种突变类型,就可以推断出中国各民族人群的分布和迁徙过程,比如突变成M89T、M130C和YAP-这种类型的人在汉族人群中出现的几率最大,样本中汉族人数也最多,达到 93.4%。而其他两种突变型在少数民族人群中出现几率大。根据现有民族的分布特点,大致就可以推断出人类的迁徙和发展情况。
李辉曾经以自己的DNA分子做研究,来推断自己的祖先大概来自哪里。他从自己的Y染色体上看到,他的Y染色体是O1型,根是在北部湾沿岸、海南以西那一部分。O1的发现能追溯到两万多年前,大概到了一万多年前的时候,就扩散到了广东、台湾、福建这些地方。到了8000年前的时候开始到了今天的江浙沿海一带。O1型的Y染色体大约是七八千年前到达江浙沿海的这一批人的类型,是这里的原住民类型,所以他推断自己祖先的历史是一万多年前在广东,到了八千年前到了浙江、上海。
同理,科学家也能推断出非洲人是如何迁徙到世界各地的,包括中国。但非洲人是如何克服沿途遇到的各种障碍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比如他们是如何翻越高山、走过大河,又如何克服地区间不同的气候条件而生存下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李士林老师说,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没有什么目的性,主要看哪里的环境适合生存,就会往哪里走。
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来看,非洲人应该会沿着海岸线往世界各地分散,因为海岸线上可以同时获取陆地和海洋中的食物,方便他们生存发展,队伍也会越来越大,从而延伸到全世界,包括中国。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先是纯正的非洲人
但即便古代非洲人克服了自然环境阻碍,来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而为何独独非洲人成了我们的祖先,而当时生活在本土的人类群体他们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遗传科学家能这么肯定地说现代人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呢?而不是本土人的后代或者说是本土人和非洲人杂交的后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金力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他们在做实验之初,也是带着对非洲起源说的疑问来做的,他们也考虑过本土人类遗留下来的可能。毕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出土了很多本土古人类的化石,并且这些古人类化石在时间和形态上都呈现出良好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为何最终现代人都成了非洲迁徙过来的人的后代了呢?是否有可能存在本土人类的遗传?
所以金力他们才从中国取了这么多样本来实验,试图找到和过去发现的样本有不同的地方,即M168这个突变型有了新的突变,但是结果依然没有。所以金力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跟之前的结论一样,中国人也是来自非洲的。
本土人类是怎样消失的呢
而本土古人类都去了哪里,金力他们仔细研究中国出土的化石证据后发现,在古人类和现代人之间存在着断层,所有属于古人类的化石都有1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现代人类的化石都不到4万年(大多数在1万~3万年间),也就是说至今没有发现5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这一直接证据来支持多地区起源假说。金力他们分析后认为,这种化石上出现断层也并非偶然,因为,东亚大陆在这一时期大多数的生物物种都已经灭绝了。
5万~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断层与第四纪冰川期在该地区存在的时间大致相符,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使得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以及其他地区绝大多数生物种类难以存活,包括本土人类。而非洲,因为靠近赤道,温度相对较高,那里的古人得以繁衍存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孔兴功老师告诉记者,在冰川期,赤道地区的温度平均也就比现在下降1-2℃左右,而越往两极,温度就下降得更多。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生活在靠近赤道的这部分非洲人生存了下来,而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古人都消失了。被誉为欧洲人起源的尼安特人就被推断是在2万年前左右灭绝的,因为这时候正是冰川期的最盛期。
而非洲人正是在冰川期结束后,也就是大约6万年前由非洲开始往东南亚由南至北进入了中国大陆,从而取代了中国大陆上的冰川期前的古人类,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从金力教授的观点来看,似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是铁定的事了。但人们对此还是有很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仅从几个遗传分子就能看出整个人类迁徙发展的过程了吗?所以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DNA遗传分子的说法不能完全排除本土人类也有遗留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
DNA检测 并不能证明夏娃洲籍
◎铲形门牙和眼眶形状藏着我们的身世秘密
◎地质学家为何支持“中国人本土起源说”?
◎DNA检测,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的祖先究竟起源于哪里?面对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提出的“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坚持认为:中国本土古人类从未灭绝,他们进化成了现代中国人。换而言之,现代中国人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吴院士的依据是什么,能经得起推敲吗?
现代人类的历史从晚期智人开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邢松博士告诉记者,在探讨这个问题前,必须先弄清楚“现代人起源”的概念。它和“人类起源”的概念完全不同:人类起源指的是古猿在何时何地变成人;而现代人起源,就是长得像我们这样的人的由来,也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目前学界的观点是,现代人,即人类进化史上的最新阶段----晚期智人,出现时间大概是在5万年前到1万年前。
晚期智人体征除具有某些原始性状外,已基本上与今天的人类接近。他们的化石不仅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广泛,而且在澳洲和美洲也有发现。
据介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晚期智人有距今约5万年前到3.7万年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的“河套人”;距今5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广西柳江县的“柳江人”;距今3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约1万年前,在四川省资阳市发现的“资阳人”。
按照金力教授的观点,这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晚期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6万年前到达中国大地的非洲人。
中国大地上一直都有古人在活动
吴新智教授却认为,关于现代人类的起源的争论实际上是“单一地区进化”和“多地区进化”的争论。他本人的观点是:非洲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唯一起源,而是各地都有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即“多地区进化”。从现代中国人的起源上来说,已经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是本土的古人类。
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吴新智教授在研究这些化石时发现,它们所处的年代颇具连续性: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115万年~60万年,北京人距今50多万年~20多万年,山东沂源人距今40万年,安徽和县人距今30万年~20万年,广东马坝人距今十几万年……
这些化石都在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大地上,不同时间段都有古人类在活动。因此,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可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但也有人提出疑问:目前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化石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很少在同一地点或者附近发现不同年代的化石。这是为何呢?
关于这个问题,吴院士的回答是:不是所有的古人类死后,骨骼都会变成了化石并且能够保存,而且能够被后人发现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支持吴新智教授的观点。他告诉记者:“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就可以得出它们被埋藏的时间。”他和其他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测定了距今三四十万年到四五百万年前地质事件的年代,结果也十分有利于现代中国人起源于本土古人类的观点。
“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猿人”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许汉奎,也赞同人类“多地起源”。许汉奎告诉记者,“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农民在开采葫芦洞古熔岩洞时偶然发现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几位专家去实地考察,其中就有他。作为“南京猿人”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许汉奎始终参与了化石的研究。
后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功复原了“南京猿人”1号头骨化石原貌。研究表明,这颗头骨的主人是一个21岁到35岁之间的女性,生活在距今约60万年前,生前可能患有骨膜炎。她具有北京直立人的许多形态特征,并与中国不同时代的古人类化石有遗传联系。“南京猿人”2号头骨化石复原后,显示其是个壮年男性,处于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和1号女性南京猿人相比,他要更进步一些,有可能处于猿人向智人过渡的阶段。两个头骨之间可能存在着十多万年的差距。这证明了中国古人类是存在连续进化的。
许汉奎研究员认为,“南京猿人”为人类“多地起源说”提供了证据。
我们的铲形门牙是哪个祖先留的
面对现代人起源的争论,邢松博士认为,从现已发掘出来的古人类化石的牙齿来看,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是一脉相承的。邢松告诉记者,牙齿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基因表现成分。中国人作为东亚黄种人,有一个有别于其他人种的明显生理特征----铲形门牙。这种门牙你可以自己去感觉:用舌尖舔自己上门牙内侧,然后再舔下门牙内侧,就会发现,上门牙内侧是凹进去的,而下门牙内侧则是平的、不凹的。如果从门牙后面看,牙齿的两边鼓出来,中间凹进去,就像煤球铲子一样。这种门牙,至今还存在于80%以上的中国人口腔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欧洲人只有大约5%有铲形门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中国境内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都具有同样的门牙,这就说明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一个连续过程。
此外,从面部特征上,中国古人类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点:面孔扁平,鼻额角较大;鼻梁扁塌,眼眶呈长方形,外侧的骨骼表面比较朝向前方,鼻腔前口与眼眶之间的骨表面比较平或微凹。早期标本的脑颅前部都有或强或弱的矢状脊,脑颅最宽的部分靠近前后径的1/3处,而额骨隆起最高处在脑颅下半部。这也具备延续性,基本和我们现代中国人相似。而这些都是非洲人所不具备的。
100多万年来,“中国人”一直用最简单的石器
此外,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的出土,也佐证了现代中国人来自非洲的观点很难成立。在巴勒斯坦,考古学家发现了大约10万年前的石器,由于其精致程度和易使用性较高,它属于第三模式,比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石器先进许多。这一地区是非洲古人类进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如果按照遗传学家的说法,中国人的非洲祖先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6万年前到达中国,然后完全取代中国本土古人类的话,那么,这些途经西亚的非洲祖先就应该具有制作“第三模式”石器的技术,中国在那以后的石器也应该属于“第三模式”或更高级的模式。
但事实上,中国古人类自从170万年前制造出最基本的石器后,这样的简陋石器一直沿用到3万多年前。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中,98%都停留在“第一模式”阶段。如果我们的祖先是在6万年前从非洲来的,为什么没有带来先进的石器制作方法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研究员在三峡研究古人类有二十多年,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他认为东亚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一脉相承。不但如此,东亚古人类的文化也一脉相承,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比如说,非洲的石器中“手斧”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有170万年的历史,一直用到5万年前。这些手斧大多用黑曜做成,这是因为非洲的火山活动很丰富。而中国的手斧不太多,大多是砍砸器,材料取自河滩上的石英砂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也认为,上百万年来,中国古人类留下的许多考古材料都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远古文化发展表现出连续性的渐进特征,没有出现过中断,也找不到被外来支替代的迹象。
不排除我们是“杂种”的后代
但吴院士也不排除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也掺杂了外来的人,包括非洲、欧洲“移民”,他们来了之后,和当地人进行杂交,然后产生后代。他把这种在连续进化的同时,有少量地跟境外杂交现象,叫附带杂交。
“附带”二字就是说跟境外杂交的情况比较少,多是其自身的不断进化。
比如说跟欧洲、东南亚的还有混杂、杂交,就是基因的交流。基因的交流有一些形态上的证据,比如说眼眶,中国大部分人类化石的眼眶都是长方形的,而考古学家在广东地区发现的马坝头骨的眼眶明显是圆的。眼眶的形状,是基因决定的,那么,这个基因是从哪里来的? 在中国找不到根源。而在欧洲,这种圆形眼眶的比例就比较高。我们完全可以假设,这个圆眼眶基因的主人是从欧洲"移民"过来,并和当地人成功“融合”了。另外,考古学家发现,广西柳江头骨的枕部鼓起来了,四川、云南各有一个头骨也有这样的构造,这些都是比较晚期的。中国再早的头骨都没有这个构造。而在欧洲,三万五到十万年前具有这种构造的头骨比例相当高,十个头骨当中有九个都有这个。所以说这个基因完全有可能是从欧洲过来的。除此之外,中国古人类还有个别的头骨的鼻梁是比较翘的,这个在中国也找不到根源,可能就是从欧洲或者是非洲过来的,因为那里翘鼻梁比例较高。
许汉奎研究员也认为,“南京猿人”2号头骨额骨上的正中矢状隆起低而宽,也与欧洲和非洲直立人及早期智人相近,也证明了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附带杂交现象。
吴院士认为,这种杂交在早期是比较少的,但到了晚期,因为人的活动能力强了,交往越来越频繁,所以到后面的几千年就相当频繁了。外来的基因多了以后,就把原来那样的基因组成冲淡了。因此,中国现代人的眼眶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就是圆的,或者是在两者之间的。
用检测DNA来推测人类历史,可信度要打折
许汉奎研究员认为,用现在活人的DNA来推测人的历史,显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那么,我们为何不可以从化石当中提取DNA来研究呢?
其实,早在1974年,国外的专家就在澳东南部一处距今约六万年前的人类遗骸中,成功提取了线粒体DNA。当时的结论是:它与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据认为是源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类的古老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这一结果表明,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早期现代人,其演化路线独立于非洲古人类之外。这个发现质疑了学术界流行的“走出非洲”理论。
不过,对于从化石中提取DNA进行研究,许汉奎告诉记者,这也有不妥之处,“化石在地下埋了那么多年的岁月,DNA虽然具有稳定的特征,但作为有机的东西,它遇到水后会分解。从骨头到形成化石的过程中,一定是有水在参与。化石形成后,其中的氨基酸链条早就断了。”换句话说,化石中DNA极易受到污染。据介绍,美国曾在地下600多公尺下挖出恐龙的骨头,作了详细的DNA分析,结果却被德国证实样本早已被污染。许汉奎认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琥珀里的小昆虫的DNA测定,是可以确定其遗传问题的。
对于用检测DNA的方法来推论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吴院士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在2002年看到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雄和他的研究组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文章大概的意思是:每一个遗传位点,会捕捉人类历史的一小段,只有对足够多的遗传位点做了研究之后,才能对人类进化的历史达成一个共识。因此,用检测少量的DNA法去推测整个人类的历史,其结论的确有待斟酌。
很显然,现代人类的起源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无论是遗传学界还是考古学界的学者都仍将在这一领域继续争论,不断探索。
(來源:现代快报 记者:张荣)
◎中国科学家自测DNA探秘身世,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检测,找到祖先的“迁徙地图”
◎6万年前,中国土著是怎样消失的
中国古人类怎样神秘消失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中国古人类 怎样神秘消失
所有现代人的祖先是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妇女?
记者找到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她告诉记者,金力教授发表的这个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早在2001年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就中国人的遗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研究中国人到底起源于哪里?是否如前人所说的全世界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最后他们得出的结果和前人得出的结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们提出的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人推出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最早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是卡恩和威尔逊两位科学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由于微卫星位点突变率较高,对研究较久远的人类进化事件和人群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等人发展了一套Y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简称SNP)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而Y-SNP这套研究理论,也就是金力、李辉他们运用的研究理论。
这个惊天结论是从一个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时候,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全球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这篇文章从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这个结论。
在谭婧泽老师提供的这篇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中,记者了解到,金力教授他们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为什么选用Y染色体?是因为Y染色体从遗传角度来说相对更单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这些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这就减少了基因突变率,所以通过Y染色体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遗传的“历史轨迹”,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内的很多遗传学家都把这种遗传物质作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这3个古老的Y-SNP,这3个Y-SNP又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
为什么用M168这个遗传分子?金力他们在文章中这样解释,“据认为,M168是人类在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型,其原始型只出现在东非人群,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M168的突变型,M168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最直接证据。”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推断古人类生活年代
有人会奇怪,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一个DNA分子的年代的?为什么说M168在原始的非洲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这个DNA的存在时间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同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研究中心的李辉副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解释说道,分子人类学用的是非基因的DNA序列。因为基因是有生理功能的,是不能随便变化的。如果基因随便变的话,我们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而在他们的分子人类学研究里,在研究的材料方法上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非基因,一个是单倍遗传。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就是单倍遗传分子。在Y染色体上,基因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非基因序列。在非基因序列中,会分析两种突变类型。一种叫做单核苷酸多态突变(即SNP),它的突变很罕见,也很稳定。同一个突变历史上不会重复出现,也不会变回去。所以全世界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结构关系就是据此构建的。另一种叫做短串联重复突变(STR),这种突变是在不断变长变短的,而且变化是匀速的。所以只要调查到突变的总量,再除以突变的速度,就可以得到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产生时间了。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叫做SNP和STR的DNA分子的突变规律,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可以被推断出来。M168这个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也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中国人的DNA都带有非洲的遗传痕迹
金力他们从中国各地找了近1万例男性随机样本做实验,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样本都只具有M168仅有的三种突变。也就是说,这9988例样本中,M89、M130和YAP这3个最古老的遗传分子只发生了三种突变:一种突变成了M89T、M130C和YAP-,发生这种突变类型的个体最多,有 9329例,占93.4%;一种突变为M89C、M130T和YAP-,这种类型的比例占3.7%,有370例;最后一种突变为M89C、M130C和 YAP+,有290例,占2.9%。除了这三种突变外,没有其他新的突变种类出现。
这个结果和除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型结果是一致的,就是说M168在非洲之外的地区没有出现新的突变,也都是只出现了这三种突变,只有有新的突变样本出现才能说明中国人不一定都是起源于非洲。
所以,金力他们检测的这近1万名中国男性的样品全都携带有来自非洲的“遗传痕迹”,这从另一个角度又支持了非洲起源学说。
这个结果也出乎金力他们的意外。
通过DNA如何得知祖先的迁徙路线
金力他们除了想找到是否存在中国独立起源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考察这3个古老的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布频率,来研究中国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周边地区人群的遗传关系。通过这些遗传分子如何能知道人类的分布和变迁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民族的遗传分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共性。在金力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通过M89、M130和YAP发生的三种突变类型,就可以推断出中国各民族人群的分布和迁徙过程,比如突变成M89T、M130C和YAP-这种类型的人在汉族人群中出现的几率最大,样本中汉族人数也最多,达到 93.4%。而其他两种突变型在少数民族人群中出现几率大。根据现有民族的分布特点,大致就可以推断出人类的迁徙和发展情况。
李辉曾经以自己的DNA分子做研究,来推断自己的祖先大概来自哪里。他从自己的Y染色体上看到,他的Y染色体是O1型,根是在北部湾沿岸、海南以西那一部分。O1的发现能追溯到两万多年前,大概到了一万多年前的时候,就扩散到了广东、台湾、福建这些地方。到了8000年前的时候开始到了今天的江浙沿海一带。O1型的Y染色体大约是七八千年前到达江浙沿海的这一批人的类型,是这里的原住民类型,所以他推断自己祖先的历史是一万多年前在广东,到了八千年前到了浙江、上海。
同理,科学家也能推断出非洲人是如何迁徙到世界各地的,包括中国。但非洲人是如何克服沿途遇到的各种障碍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比如他们是如何翻越高山、走过大河,又如何克服地区间不同的气候条件而生存下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李士林老师说,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没有什么目的性,主要看哪里的环境适合生存,就会往哪里走。
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来看,非洲人应该会沿着海岸线往世界各地分散,因为海岸线上可以同时获取陆地和海洋中的食物,方便他们生存发展,队伍也会越来越大,从而延伸到全世界,包括中国。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先是纯正的非洲人
但即便古代非洲人克服了自然环境阻碍,来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而为何独独非洲人成了我们的祖先,而当时生活在本土的人类群体他们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遗传科学家能这么肯定地说现代人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呢?而不是本土人的后代或者说是本土人和非洲人杂交的后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金力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他们在做实验之初,也是带着对非洲起源说的疑问来做的,他们也考虑过本土人类遗留下来的可能。毕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出土了很多本土古人类的化石,并且这些古人类化石在时间和形态上都呈现出良好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为何最终现代人都成了非洲迁徙过来的人的后代了呢?是否有可能存在本土人类的遗传?
所以金力他们才从中国取了这么多样本来实验,试图找到和过去发现的样本有不同的地方,即M168这个突变型有了新的突变,但是结果依然没有。所以金力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跟之前的结论一样,中国人也是来自非洲的。
本土人类是怎样消失的呢
而本土古人类都去了哪里,金力他们仔细研究中国出土的化石证据后发现,在古人类和现代人之间存在着断层,所有属于古人类的化石都有1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现代人类的化石都不到4万年(大多数在1万~3万年间),也就是说至今没有发现5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这一直接证据来支持多地区起源假说。金力他们分析后认为,这种化石上出现断层也并非偶然,因为,东亚大陆在这一时期大多数的生物物种都已经灭绝了。
5万~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断层与第四纪冰川期在该地区存在的时间大致相符,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使得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以及其他地区绝大多数生物种类难以存活,包括本土人类。而非洲,因为靠近赤道,温度相对较高,那里的古人得以繁衍存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孔兴功老师告诉记者,在冰川期,赤道地区的温度平均也就比现在下降1-2℃左右,而越往两极,温度就下降得更多。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生活在靠近赤道的这部分非洲人生存了下来,而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古人都消失了。被誉为欧洲人起源的尼安特人就被推断是在2万年前左右灭绝的,因为这时候正是冰川期的最盛期。
而非洲人正是在冰川期结束后,也就是大约6万年前由非洲开始往东南亚由南至北进入了中国大陆,从而取代了中国大陆上的冰川期前的古人类,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从金力教授的观点来看,似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是铁定的事了。但人们对此还是有很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仅从几个遗传分子就能看出整个人类迁徙发展的过程了吗?所以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DNA遗传分子的说法不能完全排除本土人类也有遗留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
DNA检测 并不能证明夏娃洲籍
◎铲形门牙和眼眶形状藏着我们的身世秘密
◎地质学家为何支持“中国人本土起源说”?
◎DNA检测,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的祖先究竟起源于哪里?面对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提出的“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坚持认为:中国本土古人类从未灭绝,他们进化成了现代中国人。换而言之,现代中国人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吴院士的依据是什么,能经得起推敲吗?
现代人类的历史从晚期智人开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邢松博士告诉记者,在探讨这个问题前,必须先弄清楚“现代人起源”的概念。它和“人类起源”的概念完全不同:人类起源指的是古猿在何时何地变成人;而现代人起源,就是长得像我们这样的人的由来,也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目前学界的观点是,现代人,即人类进化史上的最新阶段----晚期智人,出现时间大概是在5万年前到1万年前。
晚期智人体征除具有某些原始性状外,已基本上与今天的人类接近。他们的化石不仅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广泛,而且在澳洲和美洲也有发现。
据介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晚期智人有距今约5万年前到3.7万年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的“河套人”;距今5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广西柳江县的“柳江人”;距今3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约1万年前,在四川省资阳市发现的“资阳人”。
按照金力教授的观点,这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晚期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6万年前到达中国大地的非洲人。
中国大地上一直都有古人在活动
吴新智教授却认为,关于现代人类的起源的争论实际上是“单一地区进化”和“多地区进化”的争论。他本人的观点是:非洲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唯一起源,而是各地都有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即“多地区进化”。从现代中国人的起源上来说,已经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是本土的古人类。
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吴新智教授在研究这些化石时发现,它们所处的年代颇具连续性: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115万年~60万年,北京人距今50多万年~20多万年,山东沂源人距今40万年,安徽和县人距今30万年~20万年,广东马坝人距今十几万年……
这些化石都在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大地上,不同时间段都有古人类在活动。因此,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可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但也有人提出疑问:目前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化石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很少在同一地点或者附近发现不同年代的化石。这是为何呢?
关于这个问题,吴院士的回答是:不是所有的古人类死后,骨骼都会变成了化石并且能够保存,而且能够被后人发现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支持吴新智教授的观点。他告诉记者:“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就可以得出它们被埋藏的时间。”他和其他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测定了距今三四十万年到四五百万年前地质事件的年代,结果也十分有利于现代中国人起源于本土古人类的观点。
“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猿人”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许汉奎,也赞同人类“多地起源”。许汉奎告诉记者,“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农民在开采葫芦洞古熔岩洞时偶然发现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几位专家去实地考察,其中就有他。作为“南京猿人”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许汉奎始终参与了化石的研究。
后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功复原了“南京猿人”1号头骨化石原貌。研究表明,这颗头骨的主人是一个21岁到35岁之间的女性,生活在距今约60万年前,生前可能患有骨膜炎。她具有北京直立人的许多形态特征,并与中国不同时代的古人类化石有遗传联系。“南京猿人”2号头骨化石复原后,显示其是个壮年男性,处于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和1号女性南京猿人相比,他要更进步一些,有可能处于猿人向智人过渡的阶段。两个头骨之间可能存在着十多万年的差距。这证明了中国古人类是存在连续进化的。
许汉奎研究员认为,“南京猿人”为人类“多地起源说”提供了证据。
我们的铲形门牙是哪个祖先留的
面对现代人起源的争论,邢松博士认为,从现已发掘出来的古人类化石的牙齿来看,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是一脉相承的。邢松告诉记者,牙齿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基因表现成分。中国人作为东亚黄种人,有一个有别于其他人种的明显生理特征----铲形门牙。这种门牙你可以自己去感觉:用舌尖舔自己上门牙内侧,然后再舔下门牙内侧,就会发现,上门牙内侧是凹进去的,而下门牙内侧则是平的、不凹的。如果从门牙后面看,牙齿的两边鼓出来,中间凹进去,就像煤球铲子一样。这种门牙,至今还存在于80%以上的中国人口腔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欧洲人只有大约5%有铲形门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中国境内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都具有同样的门牙,这就说明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一个连续过程。
此外,从面部特征上,中国古人类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点:面孔扁平,鼻额角较大;鼻梁扁塌,眼眶呈长方形,外侧的骨骼表面比较朝向前方,鼻腔前口与眼眶之间的骨表面比较平或微凹。早期标本的脑颅前部都有或强或弱的矢状脊,脑颅最宽的部分靠近前后径的1/3处,而额骨隆起最高处在脑颅下半部。这也具备延续性,基本和我们现代中国人相似。而这些都是非洲人所不具备的。
100多万年来,“中国人”一直用最简单的石器
此外,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的出土,也佐证了现代中国人来自非洲的观点很难成立。在巴勒斯坦,考古学家发现了大约10万年前的石器,由于其精致程度和易使用性较高,它属于第三模式,比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石器先进许多。这一地区是非洲古人类进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如果按照遗传学家的说法,中国人的非洲祖先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6万年前到达中国,然后完全取代中国本土古人类的话,那么,这些途经西亚的非洲祖先就应该具有制作“第三模式”石器的技术,中国在那以后的石器也应该属于“第三模式”或更高级的模式。
但事实上,中国古人类自从170万年前制造出最基本的石器后,这样的简陋石器一直沿用到3万多年前。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中,98%都停留在“第一模式”阶段。如果我们的祖先是在6万年前从非洲来的,为什么没有带来先进的石器制作方法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研究员在三峡研究古人类有二十多年,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他认为东亚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一脉相承。不但如此,东亚古人类的文化也一脉相承,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比如说,非洲的石器中“手斧”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有170万年的历史,一直用到5万年前。这些手斧大多用黑曜做成,这是因为非洲的火山活动很丰富。而中国的手斧不太多,大多是砍砸器,材料取自河滩上的石英砂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也认为,上百万年来,中国古人类留下的许多考古材料都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远古文化发展表现出连续性的渐进特征,没有出现过中断,也找不到被外来支替代的迹象。
不排除我们是“杂种”的后代
但吴院士也不排除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也掺杂了外来的人,包括非洲、欧洲“移民”,他们来了之后,和当地人进行杂交,然后产生后代。他把这种在连续进化的同时,有少量地跟境外杂交现象,叫附带杂交。
“附带”二字就是说跟境外杂交的情况比较少,多是其自身的不断进化。
比如说跟欧洲、东南亚的还有混杂、杂交,就是基因的交流。基因的交流有一些形态上的证据,比如说眼眶,中国大部分人类化石的眼眶都是长方形的,而考古学家在广东地区发现的马坝头骨的眼眶明显是圆的。眼眶的形状,是基因决定的,那么,这个基因是从哪里来的? 在中国找不到根源。而在欧洲,这种圆形眼眶的比例就比较高。我们完全可以假设,这个圆眼眶基因的主人是从欧洲"移民"过来,并和当地人成功“融合”了。另外,考古学家发现,广西柳江头骨的枕部鼓起来了,四川、云南各有一个头骨也有这样的构造,这些都是比较晚期的。中国再早的头骨都没有这个构造。而在欧洲,三万五到十万年前具有这种构造的头骨比例相当高,十个头骨当中有九个都有这个。所以说这个基因完全有可能是从欧洲过来的。除此之外,中国古人类还有个别的头骨的鼻梁是比较翘的,这个在中国也找不到根源,可能就是从欧洲或者是非洲过来的,因为那里翘鼻梁比例较高。
许汉奎研究员也认为,“南京猿人”2号头骨额骨上的正中矢状隆起低而宽,也与欧洲和非洲直立人及早期智人相近,也证明了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附带杂交现象。
吴院士认为,这种杂交在早期是比较少的,但到了晚期,因为人的活动能力强了,交往越来越频繁,所以到后面的几千年就相当频繁了。外来的基因多了以后,就把原来那样的基因组成冲淡了。因此,中国现代人的眼眶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就是圆的,或者是在两者之间的。
用检测DNA来推测人类历史,可信度要打折
许汉奎研究员认为,用现在活人的DNA来推测人的历史,显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那么,我们为何不可以从化石当中提取DNA来研究呢?
其实,早在1974年,国外的专家就在澳东南部一处距今约六万年前的人类遗骸中,成功提取了线粒体DNA。当时的结论是:它与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据认为是源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类的古老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这一结果表明,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早期现代人,其演化路线独立于非洲古人类之外。这个发现质疑了学术界流行的“走出非洲”理论。
不过,对于从化石中提取DNA进行研究,许汉奎告诉记者,这也有不妥之处,“化石在地下埋了那么多年的岁月,DNA虽然具有稳定的特征,但作为有机的东西,它遇到水后会分解。从骨头到形成化石的过程中,一定是有水在参与。化石形成后,其中的氨基酸链条早就断了。”换句话说,化石中DNA极易受到污染。据介绍,美国曾在地下600多公尺下挖出恐龙的骨头,作了详细的DNA分析,结果却被德国证实样本早已被污染。许汉奎认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琥珀里的小昆虫的DNA测定,是可以确定其遗传问题的。
对于用检测DNA的方法来推论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吴院士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在2002年看到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雄和他的研究组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文章大概的意思是:每一个遗传位点,会捕捉人类历史的一小段,只有对足够多的遗传位点做了研究之后,才能对人类进化的历史达成一个共识。因此,用检测少量的DNA法去推测整个人类的历史,其结论的确有待斟酌。
很显然,现代人类的起源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无论是遗传学界还是考古学界的学者都仍将在这一领域继续争论,不断探索。
Monday, October 12, 2009
张鹤慈的一个重要发现
现居澳大利亚的张鹤慈先生12日在“独立评论”网站贴文指出,习近平10月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近两万字长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只字不提“毛泽东”或“毛泽东思想”,也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提“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此文是为了配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而后者仍然坚持中共的传统提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显然,习近平对毛泽东、毛思想、马列主义的看法,与中共中央许多人不一致,而且敢于公开表示。这说明,中共最高层至少有人不买毛左派的账,反对为毛、四人帮、文革翻案。
张鹤慈还举一例说明,《决定》在民主是不是普适价值观问题上批评温家宝。也就是说,温家宝也与中央许多人对“民主”问题的看法不同。
在中共17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毛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发表不少文章,宣称这次会议象遵义会议那样,是一次决定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关键会议。张宏良甚至撰文公开指控温家宝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资改派),为江青翻案,为文革翻案。这些网站既未被关闭,文章也未被删除,说明毛左派在中国的网路管制系统内具有相当大的势力。
前不久,网路纷纷传闻,中共军方发难,导致习近平在17届四中全会未能循例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可以推想,这股企图重新打出毛泽东的旗号、反对民主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军方。而习近平敢于公开展示立场,说明目前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谁也吃不掉谁,因此敢于各唱各调。最后结果究竟如何,目前尚难逆料。
果真如此,习近平是工农兵学员出身、离婚另娶著名歌星彭丽媛的中共高干子弟,值得刮目相看。
因此,以某个人的家庭出身、学历背景来推测其政治立场,很易出错。
显然,习近平对毛泽东、毛思想、马列主义的看法,与中共中央许多人不一致,而且敢于公开表示。这说明,中共最高层至少有人不买毛左派的账,反对为毛、四人帮、文革翻案。
张鹤慈还举一例说明,《决定》在民主是不是普适价值观问题上批评温家宝。也就是说,温家宝也与中央许多人对“民主”问题的看法不同。
在中共17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毛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发表不少文章,宣称这次会议象遵义会议那样,是一次决定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关键会议。张宏良甚至撰文公开指控温家宝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资改派),为江青翻案,为文革翻案。这些网站既未被关闭,文章也未被删除,说明毛左派在中国的网路管制系统内具有相当大的势力。
前不久,网路纷纷传闻,中共军方发难,导致习近平在17届四中全会未能循例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可以推想,这股企图重新打出毛泽东的旗号、反对民主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军方。而习近平敢于公开展示立场,说明目前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谁也吃不掉谁,因此敢于各唱各调。最后结果究竟如何,目前尚难逆料。
果真如此,习近平是工农兵学员出身、离婚另娶著名歌星彭丽媛的中共高干子弟,值得刮目相看。
因此,以某个人的家庭出身、学历背景来推测其政治立场,很易出错。
Monday, October 5, 2009
缺乏权力制衡:中共执政60年的教训之一
中共在中国执政已60年,取得不小成绩,尤其是老毛去世后30多年里经济方面的成就,但执政失误和失败的教训更多。不少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对这些成绩顶礼膜拜,歌颂甚殷。我以为,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来说,总结过去的失败教训更为重要。
这60年中,中国政治局面比较详和、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年代,恰恰是中共中央高层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衡格局的年代,如1949-1957,1962-1965,1990至现在。在中央最高权力集中于一人的时期,中国往往发生政治、经济方面的大灾难,如1958-1960,1966-1976。其中原因何在?因为任何领袖,无论多么聪明,其认知能力毕竟有限,毕竟不如群体,哪怕这是一个由数人(政治局常委)或20-30人(政治局)组成的小群体。在中共执政伊始的1950年代,不仅老毛一言九鼎、绝对权威地位远未树立,中共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倾听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不是没有错误,有的还相当严重,但那主要源于当时指导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国际上,中国的权力(影响)如果不受制衡,也会发生问题。如从1960年开始,中共中央在老毛领导下集体狂热地“反修”,结果自己成为“极左”。
从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最高领袖并无金口玉牙的地位,凡大事要经过政治局常委,其政治、经济决策受多个智囊团影响,这是中共得以避免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无论政治局、还是智囊团,甚至加上人大、政协的集体决策,如果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政治意识形态基本相同,那么,这种集体决策可以避免或较快纠正错误决策,却无法防止集体偏见导致的长期的路线偏差。
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无论其真实动机如何,社会和谐总比不和谐好。然而。“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如何?以什么手段去实现“和谐社会”?这些问题,中共官方没有说明,我们只能从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去找答案。
中国的现实状况显示,中共依然采用专政、镇压手段,去实现“社会的和谐”。任何社会都需要采取某些镇压手段,如对付刑事犯罪分子。但中国的许多镇压手段显然用过了头。从中国“和谐社会”的内容和实现手段看,任何极权专制国家都是“和谐社会”,包括希特勒治下的德国、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卡斯特罗治下的古巴和金正日治下的北韩。
中共执政60年的另一教训是:防止军人干政。
这60年中,中国政治局面比较详和、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年代,恰恰是中共中央高层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衡格局的年代,如1949-1957,1962-1965,1990至现在。在中央最高权力集中于一人的时期,中国往往发生政治、经济方面的大灾难,如1958-1960,1966-1976。其中原因何在?因为任何领袖,无论多么聪明,其认知能力毕竟有限,毕竟不如群体,哪怕这是一个由数人(政治局常委)或20-30人(政治局)组成的小群体。在中共执政伊始的1950年代,不仅老毛一言九鼎、绝对权威地位远未树立,中共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倾听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不是没有错误,有的还相当严重,但那主要源于当时指导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国际上,中国的权力(影响)如果不受制衡,也会发生问题。如从1960年开始,中共中央在老毛领导下集体狂热地“反修”,结果自己成为“极左”。
从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最高领袖并无金口玉牙的地位,凡大事要经过政治局常委,其政治、经济决策受多个智囊团影响,这是中共得以避免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无论政治局、还是智囊团,甚至加上人大、政协的集体决策,如果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政治意识形态基本相同,那么,这种集体决策可以避免或较快纠正错误决策,却无法防止集体偏见导致的长期的路线偏差。
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无论其真实动机如何,社会和谐总比不和谐好。然而。“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如何?以什么手段去实现“和谐社会”?这些问题,中共官方没有说明,我们只能从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去找答案。
中国的现实状况显示,中共依然采用专政、镇压手段,去实现“社会的和谐”。任何社会都需要采取某些镇压手段,如对付刑事犯罪分子。但中国的许多镇压手段显然用过了头。从中国“和谐社会”的内容和实现手段看,任何极权专制国家都是“和谐社会”,包括希特勒治下的德国、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卡斯特罗治下的古巴和金正日治下的北韩。
中共执政60年的另一教训是:防止军人干政。
李劼﹕毛泽东复辟家天下,以文革告终
----六十年中国之一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10月06日,首发于《中国人权双周刊》)
一伙强盗抢劫了银行之后,有个分赃问题。同样,江山易手,天下易帜之后,也有个权力的分配和归属问题。历代的王朝重建,都会经历如此三个阶段:先是肃清旧朝余党,或者说余孽;再是权力分配,尤其是解决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最后王朝稳定,进入皇权-官僚集团-庶民的三角结构。这个结构在历史的三维空间里是金字塔形的,但在各自的生存平面上又是互相制约的。共产党49年建政以后的所有政治运动,所有层出不穷的政治斗争,都有王朝历史的影子相随,但其主线却是毛泽东的复辟家天下和以刘少奇为首的党内官僚集团的维护党天下,而其主要内容,则是发展国民经济,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继续革命。正如满清王朝曾经出过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治国栋梁,共产党坐了江山之后,也有刘少奇、邓小平这样的治国人材。清室的开明在于,允许曾国藩及其后继者们治国平天下;毛泽东的专制在于,绝对不允许发展国民经济为先,不搞阶级斗争。
镇压反革命无疑是红色王朝的开场锣鼓。旧政权的中下层官吏,农村里的乡绅阶层,城市里的帮会异教,几乎一网打尽。究竟杀掉多少,具体数字恐怕很难弄清楚。仅就官方的统计和毛泽东本人的坦承,就有几百万之巨。经由暴力革命到手的天下易帜,血洗清算是顺理成章的残酷。由此再反观袁世凯的和平请退清室,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政治手笔。清室贵族真该感谢这位被他们恨之入骨的逆臣,让他们没有遭受革命的清算。蒋介石的审判汉奸虽然不无夸张,杀了不该杀的,判了不该判的,从而把自己那份该负的国土沦丧之责,推得干干净净;但比起共产党的镇压反革命,可谓小巫见大巫,有如和风细雨比之于暴风骤雨。
镇压反革命的血腥屠杀,在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史上,乃是最为残暴的。这种残暴既是对旧朝的报复,又有革命本身的原教旨意味,叫做无产阶级专政。追溯革命的历史,有法国大革命之于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又有十月革命之于沙皇的枪杀。暴力革命需要流血,革命成功则需要血祭。从意识形态上说,这是新兴的专政方式。就王朝历史而言,这是古老的更替仪式。当年被人称作周公的姬旦,就这么屠杀过殷商遗民。共产党的镇压反革命,不过是把这两者同时推到了极致。对比之下,就近而言,袁世凯的改朝换代方式实在令人怀念;至于商周之交之际,周武王打下朝歌后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更是一派为后世草莽所难以企及的君子风度。要说中国人只有血腥的传统,是不确切的。平和的交接,既有近案,又有远例。只要不被暴力革命吓懵掉,不必讳莫如深。
倘若说,共产党建政时的这场屠杀有什么特色,那么也许当数毛泽东在这过程中突发奇想似地发明并尝试的思想改造。日本战犯,前清皇帝,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个不杀;统统关起来,让毛泽东做思想改造的实验。多年以后,这些犯人全都以改造好的名义先后释放。这与其说是共产党的网开一面,不如说是以此证明毛泽东思想改造的卓成成效。这可能是毛泽东与昔日帝王最不相同之处,不仅热衷于武力征服,还喜欢让阶下囚证明毛泽东的思想如何所向披靡,如何战无不胜。这叫做在占有江山的同时,占有人心。
西方人通常把乔治.奥维尔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作为解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寓言,殊不知,那只是以苏联为模型的推理和演绎。毛泽东的帝国,其专制程度,远远超出乔治.奥维尔的想像。乔治.奥维尔仅仅看出了共产主义革命如何以人民的名义,把人民变成了奴隶。乔治.奥维尔不知道毛泽东如何用中国式的户口制度外加档案制度,做成一道无形的锁链,把农民锁在土地上,把工人锁在工厂里,把全体中国人锁在他们各自的单位里。这个号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把人民变成了奴隶,让公仆成为主人,而且还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制造千百万政治贱民,作为被任意污辱和任意损害的社会最底层。这群贱民的存在,既可以让民众随时随地发泄被共产党煽动起来的阶级仇恨,又可以恫嚇民众:谁要是不服从党的领导、不服从思想改造,谁就会变成这样的贱民。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无论是蛮族入主的屠杀,还是有清的文字狱,其专制其野蛮其恐怖,全都及不上毛泽东的红色帝国。苏联的专制算得恐怖了,但毛泽东的专制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联的红色独裁者将镣铐戴在苏联人的手脚上,毛泽东的帝国则把专制像种庄稼一样地种在中国人的心底里。就此而言,蒋介石的没文化,还真是民国时代中国人的幸运。
通过土改剥夺地主,再通过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收缴农民分得的土地;通过所谓的工商业改造,剥夺城市里从企业家到银行家的一切有产者。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全部剥夺完毕,开始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以及诸如此类的所有自由以及相关的所有权利。甚至娱乐的权利和自由,也在剥夺范围之内。也即是说,不仅精神被桎棝,就连欲望的合理性,诸如美食、跳舞、休闲、社交、性爱等等,也被取缔。舆论一律的意识形态,还得加上清一色的生活方式。住房一律,服饰一律,言语一律,走路的姿势一律,脸上的表情一律,甚至夫妻性交方式也一律。这是一个被言词描述的天堂,实际生活的人间地狱。这既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有自称公仆的主人和被说成主人的奴隶构成;这又是一个天罗地网一般严密的警察国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画地为牢。
从造反起家的革命团伙,一旦坐了江山,必定要剥夺他人造反的权利,消除他人造反的可能。革命成功地将革命认定的敌人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使之永远不得翻身。按理说,革命至此,应该结束了。但革命却没有结束,也无法结束。就好比抢劫成功之后,有个分赃问题。革命成功之后,同样也存在权力的分配问题,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于是,革命不知不觉地从党外转向党内。一次比一次剧烈的党内斗争,成为一个又一个折磨共产党的恶梦。在革命的历史上,法国大革命砍掉皇帝,接蹱而止的,便是革命领袖之间的互相残杀。十月革命处决沙皇,随之而来的报应则是斯大林比十月革命更残酷更恐怖的党内大清洗。中国的共产党在革命胜利之后,面对的是几乎同样的劫难。
在中国历史上,这类劫难通常发生在新王朝的家族内部。最为著名的例子有周初的姬旦摄政,弑兄逐弟;还有唐初的玄武门之变,也是兄弟相残,最后秦王李世民胜出。这种王室家族里的手足相残,传染到执政前后的革命政党,便是党内同志间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共产党的话语里,打倒旧朝叫做阶级斗争,清洗党内异己叫做路线斗争。
在清除旧朝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无论是土改,是镇压反革命,还是工商业改造,以及三反五反打击资本家,举国上下,全然一派同仇敌忾,比抗击日本侵略者还士气高昂。不仅党内非常一致,而且党外所谓民主人士、知识分子,也高度认同。然而,斗争的锋芒一旦转向党内的高层内讧,党内党外全都噤若寒蝉。因为以大家正在被改造的头脑,弄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说实在的,有关高岗一案,也许唯有当时的当事人,最为心知肚明。
这并非是说,高岗一案如何神秘,而是意指,毛泽东的家天下欲念和共产党的党天下认同之间的交锋,适才起于青萍之末。所谓五马进京,按照官方史书的说法,乃刘少奇建议,毛泽东采纳。但从权力斗争的情势上说,未尝没有分刘少奇、周恩来之权的意图在内。按照高岗对饶漱石得意忘形的透露:主席让刘少奇搞议会、让周恩来出任部长会议主席、让他高岗主持政治局云云,分权之意昭然。而毛泽东的权谋又经常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别人、尤其是让矛头所指对象自己说出。只是高岗的权术水平太低劣,把云遮雾障的太极拳打成了虎虎生风的少林拳,不仅惊着了对手,而且吓着了圣上。
与斯大林的大清洗相比,毛泽东继承的是刘邦和朱元璋的传统,并且诉诸更为高明的路线斗争手法。虽说事实上并不见得每次内讧都有政治路线分歧的内容,但清洗他人必须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过去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叫做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实质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不愿忍受身边的功臣,无论在资历上能力上名声上尤其在权力上,与自己并驾齐驱。开国皇帝,尤其是起自江湖的草莽,通常不愿让山寨弟兄分享江山。朱元璋的诛杀功臣方式是一锅端,李自成龙庭还没坐热就拿李岩开刀。洪秀全草建天京之后,更是高层内讧不断。一介草莽披上龙袍,通常希望座下的文臣武将是儿孙辈人物。比如太平天国后期,替醉生梦死的天王挑起大梁的,是年轻一代的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文革后期,毛泽东的麾下只剩张春桥姚文元李德生许世友一类文武。这在旁人看来有孤家寡人之嫌,但在君王眼里恰好是权力稳固的标记。这样的情形,与当年斯大林清洗过后,平辈革命家消失殆尽,倒是十分相像。不过,毛泽东的帝王情结相比于斯大林独裁,有其迥异之处。
斯大林的专制有类于希特勒,完全是个人野心的实现,个人抱负的施展,并不含有建立血缘意义上的家族王朝倾向。斯大林也跟希特勒一样具有组织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并且不惜选择远比希特勒残暴的野蛮方式,把俄罗斯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一个现代工业强国。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与希特勒的大日耳曼民族主义,异曲同工: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国家主义特征,都没有家族王朝意识,子承父传意识,家天下意识。而这,恰好是毛泽东所具有的情结。就此而言,毛泽东乃是跟蒋介石、李光耀、金日成一类的,具有典型的子承父传家天下情结。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领袖人物,而毛泽东再自以为是,也不过是小农社会的产物;睥睨天下之际,眼角情不自禁地流露着浓厚的小农意识,连同小农才有的贪婪。相比之下,蒋介石跟李光耀相类,不喜造反有理;而毛泽东则跟金日成相同,只知道造反有理,根本不懂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这可能是斯大林看不起毛泽东而更加欣赏蒋介石的原因之一。似乎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这同时又是蒋介石激赏希特勒的原因所在。因为蒋介石倾心于希特勒是个国家主义者,而斯大林则欣赏蒋介石有国家主义倾向。相比之下,毛泽东确实土得掉渣。毛泽东土在只有王朝情结,没有国家意识。毛泽东非但不懂国家建设,而且还喜欢随意挥霍国家财富,换取第三世界对他的个人崇拜。与斯大林总是国家利益至上截然相反,毛泽东从来不把国家利益当回事,在热衷于满足个人虚荣心的同时,悄悄地准备让天下姓毛,从而把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应该是毛泽东把毛岸英派到朝鲜战场上去的秘密所在。毛泽东这种难以言说的心思,出自《战国策》的那个著名段落,《触詟说赵太后》。毛岸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下长安君。至于毛岸英的丧命,只能说是毛泽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高岗一案的实质,乃是最高权力如何归属的问题。或者说,是毛泽东走向家天下的小试牛刀。用意识形态话语讲说的什么姓资还是姓社、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实质上却是天下到底姓毛还是姓党的较量。被“东方红、太阳升”唱得心花怒放的毛泽东,其实早就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倘若看不懂毛泽东这算什么意思,只消读一读这首《沁园春.雪》所罗列的帝王名单,就应该知道毛泽东要大家看的是个什么样的“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帝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毛泽东。且不说其它,过去的一统天下,不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毛泽东的一统天下,不止于国土,还有天罗地网般严密的组织系统,更有数亿人口只用一个头脑思考的统一思想。抱有如此雄心的帝王,睡榻之侧,岂容他人安卧?
高岗不过是毛泽东最先操起的一把刀。这把刀的锋芒所向,是毛泽东最忌惮的党内官僚集团实力人物刘少奇、周恩来;毛泽东使用这把刀的意图,是要粉碎党天下,走向家天下。其手法与当年洪秀全利用北王韦昌辉灭掉东王杨秀清,如出一辙。区别在于,高岗这把刀不够锋利,根本不具备灭杀刘、周的本事。作为对高岗挑战的反弹,权力最高层迅速集结起刘少奇周恩来乃至邓小平陈云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一看事情起了变化,马上弃高自保,反手将高岗打成反党罪魁祸首。既然韦昌辉灭不掉杨秀清,天王者只能站在杨秀清一边,反过来灭掉韦昌辉。这可能是毛泽东远比洪秀全高明的地方:临危不乱,随机应变。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高岗以为自己看见了龙首,一转眼,变成了龙尾。龙尾一甩,高岗见弃。至于高岗的自杀,既是冤悔交加,又是最后的忠诚。
遥想当年,青年毛泽东曾经声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扬一役,完满无缺。谁曾料想,坐了江山的毛泽东恰好使用洪杨内讧的招数,整肃党内同僚。毛泽东这一招弃车保帅式的反败为胜,让胜出的刘周诸人看在眼里,却不寒而栗。他们不会看不出毛泽东的野心和毛泽东的意图所在,但他们自忖在权变上远不是毛泽东的对手。说变就变,灵动得让他们连想都想不过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是紧跟与附和,仿佛高岗反对的不是他们,而是毛泽东。毛泽东也乐得顺水推舟,彼此心照不宣地让高岗做了冤大头。
毛泽东接下去马上转身展开思想战线的斗争,又是批判胡适唯心论,又是狠打胡风反革命集团。在这种从思想意识上继续对前朝的清算里,掺杂着拿他人出气的愤懑。54年高岗自杀,55年猛批胡适,狠打胡风。倘若高岗是冤大头,胡适胡风难道不是冤大头?假如没有党内整肃的失手,毛泽东何来对胡适、胡风那么大的火气?尤其是那篇有关胡风反革命集团材料汇编的按语,写得杀气腾腾,连明火执仗之类的狠话都用上了。不过文弱书生,犯得着么?刘文典当面顶撞蒋介石,也没落到胡风那样的悲惨境地。毛泽东在党外大打出手,是为了掩饰在党内见首见尾的尴尬。但毛泽东并没有就此罢休。收拾了胡风之后,不动声色地又把矛头指向党内的官僚集团。
56年的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掀起整个知识界的大鸣大放,可谓是毛泽东的卷土重来。按理说,那年的国际背景,有个匈牙利事件,把整个共产主义世界吓得不轻,共产党理当收紧舆论才是。但毛泽东却先是在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6年四月),一年不到,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的扩大会议上讲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57年二月),指责共产党诸如压制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之类人民闹事的做法,籍此提出“大鸣大放”,号召党外民主党派人士向共产党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从表面上看,毛泽东在扮演开明君主。从实质上说,毛泽东在煽动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闹事。从权争上说,毛泽东企图借助党外的力量,打击党内官僚集团,以报复他们在党的八大上矮化毛泽东的大获全胜。由于毛泽东掌握了共产党的话语权,由于毛泽东占据了党内话语的绝对优势,无论是刘少奇还是周恩来,面对毛泽东的这些讲话,说不出有份量的像模像样的反对意见。毛泽东的讲话听上去与其像是在自说自话,不如像是代表了全体共产党的发言。党内的高层官僚未必不明白毛泽东到底想要干什么,但他们苦于缺乏话语能力,只能假装糊涂。再说,他们已经在八大上有所得手,不想计较毛泽东的借题发挥。
但高等学府里的一些聪明学生,却有点听明白了。大学生们怀着后来红卫兵之于毛泽东的那种忠诚,以向党提意见的方式,向共产党官僚集团发难。一时间,大字报铺天盖地,大辩论昼夜不息。毛泽东更是推波助澜,将此变成共产党开门整风。于是,各级党组织鼓励大家踊跃提意见。全国上下,向党提意见,竟成政治时尚。仿佛不向党提意见显得很落伍、很冬烘似的,至少是跟不上形势发展。谁也没想到,56年的双百方针,到了57年会发展出一个鸣放时代。这是毛泽东发现洪秀全方式失灵之后,找到的打击党内官僚集团的新手段。
手段是新的,但究其根源,却出自旧的历史框架。几千年的王朝专制传统,是皇帝-官僚-庶民三者组成的一个三角平面,彼此互相制约。皇帝打击权臣官僚,有时会利用庶民的力量。而庶民与官僚发生冲突的时候,也需要皇帝出面主持公道。皇权很容易被驾空,实权又通常在各级官僚手里。虽然这个三角竖立起来,顶尖的位置属于皇帝。但把这个三角放到平面上,官僚集团才是角尖的实际占有者,皇帝经常会落到与庶民同样的底角上。孟子民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就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结构生发出来,以此劝告帝王体民恤民。孙中山的所谓民生,也是基于这个结构,由君王给民众生路、让民众得以聊生。孟子的民本和孙中山的民生,骨子里都不是西方的天赋人权思想,而只是基于皇、官、民三角结构的皇恩浩荡理念。这样的社会结构,也同时导致了平民百姓的圣上情结,产生了清官神话。所谓清官,无非是将庶民和皇帝连成一线的一个中介环节。
清官通常是贪官的对立面。清官既不忤逆皇帝,也不结怨百姓。清官是官僚集团中产生出来的道德楷模,伦理榜样;有时维护百姓的利益,有时维护朝廷的纲纪。由于与百姓直接发生冲突的,通常是各级官吏,即便是皇帝的作孽,也由官吏执行;因此,皇帝在庶民心目中永远圣明。庶民与官吏间的龃龉,通常指望皇帝仲裁,久而久之便构成庶民的圣上情结。再加上中国的皇帝本来就是天人合一,人神不分,号称天子,更让民众敬若神明。庶民即便造反,也通常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庶民的逼上梁山,又通常是由于清官完全缺如、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的走投无路。《水浒传》一类的小说,说到农民造反的原因,不是皇帝如何昏庸,而是京城里出了蔡京高俅童贯杨戮一伙奸臣。毛泽东利用中国民众的这种圣上情结,以及对官僚集团的仇视传统,把他的造反有理,由以前的自下而上,变成了坐了江山之后的自上而下,亦即由皇帝直接煽动民众,大造官僚集团之反。
倘若五七年的大鸣大放向党提意见,仅止于传统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毛泽东不会翻脸,党内官僚也找不出劝止毛泽东的借口。然而此刻的知识分子也罢,大学生也罢,都不是宋江卢俊义之辈,都不是毛泽东下意识假设的武松李逵之流。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家说来说去,自然而然要归咎一党专制的弊病。再说,当年共产党也曾经如此这般地批评过在朝的国民党。虽然共产党未必有改弦易辙选择民主政治的意思,但重复一遍共产党当年说过的话语,并不如何离经叛道。党内党外一大批知识分子,当年都受过五四新文化的影响。且不说党外民主人士,即便是党内知识分子,也一样的挚爱德先生赛先生;其热忱程度,绝对不下对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言论一自由,思想一解放;人心所向,一目了然。这不仅让党内官僚惊慌不已,也让毛泽东大吃一惊。
毛泽东于是故伎重演,神龙首尾翻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双百方针变成了引蛇出洞。毛泽东的反右阳谋,全然一付小人嘴脸,并且说得振振有词。秦始皇只知道焚书坑儒,还不至于先欲利用书生,一旦利用不成,再反手打入地狱。毛泽东耍弄的是一付秦始皇时代难以想像的流氓腔调,一种比蒋介石还无赖的泼皮习性。古代的帝王,专制的不少,但耍赖的不多。因为耍赖有损帝王的威严。殊不知,毛泽东的威严恰好通过耍赖而成。这与其说是毛泽东太堕落,不如说是时代太沦丧,中国民众太愚昧,共产党的官僚太怯懦。整个共产党官僚集团因此与毛泽东一起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虽然邓小平充当了反右的头号打手,但刘少奇、周恩来等所有高层官僚,全都难辞其咎。即便以忠厚著称的朱德,竟然也对右派义愤填膺。谋求家天下的帝王和坚持党天下的官僚,此刻枪口一致对外,将五十多万书生打入地狱,成为与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并列的贱民。
反右让毛泽东完全改变借党外力量打击党内官僚的初衷。从彼此的较量上说,毛泽东又输了一场。但毛泽东由于赶紧让五十多万书生做了他的垫背,看上去却反败为胜,成为打退右派猖狂进攻的主帅。领袖,依然伟大。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领袖要与党言归于好。毛泽东惊魂甫定,马上给了周恩来一巴掌。58年1月的南宁会议,毛泽东将矛头直指周恩来的发难,推向高潮。不仅会上大张旗鼓,还在会议期间的私下谈话中,借助柯庆施的冒进文章,向周恩来当面进逼;措辞严厉,摆出一付准备与周恩来决一死战的架势,把周恩来吓得赶紧检讨,以求自保。
冒进反冒进,其实并非什么了不得的根本分歧,或者说无关乎大是大非。所以周恩来起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如此严重。把此事提到威胁周恩来辞职的高度,其实是毛泽东绝地反攻,拼死一战。经过高岗事件和鸣放转为反右的连续两次失利,毛泽东虽然领袖的威望犹在,但实权地位却岌岌可危。早在高岗一役之后,党内官僚集团就已对毛泽东高度警惕。苏联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更是给中国共产党十分及时地敲响了提防个人崇拜的警钟。在56年党的八大上,刘少奇特意在政治报告中强调集体领导。全党一致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这一句句共产党官话背后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天下是共产党的天下,不是任何个人的天下。八大对毛泽东最为沉重的打击,是在党章中删除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此议由彭德怀提出,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当即表示同意和通过。八大,是党内官僚集团对毛泽东最有力的反击,也是毛泽东家天下和共产党的党天下之争的重要里程碑,以毛泽东的落败告终。毛泽东接下去借助党外力量所做的大鸣大放还击,又被迅速转变成反右运动。倘若毛泽东再不有所突破,那么很可能成为被架空的晁盖。毛泽东选择的突破口,便是周恩来。
周恩来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在权力斗争的天秤上,周恩来具有举足重轻的份量。可以说,周恩来的倒向哪一边决定了将由谁最后胜出。作为总理,周恩来未必合格。一如当年周恩来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很不称职。周恩来既没有林彪那样的军事天赋,又没有刘少奇、邓小平那样的治国能力。周恩来的特长在于:人际间的周旋本事,各种场合的演戏天才。周恩来是个天生的公关好手,形象大使;风度翩翩,八面玲珑。周恩来又是个天生的一流戏子,无论什么样的剧目,都能演得恰如其分。穿起军装,看上去像个百战百胜的军事家。置身文人墨客,俨然一介儒雅书生。社交场合,众星捧月。钗粉堆里,白马王子。面对民众,慈眉善目。与政客寒喧,美男含春威不露。会见各国首脑,雍容大度,领袖风范十足。演什么像什么。哪怕阿谀奉承,也能让人感觉吹气如兰。你可以说,周恩来什么都不是:不会打仗,不会吟诗,不会写作,不懂经济,不明历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有知。但你又可以说,周恩来什么都是。因为他什么人物都扮演过,包括间谍头领。周恩来的什么都是,使他可以穿梭于各式各样的人群,如鱼得水。周恩来的什么都不是,又让他对有真本事者天然有敬。诸如能打仗的林彪,能建设的刘、邓等等。至于他对毛泽东的敬畏,更是心悦诚服。周恩来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九五之尊,但任何一个帝王又少不了这么一个人物做左臂右膀。周恩来的什么都不是,让主席永远不会怀疑其野心会大到足与匹敌;周恩来的什么都是,使圣上惊讶于此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凝聚起一个人才济济的幕府,就可以成为一大群人的核心。
因此,打倒周恩来,可能意味得罪一大批。但争取到周恩来,则意味着笼络一大群。古人有言: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而毛泽东的灵活应用在于:必先与之,不如击之。毛泽东的打击周恩来,并非真要除之而后快,而是以击为取,以痛击而收到对方最终臣服的效果。毛泽东成功了。不管周恩来是否看出毛泽东的欲擒故纵,周恩来选择了臣服,并且是毫无抵抗的顺从。于是,周恩来的检讨通过,总理,还是总理。
毛泽东的冒险出击,另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各个击破,依然有效,只消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周恩来遭批,刘少奇一声不吭,只图自保。毛泽东由此看出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没有胆量联手对抗。因此,刘少奇官僚集团在八大上痛批个人崇拜,其实是风声大,雨点小,并不意味着毛泽东通向家天下的道路,就此被堵死,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但毛泽东的出击,也给自己带来一个难题:既然不许批冒进,那么应该如何个冒进,得做给大家看看。官僚集团不敢公开对抗,可是他们可以冷眼旁观,观看对经济建设一窍不通的毛泽东出丑,期待毛泽东犯错。批反冒进等于一言既出,接下去就得驷马难追。毛泽东此丑不仅非出不可,而且唯有挺过这一关,才能继续后面的较量。于是,就有了那场大跃进的疯狂。
倘若说,五七年的鸣放,毛泽东的赌注是数百万知识分子的命运;那么接蹱而止的大跃进,毛泽东的赌注则是几亿人口的死活。
毛泽东输了。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导致几千万人活活饿死。无论按照哪朝哪代哪国哪家的法律,毛泽东都死有余辜。但这个卑怯的政党,对毛泽东做出的处罚,不过是正式同意他退居二线而已。毛泽东顺水推舟,让出国家主席一职,以退为进,伺机反扑。至于他在庐山会议上的痛击彭德怀,乃是杀鸡儆猴。
59年的庐山会议,毛泽东向党大耍流氓,出言几近泼妇。一会儿拿儿子死了说事,嚷嚷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言下之意乃是:我唯一健全的儿子没了,你们还想怎么样?一会儿又恶语相向,口口声声表示要上山打游击,以此威胁对手:谁要是跟我较真,我就跟他拼命。最后,重拳出击,将彭德怀、张闻天等敢言批评者打成反党集团,从而沦为党内贱民。
刚上庐山时,毛泽东其实十分心虚,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找人谈话摸底。毛泽东完全知道,他所谓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外行冒充内行的不懂装懂,一味蛮干。毛泽东此举闯下大祸,出了巨丑,从而使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所谓三面红旗,成为共产党有史以来的最大笑话。六亿五千万中国民众,为毛泽东闹出的这个笑话付出惨重代价。毛泽东起初的摸底,是想弄清楚,党内员众对他的不满到底有多深,从而寻找如何过关的法子。毛泽东没想到心直口快的彭德怀竟然会那么天真地送上门来,成为他转移斗争大方向的绝妙靶子。这次会议本当清算毛泽东的祸国殃民,结果反过来,成了毛泽东击退又一个反党集团。
按照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彭德怀确实像个典型的清官。此公一生正气凛然,鲁莽有加。抗战时,不顾毛泽东坐观虎斗的心计权谋,毅然率众向日军开战。韩战爆发,党内高层大都反对出兵,林彪不愿出征,彭德怀却傻乎乎地自告奋勇,担当赴朝总司令,替毛泽东排忧解难。毛泽东步洪秀全后尘大享艳福,把文工团当作流动后宫,彭德怀喝令解散。毛泽东热衷人个崇拜,属意于家天下,彭德怀提出删除毛泽东思想。大跃进劳民伤财,把民众尤其是农民折腾得惨不忍睹,党内官僚或者明哲保身,或者敢怒不敢言,彭德怀拍案而起,“我为人民鼓与呼”,给毛泽东写了万言书。
按说,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内衮衮诸公,也算是历经风浪之辈。倘若他们能够团结一致,能够坚定不移地站在彭德怀一边,他们完全有可能让毛泽东不得不低头。他们本来就在等着毛泽东犯错,此刻不击,更待何时?当初彭德怀提议在党章中删除毛泽东思想,这是他们全都同意,一致通过的。就利害关系而言,彼此也该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至少是唇亡齿寒。更不用说,此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几亿人口的生生死死,岂可儿戏?他们不是不知道彭德怀言之有理,不是不知道毛泽东蛮横无理,但他们竟然宁可为虎作伥,助毛为虐,也不愿意凭着良心良知,与彭德怀生死与共,不愿将毛泽东断然扔到被告席上。
从纯粹的权争角度来说,由此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先前制服周恩来的高明。倘若周恩来此刻挺身而出,刘少奇也许不会退让。六个政治局常委当中,除了朱德可能中立,其他两位是相当务实的邓小平(当时不在庐山上)陈云,毋庸置疑不满毛泽东的大跃进,会选择站在刘少奇一边。毛泽东在权力最高层里,全然一个孤家寡人。59年的庐山会议,可说是体现集体领导、体现党内民主的最佳时机,但被这些党内官僚很不负责地错过了,从而使八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成了一纸空文。所谓反对个人崇拜,原来只是纸上谈兵!
官僚集团错失良机。毛泽东也赶紧收回拳头。倒彭之后,毛泽东装作认真退居二线。仿佛是酬谢刘少奇们放他一马,又像是一招潜龙勿用,把自己藏到别人打不到的地方。不过,此后那场文革浩劫,却已经开始在毛泽东心里悄悄酝酿。作为这种酝酿最微妙的佐证,便是私底下请前妻贺子珍上山。在权贵集团里已然孤寡的毛泽东,准备起用自己的女人。无奈贺氏神志不清,已然废人一个,根本无法成为毛泽东的马前卒。毛泽东于是让江青上山,替他探路摸底。倘若贺氏健步如飞,精神抖搂,也许比江青更具杀伤力。毛泽东的拿自己女人作武器,可能算是对他年轻时激烈倡言妇女解放所作的别一种注解,并且在文革当中运用到翻云覆雨的地步。这跟洪秀全把女人纯粹当作泄欲工具,倒是不相雷同。
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耍泼,确实把党内各级官僚吓得不轻。也许张闻天那样的书生型共产党人,内心深处不会屈服于毛泽东的如此蛮横;但许多草莽人物却会认定,龙颜大怒,理当如此。毛泽东在庐山上耍狠过后,党内党外的政治空气,令人窒息。全国上下,万马齐喑;饥民成群,哀鸿遍野。毛泽东却轻松地伸出三根手指:三分人祸,七分天灾。刘少奇忍无可忍,反唇相讥,针锋相对: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坐着专列,毛泽东四处游走。这可能是毛泽东有别于史上帝王坐龙庭的君临天下方式,以免对手把自己关在深宫内。不同于最高层的孤寡,在地方上,毛泽东不乏逢迎之徒。毛时代的方面大员,不要说找不出可以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相比的封疆大吏,即便是吴佩孚、阎锡山、唐继尧之辈,也已成了遥远的往事。滥竽充数,阿谀奉承,上揣圣意,下欺草民;他们可以制造亩产万斤的高产田,可以收缴老百姓的锅碗瓢盆扔进小高炉炼出铁疙瘩。历史上最愚蠢的地方官干不出的荒唐事,他们全都干得不亦乐乎。毛泽东因此龙颜大悦,自我感觉带领六亿民众,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近看是一伙无知无畏的草莽,远看是一群史无前例的疯子。
三年大饥荒,饿殍三千万。62年的七千人大会,刘少奇终于愤起直言:历史上人相食,是要上书的,是要下“罪己诏”的。在另一次会议上,刘少奇更是感慨:国民经济到了这种状况,在国外总统就要宣布废除宪法所赋予的权利。此言已经有了请毛泽东下台的意思。但这恰好是当做不当说的事情。比起毛泽东,刘少奇在政治上几近幼稚。
由于刘少奇说出了众人许多敢怒不敢言的心声,威望鹊起。事实上,此刻最该说话的,也就是接替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只不过为时晚矣。庐山会议是让毛泽东低头的最好时机。三年过后发难,虽然灾祸事实更具说服力,但政治斗争之水早已被毛泽东搅浑。各级官僚心有余悸的,并非是一场骇人听闻的人祸,而是彭德怀等人的被打成政治贱民。再加上刘少奇自己都怯于公开直面毛泽东,不得不装模作样地承认,那场灾祸,党内高层,人人有责;因此,即便他再使出浑身解数以证明自己的治国能力,也很难对照出毛泽东如何无能,理当下台。
刘少奇是个颇有儒商气质的共产党领袖,《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其说是在表述共产主义信仰,不如说是在重复孔儒伦理。刘少奇能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是因为很早就看出毛泽东的政治才能,一直拥护毛泽东。从遵义会议上批评周恩来指挥不当、要求恢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到在抗战期间支持毛泽东消极抗日的“独立自主原则”,和毛泽东一起,与长江局的王明、周恩来对峙,到在党的七大上与毛泽东结盟,成为党内两条正确路线的代表之一,毛泽东代表苏区武装斗争,刘少奇代表白区地下斗争。也是在七大上,刘少奇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并且写进党章,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权威。
倘若说,毛泽东是个打江山的枭雄,那么刘少奇则是个治国天才。在治国方略上,刘少奇颇有自由经济思想的头脑,并且掺带着犹太商人的精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成为共产党之于商业文明的一句名言。共产党建政之际,刘少奇曾以剥削有理的诙谐,安抚城市里的资本家。建政之后,刘少奇施展出相当出众的治国之才,凝聚起了自己的人脉和人气。不仅周恩来向他靠拢,就连五马进京时进入最高决策层的邓小平,也成为他的追随者。要是没有毛泽东捣乱,刘少奇有能力做出一番像样的治国大业。当初的反冒进,乃是刘少奇阻止毛泽东不懂装懂瞎指挥乱干预时提出的一种说法。毛泽东自知理亏,无法与刘少奇正面交锋,才极其阴暗地选择了周恩来做权争的突破口。
且不说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共产党只消有点良心,也应该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替中国人民作出正确的选择。然而,悲哀的是,即便是刘少奇本人,都不想真的请毛泽东下台,而只是想把毛泽东高高挂起。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人有过让毛泽东担任名誉主席的设想。但他们理当知道,毛泽东岂能答应只担虚名,了无实权?
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带领众人痛定思痛之际,林彪再度出场护驾,从而获得毛泽东的大声喝彩。林彪护驾尚可圈点,圣上急不可待为之喝彩,实在有失人君之尊。草莽帝王此彩喝得有如泼皮牛二。林彪就此彻底中止原先的悠然休闲,趟入权争的浑水。
林彪是共产党的战神,好比荷马诗史所述希腊联军中的阿喀琉斯;虽然为人处世低调,却与阿喀琉斯一般心高气傲。最受毛泽东器重的是林彪,最敢对毛泽东说不的也是林彪。林彪虽然年轻时怀着理想投身革命,及至亲历过逐鹿天下的残酷,转向信奉孔儒。战功赫赫的林彪,骨子里并不好战。当初出兵朝鲜,不仅拒绝毛泽东的授命,还对毛泽东的穷兵赎武颇有微词。林彪长征时曾经要求解除毛泽东的指挥权,认为毛泽东根本不会打仗。坐了江山之后,林彪又公开提醒过毛泽东不要成为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在共产党三位最为能征善战的将帅中,刘伯承退入学院做教头,栗裕不受重用,林彪起先一直称病,远离权力中心,由于拒绝领兵赴朝还一度退役赋闲。林彪的复出,既有毛泽东的一再苦苦相逼,又有自己的拗不过皇恩浩荡,躲不过忠义二字;拔刀相助是义,报效今上是忠。毛泽东在最高权力层中的孤寡情形,让林彪看在眼里,恰好成为挺身护驾的理由。林彪的护驾带有浓厚的孔儒伦理色彩,一如《红楼梦》里的焦大对主子的忠心耿耿。这样的护驾,同时又带有武将之于文臣的轻蔑,或者说,不无打江山的功臣之于坐江山的重臣的优越感。
倘若在庐山会议上,林彪的指责彭德怀,还仅仅是替毛泽东解围,那么及至七千人大会,林彪的护驾却变得极其夸张,竟然颠倒黑白:大跃进以来的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的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的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造成的。林彪此刻全然一付小兄弟帮忙打架的口气:毛主席的领导,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正确的。林彪就此断言:凡是毛主席的指示不受到尊重,受到干扰的时候就会出毛病。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历史。林彪此时此刻完全忘了自己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前车之鉴,提醒过毛泽东。
林彪的出场,再加上周恩来的臣服,使毛泽东在高层的孤寡局面,全然改观。林彪甫趟权争浑水,旋即被毛泽东拉进权力最高层,并且取代彭德怀成为国防部长。战神林彪,卷入权争,几近兵痞。在庐山会议上,林彪还算客气,毕竟是并肩浴血奋战过的战友,不过是警告彭德怀,不要逞英雄。并且,毛泽东提及旧事、冤枉彭德怀长征路上指使林彪写信解除毛泽东军事指挥权,林彪还当场澄清,此信与彭无关。及至七千人大会护驾,林彪强词夺理,言语蛮横。不知是不是由于林彪曾经如此护驾,邓小平到八十年代依然耿耿于怀,坚决不让平反文革中林彪反毛一案。
七千人大会,双方已然站队。毛泽东拥有林彪的支持,刘少奇身后站着邓小平、陈云等主持经济大局的高官,暧昧的周恩来一面悄悄靠近刘少奇,一面向毛泽东暗送秋波。数年之后,文革爆发,周恩来只消将身子微微一侧,权力的天枰便发生毛重刘轻的倾斜。作为一个戏子,周恩来完美无缺;但作为一个政客,周恩来也跟其他佞臣一样无耻。
七千人大会以后,双方开始了一场古怪的竞赛。一方面是刘少奇的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一方面是毛泽东的大讲阶级斗争,林彪的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一者是要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者是要把六亿人民赶进阶级斗争的斗兽场。
中国民众在大饥荒以后,确实过上了一段舒心日子。刘少奇以“三自一包”给农村里农奴般的农民们松绑: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同时又以“四大自由”,自由租佃和买卖土地,借贷自由,贸易自由,扭转整个经济低迷局面。倘若没有毛泽东的胡作非为,刘少奇籍此走向曾国藩式的改革开放,是完全可能的。而毛泽东死后的邓小平改革,其实就是当初刘少奇所走的治国道路。在刘、邓主持经济复苏的同时,周恩来在广州会议上向知识分子作委婉的赔礼道歉,把知识分子归入“劳动人民”加以保护。文化自由是经济自由不可或缺的双翼之一。周恩来之于毛泽东的臣服是被迫的,违心的,有如当红妓女遭遇强硬嫖客。只是一旦助毛为虐起来,周恩来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的:一甩手抛弃跟随他二十年的卫士,在爱女孙维世的逮捕令上签字,向江青献媚,甚至在毛泽东的侍妾面前低声下气。如此等等。
中国人民舒心之日,便是毛泽东倍感失落之时。在刘少奇复苏国民经济的时候,毛泽东一会儿躲进专列,一会儿钻入行宫,一会儿游泳,一会儿题词;一面御女无数,像洪秀全那样没完没了地满足下半身的需要,一面大放厥词,把现状描绘得一团漆黑。毛泽东以最阴暗的心理,发出最蛊惑人心的噪音: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刘少奇辛辛苦苦地造福于民,毛泽东却轻轻松松地大谈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把只有资本主义(致富的别名)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说成只有社会主义(贫穷的祸根)才能救中国的歪理。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改革家一样,刘少奇也苦于没有治国话语,缺乏改革理论,为自己的“三自一包”为自己的“四大自由”保驾护航,只好听凭毛泽东胡说八道。
此刻,助毛为虐的林彪,完全把自己绑在了毛泽东的战车上。经过对毛泽东的一番揣摸和研究,林彪提出一整套个人崇拜话语,诸如“三八作风”,“四个第一”,“活学活用”。林彪的名言是,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林彪下令《解放军报》每天刊登毛泽东语录,又亲自给军队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阿喀琉斯从头到脚变成了戈培尔。如此一片氛围下,一个叫雷锋的大头兵,被渲染成比颜回还颜回的学习圣上思想标兵;其滑稽,其荒唐,足以让孔夫子愕然失色。
林彪把毛泽东崇拜推向顶峰的所有言论,只消换一个角度观察,几乎全都可以听作反话,有如不动声色的讽刺,一本正经的黑色幽默。从后来林彪死后由官家披露的林彪反毛罪行当中,可以看出,林彪并非不知道毛泽东是个什么东西。林彪如此写道: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林彪深知毛泽东的权斗手法:他先为你捏造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来驳你的意见。从林彪九大以后的不愿再搞阶级斗争可以得知,林彪并非像毛泽东那样醉心权争,漠视国计民生。林彪当时的疯狂捧毛,只是意在打击毛的对手刘少奇。等到刘少奇被打倒,林彪认为共产党应该替这个国家做的,其实还是刘少奇所做的事情,发展国民经济。林彪误以为毛泽东也是这个意思,殊不知,毛泽东的真意并不在于要不要给人民活路,而在于这天下到底姓党还是姓毛。这是林彪没能把毛泽东琢磨透的地方,毛泽东是真的想做始皇帝。就算没有了儿子,也要让侄子,甚至让老婆做接班人。这与其说是个性强横,不如说是小农的偏执。
毛泽东文革作祟,可谓精心策划。让林彪拿着枪杆子替他压阵,让姚文元之类的笔杆子替他开路。一会儿评《海瑞罢官》,一会儿批判“三家村”,矛头直指紧跟刘少奇的北京市委。毛泽东还嫌不够火爆,亲自出马,赤膊上阵,充分利用他在党内的话语优势,从意识形态入手,把共产党所有主政部门,说得一团漆黑。不是阎王殿,就是独立王国,并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经过一番指鹿为马的抹黑,毛泽东发出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战斗令,向全国贴出他那张气势汹汹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倘若共产党内有个把头脑清醒点的领袖,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最猖狂最嚣张的反党运动。
然而,不要说党的各级官僚,即便是刘少奇本人,都被毛泽东的气势汹汹给弄懵了。因为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确实在马列经典中找不到什么出处。就像马克思在跟女佣偷情时根本没想到应该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添上一条: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革命领袖天然享有跟任何一个革命女性睡觉的权利。列宁在染上梅毒的时候,也不曾想到在《国家与革命》中加上一条:任何跟领袖上床的革命女性,除了应有的革命觉悟,还必须身体健康。马列经典的杜撰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打碎国家机器,如何剥夺别人的财产。至于如何让人民致富,他们通常留给修正主义者去思考,或者留给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去研究。马列主义的唯物论虽然把衣食住行放在第一位,但这种主义却从来不把如何让民众丰衣足食当回事。马列主义有个不成文的逻辑:贫穷就是真理,真理永远在穷人手里;穷人总是要造反的,所以造反有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归结为造反有理一说,在逻辑上确实是成立的。
就像刘少奇主政的那几年,自由市场上的鸡蛋都是偷偷摸摸买卖的;刘少奇的恢复国民经济,也是在失语状态下不声不响推行的。因为马克思没有说过,鸡蛋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卖。马克思只是说过,剥夺者被剥夺。于是,剥夺毛泽东国家主席权力的刘少奇,理当被毛泽东发动人民群众剥夺权力。这在逻辑上是无可挑剔的。即便让美国的大学教授来说,比如费正清,或者乔姆斯基,他们也一定会同意:刘少奇应该被毛泽东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剥夺。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史称《五.一六通知》。胜劵在握的毛泽东,牛皮到了连会议都不屑出席。而主持这次会议的,恰恰就是即将被这个通知打倒的刘少奇本人。这除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德因袭作怪,更在于与毛泽东对抗的治国话语,完全缺如。话语在这场权争中可谓至关重要。因为没有话语,刘少奇不得不接受被打倒的事实,并且还自己主持宣判自己死刑的会议。因为没有话语,邓小平于八十年代重新开始刘少奇未竞的改革开放事业时,不得不声称,凡是有关姓社姓资问题,不讨论,不争论。当年,跟随刘少奇恢复国民经济时,邓小平只说过一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比起毛泽东振振有词的造反有理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共产党的改革家在话语上贫乏到了极其可怜的地步。
过去有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此刻方知,系铃本是解铃人。当初原是毛泽东从抗日政局中解救了共产党,此刻让毛泽东把共产党打倒一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当初是刘少奇提出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此刻让毛泽东思想打倒在地,颇有冥冥之中的照应。其实,毛泽东那套争夺江山的阴谋权术,能算作什么思想?《矛盾论》是一锅把马列教条和申韩权谋煮在一起的夹生饭,与其说是哲学论说,不如说是心计自白。《实践论》是小农的自作聪明在感官层面上的粗陋表达,在极其唯物的论说里,充满着欲望的嚣张。诸多战略论说抵不上《孙子兵法》的片言只语,中国历史在他笔下只是: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还不如李逵来得直截了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相反,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倒是颇有见地的思想。虽然市场经济理论在西方相当发达,虽然刘少奇未必知道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但刘少奇倘若好好总结一下他的这些想法,加以理论表述,不失为中国式的自由经济初探。刘少奇能够写出这样的论著,远比《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有价值得多。很可惜,刘少奇是个中国式的共产党人,其头脑不是被马列教条所桎棝,就是下意识地受孔孟之道所束缚;还没跟毛泽东如何交锋,就先在思想上心理上做了毛泽东的阶下囚。
毛泽东先在思想上话语上把刘少奇打倒在地,然后在组织上剥夺刘少奇的全部职务,开除刘少奇的党籍。相比之下,蒋介石行刺汪精卫,炸碎汪精卫棺柩,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指使几个特务,偷偷摸摸,纯属牛二水平。毛泽东的气派应该让蒋介石望尘莫及:发动了六亿五千万人口,举国上下,口诛笔伐,光是不停喊口号的汹涌澎湃,都足以把人给淹死。大流氓小流氓有别,于此一目了然。
当然,蒋介石最不及毛泽东的地方在于:蒋介石不懂中国人民,而毛泽东简直是太知道了。中国人民最崇拜的是牛皮哄哄的人物,能够用武力夺得江山的人物,能够把国家玩弄于股掌的人物,可以牺牲几亿人口打核战争的人物。中国人民最讨厌的是给他们带来和平的人物,让他们丰衣足食的人物,保护他们生命财产的人物。基于这样的文化心理特征,中国人民有仇恨汉奸的传统,有痛骂卖国贼的传统,有抓捕反革命的传统,有虐杀地主富农的传统,有批斗资本家的传统,有围攻右派的传统。文化大革命不过是让中国人民多了一个传统,打倒走资派的传统。就此而言,毛泽东确实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跟着这个领袖,做了许多让他们扬眉吐气的事情,让他们报仇雪恨的事情,让他们手舞足蹈的事情。他们在天安门广场上那么使劲地扭秧歌,喊万岁,绝对不是假装的,而是真诚的。他们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时候,感觉像无限崇拜圣上的宫妃,在月光下期待着圣上的临幸。倘若说,领袖是个十足的流氓,那么这个山呼万岁的民族,也不见得有什么高尚可言。
一场文革,十年浩劫;血流漂杵,死伤无算。经济停滞,文化凋敝;人心败坏,道德沦丧。一代学业荒废,国家几近废墟。中国人由此见识了,什么叫做地狱。华夏民族从此被笼罩于互相怀疑、互相仇恨的历史阴影,不知何时方能解脱。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遭到空前的摧残。扭曲的人性,使中国人丧失了正常的平和。一会儿极度自卑,一会儿极其夸张。欲望的过度压抑,导致无数种的饥渴:对吃的饥渴,对性的饥渴,对关爱的饥渴,对学问的饥渴,对名声的饥渴,对地位的饥渴,对获奖的饥渴,对财富的饥渴,对权力的饥渴,对一呼百应的饥渴,对耀武扬威的饥渴,对领袖群伦的饥渴,对君临天下的饥渴,对扮演帝王的饥渴,对成为明星的饥渴,对成为又一个毛泽东的饥渴。一个毛泽东刚刚倒下,千万个毛泽东已经遍地成长。如此等等,没完没了。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激发出了潜伏在人性深处的刑事犯罪本能。从犯罪心理学上说,人的动物性,尤其是兽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有伤害他人的冲动,抢劫财物的冲动,破坏的冲动,发泄被压抑的恶念邪念的冲动。要是在平时,打砸抢是要受到制约的。但这种行为一旦有了革命的理由和造反有理的名义,马上风行天下。欲望有时是非常邪恶的,只要被找到一种不会受到惩罚的庇护,马上可以变成滔滔洪水,泛滥成灾。因此,毛泽东的造反有理,其潜台词无非在于:犯罪有理,打人有理,杀人有理,抢劫有理,破坏有理。用当时的文革话语表达即是: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用毛泽东的说法叫做:不破不立。所谓文革话语,全然是一套犯罪的言词。诸如砸烂狗头,火烧油煎,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等等。不知当年五四白话的开创者看见这样的话语,会作何感想。但白话文的反对者林纾,一定哈哈大笑:早就说过了,不过是引车卖浆者之流的言语。不堪入目的文革话语,岂止引车卖浆?!
文革中最蔚为奇观的是,所有的压抑,尤其是性压抑,全都在热乎乎的颂歌里得到痛痛快快的渲泄。诸如“雨露滋润禾苗壮”,“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毛主席呀毛主席,革命人民最热爱你呀热爱你。你是那一轮红日,升起在我们的心窝里呀心窝里。”“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倘若让一个不知就里的旁观者看了,没准会产生如此疑问:这个民族怎么这么嗲,这么骚?像一头发情的母牛,并且是一头非常听话非常顺从的母牛。唱着这样的颂歌,全体中国民众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毛泽东脚下的奴婢。这可是历代帝王从没享受过的乐趣。精神上的强奸,竟然被诉诸情感上的依赖,被表达成热泪盈眶的崇敬。如此一出沐猴而冠的喜剧,足以使中国人世世代代羞愧难当。
文革的转折在于林彪的反叛。毛泽东头顶上的光环,随着“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公诸于世黯然失色。不管这份纪要是否出自林家父子或者林家死党的手笔,抑或根据批判林彪的需要而编造的罪证,中国民众却是在读了这份纪要后,才开始恍然大悟的。原来毛泽东是独裁者,是秦始皇,原来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五七干校是变相失业,红卫兵先被利用后成替罪羊,农民缺吃少穿,工人受到变相剥削,干部敢怒不敢言。所有这些,句句是真话,一句顶一万句,至少比毛泽东语录要精彩。
九大以后,林彪渐渐地从戈培尔变回到了阿喀琉斯,从毛泽东的狂热追随者和护驾者,转变成毛泽东独裁的反抗者,异议者。非常有趣的是,彼此的分歧竟然就是以前刘少奇和毛泽东的冲突内容:林彪认为应该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毛泽东还要继续革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自己也有如此一番忧国忧民之心,当初何苦站在毛泽东一边打击刘少奇?这场党内权争,争到这个时候,方才露出最为朴实的一面:造反有理也罢,革命无罪也罢,最终大家都还是要活命的,要吃饭的,要穿衣的,要性交的,要成家的,要生儿育女的。毛泽东可以说:八亿人口,不斗行么?那么别人也可以说:八亿人口,不吃行么?不穿行么?不睡觉行么?如此等等。就思想而言,林彪比刘少奇更缺乏话语能力,但就面对毛泽东时的坦荡而言,林彪却颇有勇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9年的庐山会议,是林彪第一次护驾。70年的庐山会议,成了林彪最后一次与毛泽东当众抗争。第二年的五一劳动节,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泽东看了脸色:一言不发,拂袖而去。这可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乃至彭德怀都不曾有过的无畏和不屈。林彪不愧为共产党战神,不愧具有阿喀琉斯的高傲。林彪之子林立果,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胆量扮演刺秦的荆轲;虽然立果未果,也已经让毛姓秦始皇胆战心惊。这可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十分鲜见的一页。毛泽东纵有混世魔王的本事,也自有击杀魔王的勇士。
正如林彪没想到毛泽东打倒了刘少奇,还不肯罢休。毛泽东也没想到,林彪其实跟刘少奇存有同样的心思,发展国民经济。毛泽东以为林彪是像汪东兴、许世友一样的家奴,只有对他的愚忠,没有独立思考的头脑。至于林彪之子林立果,也是让毛泽东很不放心的因素。林立果咄咄逼人的崛起,让毛泽东忧心仲仲:他死后,江青或者毛远新能否压得住。更让毛泽东担忧的是,周恩来其实并没有真正放弃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的想法,从而跟林彪不谋而合。林家父子,由此成为毛泽东家天下的最大威胁,也成为毛泽东把文革进行到底的实际理由。再从毛泽东后来让周恩来和朱德全都死在他前面的心术和手段,更可以理解毛泽东和林彪的冲突,焦点何在。连始终退居边缘、白发苍苍的朱德都不肯放过,岂能让大权在握、重兵在手、虎虎有生气的林家父子,在他毛泽东面前得势坐大,再在他毛泽东身后有所作为?
其实,早在打倒刘少奇之际,毛泽东已经悄悄留了一手,那就是不让把邓小平置于死地。毛泽东留着邓小平,当然不是让邓小平有机会日后继续刘少奇的事业,而是用邓小平掣肘一般人无以掣肘的人物,诸如林彪,或者周恩来。毛泽东深知周恩来不过是个花架子,没有做实事的能力。但倘若周恩来哪天跟林彪联手,那么不要说请邓小平出山,就是毛泽东本人,都未必压得住。再说,毛泽东的文革,利用的是林彪的枪杆子,张春桥姚文元的笔杆子。毛泽东既利用他们又暗中让双方互相制约。一旦面临取此舍彼,还是取彼舍此,毛泽东考虑的就不是枪杆子重要还是笔杆子重要,而是哪一方跟自己有平辈之尊,哪一方没有平辈之尊。开国皇帝向来只用儿孙辈的文臣武将,一如斯大林最后把平辈革命家全部消灭殆尽。
不管林彪有没有看出毛泽东这种开国皇帝惯有的心思,至少他明白了,人家并不想让他分享权争的成果。此刻,涌上林彪心头的,应该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训。这样的故事,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在林彪,全都并不新鲜。可能只有研究这段历史的某些学究们,觉得很难弄清彼此究竟为何你死我活。
林彪死后,毛泽东开始向周恩来发难,由于通过直升飞机式提拔上来的王洪文不过是个刘盆子,毛泽东只好请出邓小平(当初毛泽东提拔王洪文,意在立储毛远新;其手法与纵容叶群跃上政治舞台,以掩饰江青的赫然登场,如出一辙)。出乎毛泽东意料的只是,口口声声永不翻案的邓小平,骨子里却依然不改初衷,不改刘少奇治国思路,而周恩来又像此前跟林彪有所默契一般,跟邓小平也心有戚戚焉。于是,毛泽东索性把邓小平重新打入冷宫,再把周恩来置于死地。毛泽东对邓小平并不放心,但毛泽东料定邓小平不会成为中国的赫鲁晓夫。毛泽东死前最后圏定的权力最高层班底,以江青和毛远新为核心。毛泽东把权力交给华国锋,是知道此君不过是个过渡人物,至于权力能否最终过渡到江青或者毛远新手里,毛泽东也只能听天由命。从家天下的打造来说,毛泽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一场文革,既是毛泽东推翻党天下、复辟家天下的努力,也是毛泽东家天下的终结。当年的秦始皇建朝,二世而亡;毛氏王朝虽然比秦王朝更专制,更严酷,更是网罩天下,但结果却比秦王朝还短命。毛泽东死后不出一个月,毛氏王朝便寿终正寝。由此可见,毛泽东临死之前,为何把叶剑英叫到床前。他确实想托孤,但是想托哪个孤,毛泽东没能讲出口。叶剑英是当时唯一可握军权之人,毛泽东想让他扮演一下汉初的周勃。至于毛泽东想让叶周勃护华国锋之驾,还是护毛远新之驾,或者护两者之驾,毛泽东没有讲出来。但毛泽东肯定没有让叶周勃灭掉江青的意思。毛泽东相信江青的忠诚。毛泽东应该是想让叶剑英护毛氏家天下之驾,但又没有把握:一向拍马奉迎的叶剑英,在他身后能否忠于毛氏集团?不管毛泽东如何的机关算尽,总有意想不到之处。毛泽东看出汪东兴有魏延嫌疑,但毛泽东绝对不会想到,汪东兴会反得那么快。
毛泽东没有错看邓小平。邓小平上台之后,马上恢复刘少奇路线。邓氏想到过枪毙江青,但绝对不允许全盘否定毛泽东。邓小平一面恢复刘少奇的治国路线,一面维护毛泽东至高无上的地位。邓小平学的是蒋介石,在政治上背叛,在法统上继承。在政治角逐中,有时年轻就是优势,健康就是胜利。毛泽东早走一日,中国人民就早一日获得解放。但即便如此,中国人民也已陪着这个超级痞子,被折腾被玩弄了整整二十七年。
崇祯三年,亦即1630年,北京城内,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通虏谋叛”的罪名处以凌迟,“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再开膛出五臓,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而吞。”“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1969年11月,共产党建政的第二十个年头,“晚上,刘少奇赤着身子被人用被子一裹放上担架,被专机送往开封的一个特别监狱。由于着凉,肺炎发作,高烧、呕吐,11月12日凌晨6点死亡。死时,全身赤裸发臭,嘴鼻变形,白发有一尺多长。”刘少奇在被批斗的时候,“被打得遍体鳞伤。革命小将把他拖进拖出,象拖死狗。但他还是不低头。”刘少奇被害死的罪名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因为看到饿殍三千万,良心发现,才犯下如此大罪。为了几亿人不再饿死,刘少奇说,历史上人相食,是要上书的,是要下“罪己诏”的……
崇祯皇帝可恶,毛泽东更可恶。但是,光是这两个皇帝作孽,这两大冤案能成立么?就个人而言,袁崇焕也罢,刘少奇也罢,都不是完人。他们只是做了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众的事情,却得到如此报答。皇帝是没有反省能力的,但民众不能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愿这样的冤案,不要再发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10月06日,首发于《中国人权双周刊》)
一伙强盗抢劫了银行之后,有个分赃问题。同样,江山易手,天下易帜之后,也有个权力的分配和归属问题。历代的王朝重建,都会经历如此三个阶段:先是肃清旧朝余党,或者说余孽;再是权力分配,尤其是解决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最后王朝稳定,进入皇权-官僚集团-庶民的三角结构。这个结构在历史的三维空间里是金字塔形的,但在各自的生存平面上又是互相制约的。共产党49年建政以后的所有政治运动,所有层出不穷的政治斗争,都有王朝历史的影子相随,但其主线却是毛泽东的复辟家天下和以刘少奇为首的党内官僚集团的维护党天下,而其主要内容,则是发展国民经济,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继续革命。正如满清王朝曾经出过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治国栋梁,共产党坐了江山之后,也有刘少奇、邓小平这样的治国人材。清室的开明在于,允许曾国藩及其后继者们治国平天下;毛泽东的专制在于,绝对不允许发展国民经济为先,不搞阶级斗争。
镇压反革命无疑是红色王朝的开场锣鼓。旧政权的中下层官吏,农村里的乡绅阶层,城市里的帮会异教,几乎一网打尽。究竟杀掉多少,具体数字恐怕很难弄清楚。仅就官方的统计和毛泽东本人的坦承,就有几百万之巨。经由暴力革命到手的天下易帜,血洗清算是顺理成章的残酷。由此再反观袁世凯的和平请退清室,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政治手笔。清室贵族真该感谢这位被他们恨之入骨的逆臣,让他们没有遭受革命的清算。蒋介石的审判汉奸虽然不无夸张,杀了不该杀的,判了不该判的,从而把自己那份该负的国土沦丧之责,推得干干净净;但比起共产党的镇压反革命,可谓小巫见大巫,有如和风细雨比之于暴风骤雨。
镇压反革命的血腥屠杀,在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史上,乃是最为残暴的。这种残暴既是对旧朝的报复,又有革命本身的原教旨意味,叫做无产阶级专政。追溯革命的历史,有法国大革命之于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又有十月革命之于沙皇的枪杀。暴力革命需要流血,革命成功则需要血祭。从意识形态上说,这是新兴的专政方式。就王朝历史而言,这是古老的更替仪式。当年被人称作周公的姬旦,就这么屠杀过殷商遗民。共产党的镇压反革命,不过是把这两者同时推到了极致。对比之下,就近而言,袁世凯的改朝换代方式实在令人怀念;至于商周之交之际,周武王打下朝歌后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更是一派为后世草莽所难以企及的君子风度。要说中国人只有血腥的传统,是不确切的。平和的交接,既有近案,又有远例。只要不被暴力革命吓懵掉,不必讳莫如深。
倘若说,共产党建政时的这场屠杀有什么特色,那么也许当数毛泽东在这过程中突发奇想似地发明并尝试的思想改造。日本战犯,前清皇帝,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个不杀;统统关起来,让毛泽东做思想改造的实验。多年以后,这些犯人全都以改造好的名义先后释放。这与其说是共产党的网开一面,不如说是以此证明毛泽东思想改造的卓成成效。这可能是毛泽东与昔日帝王最不相同之处,不仅热衷于武力征服,还喜欢让阶下囚证明毛泽东的思想如何所向披靡,如何战无不胜。这叫做在占有江山的同时,占有人心。
西方人通常把乔治.奥维尔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作为解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寓言,殊不知,那只是以苏联为模型的推理和演绎。毛泽东的帝国,其专制程度,远远超出乔治.奥维尔的想像。乔治.奥维尔仅仅看出了共产主义革命如何以人民的名义,把人民变成了奴隶。乔治.奥维尔不知道毛泽东如何用中国式的户口制度外加档案制度,做成一道无形的锁链,把农民锁在土地上,把工人锁在工厂里,把全体中国人锁在他们各自的单位里。这个号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把人民变成了奴隶,让公仆成为主人,而且还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制造千百万政治贱民,作为被任意污辱和任意损害的社会最底层。这群贱民的存在,既可以让民众随时随地发泄被共产党煽动起来的阶级仇恨,又可以恫嚇民众:谁要是不服从党的领导、不服从思想改造,谁就会变成这样的贱民。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无论是蛮族入主的屠杀,还是有清的文字狱,其专制其野蛮其恐怖,全都及不上毛泽东的红色帝国。苏联的专制算得恐怖了,但毛泽东的专制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联的红色独裁者将镣铐戴在苏联人的手脚上,毛泽东的帝国则把专制像种庄稼一样地种在中国人的心底里。就此而言,蒋介石的没文化,还真是民国时代中国人的幸运。
通过土改剥夺地主,再通过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收缴农民分得的土地;通过所谓的工商业改造,剥夺城市里从企业家到银行家的一切有产者。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全部剥夺完毕,开始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以及诸如此类的所有自由以及相关的所有权利。甚至娱乐的权利和自由,也在剥夺范围之内。也即是说,不仅精神被桎棝,就连欲望的合理性,诸如美食、跳舞、休闲、社交、性爱等等,也被取缔。舆论一律的意识形态,还得加上清一色的生活方式。住房一律,服饰一律,言语一律,走路的姿势一律,脸上的表情一律,甚至夫妻性交方式也一律。这是一个被言词描述的天堂,实际生活的人间地狱。这既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有自称公仆的主人和被说成主人的奴隶构成;这又是一个天罗地网一般严密的警察国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画地为牢。
从造反起家的革命团伙,一旦坐了江山,必定要剥夺他人造反的权利,消除他人造反的可能。革命成功地将革命认定的敌人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使之永远不得翻身。按理说,革命至此,应该结束了。但革命却没有结束,也无法结束。就好比抢劫成功之后,有个分赃问题。革命成功之后,同样也存在权力的分配问题,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于是,革命不知不觉地从党外转向党内。一次比一次剧烈的党内斗争,成为一个又一个折磨共产党的恶梦。在革命的历史上,法国大革命砍掉皇帝,接蹱而止的,便是革命领袖之间的互相残杀。十月革命处决沙皇,随之而来的报应则是斯大林比十月革命更残酷更恐怖的党内大清洗。中国的共产党在革命胜利之后,面对的是几乎同样的劫难。
在中国历史上,这类劫难通常发生在新王朝的家族内部。最为著名的例子有周初的姬旦摄政,弑兄逐弟;还有唐初的玄武门之变,也是兄弟相残,最后秦王李世民胜出。这种王室家族里的手足相残,传染到执政前后的革命政党,便是党内同志间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共产党的话语里,打倒旧朝叫做阶级斗争,清洗党内异己叫做路线斗争。
在清除旧朝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无论是土改,是镇压反革命,还是工商业改造,以及三反五反打击资本家,举国上下,全然一派同仇敌忾,比抗击日本侵略者还士气高昂。不仅党内非常一致,而且党外所谓民主人士、知识分子,也高度认同。然而,斗争的锋芒一旦转向党内的高层内讧,党内党外全都噤若寒蝉。因为以大家正在被改造的头脑,弄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说实在的,有关高岗一案,也许唯有当时的当事人,最为心知肚明。
这并非是说,高岗一案如何神秘,而是意指,毛泽东的家天下欲念和共产党的党天下认同之间的交锋,适才起于青萍之末。所谓五马进京,按照官方史书的说法,乃刘少奇建议,毛泽东采纳。但从权力斗争的情势上说,未尝没有分刘少奇、周恩来之权的意图在内。按照高岗对饶漱石得意忘形的透露:主席让刘少奇搞议会、让周恩来出任部长会议主席、让他高岗主持政治局云云,分权之意昭然。而毛泽东的权谋又经常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别人、尤其是让矛头所指对象自己说出。只是高岗的权术水平太低劣,把云遮雾障的太极拳打成了虎虎生风的少林拳,不仅惊着了对手,而且吓着了圣上。
与斯大林的大清洗相比,毛泽东继承的是刘邦和朱元璋的传统,并且诉诸更为高明的路线斗争手法。虽说事实上并不见得每次内讧都有政治路线分歧的内容,但清洗他人必须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过去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叫做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实质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不愿忍受身边的功臣,无论在资历上能力上名声上尤其在权力上,与自己并驾齐驱。开国皇帝,尤其是起自江湖的草莽,通常不愿让山寨弟兄分享江山。朱元璋的诛杀功臣方式是一锅端,李自成龙庭还没坐热就拿李岩开刀。洪秀全草建天京之后,更是高层内讧不断。一介草莽披上龙袍,通常希望座下的文臣武将是儿孙辈人物。比如太平天国后期,替醉生梦死的天王挑起大梁的,是年轻一代的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文革后期,毛泽东的麾下只剩张春桥姚文元李德生许世友一类文武。这在旁人看来有孤家寡人之嫌,但在君王眼里恰好是权力稳固的标记。这样的情形,与当年斯大林清洗过后,平辈革命家消失殆尽,倒是十分相像。不过,毛泽东的帝王情结相比于斯大林独裁,有其迥异之处。
斯大林的专制有类于希特勒,完全是个人野心的实现,个人抱负的施展,并不含有建立血缘意义上的家族王朝倾向。斯大林也跟希特勒一样具有组织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并且不惜选择远比希特勒残暴的野蛮方式,把俄罗斯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一个现代工业强国。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与希特勒的大日耳曼民族主义,异曲同工: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国家主义特征,都没有家族王朝意识,子承父传意识,家天下意识。而这,恰好是毛泽东所具有的情结。就此而言,毛泽东乃是跟蒋介石、李光耀、金日成一类的,具有典型的子承父传家天下情结。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领袖人物,而毛泽东再自以为是,也不过是小农社会的产物;睥睨天下之际,眼角情不自禁地流露着浓厚的小农意识,连同小农才有的贪婪。相比之下,蒋介石跟李光耀相类,不喜造反有理;而毛泽东则跟金日成相同,只知道造反有理,根本不懂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这可能是斯大林看不起毛泽东而更加欣赏蒋介石的原因之一。似乎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这同时又是蒋介石激赏希特勒的原因所在。因为蒋介石倾心于希特勒是个国家主义者,而斯大林则欣赏蒋介石有国家主义倾向。相比之下,毛泽东确实土得掉渣。毛泽东土在只有王朝情结,没有国家意识。毛泽东非但不懂国家建设,而且还喜欢随意挥霍国家财富,换取第三世界对他的个人崇拜。与斯大林总是国家利益至上截然相反,毛泽东从来不把国家利益当回事,在热衷于满足个人虚荣心的同时,悄悄地准备让天下姓毛,从而把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应该是毛泽东把毛岸英派到朝鲜战场上去的秘密所在。毛泽东这种难以言说的心思,出自《战国策》的那个著名段落,《触詟说赵太后》。毛岸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下长安君。至于毛岸英的丧命,只能说是毛泽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高岗一案的实质,乃是最高权力如何归属的问题。或者说,是毛泽东走向家天下的小试牛刀。用意识形态话语讲说的什么姓资还是姓社、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实质上却是天下到底姓毛还是姓党的较量。被“东方红、太阳升”唱得心花怒放的毛泽东,其实早就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倘若看不懂毛泽东这算什么意思,只消读一读这首《沁园春.雪》所罗列的帝王名单,就应该知道毛泽东要大家看的是个什么样的“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帝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毛泽东。且不说其它,过去的一统天下,不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毛泽东的一统天下,不止于国土,还有天罗地网般严密的组织系统,更有数亿人口只用一个头脑思考的统一思想。抱有如此雄心的帝王,睡榻之侧,岂容他人安卧?
高岗不过是毛泽东最先操起的一把刀。这把刀的锋芒所向,是毛泽东最忌惮的党内官僚集团实力人物刘少奇、周恩来;毛泽东使用这把刀的意图,是要粉碎党天下,走向家天下。其手法与当年洪秀全利用北王韦昌辉灭掉东王杨秀清,如出一辙。区别在于,高岗这把刀不够锋利,根本不具备灭杀刘、周的本事。作为对高岗挑战的反弹,权力最高层迅速集结起刘少奇周恩来乃至邓小平陈云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一看事情起了变化,马上弃高自保,反手将高岗打成反党罪魁祸首。既然韦昌辉灭不掉杨秀清,天王者只能站在杨秀清一边,反过来灭掉韦昌辉。这可能是毛泽东远比洪秀全高明的地方:临危不乱,随机应变。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高岗以为自己看见了龙首,一转眼,变成了龙尾。龙尾一甩,高岗见弃。至于高岗的自杀,既是冤悔交加,又是最后的忠诚。
遥想当年,青年毛泽东曾经声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扬一役,完满无缺。谁曾料想,坐了江山的毛泽东恰好使用洪杨内讧的招数,整肃党内同僚。毛泽东这一招弃车保帅式的反败为胜,让胜出的刘周诸人看在眼里,却不寒而栗。他们不会看不出毛泽东的野心和毛泽东的意图所在,但他们自忖在权变上远不是毛泽东的对手。说变就变,灵动得让他们连想都想不过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是紧跟与附和,仿佛高岗反对的不是他们,而是毛泽东。毛泽东也乐得顺水推舟,彼此心照不宣地让高岗做了冤大头。
毛泽东接下去马上转身展开思想战线的斗争,又是批判胡适唯心论,又是狠打胡风反革命集团。在这种从思想意识上继续对前朝的清算里,掺杂着拿他人出气的愤懑。54年高岗自杀,55年猛批胡适,狠打胡风。倘若高岗是冤大头,胡适胡风难道不是冤大头?假如没有党内整肃的失手,毛泽东何来对胡适、胡风那么大的火气?尤其是那篇有关胡风反革命集团材料汇编的按语,写得杀气腾腾,连明火执仗之类的狠话都用上了。不过文弱书生,犯得着么?刘文典当面顶撞蒋介石,也没落到胡风那样的悲惨境地。毛泽东在党外大打出手,是为了掩饰在党内见首见尾的尴尬。但毛泽东并没有就此罢休。收拾了胡风之后,不动声色地又把矛头指向党内的官僚集团。
56年的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掀起整个知识界的大鸣大放,可谓是毛泽东的卷土重来。按理说,那年的国际背景,有个匈牙利事件,把整个共产主义世界吓得不轻,共产党理当收紧舆论才是。但毛泽东却先是在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6年四月),一年不到,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的扩大会议上讲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57年二月),指责共产党诸如压制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之类人民闹事的做法,籍此提出“大鸣大放”,号召党外民主党派人士向共产党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从表面上看,毛泽东在扮演开明君主。从实质上说,毛泽东在煽动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闹事。从权争上说,毛泽东企图借助党外的力量,打击党内官僚集团,以报复他们在党的八大上矮化毛泽东的大获全胜。由于毛泽东掌握了共产党的话语权,由于毛泽东占据了党内话语的绝对优势,无论是刘少奇还是周恩来,面对毛泽东的这些讲话,说不出有份量的像模像样的反对意见。毛泽东的讲话听上去与其像是在自说自话,不如像是代表了全体共产党的发言。党内的高层官僚未必不明白毛泽东到底想要干什么,但他们苦于缺乏话语能力,只能假装糊涂。再说,他们已经在八大上有所得手,不想计较毛泽东的借题发挥。
但高等学府里的一些聪明学生,却有点听明白了。大学生们怀着后来红卫兵之于毛泽东的那种忠诚,以向党提意见的方式,向共产党官僚集团发难。一时间,大字报铺天盖地,大辩论昼夜不息。毛泽东更是推波助澜,将此变成共产党开门整风。于是,各级党组织鼓励大家踊跃提意见。全国上下,向党提意见,竟成政治时尚。仿佛不向党提意见显得很落伍、很冬烘似的,至少是跟不上形势发展。谁也没想到,56年的双百方针,到了57年会发展出一个鸣放时代。这是毛泽东发现洪秀全方式失灵之后,找到的打击党内官僚集团的新手段。
手段是新的,但究其根源,却出自旧的历史框架。几千年的王朝专制传统,是皇帝-官僚-庶民三者组成的一个三角平面,彼此互相制约。皇帝打击权臣官僚,有时会利用庶民的力量。而庶民与官僚发生冲突的时候,也需要皇帝出面主持公道。皇权很容易被驾空,实权又通常在各级官僚手里。虽然这个三角竖立起来,顶尖的位置属于皇帝。但把这个三角放到平面上,官僚集团才是角尖的实际占有者,皇帝经常会落到与庶民同样的底角上。孟子民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就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结构生发出来,以此劝告帝王体民恤民。孙中山的所谓民生,也是基于这个结构,由君王给民众生路、让民众得以聊生。孟子的民本和孙中山的民生,骨子里都不是西方的天赋人权思想,而只是基于皇、官、民三角结构的皇恩浩荡理念。这样的社会结构,也同时导致了平民百姓的圣上情结,产生了清官神话。所谓清官,无非是将庶民和皇帝连成一线的一个中介环节。
清官通常是贪官的对立面。清官既不忤逆皇帝,也不结怨百姓。清官是官僚集团中产生出来的道德楷模,伦理榜样;有时维护百姓的利益,有时维护朝廷的纲纪。由于与百姓直接发生冲突的,通常是各级官吏,即便是皇帝的作孽,也由官吏执行;因此,皇帝在庶民心目中永远圣明。庶民与官吏间的龃龉,通常指望皇帝仲裁,久而久之便构成庶民的圣上情结。再加上中国的皇帝本来就是天人合一,人神不分,号称天子,更让民众敬若神明。庶民即便造反,也通常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庶民的逼上梁山,又通常是由于清官完全缺如、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的走投无路。《水浒传》一类的小说,说到农民造反的原因,不是皇帝如何昏庸,而是京城里出了蔡京高俅童贯杨戮一伙奸臣。毛泽东利用中国民众的这种圣上情结,以及对官僚集团的仇视传统,把他的造反有理,由以前的自下而上,变成了坐了江山之后的自上而下,亦即由皇帝直接煽动民众,大造官僚集团之反。
倘若五七年的大鸣大放向党提意见,仅止于传统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毛泽东不会翻脸,党内官僚也找不出劝止毛泽东的借口。然而此刻的知识分子也罢,大学生也罢,都不是宋江卢俊义之辈,都不是毛泽东下意识假设的武松李逵之流。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家说来说去,自然而然要归咎一党专制的弊病。再说,当年共产党也曾经如此这般地批评过在朝的国民党。虽然共产党未必有改弦易辙选择民主政治的意思,但重复一遍共产党当年说过的话语,并不如何离经叛道。党内党外一大批知识分子,当年都受过五四新文化的影响。且不说党外民主人士,即便是党内知识分子,也一样的挚爱德先生赛先生;其热忱程度,绝对不下对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言论一自由,思想一解放;人心所向,一目了然。这不仅让党内官僚惊慌不已,也让毛泽东大吃一惊。
毛泽东于是故伎重演,神龙首尾翻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双百方针变成了引蛇出洞。毛泽东的反右阳谋,全然一付小人嘴脸,并且说得振振有词。秦始皇只知道焚书坑儒,还不至于先欲利用书生,一旦利用不成,再反手打入地狱。毛泽东耍弄的是一付秦始皇时代难以想像的流氓腔调,一种比蒋介石还无赖的泼皮习性。古代的帝王,专制的不少,但耍赖的不多。因为耍赖有损帝王的威严。殊不知,毛泽东的威严恰好通过耍赖而成。这与其说是毛泽东太堕落,不如说是时代太沦丧,中国民众太愚昧,共产党的官僚太怯懦。整个共产党官僚集团因此与毛泽东一起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虽然邓小平充当了反右的头号打手,但刘少奇、周恩来等所有高层官僚,全都难辞其咎。即便以忠厚著称的朱德,竟然也对右派义愤填膺。谋求家天下的帝王和坚持党天下的官僚,此刻枪口一致对外,将五十多万书生打入地狱,成为与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并列的贱民。
反右让毛泽东完全改变借党外力量打击党内官僚的初衷。从彼此的较量上说,毛泽东又输了一场。但毛泽东由于赶紧让五十多万书生做了他的垫背,看上去却反败为胜,成为打退右派猖狂进攻的主帅。领袖,依然伟大。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领袖要与党言归于好。毛泽东惊魂甫定,马上给了周恩来一巴掌。58年1月的南宁会议,毛泽东将矛头直指周恩来的发难,推向高潮。不仅会上大张旗鼓,还在会议期间的私下谈话中,借助柯庆施的冒进文章,向周恩来当面进逼;措辞严厉,摆出一付准备与周恩来决一死战的架势,把周恩来吓得赶紧检讨,以求自保。
冒进反冒进,其实并非什么了不得的根本分歧,或者说无关乎大是大非。所以周恩来起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如此严重。把此事提到威胁周恩来辞职的高度,其实是毛泽东绝地反攻,拼死一战。经过高岗事件和鸣放转为反右的连续两次失利,毛泽东虽然领袖的威望犹在,但实权地位却岌岌可危。早在高岗一役之后,党内官僚集团就已对毛泽东高度警惕。苏联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更是给中国共产党十分及时地敲响了提防个人崇拜的警钟。在56年党的八大上,刘少奇特意在政治报告中强调集体领导。全党一致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这一句句共产党官话背后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天下是共产党的天下,不是任何个人的天下。八大对毛泽东最为沉重的打击,是在党章中删除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此议由彭德怀提出,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当即表示同意和通过。八大,是党内官僚集团对毛泽东最有力的反击,也是毛泽东家天下和共产党的党天下之争的重要里程碑,以毛泽东的落败告终。毛泽东接下去借助党外力量所做的大鸣大放还击,又被迅速转变成反右运动。倘若毛泽东再不有所突破,那么很可能成为被架空的晁盖。毛泽东选择的突破口,便是周恩来。
周恩来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在权力斗争的天秤上,周恩来具有举足重轻的份量。可以说,周恩来的倒向哪一边决定了将由谁最后胜出。作为总理,周恩来未必合格。一如当年周恩来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很不称职。周恩来既没有林彪那样的军事天赋,又没有刘少奇、邓小平那样的治国能力。周恩来的特长在于:人际间的周旋本事,各种场合的演戏天才。周恩来是个天生的公关好手,形象大使;风度翩翩,八面玲珑。周恩来又是个天生的一流戏子,无论什么样的剧目,都能演得恰如其分。穿起军装,看上去像个百战百胜的军事家。置身文人墨客,俨然一介儒雅书生。社交场合,众星捧月。钗粉堆里,白马王子。面对民众,慈眉善目。与政客寒喧,美男含春威不露。会见各国首脑,雍容大度,领袖风范十足。演什么像什么。哪怕阿谀奉承,也能让人感觉吹气如兰。你可以说,周恩来什么都不是:不会打仗,不会吟诗,不会写作,不懂经济,不明历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有知。但你又可以说,周恩来什么都是。因为他什么人物都扮演过,包括间谍头领。周恩来的什么都是,使他可以穿梭于各式各样的人群,如鱼得水。周恩来的什么都不是,又让他对有真本事者天然有敬。诸如能打仗的林彪,能建设的刘、邓等等。至于他对毛泽东的敬畏,更是心悦诚服。周恩来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九五之尊,但任何一个帝王又少不了这么一个人物做左臂右膀。周恩来的什么都不是,让主席永远不会怀疑其野心会大到足与匹敌;周恩来的什么都是,使圣上惊讶于此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凝聚起一个人才济济的幕府,就可以成为一大群人的核心。
因此,打倒周恩来,可能意味得罪一大批。但争取到周恩来,则意味着笼络一大群。古人有言: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而毛泽东的灵活应用在于:必先与之,不如击之。毛泽东的打击周恩来,并非真要除之而后快,而是以击为取,以痛击而收到对方最终臣服的效果。毛泽东成功了。不管周恩来是否看出毛泽东的欲擒故纵,周恩来选择了臣服,并且是毫无抵抗的顺从。于是,周恩来的检讨通过,总理,还是总理。
毛泽东的冒险出击,另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各个击破,依然有效,只消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周恩来遭批,刘少奇一声不吭,只图自保。毛泽东由此看出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没有胆量联手对抗。因此,刘少奇官僚集团在八大上痛批个人崇拜,其实是风声大,雨点小,并不意味着毛泽东通向家天下的道路,就此被堵死,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但毛泽东的出击,也给自己带来一个难题:既然不许批冒进,那么应该如何个冒进,得做给大家看看。官僚集团不敢公开对抗,可是他们可以冷眼旁观,观看对经济建设一窍不通的毛泽东出丑,期待毛泽东犯错。批反冒进等于一言既出,接下去就得驷马难追。毛泽东此丑不仅非出不可,而且唯有挺过这一关,才能继续后面的较量。于是,就有了那场大跃进的疯狂。
倘若说,五七年的鸣放,毛泽东的赌注是数百万知识分子的命运;那么接蹱而止的大跃进,毛泽东的赌注则是几亿人口的死活。
毛泽东输了。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导致几千万人活活饿死。无论按照哪朝哪代哪国哪家的法律,毛泽东都死有余辜。但这个卑怯的政党,对毛泽东做出的处罚,不过是正式同意他退居二线而已。毛泽东顺水推舟,让出国家主席一职,以退为进,伺机反扑。至于他在庐山会议上的痛击彭德怀,乃是杀鸡儆猴。
59年的庐山会议,毛泽东向党大耍流氓,出言几近泼妇。一会儿拿儿子死了说事,嚷嚷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言下之意乃是:我唯一健全的儿子没了,你们还想怎么样?一会儿又恶语相向,口口声声表示要上山打游击,以此威胁对手:谁要是跟我较真,我就跟他拼命。最后,重拳出击,将彭德怀、张闻天等敢言批评者打成反党集团,从而沦为党内贱民。
刚上庐山时,毛泽东其实十分心虚,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找人谈话摸底。毛泽东完全知道,他所谓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外行冒充内行的不懂装懂,一味蛮干。毛泽东此举闯下大祸,出了巨丑,从而使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所谓三面红旗,成为共产党有史以来的最大笑话。六亿五千万中国民众,为毛泽东闹出的这个笑话付出惨重代价。毛泽东起初的摸底,是想弄清楚,党内员众对他的不满到底有多深,从而寻找如何过关的法子。毛泽东没想到心直口快的彭德怀竟然会那么天真地送上门来,成为他转移斗争大方向的绝妙靶子。这次会议本当清算毛泽东的祸国殃民,结果反过来,成了毛泽东击退又一个反党集团。
按照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彭德怀确实像个典型的清官。此公一生正气凛然,鲁莽有加。抗战时,不顾毛泽东坐观虎斗的心计权谋,毅然率众向日军开战。韩战爆发,党内高层大都反对出兵,林彪不愿出征,彭德怀却傻乎乎地自告奋勇,担当赴朝总司令,替毛泽东排忧解难。毛泽东步洪秀全后尘大享艳福,把文工团当作流动后宫,彭德怀喝令解散。毛泽东热衷人个崇拜,属意于家天下,彭德怀提出删除毛泽东思想。大跃进劳民伤财,把民众尤其是农民折腾得惨不忍睹,党内官僚或者明哲保身,或者敢怒不敢言,彭德怀拍案而起,“我为人民鼓与呼”,给毛泽东写了万言书。
按说,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内衮衮诸公,也算是历经风浪之辈。倘若他们能够团结一致,能够坚定不移地站在彭德怀一边,他们完全有可能让毛泽东不得不低头。他们本来就在等着毛泽东犯错,此刻不击,更待何时?当初彭德怀提议在党章中删除毛泽东思想,这是他们全都同意,一致通过的。就利害关系而言,彼此也该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至少是唇亡齿寒。更不用说,此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几亿人口的生生死死,岂可儿戏?他们不是不知道彭德怀言之有理,不是不知道毛泽东蛮横无理,但他们竟然宁可为虎作伥,助毛为虐,也不愿意凭着良心良知,与彭德怀生死与共,不愿将毛泽东断然扔到被告席上。
从纯粹的权争角度来说,由此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先前制服周恩来的高明。倘若周恩来此刻挺身而出,刘少奇也许不会退让。六个政治局常委当中,除了朱德可能中立,其他两位是相当务实的邓小平(当时不在庐山上)陈云,毋庸置疑不满毛泽东的大跃进,会选择站在刘少奇一边。毛泽东在权力最高层里,全然一个孤家寡人。59年的庐山会议,可说是体现集体领导、体现党内民主的最佳时机,但被这些党内官僚很不负责地错过了,从而使八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成了一纸空文。所谓反对个人崇拜,原来只是纸上谈兵!
官僚集团错失良机。毛泽东也赶紧收回拳头。倒彭之后,毛泽东装作认真退居二线。仿佛是酬谢刘少奇们放他一马,又像是一招潜龙勿用,把自己藏到别人打不到的地方。不过,此后那场文革浩劫,却已经开始在毛泽东心里悄悄酝酿。作为这种酝酿最微妙的佐证,便是私底下请前妻贺子珍上山。在权贵集团里已然孤寡的毛泽东,准备起用自己的女人。无奈贺氏神志不清,已然废人一个,根本无法成为毛泽东的马前卒。毛泽东于是让江青上山,替他探路摸底。倘若贺氏健步如飞,精神抖搂,也许比江青更具杀伤力。毛泽东的拿自己女人作武器,可能算是对他年轻时激烈倡言妇女解放所作的别一种注解,并且在文革当中运用到翻云覆雨的地步。这跟洪秀全把女人纯粹当作泄欲工具,倒是不相雷同。
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耍泼,确实把党内各级官僚吓得不轻。也许张闻天那样的书生型共产党人,内心深处不会屈服于毛泽东的如此蛮横;但许多草莽人物却会认定,龙颜大怒,理当如此。毛泽东在庐山上耍狠过后,党内党外的政治空气,令人窒息。全国上下,万马齐喑;饥民成群,哀鸿遍野。毛泽东却轻松地伸出三根手指:三分人祸,七分天灾。刘少奇忍无可忍,反唇相讥,针锋相对: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坐着专列,毛泽东四处游走。这可能是毛泽东有别于史上帝王坐龙庭的君临天下方式,以免对手把自己关在深宫内。不同于最高层的孤寡,在地方上,毛泽东不乏逢迎之徒。毛时代的方面大员,不要说找不出可以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相比的封疆大吏,即便是吴佩孚、阎锡山、唐继尧之辈,也已成了遥远的往事。滥竽充数,阿谀奉承,上揣圣意,下欺草民;他们可以制造亩产万斤的高产田,可以收缴老百姓的锅碗瓢盆扔进小高炉炼出铁疙瘩。历史上最愚蠢的地方官干不出的荒唐事,他们全都干得不亦乐乎。毛泽东因此龙颜大悦,自我感觉带领六亿民众,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近看是一伙无知无畏的草莽,远看是一群史无前例的疯子。
三年大饥荒,饿殍三千万。62年的七千人大会,刘少奇终于愤起直言:历史上人相食,是要上书的,是要下“罪己诏”的。在另一次会议上,刘少奇更是感慨:国民经济到了这种状况,在国外总统就要宣布废除宪法所赋予的权利。此言已经有了请毛泽东下台的意思。但这恰好是当做不当说的事情。比起毛泽东,刘少奇在政治上几近幼稚。
由于刘少奇说出了众人许多敢怒不敢言的心声,威望鹊起。事实上,此刻最该说话的,也就是接替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只不过为时晚矣。庐山会议是让毛泽东低头的最好时机。三年过后发难,虽然灾祸事实更具说服力,但政治斗争之水早已被毛泽东搅浑。各级官僚心有余悸的,并非是一场骇人听闻的人祸,而是彭德怀等人的被打成政治贱民。再加上刘少奇自己都怯于公开直面毛泽东,不得不装模作样地承认,那场灾祸,党内高层,人人有责;因此,即便他再使出浑身解数以证明自己的治国能力,也很难对照出毛泽东如何无能,理当下台。
刘少奇是个颇有儒商气质的共产党领袖,《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其说是在表述共产主义信仰,不如说是在重复孔儒伦理。刘少奇能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是因为很早就看出毛泽东的政治才能,一直拥护毛泽东。从遵义会议上批评周恩来指挥不当、要求恢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到在抗战期间支持毛泽东消极抗日的“独立自主原则”,和毛泽东一起,与长江局的王明、周恩来对峙,到在党的七大上与毛泽东结盟,成为党内两条正确路线的代表之一,毛泽东代表苏区武装斗争,刘少奇代表白区地下斗争。也是在七大上,刘少奇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并且写进党章,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权威。
倘若说,毛泽东是个打江山的枭雄,那么刘少奇则是个治国天才。在治国方略上,刘少奇颇有自由经济思想的头脑,并且掺带着犹太商人的精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成为共产党之于商业文明的一句名言。共产党建政之际,刘少奇曾以剥削有理的诙谐,安抚城市里的资本家。建政之后,刘少奇施展出相当出众的治国之才,凝聚起了自己的人脉和人气。不仅周恩来向他靠拢,就连五马进京时进入最高决策层的邓小平,也成为他的追随者。要是没有毛泽东捣乱,刘少奇有能力做出一番像样的治国大业。当初的反冒进,乃是刘少奇阻止毛泽东不懂装懂瞎指挥乱干预时提出的一种说法。毛泽东自知理亏,无法与刘少奇正面交锋,才极其阴暗地选择了周恩来做权争的突破口。
且不说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共产党只消有点良心,也应该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替中国人民作出正确的选择。然而,悲哀的是,即便是刘少奇本人,都不想真的请毛泽东下台,而只是想把毛泽东高高挂起。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人有过让毛泽东担任名誉主席的设想。但他们理当知道,毛泽东岂能答应只担虚名,了无实权?
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带领众人痛定思痛之际,林彪再度出场护驾,从而获得毛泽东的大声喝彩。林彪护驾尚可圈点,圣上急不可待为之喝彩,实在有失人君之尊。草莽帝王此彩喝得有如泼皮牛二。林彪就此彻底中止原先的悠然休闲,趟入权争的浑水。
林彪是共产党的战神,好比荷马诗史所述希腊联军中的阿喀琉斯;虽然为人处世低调,却与阿喀琉斯一般心高气傲。最受毛泽东器重的是林彪,最敢对毛泽东说不的也是林彪。林彪虽然年轻时怀着理想投身革命,及至亲历过逐鹿天下的残酷,转向信奉孔儒。战功赫赫的林彪,骨子里并不好战。当初出兵朝鲜,不仅拒绝毛泽东的授命,还对毛泽东的穷兵赎武颇有微词。林彪长征时曾经要求解除毛泽东的指挥权,认为毛泽东根本不会打仗。坐了江山之后,林彪又公开提醒过毛泽东不要成为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在共产党三位最为能征善战的将帅中,刘伯承退入学院做教头,栗裕不受重用,林彪起先一直称病,远离权力中心,由于拒绝领兵赴朝还一度退役赋闲。林彪的复出,既有毛泽东的一再苦苦相逼,又有自己的拗不过皇恩浩荡,躲不过忠义二字;拔刀相助是义,报效今上是忠。毛泽东在最高权力层中的孤寡情形,让林彪看在眼里,恰好成为挺身护驾的理由。林彪的护驾带有浓厚的孔儒伦理色彩,一如《红楼梦》里的焦大对主子的忠心耿耿。这样的护驾,同时又带有武将之于文臣的轻蔑,或者说,不无打江山的功臣之于坐江山的重臣的优越感。
倘若在庐山会议上,林彪的指责彭德怀,还仅仅是替毛泽东解围,那么及至七千人大会,林彪的护驾却变得极其夸张,竟然颠倒黑白:大跃进以来的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的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的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造成的。林彪此刻全然一付小兄弟帮忙打架的口气:毛主席的领导,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正确的。林彪就此断言:凡是毛主席的指示不受到尊重,受到干扰的时候就会出毛病。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历史。林彪此时此刻完全忘了自己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前车之鉴,提醒过毛泽东。
林彪的出场,再加上周恩来的臣服,使毛泽东在高层的孤寡局面,全然改观。林彪甫趟权争浑水,旋即被毛泽东拉进权力最高层,并且取代彭德怀成为国防部长。战神林彪,卷入权争,几近兵痞。在庐山会议上,林彪还算客气,毕竟是并肩浴血奋战过的战友,不过是警告彭德怀,不要逞英雄。并且,毛泽东提及旧事、冤枉彭德怀长征路上指使林彪写信解除毛泽东军事指挥权,林彪还当场澄清,此信与彭无关。及至七千人大会护驾,林彪强词夺理,言语蛮横。不知是不是由于林彪曾经如此护驾,邓小平到八十年代依然耿耿于怀,坚决不让平反文革中林彪反毛一案。
七千人大会,双方已然站队。毛泽东拥有林彪的支持,刘少奇身后站着邓小平、陈云等主持经济大局的高官,暧昧的周恩来一面悄悄靠近刘少奇,一面向毛泽东暗送秋波。数年之后,文革爆发,周恩来只消将身子微微一侧,权力的天枰便发生毛重刘轻的倾斜。作为一个戏子,周恩来完美无缺;但作为一个政客,周恩来也跟其他佞臣一样无耻。
七千人大会以后,双方开始了一场古怪的竞赛。一方面是刘少奇的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一方面是毛泽东的大讲阶级斗争,林彪的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一者是要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者是要把六亿人民赶进阶级斗争的斗兽场。
中国民众在大饥荒以后,确实过上了一段舒心日子。刘少奇以“三自一包”给农村里农奴般的农民们松绑: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同时又以“四大自由”,自由租佃和买卖土地,借贷自由,贸易自由,扭转整个经济低迷局面。倘若没有毛泽东的胡作非为,刘少奇籍此走向曾国藩式的改革开放,是完全可能的。而毛泽东死后的邓小平改革,其实就是当初刘少奇所走的治国道路。在刘、邓主持经济复苏的同时,周恩来在广州会议上向知识分子作委婉的赔礼道歉,把知识分子归入“劳动人民”加以保护。文化自由是经济自由不可或缺的双翼之一。周恩来之于毛泽东的臣服是被迫的,违心的,有如当红妓女遭遇强硬嫖客。只是一旦助毛为虐起来,周恩来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的:一甩手抛弃跟随他二十年的卫士,在爱女孙维世的逮捕令上签字,向江青献媚,甚至在毛泽东的侍妾面前低声下气。如此等等。
中国人民舒心之日,便是毛泽东倍感失落之时。在刘少奇复苏国民经济的时候,毛泽东一会儿躲进专列,一会儿钻入行宫,一会儿游泳,一会儿题词;一面御女无数,像洪秀全那样没完没了地满足下半身的需要,一面大放厥词,把现状描绘得一团漆黑。毛泽东以最阴暗的心理,发出最蛊惑人心的噪音: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刘少奇辛辛苦苦地造福于民,毛泽东却轻轻松松地大谈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把只有资本主义(致富的别名)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说成只有社会主义(贫穷的祸根)才能救中国的歪理。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改革家一样,刘少奇也苦于没有治国话语,缺乏改革理论,为自己的“三自一包”为自己的“四大自由”保驾护航,只好听凭毛泽东胡说八道。
此刻,助毛为虐的林彪,完全把自己绑在了毛泽东的战车上。经过对毛泽东的一番揣摸和研究,林彪提出一整套个人崇拜话语,诸如“三八作风”,“四个第一”,“活学活用”。林彪的名言是,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林彪下令《解放军报》每天刊登毛泽东语录,又亲自给军队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阿喀琉斯从头到脚变成了戈培尔。如此一片氛围下,一个叫雷锋的大头兵,被渲染成比颜回还颜回的学习圣上思想标兵;其滑稽,其荒唐,足以让孔夫子愕然失色。
林彪把毛泽东崇拜推向顶峰的所有言论,只消换一个角度观察,几乎全都可以听作反话,有如不动声色的讽刺,一本正经的黑色幽默。从后来林彪死后由官家披露的林彪反毛罪行当中,可以看出,林彪并非不知道毛泽东是个什么东西。林彪如此写道: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林彪深知毛泽东的权斗手法:他先为你捏造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来驳你的意见。从林彪九大以后的不愿再搞阶级斗争可以得知,林彪并非像毛泽东那样醉心权争,漠视国计民生。林彪当时的疯狂捧毛,只是意在打击毛的对手刘少奇。等到刘少奇被打倒,林彪认为共产党应该替这个国家做的,其实还是刘少奇所做的事情,发展国民经济。林彪误以为毛泽东也是这个意思,殊不知,毛泽东的真意并不在于要不要给人民活路,而在于这天下到底姓党还是姓毛。这是林彪没能把毛泽东琢磨透的地方,毛泽东是真的想做始皇帝。就算没有了儿子,也要让侄子,甚至让老婆做接班人。这与其说是个性强横,不如说是小农的偏执。
毛泽东文革作祟,可谓精心策划。让林彪拿着枪杆子替他压阵,让姚文元之类的笔杆子替他开路。一会儿评《海瑞罢官》,一会儿批判“三家村”,矛头直指紧跟刘少奇的北京市委。毛泽东还嫌不够火爆,亲自出马,赤膊上阵,充分利用他在党内的话语优势,从意识形态入手,把共产党所有主政部门,说得一团漆黑。不是阎王殿,就是独立王国,并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经过一番指鹿为马的抹黑,毛泽东发出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战斗令,向全国贴出他那张气势汹汹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倘若共产党内有个把头脑清醒点的领袖,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最猖狂最嚣张的反党运动。
然而,不要说党的各级官僚,即便是刘少奇本人,都被毛泽东的气势汹汹给弄懵了。因为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确实在马列经典中找不到什么出处。就像马克思在跟女佣偷情时根本没想到应该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添上一条: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革命领袖天然享有跟任何一个革命女性睡觉的权利。列宁在染上梅毒的时候,也不曾想到在《国家与革命》中加上一条:任何跟领袖上床的革命女性,除了应有的革命觉悟,还必须身体健康。马列经典的杜撰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打碎国家机器,如何剥夺别人的财产。至于如何让人民致富,他们通常留给修正主义者去思考,或者留给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去研究。马列主义的唯物论虽然把衣食住行放在第一位,但这种主义却从来不把如何让民众丰衣足食当回事。马列主义有个不成文的逻辑:贫穷就是真理,真理永远在穷人手里;穷人总是要造反的,所以造反有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归结为造反有理一说,在逻辑上确实是成立的。
就像刘少奇主政的那几年,自由市场上的鸡蛋都是偷偷摸摸买卖的;刘少奇的恢复国民经济,也是在失语状态下不声不响推行的。因为马克思没有说过,鸡蛋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卖。马克思只是说过,剥夺者被剥夺。于是,剥夺毛泽东国家主席权力的刘少奇,理当被毛泽东发动人民群众剥夺权力。这在逻辑上是无可挑剔的。即便让美国的大学教授来说,比如费正清,或者乔姆斯基,他们也一定会同意:刘少奇应该被毛泽东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剥夺。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史称《五.一六通知》。胜劵在握的毛泽东,牛皮到了连会议都不屑出席。而主持这次会议的,恰恰就是即将被这个通知打倒的刘少奇本人。这除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德因袭作怪,更在于与毛泽东对抗的治国话语,完全缺如。话语在这场权争中可谓至关重要。因为没有话语,刘少奇不得不接受被打倒的事实,并且还自己主持宣判自己死刑的会议。因为没有话语,邓小平于八十年代重新开始刘少奇未竞的改革开放事业时,不得不声称,凡是有关姓社姓资问题,不讨论,不争论。当年,跟随刘少奇恢复国民经济时,邓小平只说过一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比起毛泽东振振有词的造反有理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共产党的改革家在话语上贫乏到了极其可怜的地步。
过去有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此刻方知,系铃本是解铃人。当初原是毛泽东从抗日政局中解救了共产党,此刻让毛泽东把共产党打倒一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当初是刘少奇提出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此刻让毛泽东思想打倒在地,颇有冥冥之中的照应。其实,毛泽东那套争夺江山的阴谋权术,能算作什么思想?《矛盾论》是一锅把马列教条和申韩权谋煮在一起的夹生饭,与其说是哲学论说,不如说是心计自白。《实践论》是小农的自作聪明在感官层面上的粗陋表达,在极其唯物的论说里,充满着欲望的嚣张。诸多战略论说抵不上《孙子兵法》的片言只语,中国历史在他笔下只是: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还不如李逵来得直截了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相反,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倒是颇有见地的思想。虽然市场经济理论在西方相当发达,虽然刘少奇未必知道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但刘少奇倘若好好总结一下他的这些想法,加以理论表述,不失为中国式的自由经济初探。刘少奇能够写出这样的论著,远比《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有价值得多。很可惜,刘少奇是个中国式的共产党人,其头脑不是被马列教条所桎棝,就是下意识地受孔孟之道所束缚;还没跟毛泽东如何交锋,就先在思想上心理上做了毛泽东的阶下囚。
毛泽东先在思想上话语上把刘少奇打倒在地,然后在组织上剥夺刘少奇的全部职务,开除刘少奇的党籍。相比之下,蒋介石行刺汪精卫,炸碎汪精卫棺柩,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指使几个特务,偷偷摸摸,纯属牛二水平。毛泽东的气派应该让蒋介石望尘莫及:发动了六亿五千万人口,举国上下,口诛笔伐,光是不停喊口号的汹涌澎湃,都足以把人给淹死。大流氓小流氓有别,于此一目了然。
当然,蒋介石最不及毛泽东的地方在于:蒋介石不懂中国人民,而毛泽东简直是太知道了。中国人民最崇拜的是牛皮哄哄的人物,能够用武力夺得江山的人物,能够把国家玩弄于股掌的人物,可以牺牲几亿人口打核战争的人物。中国人民最讨厌的是给他们带来和平的人物,让他们丰衣足食的人物,保护他们生命财产的人物。基于这样的文化心理特征,中国人民有仇恨汉奸的传统,有痛骂卖国贼的传统,有抓捕反革命的传统,有虐杀地主富农的传统,有批斗资本家的传统,有围攻右派的传统。文化大革命不过是让中国人民多了一个传统,打倒走资派的传统。就此而言,毛泽东确实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跟着这个领袖,做了许多让他们扬眉吐气的事情,让他们报仇雪恨的事情,让他们手舞足蹈的事情。他们在天安门广场上那么使劲地扭秧歌,喊万岁,绝对不是假装的,而是真诚的。他们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时候,感觉像无限崇拜圣上的宫妃,在月光下期待着圣上的临幸。倘若说,领袖是个十足的流氓,那么这个山呼万岁的民族,也不见得有什么高尚可言。
一场文革,十年浩劫;血流漂杵,死伤无算。经济停滞,文化凋敝;人心败坏,道德沦丧。一代学业荒废,国家几近废墟。中国人由此见识了,什么叫做地狱。华夏民族从此被笼罩于互相怀疑、互相仇恨的历史阴影,不知何时方能解脱。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遭到空前的摧残。扭曲的人性,使中国人丧失了正常的平和。一会儿极度自卑,一会儿极其夸张。欲望的过度压抑,导致无数种的饥渴:对吃的饥渴,对性的饥渴,对关爱的饥渴,对学问的饥渴,对名声的饥渴,对地位的饥渴,对获奖的饥渴,对财富的饥渴,对权力的饥渴,对一呼百应的饥渴,对耀武扬威的饥渴,对领袖群伦的饥渴,对君临天下的饥渴,对扮演帝王的饥渴,对成为明星的饥渴,对成为又一个毛泽东的饥渴。一个毛泽东刚刚倒下,千万个毛泽东已经遍地成长。如此等等,没完没了。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激发出了潜伏在人性深处的刑事犯罪本能。从犯罪心理学上说,人的动物性,尤其是兽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有伤害他人的冲动,抢劫财物的冲动,破坏的冲动,发泄被压抑的恶念邪念的冲动。要是在平时,打砸抢是要受到制约的。但这种行为一旦有了革命的理由和造反有理的名义,马上风行天下。欲望有时是非常邪恶的,只要被找到一种不会受到惩罚的庇护,马上可以变成滔滔洪水,泛滥成灾。因此,毛泽东的造反有理,其潜台词无非在于:犯罪有理,打人有理,杀人有理,抢劫有理,破坏有理。用当时的文革话语表达即是: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用毛泽东的说法叫做:不破不立。所谓文革话语,全然是一套犯罪的言词。诸如砸烂狗头,火烧油煎,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等等。不知当年五四白话的开创者看见这样的话语,会作何感想。但白话文的反对者林纾,一定哈哈大笑:早就说过了,不过是引车卖浆者之流的言语。不堪入目的文革话语,岂止引车卖浆?!
文革中最蔚为奇观的是,所有的压抑,尤其是性压抑,全都在热乎乎的颂歌里得到痛痛快快的渲泄。诸如“雨露滋润禾苗壮”,“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毛主席呀毛主席,革命人民最热爱你呀热爱你。你是那一轮红日,升起在我们的心窝里呀心窝里。”“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倘若让一个不知就里的旁观者看了,没准会产生如此疑问:这个民族怎么这么嗲,这么骚?像一头发情的母牛,并且是一头非常听话非常顺从的母牛。唱着这样的颂歌,全体中国民众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毛泽东脚下的奴婢。这可是历代帝王从没享受过的乐趣。精神上的强奸,竟然被诉诸情感上的依赖,被表达成热泪盈眶的崇敬。如此一出沐猴而冠的喜剧,足以使中国人世世代代羞愧难当。
文革的转折在于林彪的反叛。毛泽东头顶上的光环,随着“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公诸于世黯然失色。不管这份纪要是否出自林家父子或者林家死党的手笔,抑或根据批判林彪的需要而编造的罪证,中国民众却是在读了这份纪要后,才开始恍然大悟的。原来毛泽东是独裁者,是秦始皇,原来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五七干校是变相失业,红卫兵先被利用后成替罪羊,农民缺吃少穿,工人受到变相剥削,干部敢怒不敢言。所有这些,句句是真话,一句顶一万句,至少比毛泽东语录要精彩。
九大以后,林彪渐渐地从戈培尔变回到了阿喀琉斯,从毛泽东的狂热追随者和护驾者,转变成毛泽东独裁的反抗者,异议者。非常有趣的是,彼此的分歧竟然就是以前刘少奇和毛泽东的冲突内容:林彪认为应该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毛泽东还要继续革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自己也有如此一番忧国忧民之心,当初何苦站在毛泽东一边打击刘少奇?这场党内权争,争到这个时候,方才露出最为朴实的一面:造反有理也罢,革命无罪也罢,最终大家都还是要活命的,要吃饭的,要穿衣的,要性交的,要成家的,要生儿育女的。毛泽东可以说:八亿人口,不斗行么?那么别人也可以说:八亿人口,不吃行么?不穿行么?不睡觉行么?如此等等。就思想而言,林彪比刘少奇更缺乏话语能力,但就面对毛泽东时的坦荡而言,林彪却颇有勇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9年的庐山会议,是林彪第一次护驾。70年的庐山会议,成了林彪最后一次与毛泽东当众抗争。第二年的五一劳动节,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泽东看了脸色:一言不发,拂袖而去。这可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乃至彭德怀都不曾有过的无畏和不屈。林彪不愧为共产党战神,不愧具有阿喀琉斯的高傲。林彪之子林立果,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胆量扮演刺秦的荆轲;虽然立果未果,也已经让毛姓秦始皇胆战心惊。这可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十分鲜见的一页。毛泽东纵有混世魔王的本事,也自有击杀魔王的勇士。
正如林彪没想到毛泽东打倒了刘少奇,还不肯罢休。毛泽东也没想到,林彪其实跟刘少奇存有同样的心思,发展国民经济。毛泽东以为林彪是像汪东兴、许世友一样的家奴,只有对他的愚忠,没有独立思考的头脑。至于林彪之子林立果,也是让毛泽东很不放心的因素。林立果咄咄逼人的崛起,让毛泽东忧心仲仲:他死后,江青或者毛远新能否压得住。更让毛泽东担忧的是,周恩来其实并没有真正放弃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的想法,从而跟林彪不谋而合。林家父子,由此成为毛泽东家天下的最大威胁,也成为毛泽东把文革进行到底的实际理由。再从毛泽东后来让周恩来和朱德全都死在他前面的心术和手段,更可以理解毛泽东和林彪的冲突,焦点何在。连始终退居边缘、白发苍苍的朱德都不肯放过,岂能让大权在握、重兵在手、虎虎有生气的林家父子,在他毛泽东面前得势坐大,再在他毛泽东身后有所作为?
其实,早在打倒刘少奇之际,毛泽东已经悄悄留了一手,那就是不让把邓小平置于死地。毛泽东留着邓小平,当然不是让邓小平有机会日后继续刘少奇的事业,而是用邓小平掣肘一般人无以掣肘的人物,诸如林彪,或者周恩来。毛泽东深知周恩来不过是个花架子,没有做实事的能力。但倘若周恩来哪天跟林彪联手,那么不要说请邓小平出山,就是毛泽东本人,都未必压得住。再说,毛泽东的文革,利用的是林彪的枪杆子,张春桥姚文元的笔杆子。毛泽东既利用他们又暗中让双方互相制约。一旦面临取此舍彼,还是取彼舍此,毛泽东考虑的就不是枪杆子重要还是笔杆子重要,而是哪一方跟自己有平辈之尊,哪一方没有平辈之尊。开国皇帝向来只用儿孙辈的文臣武将,一如斯大林最后把平辈革命家全部消灭殆尽。
不管林彪有没有看出毛泽东这种开国皇帝惯有的心思,至少他明白了,人家并不想让他分享权争的成果。此刻,涌上林彪心头的,应该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训。这样的故事,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在林彪,全都并不新鲜。可能只有研究这段历史的某些学究们,觉得很难弄清彼此究竟为何你死我活。
林彪死后,毛泽东开始向周恩来发难,由于通过直升飞机式提拔上来的王洪文不过是个刘盆子,毛泽东只好请出邓小平(当初毛泽东提拔王洪文,意在立储毛远新;其手法与纵容叶群跃上政治舞台,以掩饰江青的赫然登场,如出一辙)。出乎毛泽东意料的只是,口口声声永不翻案的邓小平,骨子里却依然不改初衷,不改刘少奇治国思路,而周恩来又像此前跟林彪有所默契一般,跟邓小平也心有戚戚焉。于是,毛泽东索性把邓小平重新打入冷宫,再把周恩来置于死地。毛泽东对邓小平并不放心,但毛泽东料定邓小平不会成为中国的赫鲁晓夫。毛泽东死前最后圏定的权力最高层班底,以江青和毛远新为核心。毛泽东把权力交给华国锋,是知道此君不过是个过渡人物,至于权力能否最终过渡到江青或者毛远新手里,毛泽东也只能听天由命。从家天下的打造来说,毛泽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一场文革,既是毛泽东推翻党天下、复辟家天下的努力,也是毛泽东家天下的终结。当年的秦始皇建朝,二世而亡;毛氏王朝虽然比秦王朝更专制,更严酷,更是网罩天下,但结果却比秦王朝还短命。毛泽东死后不出一个月,毛氏王朝便寿终正寝。由此可见,毛泽东临死之前,为何把叶剑英叫到床前。他确实想托孤,但是想托哪个孤,毛泽东没能讲出口。叶剑英是当时唯一可握军权之人,毛泽东想让他扮演一下汉初的周勃。至于毛泽东想让叶周勃护华国锋之驾,还是护毛远新之驾,或者护两者之驾,毛泽东没有讲出来。但毛泽东肯定没有让叶周勃灭掉江青的意思。毛泽东相信江青的忠诚。毛泽东应该是想让叶剑英护毛氏家天下之驾,但又没有把握:一向拍马奉迎的叶剑英,在他身后能否忠于毛氏集团?不管毛泽东如何的机关算尽,总有意想不到之处。毛泽东看出汪东兴有魏延嫌疑,但毛泽东绝对不会想到,汪东兴会反得那么快。
毛泽东没有错看邓小平。邓小平上台之后,马上恢复刘少奇路线。邓氏想到过枪毙江青,但绝对不允许全盘否定毛泽东。邓小平一面恢复刘少奇的治国路线,一面维护毛泽东至高无上的地位。邓小平学的是蒋介石,在政治上背叛,在法统上继承。在政治角逐中,有时年轻就是优势,健康就是胜利。毛泽东早走一日,中国人民就早一日获得解放。但即便如此,中国人民也已陪着这个超级痞子,被折腾被玩弄了整整二十七年。
崇祯三年,亦即1630年,北京城内,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通虏谋叛”的罪名处以凌迟,“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再开膛出五臓,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而吞。”“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1969年11月,共产党建政的第二十个年头,“晚上,刘少奇赤着身子被人用被子一裹放上担架,被专机送往开封的一个特别监狱。由于着凉,肺炎发作,高烧、呕吐,11月12日凌晨6点死亡。死时,全身赤裸发臭,嘴鼻变形,白发有一尺多长。”刘少奇在被批斗的时候,“被打得遍体鳞伤。革命小将把他拖进拖出,象拖死狗。但他还是不低头。”刘少奇被害死的罪名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因为看到饿殍三千万,良心发现,才犯下如此大罪。为了几亿人不再饿死,刘少奇说,历史上人相食,是要上书的,是要下“罪己诏”的……
崇祯皇帝可恶,毛泽东更可恶。但是,光是这两个皇帝作孽,这两大冤案能成立么?就个人而言,袁崇焕也罢,刘少奇也罢,都不是完人。他们只是做了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众的事情,却得到如此报答。皇帝是没有反省能力的,但民众不能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愿这样的冤案,不要再发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