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分析法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认识工具。尽管中国现在不提倡阶级分析了,但在当下的大转折时期,要看清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有必要重新捡起这一认识工具。
毛泽东写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建立了他的革命理论。刚去世不久的剧作家沙叶新仿照毛文,写过一篇俏皮的《中国动物各阶级分析》,用它比照现实也是很贴切的。改革开放前,中国是按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来治国的,依照出身,把社会大概分为四个阶级或等级:工人是统治阶级,农民是工人的同盟军,知识分子是被改造和争取的对象,地富反坏右是剥削阶级,是被专政对象。改革开放后,中共不提阶级斗争了,地富反坏右也被摘帽平反,工农在政治上照旧是领导阶级,知识分子则被纳入工人阶级队伍,成为后者的一部分,实际是“两阶级一阶层”,知识分子是作为一个阶层存在的,这是从政治成分上来划分。
但在学术和理论界,“阶级”一词不允许提。学者们在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时,用“阶层”来替换,好像这样一来,阶级就消灭了似的。它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是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来划分阶级的,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全体人民拥有国家财产,所以中国没有阶级,只有阶层。这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做法。
中国社会存不存在泾渭分明的阶级结构?当然存在。前些年网上流行一个阶级划分标准,它按权力大小将社会分成9级:1级以在任政治局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2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政治局委员、部分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3级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有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4级以一般地厅级、实权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5级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为主;6级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教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个体户等为主;7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8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9级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标准要求,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其中1-3级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三级。4-6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最后能够定格在第5级就算不错。7-9级是社会底层,是草根阶层。也有按收入、财富分的,这里就不讲了。
从学界来看,对中国社会进行阶层分析的也多了起来,比较权威的是已故社会学家陆学艺主持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划分”课题,它根据职业分类,以每个人占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标准,将中国社会划分十个阶层和五种地位等级,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具体来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的是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经理人员阶层指的是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是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办事人员阶层是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个体工商户阶层是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是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产业工人阶层是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
在我看来,上述两种有代表性的阶层或阶级划分,一是过于琐碎,二是划分标准没有触及问题本质,所以并不能真正厘清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阶层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以阶层而不是以阶级去划分社会结构时,就抽离出了那些构成阶级的因素。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是以所有关系来划分的,是一种经济分析法。但马克思又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那么必然在政治上也要反映出来。所以,阶级又是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一个政治概念。换言之,除从经济角度划分阶级外,还必须从政治即权力角度去划分。南斯拉夫作家、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铁托前期的亲密战友和后期的反对派德热拉斯,在被铁托投入监狱前,写了一本《新阶级》的书,就是从权力角度去分析当时苏东国家的阶级结构,指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官僚在革命胜利后变成了一个垄断着绝对权力、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新阶级。他对这个新阶级的批判是,“贪婪而不能满足的,就像资产阶级一样。不过,它并无资产阶级所具有的朴素和节俭的美德。新阶级的排斥异己正像贵族阶级一样,但没有贵族阶级的教养和骑士风格。”
按照这种经政结合的方式,我们看到,法国大革命前,第三等级为什么不满,要起来推翻第一、二等级。当时法国存在三个等级(阶级),第一等级是僧侣和教士集团,第二等级是贵族集团,他们是法国的特权阶层,但却不纳税。除此之外属于第三等级,他们包括农民、工人、城市贫民、小手工业者、军人和资本家等,占法国人口的95%,负担着国家的各种税赋和封建义务,却没有任何权利。第三等级由此成为反抗专制的主力军,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就是第三等级不满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将王权推翻。
毛泽东当年闹革命时,也将社会划分为五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阶层。工人和农民阶级是被剥削的阶级,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对象;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和财富,是革命的主要目标;民族资产阶级从性质上说,属于剥削阶级一员,但又具有革命的一面;知识分子构不成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天生具有软弱性,依附于其他阶级之上。无产阶级可以将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改造成革命者。毛依这套阶级分析法最终夺取了天下。
我说的新阶级分析是借用德热拉斯的“新阶级”概念,将德热拉斯和马克思统一起来,像法国大革命前夕一样,将中国分成若干个等级。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阶级社会,德热拉斯意义上的“新阶级”比当年的苏东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中国在改革40年里积累起了庞大财富,又由于对权力的拥有和使用以及对财富的支配缺乏基本的规则和监督权,中国的“新阶级”早已是一个不争的存在并成为众矢之的。
从权力和财富的占有与分配划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可分成七个等级。
第一等级:权力寡头。他们主要由各级政权的领导人和强力机构的掌控者组成。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掌握了社会的绝对权力,基本没有约束,对中国社会起着支配作用。
第二等级:大资本家。他们主要由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富豪组成,还包括国企一把手。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拥有巨额财富,或者掌控巨额财富,他们通过财富来参与政治,影响决策,特别在地方的政治生态中,这一等级有很大影响力。
第三等级,通常意义的官僚阶层,主要包括第一等级外的各级各层次官员,这一等级的特点是,他们是社会的实际管理者,拥有管理权。
上述三个等级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或者说是既得利益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前两个等级更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对社会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第四等级:专业阶层。他们主要由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也包括官僚阶层的办事人员。这一等级的特点是,虽不掌握着社会的管理权,但却拥有本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权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用专业权力来参与分配,谋取利益。这一等级中的知识阶层,事实上还能够塑造社会的舆论。
第五等级:小资产者。他们主要由各类私人企业主组成。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拥有一定的财富,以一定的资产参与分配,但社会的话语权很少。他们的财富随时处于被侵犯状态。
这两个阶层构成了中国的中产群体。他们有一定的话语权,其中第四等级的部分专业人士属于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是特权阶层的辩护士。
第六等级:工人和农民。这两个群体的人数占社会多数,但在财富的分配上却是最少的。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拥有宪法上的名义统治权,但实际上是被支配被统治的阶级。
第七等级:无产者。他们包括长期失业或半失业者、盲流及其他被社会遗弃之人。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无权无势无财,或只有极少量财产。他们是社会的赤贫阶层。
最后两个等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和渠道,贫困被固化,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下,基本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的阶级结构由这七个等级组成,其中权力寡头和大资本家构成了社会的“新阶级”,这一结构总的特点是,形成了一种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这个格局现在越来越明显。
中国社会的这个阶级结构如果不是因为中美贸易战,会延续很长时间,但贸易战有可能加剧其变动趋势,除第一、第二等级外的其余五个等级,处境会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专业阶层和小资产者,以及部分基层官僚利益受损较大,部分小资产者有可能被抛入工农行列。
大变局将到来,中国社会是走向民主还是更专制,取决上述阶级对时局和自身使命的认识能力及其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