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网,2016-05-13)
戴按:此文至少有一点没有说,为何列宁、斯大林、毛等共产主义革命领袖没有真正领会、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理论,“而是抓住他们早期的一些主张、论断(其中包括已被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否定的论断)奉为圭皋,坚决贯彻而犯错误”?他们难道没有认真研读马恩著作?前苏联和中国的共产党在掌权以后,对马恩著作的搜集、翻译和整理和出版极为重视,列宁、斯大林和毛不可能没有花大力气仔细研读。他们都不能正确掌握马恩的正确理论,谁能做得到?
摘要 在革命斗争时期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党如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而是教条主义地抓住某些已被马恩扬弃的论断并用政权的力量强行贯彻,可能造成成千上万党员和革命群众人头落地,在夺取政权后党犯这样的错误,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特大灾祸。
摘要 在革命斗争时期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党如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而是教条主义地抓住某些已被马恩扬弃的论断并用政权的力量强行贯彻,可能造成成千上万党员和革命群众人头落地,在夺取政权后党犯这样的错误,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特大灾祸。
20世纪里人类为建设理想社会有过三次大规模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果都失败了。第一次是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企图用“赤卫队式的冲锋”一举消灭资产阶级(包括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结果出现大饥荒、农民武装暴动席卷全国大片地区,不得不改弦易辙,实行新经济政策。第二次是1929年后斯大林废止新经济政策,用国家强制力量,对资本主义发动全面进攻,取缔一切私营企业,在农村实行全盘集体化,消灭富农,并于1937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其间虽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等,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劳动生产率远低于美国:政治专制独裁,滥杀无辜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思想垄断、人才受压、文化凋敝。斯大林逝世后虽有一些改革但未能成功。这次长达60年的消灭资本主义的努力终于在1991年宣告失败,苏联解体,俄罗斯和苏联解体后新建立的一些国家都重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是中国从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一次用政权的力量消灭资本主义的尝试。最初是用较缓进的方式,但后来经过反右、反右倾、“四清”等一系列斗争这种,最后发展为狂风暴雨式的“文革”,企图用政权、武装、造反派、红卫兵,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结果不仅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还造成2000多万人的非正常死亡。最后通过粉碎“四人帮”、终结“文革”,进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这以后还有柬埔寨共产党用武力把城市居民赶到农村的办法来消灭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其结果是造成其1/7人口非正常死亡的惨剧。柬共被认定为罪犯送上了法庭。
人们常把这些失败归咎于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原教旨主义的错误。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天大的冤枉。其实问题不在于马克思主义,而在于有关的革命领导人没有能够完整、准确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读懂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人不是神,他们创建的学说、理论,有一个形成、成熟、发展、提高的过程。他们从青年时代树立起建立一个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后,就不断探索如何推动社会转型发展、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修正他们的理论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他们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早年、中年、晚年都有变化,而且晚年有很大的突破。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是主张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的。1848年2月,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这里讲的“旧的生产关系”就是指资本主义。他们不仅提出,还尝试去做了。就在《宣言》发表的时候,欧洲爆发了1848—1850革命。这本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是先进的生产力,资产阶级还处在上升时期,欧洲不少国家还程度不同地处于封建势力统治、控制下。但马克思、恩格斯从当时英法等国的劳资矛盾异常尖锐并已发生经济危机以及法国的巴黎和里昂、德国的西里西亚先后发生工人武装起义并出现巷战等情况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它的生命快要终结了,认为实现他们在《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的时机到了。他们不仅这样想,而且还直接参加了这次革命运动,努力付诸实践。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主张完全行不通,没有多少人理会。到1850年下半年这次革命就失败了。马克思发现这时候经济已经复苏,危机一过去,革命就陷入低潮了。从此他懂得了革命形势与经济危机的密切关系。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逃亡到英国。马克思潜心研究资本主义经济。1859年也就是1848—1850欧洲革命10年之后,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其序言中,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公式。他指出只有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才会到来;并强调:“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根据这个两个“决不会”的原理,当资本主义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不能用暴力加以消灭,即使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也是这样。如果硬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就会破坏生产力,就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两个“决不会”的提出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重要发展。但这时马克思并没有抛弃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的思想,只是说不应该在资本主义还能容纳、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去消灭资本主义。
又过了7、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马克思强调:“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2】这是马克思揭示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原理。这里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这样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不能用法令,或者说用暴力取消的(任何法令都是以暴力为后盾的)。所以我们看到,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否定了原来的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的思想。其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私有制、阶级、剥削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不是由暴力掠夺造成的,也不能用暴力消灭,只有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会逐步消亡。这样就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不能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
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已进入晚年。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已从前期发展到中期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这些特征。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情况、新特征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花大力气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并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等重要著作,而且还在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著作中,通过序言和文章、信件等方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对马克思和他早年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梳理、反思。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探索社会的转型问题,思想有很大的发展,主要内容是:
(1) 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会产生新社会的因素。早在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就就说过:“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的因素”。【3】 恩格斯也说过:我们要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发现未来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4】但当时他们只是提出这个观点而没有展开。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对当时出现的工人合作社评论说,“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会自然而然的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5】这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从理论上说明、肯定资本主义社会里会产生新的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胚胎。
(2) 高度重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股份制,认为股份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股份制公司是“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的过渡点。”【6】这里马克思首次明确提出,资本主义有自我扬弃、和平转型为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可能性。
(3)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股份制企业和工人合作工厂,看作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新的联合的生产方式的两种过渡形式,并指出,“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7】意思是说,工人合作工厂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而股份制企业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则是不自觉的、被动的,是由客观规律的作用引起的。
(4) 明确提出,在民主制度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在1872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在美国、英国、荷兰这样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工人们可以采取和平方式达到目的。”【8】恩格斯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就说得更明确了。他指出,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或者在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9】
(5) 对早年的左倾激进的社会革命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反思,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形式、策略、方针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由于马克思早逝,这一工作主要由恩格斯完成。1895年恩格斯在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重要文章《1848—1850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在谈到他和马克思在1848年革命开始时认为“伟大的决战已经开始”、“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获得最终胜利”等观点时坦率地承认,“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10】他根据巴黎公社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工人运动的新经验,认为当时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利用合法、利用普选权、利用议会进行斗争成为可能。因此恩格斯强调在民主制度健全、人民代议机关能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国家中,要善于利用普选权,利用合法来壮大自己的力量,组织无产阶级强大的突击队,并争取“社会中等阶层的大部分、小资产阶级和小农,发展成为国内的一个决定力量”,力争和平解决社会矛盾,向社会主义转型;在专制、半专制国家则要长期艰苦积蓄力量,准备最后决战,不要在条件未成熟时轻易发动巷战或其他形式的武装起义。
这一系列论断、观点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在探索社会发展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原来认为要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现在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用暴力夺取政权,但不能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在经济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刚刚发展起来的国家,无产阶级即使夺取了政权也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因此,把社会主义革命失败归咎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不住脚的。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高度会自我扬弃、和平转型。这是马恩理论颠覆性的发展,不能不影响到马恩的全部社会主义学说。例如,无产阶级专政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原来主张要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在过渡时期当然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现在要设想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些发达国家里资本主义自我扬弃、和平转型为新的社会形态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自行消亡了,还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当然,和平转型并不意味风平浪静、没有斗争,总还有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势力、既得利益者要反抗,要破坏,但是否还要用无产阶级专政?对此马克思没有来得及进行研究(他的《资本论》第三卷是他死后出版的)。恩格斯在1892年说过一句话:“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11】民主共和国当然是要讲民主与法治的,用民主和法治来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这与原来意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世界历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马恩的社会转型发展理论的正确性。现在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人阶级的结构也起了很大变化。白领工人、知识分子大量增加,蓝领工人(原来马恩说的无产阶级)的比重越来越小。社会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成分虽仍占主导地位,但为社会公共福祉牟利的部分也已占很大比重。社会保障制度普遍建立。民主法治较为健全。已看不出可能发生暴力革命的迹象,而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型的趋势则越来越明显。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否定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并不意味他们一般的否定暴力革命。在当时世界的先进地区欧洲,还有不少专制的、半专制的国家,更遑论当时广大的东方国家、南方国家,大多数还处在封建的专制统治下,甚至是奴隶制的专制统治下。在这类专制国家里,暴力革命往往还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出不能用暴力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仍然充分肯定暴力的革命作用,指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是“每一个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12】
前面提到,在二十世纪的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领袖人物由于没有真正领会、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是抓住他们早期的一些主张、论断(其中包括已被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否定的论断)奉为圭皋,坚决贯彻而犯错误,给革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这就告诉我们,认真领会、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道理,对一切真诚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来说,是多么重要!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革命斗争时期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党如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而是教条主义地抓住某些已被马恩扬弃的论断并用政权的力量强行贯彻,可能造成成千上万党员和革命群众人头落地,在夺取政权后党犯这样的错误,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特大灾祸。这种人为的灾祸,其为害之烈往往不下于一次严重天灾和战争破坏,甚至还有过之。这样惨烈的历史悲剧难道能够让它一再重演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8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60页。
4 同上,49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人民出版社1974版,498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493-499页。
7 同上。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8卷,179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2卷,273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595、597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274.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23页。